<p class="ql-block">當過鐵道兵的人,最愛曾經穿過的一身綠軍裝,穿在身上經風雨、歷苦難,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成為“祖國鐵路建設的突擊隊”,一種自豪感、威武感融入了鐵道兵的生命中。</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戰友傳給我一些塵封的軍裝照,他留住這些照片,既是為了珍藏,也是難忘崢嶸歲月一身帥氣挺拔的軍裝,那是一位軍人的標志,它代表著榮譽、責任、擔當,象征著一種勇往直前的戰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從小就渴望這一身軍綠。<span style="font-size: 18px;">綠軍裝,是人民軍隊外在的形象特征,也是一支軍隊自身傳統的重要表現形式。</span>那時,全國向解放軍學習,他幻想著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穿上那身迷人的綠軍裝。</p> <p class="ql-block">1969年12月,佟漢臣終于盼到這一天,他響應祖國“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從遼寧阜新市光榮應征入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選擇了軍人,他倍感榮幸。當時他還不知道當的什么兵。軍列將他們一批東北新兵帶到了北京市房山琉璃河中學,</span>天寒地凍來到心馳神往的軍營。</p> <p class="ql-block">從踏入軍營時起,身上的軍綠,成為佟漢臣身份的“代號”,他立志不忘父老鄉親的囑托,把家國情懷轉化為報效祖國的行動。</p><p class="ql-block">熱血拼搏是“當一名合格軍人”的表現方式。新兵訓練場上,有佟漢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刻苦訓練的身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句話時時刻刻印在他的心里面,即使是再累依舊咬緊牙關堅持訓練下去。</p> <p class="ql-block">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佟漢臣懂得了身上的綠軍裝,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承載著榮譽,更多的是它飽含著鐵道兵的使命與責任。</p> <p class="ql-block">特別是新兵連開展“光榮的鐵道兵”傳統教育,使佟漢臣深感當鐵道兵的光榮。</p><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戰爭中,鐵道兵“野戰軍打到哪里,就把鐵路修到哪里”,先后搶修通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和西北地區的15條鐵路干線,確保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路運輸的通暢及安全,有力地支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行動;</p><p class="ql-block">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鐵道兵發揚不怕犧牲、連續作戰的精神,奮力構建起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戰爭奇跡,保障我軍擊敗具有裝備優勢的“聯合國軍”,最終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p><p class="ql-block">光榮的傳統教育,那一抹綠軍裝,教會了佟漢臣怎樣去爭當一名光榮的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是這一身軍綠最基本的底色,哪里最艱苦、哪里最危險、哪里最需要新建鐵路,哪里就有鐵道兵,為祖國萬里河山鋪上鐵路網,就是鐵道兵在新中國鐵路建設的擔當和使命。那是對人民的諾言,那是對祖國的承諾。</p> <p class="ql-block">班長胡必華帶著佟漢臣,第一次來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他決心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發揚解放軍的光榮傳統,當一名合格的鐵道兵。</p> <p class="ql-block">新訓結束后,佟漢臣分到鐵道兵十九團通信排,訓練固定線、收放被復線、爬桿架線、接轉電話,即使是在練習中沒有達到“猴子上樹”一樣迅速登高的標準,他依舊沒有氣餒,那一股不服輸的堅毅,一遍一遍堅持練習,奮力奔跑的身影,軍綠色始終表現出了熱血筑忠誠,青春終不悔的戰斗精神與堅強意志。</p> <p class="ql-block">難忘訓練爬電線桿。每天都奔波在要新建的鐵路沿線營連裝電話線的過程中,冒著危險爬上幾十米的電線桿,把電話線拉上去。特別是冬天下大雪時,大雪壓斷了電線,通訊中斷,無論天氣多惡劣,也要完成任務把電線架好。這也許就是每一個軍人銘記于心的操守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佟漢臣勇攀電線桿牽銀線。</span></p> <p class="ql-block">新建鐵路開工前,通信要先行。在六月天山雪的烏拉斯臺溝,佟漢臣與戰友張樹富把條條銀線送到部隊各個營房和工地……</p> <p class="ql-block">時間就是速度,佟漢臣和戰友們日夜“一切為了通信”,保障條條銀線暢通無阻,再苦再累也心甘。</p> <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部隊選派佟漢臣戰友到重慶參加“通訊機務訓練”學習班,這是提升自己通信技能的一次機遇。他十分珍惜,刻苦鉆研,結業后于1972年回到鐵道兵十九團勤務連任技工。</p><p class="ql-block">(照片為訓練三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戰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張當年參加“通訊機務訓練班”的合影,照片后排左一為佟漢臣戰友。</span></p> <p class="ql-block">在重慶學習期間,佟漢臣參觀了紅巖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在困頓中上下求索,在艱難中奮起抗爭,紅巖革命史是一部苦難輝煌、氣壯山河的抗爭史,紅巖精神是救亡圖存、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在佟漢臣戰友心中樹立起不朽的紅巖豐碑,激勵著不忘初心,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胸中有責任與擔當,當祖國建設需要鐵道兵時,那一抹軍綠色第一次凸顯在太行山、冀東平原和天山,佟漢臣和戰友們艱苦奮斗,迎難而上,修通了京原、通坨、南疆鐵路,為人民造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佟漢臣感謝那片熱土,一次次用行動詮釋作為鐵道兵的責任是志在四方修鐵路,為祖國萬里河山鋪上鐵路網,一次次用事實來證明什么才是鐵道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擔當。