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風華正茂↑】</b><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年輕時的爸爸。</span></p> <p class="ql-block"> 辛丑之年,父親節至,懷念父親<b>:父親愛書,甚愛未來,更愛孩子。</b></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親都出生于1932年,如今,他離開我們已快四年了,做為兒女,我們十分想念他,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尤其是在這孩子們正值高季,看看我們兄妹這輩子都通過國考走出莊稼小院,有份較好的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越發思念父愛,感恩父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父愛如山↑】</b></p> <p class="ql-block"><b> 一、解放之初,放羊讀書</b></p><p class="ql-block"> 父親兒時,家境貧寒,年僅7歲,就給人放羊,十分艱辛。但是,父親酷愛讀書。小時候,家里買不起書,爸爸就向別人借書看,并邊放羊,邊到私塾窗外聽老師講課,特別是借著雨天雪天不能放羊的時候,去私塾教室外聽課,先生看他如此認真,常常讓他進屋旁聽……</p><p class="ql-block"> 后來解放了,爸爸在爺爺奶奶支持下,就去了當時法庫縣八區的趙貝堡新式學校讀書,放下羊鞭子,拿起新書本,爸爸如饑似渴,成天與書為伴,品學兼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牧羊讀書↑】</b><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爸爸邊放羊邊讀借來的書。</span></p> <p class="ql-block"> 1951年遼寧省鐵嶺地區師范學校招生,19歲的爸爸央求老人要去考試,爺爺說“哎,考什么考,咱們沒錢念書,能考上嗎,要是真考上你就去”。可是爸爸一考中榜,全家驚喜,鄰里祝賀,爸爸開心。</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爸爸就和后來曾當上了鐵嶺市藝術館長,曾經發現并培養出趙本山等藝術人才的李忠堂老先生同窗就讀于鐵嶺師范,1953年畢業。</p><p class="ql-block"> 這回有書看了,于是爸爸讀師范的兩年中,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p> <p class="ql-block"><b>【爸爸畢業照↑】</b>1953年夏季爸爸于遼寧省鐵嶺師范學校畢業。</p> <p class="ql-block"> 師范畢業后,爸爸被分配到法庫縣丁家房、雙臺子、五臺子、十間房等公社學校教書,與書結緣,成了鄉村的文化人兒。老爸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努力培養孩子做人,教育他們學習文化,樂在其中。從教小學到教初中,在三尺講臺上辛勤<b>耕耘了40年</b>。送走了一批批孩子,1992年退休,榮獲政府頒發的《光榮任教40年》證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收獲的季節↑】</b><span style="font-size: 15px;">爸爸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孩子們在一起,看到碩果累累更是開心極了。看,又送走了一批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祖輩家園↑】</b><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這就是父母親我們祖祖輩輩居住了百余年的家園一一遼寧省法庫縣十間房鎮前魏家樓村營子自然村。我們本是錫鉑族祖藉長白山,清朝時南遷至沈陽新城子區興隆臺,后遷至此。</span></p> <p class="ql-block"><b> 二、嚴管子女,知書達禮</b></p><p class="ql-block"> 我們曾經家境貧寒,爸爸媽媽辛辛苦苦,養育我們三兒一女。早年,爸爸媽媽要養活我的爺爺奶奶和我們四個孩子,八口之家,只有爸爸一人掙錢養家。外公外婆到了晚年,又接到我們家照料。全家人生活很艱苦。欠了村里的“三角債。</p><p class="ql-block"> 媽媽早年于法庫縣師范班畢業后,也是教師。由于我們家庭困難,爺爺奶奶又身體不好,為了照顧家里,媽媽辭去了工作。但媽媽也和爸爸一樣,一生手不釋卷,毛筆字寫的非常好。晚年還自費訂閱書刋,戴著花鏡和爸爸一起看書,看電視最愛看中央四頻道。</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家境,因為我是頭大的,又是男孩,所以我初中時就和父母提出不念書了。加之,當時正值文革時期,批判臭老九,大講讀書無用論。我想早點去生產隊干活掙工分,幫助爸爸養活全家。</p><p class="ql-block"> 可是爸爸卻態度嚴厲地對我們孩子說“你們四個人誰都不要想這件事。家里再困難有我們大人頂著。記住,讀書到什么時候都有用,你們必須把書念完”。媽媽也是含淚對我們說“你爸爸說的對,沒有知識是不行的,你們必須念好書,將來才會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就這樣,在爸爸媽媽的堅決態度及耳濡目染下,我們都完整且較優秀地讀完了小學到中學的全部課程。</p><p class="ql-block"> 我中學畢業于1976年,雖然是“九年扔”,卻也完整讀完。