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遺傳因素 + 10%社會因素 + 8%醫療因素 + 7%氣候因素。很多人也許并不知道,鐘南山院士一家不僅是醫生世家,還是運動健將之家。</b></p> <p class="ql-block">鐘南山院士雖有著豐富的醫學知識作為基礎,但也曾因為不注重生活方式而導致心梗放支架的沉痛體驗!從小就喜歡并一直參加競技運動。因為跑步成績突出,鐘南山曾在中學和大學有兩次成為職業運動員的機會,但再三考慮,他選擇了繼續讀書學醫。</p><p class="ql-block">作為一名非職業運動員,在1959年全運會上,鐘南山曾經以54.2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400米中欄全國紀錄。他也曾在《新聞快報》記者采訪時說,“我測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0,挺舉最重100公斤,臥推是70公斤。”常年競技運動的鍛練,讓他擁有著比常人更為健壯的肌肉,然而內在卻未能得到調養!在通常情況下,身體的氣血是有限的,當鍛練四肢和外在肌肉時,氣血大多就往四肢走,內臟就很難得到濡養滋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人還年輕之時,元氣充足,這種氣血的損耗,以及導致內在平衡的打破可以較快地恢復;一旦當年齡稍大,或元氣不足時,各種各樣的病就會接踵而至。疾病不會對任何不注重養生的人網開一面!</p><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22日,鐘南山院士遭遇了一生中最沉重的打擊之一!常年的勞累和對養生的不注重使他突發心肌梗死,多虧家人發現及時并及時送到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才未釀成大患! 經此一事,鐘南山院士深刻的反思了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運動習慣,痛定思痛,汲取經驗教訓并合理規劃自己的養生之道。在合理的養生習慣堅持下,如今已經85歲,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這些健康方式要堅持</b></p><p class="ql-block"><b>01 生活作息</b></p><p class="ql-block">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覺,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時。</p><p class="ql-block"><b>02 飲食規律</b></p><p class="ql-block">早餐像皇帝,中餐像富翁,晚餐像乞丐。早餐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這是最好的飲食習慣;但現實中很多白領、上班一族卻恰恰是早飯不吃、午飯湊合、晚飯死撐。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膽囊炎、膽結石,午飯不按時吃容易得腸胃病,晚餐吃得多容易發胖、三高。民以食為天,這一點尤其要注意。</p><p class="ql-block"><b>03 合理膳食</b></p><p class="ql-block">平時要少吃肉,肉吃多了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發病風險。要多吃蔬菜和豆類食品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改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預防直腸癌等疾病的發生。</p><p class="ql-block"><b>04 堅決少抽煙</b></p><p class="ql-block">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或者肺心病,最后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p><p class="ql-block"><b>05 堅決少喝酒</b></p><p class="ql-block">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就是酗酒,喝醉一次,等于一次急性肝炎。</p><p class="ql-block"><b>06 控制自己的情緒</b></p><p class="ql-block">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而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記住情緒是人們健康的指揮棒,至關重要。生活中的三種“快樂”,我們要時刻牢記: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p><p class="ql-block"><b>07 家庭不和睦,人就易生病</b></p><p class="ql-block">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要知道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的癌癥50%來自家庭。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是有科學依據的。</p><p class="ql-block"><b>08 健走</b></p><p class="ql-block">健走簡單易行,安全有效,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在預防慢性病、增強身體素質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每天健步一小時,能明顯改善身體的狀況。</p><p class="ql-block"><b>09 不同時期,不同鍛煉</b></p><p class="ql-block"><b>體質上升期(0-28歲)</b>:參加體育鍛煉,羽毛球、跑步、游泳等。<b>體質下降期(28-49歲)</b>:少參加競技運動了,進行體質保養最重要。<b>體質衰退期(49歲后)</b>:要進行功能性鍛煉,保持功能正常,學功夫、學養生。</p><p class="ql-block"><b>10 男人要做到12個“一”</b></p><p class="ql-block">男人是家的頂梁柱,承受著更重的壓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葉”,平均壽命要比女性少2~3歲。男同胞們每天要盡量做到下面幾個一:每周吃一次魚,每天一個西紅柿,常喝一杯茶,每天一點核桃,少抽一支煙,每天一瓶白開水,每天一個蘋果,白酒不超一兩,常喝一杯酸奶,每天一根香蕉,多一些微笑,多一點運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這些養生方法要學好</b></p><p class="ql-block"><b>01 發常梳</b></p><p class="ql-block">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p> <p class="ql-block"><b>02 齒常叩 </b></p><p class="ql-block">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松松慢慢做36下。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p><p class="ql-block"><b>03 耳常鼓</b></p><p class="ql-block">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復做10下。(2)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撲撲」有聲。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后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p> <p class="ql-block"><b>04 面常搓</b></p><p class="ql-block">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2)暖手后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p><p class="ql-block"><b>05 腰常擺</b></p><p class="ql-block">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2)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p><p class="ql-block"><b>06 腹常揉 </b></p><p class="ql-block">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p><p class="ql-block">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只是養生的小技巧,要是自己內外都得到更好的調整,還需要通過專業的功能性訓練,效果更好。<b>站樁,源于傳統養生文化,是一項非常有用的功能性訓練。通過調整好身體外在身架,并配合內功心法,能夠使得身體、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改善、補益。</b>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站樁能讓身體內外協調統一、放松心靈,使陽氣提升、氣血旺盛,滋養五臟六腑、排除寒氣濕氣。</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nswm43gE02UL9qPIgGPi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德阳市|
上高县|
垦利县|
筠连县|
八宿县|
商河县|
晋江市|
临洮县|
政和县|
鄂尔多斯市|
屏南县|
淮北市|
甘泉县|
蓬安县|
邹城市|
北碚区|
湘潭县|
溧阳市|
江华|
澄江县|
清新县|
寿光市|
融水|
大邑县|
南汇区|
临潭县|
河南省|
平遥县|
长寿区|
丽水市|
沙洋县|
勃利县|
东莞市|
汉沽区|
通州区|
昌黎县|
犍为县|
桂平市|
西华县|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