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梅雨季如期而至,看著窗外紫荊港河水在雨中徒漲,就知道一年一度劃龍舟的日子又近了。</p> <p class="ql-block"> 本來,因疫情今年仍沒有舉辦龍舟賽相關活動的安排,也就不抱軋鬧忙看龍船的指望了。但對村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民俗情有獨鐘的我,情結難舍,便在家里翻閱起關于江南水鄉劃龍舟</span>習俗的說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然而,端午前一天,窗外傳來隱約的鑼鼓聲和炮仗聲,腦海中便浮現出小時候端午節聚在小橋上看河里敲鑼打鼓的小船討饗的場景。興奮之余,立馬拔通當地朋友的電話,才知道蔣村今年有自發的劃龍舟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豈肯錯過這一盛景。是日正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飛龍在天(五月初五正午</span>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大吉大利,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便到了晴川街河渚橋頭。</span></p> <p class="ql-block"> 備龍舟、請龍王、祭龍頭,場面好不熱鬧。岸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分煙水八分人”,水面,“</span>畫鼓敲殘一半春”。自發有自發的妙處,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純粹、自然、民風,仿佛回到久違的從前。</p> <p class="ql-block"> 唐人韓鄂在《歲華紀麗 》卷二端午條下釋:“救屈原以為俗,因勾踐以成風。”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引《越地傳》云:“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p> <p class="ql-block"> 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列舉了百余條古籍記載,認為“端午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這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目。”端午龍舟競渡形成了越民族獨具風韻的節日風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從遠古時期吳越的龍舟祭祀活動,到了戰國時期,因祭水神伍子胥的習俗出現使龍舟文化寓意突破性地與人物事件聯系起來,宗教活動內容就逐漸被人物的悲情美事所代替。約兩百年后,吳、越、楚三大文化在分裂合并過程中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進入了鼎盛期,荊楚地區民族為了紀念與伍子胥有著相似身世的愛國詩人屈原,沿襲了吳越地區龍舟競渡的做法,以楚人屈原的形象為媒介,把龍舟競渡運動逐步推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兩個鮮活的人文資源確保了龍舟文化的跨越式發展。隨著龍舟祭祀活動內容由抽象轉為具體,其文化內涵發生了根本變化,龍舟文化性質的升華,增加了文化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為龍舟運動的普及和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到隋唐統一后,起源于吳越地區的龍舟競渡活動,已經由荊楚地區向華夏大地廣泛傳播,進一步促進了龍舟競渡文化運動的發展,龍舟精神也由此成為神州愛國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晋宁县|
石家庄市|
安吉县|
金沙县|
章丘市|
罗甸县|
都安|
共和县|
塔河县|
沙洋县|
吐鲁番市|
桦川县|
登封市|
云龙县|
肃南|
介休市|
米林县|
祥云县|
曲松县|
基隆市|
鹿泉市|
黄浦区|
台山市|
黔西县|
同江市|
车险|
芦山县|
旌德县|
托克托县|
来安县|
陵川县|
滦平县|
绥德县|
荥阳市|
长海县|
晋州市|
饶平县|
烟台市|
乌拉特前旗|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