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努爾哈赤創建了滿洲八旗,皇太極又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一共有24旗。清軍入關前,皇帝自己統領正黃旗和鑲黃旗,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統領鑲藍旗,代善的長子樂托統領鑲紅旗,多爾袞和阿濟格統領鑲白旗,多鐸統領正白旗,莽古爾泰統領正藍旗,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正紅旗。</span></p> <p class="ql-block">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于明萬歷四十三年正式創立的,起初努爾哈赤只是在牛錄制的基礎上建立了黃、紅、白、藍四旗,萬歷四十三年才擴大為滿洲八旗。原來的四旗名為正黃、正紅、正白、正藍,新建的四旗名為鑲黃、鑲紅、鑲白、鑲藍,每旗7500人,規模相當于一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鑲黃旗</p><p class="ql-block">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市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都是,朝中不少官員也來自鑲黃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黃旗</p><p class="ql-block">以旗色純黃而得名, 正黃、鑲黃、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無王,都歸皇帝所領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個,康熙的愛臣,乾清門一等侍衛納蘭性德就是正黃旗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正白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樂盟南部, 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因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并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滾將自己所領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親領之一,旗內無主,兵為皇帝親兵,并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紅旗</p><p class="ql-block">在今烏蘭查布盟的東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子和貝勒分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鑲紅旗</p><p class="ql-block">在今內蒙古烏蘭查布盟東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鑲白旗</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今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子貝勒所分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藍旗</p><p class="ql-block">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 閃電河流貫領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滾降為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而由諸王、貝勒、貝子分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鑲藍旗</p><p class="ql-block">今內蒙古烏蘭查布盟東部,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四旗的旗顏色也有所變化,鑲黃旗是黃色的旗子鑲紅邊,鑲白旗是白色旗子鑲紅邊,鑲紅旗是紅色旗子鑲白邊,鑲藍旗是藍色旗子鑲紅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旗圍獵獵熊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軍入關后,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鑲黃旗、正白旗、正黃旗為上三旗,由皇帝親自統領,其余五旗為下五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三旗是皇帝的親兵。而地位最高的也就體現出來了,雖然正白旗比鑲白旗高,而正黃旗雖然排名第一,又是全黃。但是其地位并無鑲黃旗高。因為鑲黃旗的旗主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見,鑲黃旗才是地位最高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八旗將軍統領印(碧玉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旗盔甲</p> <p class="ql-block">在清朝的9大貴族世家,即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以及另外兩個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他們全都出自于鑲黃旗,由此可見,清朝上流社會基本是由鑲黃旗的人在主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八旗汗王努爾哈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皇帝,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遼東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后,遷都沈陽。之后席卷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余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去世,葬于沈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為清太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朝十二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霍州市|
师宗县|
盐津县|
天祝|
昭通市|
泌阳县|
花莲县|
崇义县|
太原市|
密云县|
宁远县|
开封市|
新昌县|
临夏市|
合作市|
西青区|
姜堰市|
亳州市|
工布江达县|
江城|
洛扎县|
秦安县|
乐安县|
鹤峰县|
普宁市|
宁乡县|
宁津县|
迁西县|
泰来县|
开化县|
济宁市|
澄城县|
平陆县|
集安市|
泗阳县|
瓦房店市|
轮台县|
西乡县|
江川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