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9年年初,我軍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共斃敵47000余人,俘敵2700余人(最終收容1600余人)。從被俘與被擊斃的比例來看,越軍的被俘率確實是很低的。根據這一比例,有一種觀點認為,越軍的戰斗作風已經超過了世人所公認的最為頑強的二戰時期日軍,堪稱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有時候光看字面上的統計數據,而不考察其背后的原因,所得出的結論恐怕未必正確。越軍被俘虜的不多,戰斗作風頑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絕不是首要原因。拿太平洋上的日軍來襯托越軍戰斗作風如何頑強,并不合適。日軍在海島上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只有落個被全殲的下場。而越軍則不然,逃掉的人數占了相當的比例,這才是其被俘不多的主要原因。日軍打不贏,想跑也不可能;但越軍要是打不贏,轉而“走為上”可比日軍要容易多了。換句話說,要用越軍的被俘率來證明其戰斗作風強過日軍,還需要一個前提條件:被全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要對越軍之所以能夠大量漏網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需要從地形、越軍、我軍三個方面入手。先從地形和越軍兩個方面略作考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地形上講,越北屬于典型的山岳叢林地形,山高坡陡,草茂林密、洞多谷深、路少路窄、雨多霧大、河溪縱橫。這種復雜的自然地理特點,對軍隊作戰行動影響極大,機動、展開、觀察、通信、協同、后勤保障均受到極大限制,決定了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可能在這種地形上對敵人形成嚴密合圍,便于防御一方分散撤逃。同理,這樣的地形也便于其就地潛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越軍而言,其戰術可以歸納為“抗、散、溜、藏、變”五部曲。有工事作依托的時候頑強抵抗,頂不住則不再死打硬拼,于是化整為零分散開來,能溜就溜,要是溜不掉,或者鉆林進洞蟄伏于山中,或者換上便衣隱匿于村寨。待到條件有利時,又集零為整,伺機而動,對我軍展開襲擊騷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鑒于越軍的這種戰術特點,攻占其陣地,只是完成了進攻作戰的第一步,清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階段。要發展勝利、擴大戰果,肅清殘敵、鞏固陣地,必須進行清剿。我某師在清剿中的殲敵人數占了殲敵總人數的65%即為明證。如果1979年我軍不撤,繼續在占領區清剿殘敵,甄別平民,所取得的戰果還會大得多,抓獲的俘虜當然也會多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越軍被俘率低的首要原因在于,有利的地形條件和狡猾的戰術特點使其得以撤逃或者潛藏,戰斗作風頑強是次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S:</p><p class="ql-block">鑒于諸多不讀書不學習胸無點墨,又習慣于信口開河的學渣喜歡胡說什么當年與我作戰的都是越軍地方部隊和民兵,正規軍少之又少,以此貶低我軍的戰斗力和戰績。那么就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越軍在北部邊境地區的部署情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要清楚,越南實行主力部隊 地方部隊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主力部隊以師為基本單位,作戰師是其核心力量。除作戰師外,尚有生產師 訓練師和島嶼守備師,沒有地方師這一說法.地方部隊最高建制級別為省軍事部下轄的獨立團,縣有獨立營。民兵結合勞動、生產單位編組,最高建制級別為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時,越軍在河內附近和北部一共部署了9個作戰師、8個生產師、2個訓練師、30多個獨立團和1個空軍師。而直接位于我進攻正面的有6作戰師:316A師位于平盧 345師位于柑糖 3師位于諒山 346師位于高平 338師位于亭立 325B師位于先安(戰中327師、337師、197團、46旅獨立營向諒山增援),15個獨立團,30余個獨立營,54個公安屯,約十萬余人(不含數量龐大,但無法統計的民兵)。利用山高、谷深、林密、洞多的地形特點,構筑工事,儲備糧彈,形成了完整的防御體系。</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甸|
固阳县|
阿瓦提县|
夏邑县|
盐池县|
门头沟区|
运城市|
柏乡县|
陇川县|
汪清县|
广宗县|
长垣县|
裕民县|
会东县|
海兴县|
海盐县|
正安县|
长垣县|
盐津县|
托克托县|
孟州市|
东源县|
平安县|
绥中县|
项城市|
丹寨县|
庄浪县|
多伦县|
双城市|
奉化市|
万年县|
黎川县|
澄迈县|
广东省|
巢湖市|
德兴市|
盐山县|
清涧县|
比如县|
巫溪县|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