</span></p> <p class="ql-block">越是艱苦越向前,佟漢臣背著電臺奔跑在疏通線路途中。</p> <p class="ql-block">在崢嶸歲月的日子里,佟漢臣和戰友們時刻緊繃“保通信暢通”的弦,隨時隨地迅速去排除通訊線路故障……</p><p class="ql-block">(照片騎摩托車的是佟漢臣技師,后面是王文尚戰友,坐在車斗里的是王士臣戰友。)</p> <p class="ql-block">當年在部隊從事通信技術工作,佟漢臣刻苦鉆研通信技能,按照戰爭時期對通訊兵的7條要求,養成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和技術上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了雷厲風行堅決完成任務的好作風。</p><p class="ql-block">(照片為佟漢臣與戰友們排除通信故障場景。)</p> <p class="ql-block">這張與牧民在一起,軍民魚水情的照片曾刊登在《新疆日報》上。</p> <p class="ql-block">(張榮言、佟漢臣、龐立海戰友在新疆天山南疆線上。)</p> <p class="ql-block">“一身綠色的軍裝,一首嘹亮的軍歌,訴說著歲月的斑駁,手中的鋼槍給了我勇氣,身上的軍裝給了我堅強……”這是佟漢臣戰友最愛唱的一首軍歌。</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戰友在團訓練隊時,他創辦的黑板報。)</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與戰友在山西靈丘縣東河南鎮營區。</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戰友在河北三河縣修建通坨鐵路時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七年的春秋,當兵時的故事有很多,但唯獨讓他深深迷戀這一抹絢麗的軍綠色。</p><p class="ql-block">軍裝是他曾經身份和榮耀的象征,綠軍裝的存在,對他來說,始終有一種警醒的作用,一直在他的腦海里不停地“回放”。</p><p class="ql-block">這些崢嶸歲月的老照片,不僅僅綻放出絢麗的綠,而且成為一生勇往直前的意志,是放不下的執念。</p><p class="ql-block">時常看一看,摸一摸,想著自己曾是一名光榮的鐵道兵,部隊培養的鐵血擔當精神時刻不能忘記。</p><p class="ql-block">(照片為佟漢臣和勤務連的戰友們在天山烏拉斯臺。)</p> <p class="ql-block">1977年3月,佟漢臣復員到遼寧省軍區阜新軍分區任通信工程師。</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當年穿上軍裝為了祖國,退伍換上新職服,同樣為了祖國。</p> <p class="ql-block">弘揚鐵道兵精神,讓通信技能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戰友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當鐵道兵時的戰友、班長、排長等首長。鐵道兵撤銷了,戰友感情更濃。</p><p class="ql-block">他從遼寧出發,到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廣東、安徽、上海、北京等地,見到曾經“一個戰壕”的老戰友,熱淚盈眶,與戰友們定格瞬間……</p><p class="ql-block">(在北京,他與劉新英、李黎、李英、車莉莉、馬懷金等戰友重逢。)</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戰友每次回想起軍旗、軍徽、軍歌和那身綠軍裝,眷戀著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激情歲月,在會戰友中又留下了一張張同框新記憶……</p> <p class="ql-block">在河南,佟漢臣與排長李紹明、白午晨參謀、李耀迋、韓洪生班長相聚。</p> <p class="ql-block">到安徽,佟漢臣與韋佩芬、白午晨、李桂林、朱成友等戰友驚喜相聚。</p> <p class="ql-block">在湖北武穴市,佟漢臣與饒維延、王兆生、郭西侯、陳善珍、劉德華、魯植貴戰友久別重逢。</p> <p class="ql-block">在武漢,佟漢臣與王映紅、曾火記、賈純志、項志禹在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在遼寧,佟漢臣與李桂林、李侗富在牛江戰友家相聚。</p> <p class="ql-block">李桂林夫妻、孫玉明夫妻、佟漢臣夫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佟漢臣留戀綠軍裝,也影響、感染著他的老伴。2012年他的老伴去莫河,特地到加格達旗“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紀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珍貴。佟漢臣戰友作為一名鐵道兵,對綠軍裝有難以割舍的眷戀。</p><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了,那身綠軍裝記錄著佟漢臣戰友一段難以忘懷的軍營生活,每當看著這些穿綠軍裝的照片,他兵心依舊,讓他不曾忘記許下的諾言,不曾忘記戰友的情誼、不曾忘記部隊的培養。</p><p class="ql-block">這種軍人的情懷,是一種深藏于心、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讓他兵心依舊,絕不“打折”……</p> <p class="ql-block">照片:佟漢臣戰友提供</p><p class="ql-block">圖片:選自網絡(鳴謝作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浙江省|
新郑市|
宕昌县|
龙里县|
旺苍县|
平乡县|
和林格尔县|
博客|
青阳县|
嘉峪关市|
抚宁县|
昌图县|
永吉县|
乐清市|
昂仁县|
玛沁县|
贵南县|
奉节县|
雷州市|
汕尾市|
十堰市|
樟树市|
当涂县|
牙克石市|
天镇县|
平安县|
垫江县|
玉山县|
天台县|
惠来县|
聊城市|
同江市|
深泽县|
马龙县|
广州市|
城步|
龙里县|
大石桥市|
中宁县|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