畢業后村里讓我選擇是開拖拉機,還是當民辦教師,父親態度堅定地說當教師,我也樂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云南之旅↑】</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3年父親和媽媽去云南老姑家串門旅游在那住了三個半月,開啟訪親旅游的快樂時光,遍游云南。回家途中又訪親旅游了包頭、唐山、北京等地,一路訪親謝故,一路飽覽祖國壯麗山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接著妹妹也當民師,后來趕上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我和妹妹先后考入鐵嶺師范學校,走爸爸的道路,成了老爸的校友,畢業后都被分配任公社初中語文老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再后來,兩個弟弟通過高考都考入了沈陽體育學院和東北電力學院本科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鐵嶺和錦州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爸爸媽媽不僅“逼我們讀書”,還注重教我們學習的“竅門”,暫且不說,更重要的是逼我們必須做人,做好人。尤其是要求我們要“與人為善,與鄰為善”。爸爸常說尊人自貴的道理,家中盡是家規:來有聲去有語、人分長幼、站如松坐如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記得有一次,淘氣的小弟弟坐在墻上喊鄰居的右派老人,“老孟頭,媽媽和您借二斤高梁米”。不一會,老人用稱盤子端來放在鄰居墻頭上時,弟卻不知跑哪玩去了。這件事讓爸爸媽媽知道后,對我們好一頓教育。后來我們鄰里處的非常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幸福時光↑】</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3年爸爸媽媽(右)在云南老姑家和姑姑姑父(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三、大愛無疆 育人有方</b></p><p class="ql-block"> 父親愛自己的孩子,也愛世人子女。媽媽常說“你爸爸一生追求,“好為人師”。希望他遇見的人都念好書,知書達禮。</p><p class="ql-block"> 爸爸當年在農村老家時,除了上班教育好學生外,業余還常年輔導鄉親的孩子。本村叔伯安守志三哥兩口子將一雙兒女托負給爸爸照看學習。姐弟倆每天到我家寫作業,爸爸專門為他們定制學習方法,日日耐心輔導,姐弟都以優異成績考入縣重點高中,升入國家重點大學。工作后,一提起學習,姐弟倆總把感恩這位老爺放在嘴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我愛北京天安門↑】</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3年春,爸爸媽媽到北京姑舅哥哥祁雨春女兒小靜家串門,哥哥全家熱情陪伴,遍游京城,特別是天安門。</span></p> <p class="ql-block"> 爸爸不滿足于輔導幾個孩子。想讓本村乃至更多的孩子都學好。</p><p class="ql-block"> 1985年春,爸爸干脆把我家西圍墻外我和爸爸親手栽種了15年的12株參天大楊樹伐倒。自雇木匠打了16套課桌椅,拆掉了家里三間房的北炕。簡直把家變成了本村孩子義務教育的校園,生活的樂園。一到放學,孩子們直奔我家,按作息時間表有學的,有玩的,有獎勵。最多時30多個孩子,經比較,每個孩子的良好養成及學習成績都不斷提高。受到家長、學生,以及學校老師的歡迎。經過學校、家庭和爸爸的共同努力,那些年,年年都有考人縣重點中學的。</p><p class="ql-block"> 這件事得到了當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安友忱叔叔的大力支持,他說“為了孩子,這是正事,咱們都要支持一下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幸福家園↑】</b><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9年春節,我們全家聚會在縣城的父母家,共享團聚之樂,這也是我們全家的最后團聚,次年的最后一天母親離去,2017年父親過逝。現在我們有的是優良家風的傳承,有的是幸福的精神家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位自己愛書,又愛孩子的好父親。</span></p><p class="ql-block"> 父親教書育人的大愛,嚴格說是父母之愛一直在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家庭中的每個人。可以告慰父親的是,我們兄妹四人,三位都在做教育工作者,老弟也在細心培養他的寶貝女兒,您的美德,我們傳承,現在我們,都挺好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我們兒女心中,父親就是那個用豐富知識和良好道德改變人們命運的人,是我們心里面的圣賢之人,我們永遠懷念您!</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江西省|
富宁县|
天门市|
济阳县|
阳曲县|
岳西县|
浠水县|
垣曲县|
宜州市|
新干县|
米林县|
永丰县|
延寿县|
乌鲁木齐市|
壤塘县|
葫芦岛市|
镇原县|
武安市|
汝阳县|
潼关县|
湖北省|
广州市|
景谷|
南平市|
合江县|
佛学|
招远市|
井研县|
宾川县|
科技|
晋中市|
井冈山市|
鸡西市|
平山县|
句容市|
砀山县|
株洲县|
桂阳县|
大渡口区|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