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堂皇回合水潺湲,路轉坡岮百折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界鐘聲霄漢杳,前山塔影夕陽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濤漲壑千巖響,花雨浮空滿地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久虛堂疑誤入,恍然身世出人間。</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徐文華</div> <h5>眾所周知,千山五大禪林之首是龍泉寺。龍泉寺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廟建筑群,是游人必去的景點。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千山最大的寺院不是龍泉寺,而是另有一座寺院,只是如今很少有人提起和關注。這個寺院就是祖越寺。</h5> <h5><span style="color: inherit;">祖越寺歷史悠久,始建于唐代,原名靈巖寺。遼金時期,形成相當宏大規模,成為一座皇家寺院。元代蒙古人信奉喇嘛教,輕視佛教,祖越寺開始衰落。明代初年,山洪暴發將寺院大部分殿堂沖毀。明隆慶六年(1572年),高僧續澄重選廟址再修殿堂。</span></h5> <h5>據說在寺廟修建期間,有一高僧傳古祖師路過此地,在此開壇講經,傳播佛法。講經之時,出現了“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的天象奇觀。這種奇妙景觀好似佛祖降臨吉祥之兆,天降祥瑞,佛光普照。寺廟建成后,遂將靈巖寺改名為祖越寺。經過幾代主持高僧的努力,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祖越寺成為千山最大規模的寺院。</h5> <h5>從無量觀廣場下車繼續往前走,在溪水旁有一座涼亭,這便是來鶴亭。關于來鶴亭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天下曾有過連續三年的大旱,農民顆粒無收,百姓苦不堪言,餓死的尸體還到處都是,當朝皇上不顧百姓疾苦仍下圣旨,全國各地征糧,在遼陽縣有個管糧倉的小官丁令威,不忍看百姓餓死街頭,違抗圣旨開倉放糧,惹得龍顏大怒,隨即下旨要將丁令威斬首。當時正是數九隆冬,老百姓冒著北風煙雪,前往法場送行,劊子手持鋼刀正要將丁令威斬首時,從天空飛來一只仙鶴將他救走,隨后仙鶴化身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老,丁令威感謝長老救命之恩,拜長老為師,隨師父歸隱修道,終于得道成仙。</h5> <h5>成仙后的丁令威思念故鄉,化作仙鶴飛回故鄉,口中還唱著:“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載今始歸,城郭如舊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最后落在祖越寺前的溪水旁,后人為紀念他在此修建了來鶴亭。</h5> <h5>離開來鶴亭,再往前走就是祖越寺了,寺院建筑依山傍水,群山環抱,門前溪水潺潺。寺院內有正殿、韋馱殿,配殿有鐘鼓樓,東西對稱。</h5> <h5>站在祖越寺院中,仰首翹望,茫茫云海,驚濤駭浪,那凌空而立的山峰名為彌勒峰,為千山著名奇峰之一。在彌勒峰上銘刻四個大字“獨鎮群岳”和“含澤宣氣”四個小字,這是明朝巡遼御史盛泰宇所題寫的。</h5> <h5>走出寺院,位于通向無量觀山路中間這一渾圓形的巨石,上有倒懸的三個大字“太極石”。據說太極石原來在彌勒峰頂,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在修無量觀西閣鐘樓外墻時,不慎將太極石翻下,但并未翻到底,被一棵松樹擋住;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松樹倒了使太極石翻滾下來,成了現在三字倒懸的樣子。</h5> <h5>祖越寺是千山佛塔最大的寺院,著名的有南北雙塔,又稱玲瓏塔(北塔)和無幢塔(南塔),兩塔建筑風格相近,形同姊妹。</h5> <h5>玲瓏塔位于祖越寺東,一覽亭南側石岡上,從山路登臨無量觀時可在山路西側密林中偶見塔影婆娑。這座六角十三級實心密檐石塔亦取材千山粗粒花崗巖,高12米,雕有佛像。這座塔原本無名,據《史跡名勝之千山》記載清代此塔北側山岡上原有一座七級磚塔,名為玲瓏塔。清末玲瓏塔坍塌,后人誤認為這座石塔就是那座玲瓏塔,以訛傳訛叫開了。</h5> <h5>無幢塔位于祖越寺對面的山上,與玲瓏塔遙遙相對,塔建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尚寶監太監田嘉禾出使朝鮮,路經遼東游千山舍財建塔。塔原無名,后將塔銘中“無幢”二字作為塔名,幢是刻著佛號或經咒的石柱子。</h5> <h5>祖越寺是千山入山的第一座寺廟,彌勒峰則是入山的第一高峰,彌勒峰高大雄偉,廣施恩澤賦予群山宏大的氣勢,恩澤四方。</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正宁县|
垦利县|
儋州市|
鄄城县|
平远县|
县级市|
临安市|
池州市|
肥乡县|
安泽县|
留坝县|
泰州市|
洛浦县|
桐庐县|
当雄县|
集安市|
贞丰县|
台北县|
富锦市|
莱阳市|
启东市|
祁阳县|
石泉县|
泾川县|
循化|
晋州市|
光山县|
丹棱县|
敦煌市|
永善县|
田东县|
田林县|
松原市|
静海县|
巴楚县|
南通市|
江孜县|
阳新县|
运城市|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