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14歲”是孩子的危險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這一階段,家長一定要下足功夫,把問題妥善解決,讓孩子順利發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丨石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56.28%的中學生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b>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前不久北京市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的數據。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p><p class="ql-block"><b>56.28%的中學生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22%對父母態度冷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3.13%選擇了反感父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6.62%對父母感到懼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僅僅4.75%的中學生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辛苦苦養育孩子十幾年,到頭來超半數父母竟然成了孩子極度反感和痛恨的父母。成天粘著爸爸媽媽的小可愛,突然就開始變得疏遠、不理人。</p><p class="ql-block">當你詢問孩子為什么總是把自己關在屋子時,他說:“<b>不要你管</b>!”</p><p class="ql-block">當你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時,他說:“<b>跟你說有什么用?你又不懂!</b>”</p><p class="ql-block">當你想和孩子好好交流時,他又說:“<b>沒什么好說的,我們有代溝!</b>”</p><p class="ql-block">甚至發生爭吵時,他會沖動的和你動起手來。</p><p class="ql-block">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b>14歲現象</b>”。教育專家冉乃彥也曾提到:</p><p class="ql-block"><b>當孩子達到14歲左右的年齡時,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長傾訴,甚至學習成績欠佳、行為習慣不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為什么會出現“14歲”現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歲”是一個孩子的突變期,也被稱作是整個初中階段“最危險”的階段,許多家長會明顯感覺到和孩子關系的變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p> <p class="ql-block">其中:</p><p class="ql-block"><b>(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b></p><p class="ql-block"><b>(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b></p><p class="ql-block">數據表明,<b>進入初中后,很多家長感覺到和孩子的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b>。</p><p class="ql-block">美國斯坦福大學腦神經教授大衛·伊格曼在《大腦的故事》一書中展示了一張腦部發育圖(紅色/黃色代表尚未完全發育,藍色/紫色代表完全發育成熟)。</p> <p class="ql-block">四張圖片分別代表了5歲、青春期前期(9-12歲)、青春期(13-19歲)、20歲人腦的發育情況。</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從5歲到20多歲,大腦是處于不斷發育的過程,而且每個部位發育的時間是有先后順序的。</p><p class="ql-block">其中負責管理情緒和感受獎勵的大腦邊緣系統,一般在15歲以前就發育成熟。</p><p class="ql-block">而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決定、抑制沖動等的前額皮質,卻要到到25歲左右才會成熟。</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說,14歲的孩子已經能和成年人一樣感知豐富的情緒,卻受限于前額皮質的發育未成熟,無法擁有成年人控制行為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這種生理發育上的不均衡,也就造成了“14歲”現象。</b></p><p class="ql-block">這個階段的孩子易沖動、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下降,但他們真的是身不由己,這是受他們大腦發育階段所限制的。</p><p class="ql-block"><b>此時,家長若與孩子硬碰硬,就很可能釀成悲劇。</b></p><p class="ql-block">去年,14歲少年被家長扇耳光后轉身跳樓的悲劇還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武漢市江夏區14歲初三男孩,在學校打牌,被母親知道。母親趕到學校后,在走廊對孩子進行了質問。</p> <p class="ql-block">畫面中,我們看到小男孩蜷縮在墻邊,周圍是來來往往的同學。</p><p class="ql-block">這位母親不顧孩子感受,先是掐住男孩的脖子,隨后又掌摑了男孩。</p> <p class="ql-block">小男孩委屈不已,母親離開后,他轉身從5樓跳下,最終釀成了悲劇。</p><p class="ql-block">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的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p><p class="ql-block"><b>14歲就是孩子人生特別關鍵的幾步,雖然暗藏危機,實際也蘊含無限可能。</b></p> <p class="ql-block"><b>面對“14歲”孩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家長應該怎么做? </b>“14歲”的孩子敏感、任性、脆弱、叛逆、自控力差……那么,父母該如何跟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引導他們正確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以下4點:</p><p class="ql-block"><b>1. 多傾聽,看見孩子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曾采訪一個小孩,問他:“你長大后想當什么啊?”孩子:“嗯……我要當飛行員。”</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滅了,你會怎么辦呢?”孩子想了想:“我會告訴飛機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后,然后我背上降落傘跳出去……”沒等孩子說完,在場的觀眾就笑得東倒西歪,大家心想,關鍵時候還是想著自己呀,即使孩子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而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孩子,想看他還要說什么。沒想到,孩子面對大人們的哄笑,眼淚頓時奪眶而出,一臉茫然和無辜。</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讓孩子繼續說下去,孩子堅定地說:“我要回去拿燃料,然后回來救他們。”接下來的是現場觀眾的茫然和愧疚,只因為他們沒有聽孩子把話說完,便自以為是地誤會了一個孩子。</p><p class="ql-block">其實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就是因為你在想、在說,卻忽視了聽,在沒有聽到孩子的觀點前,便輕易地去評判孩子,從而忽視了孩子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2. 少批評,要給孩子留足“面子”</b></p><p class="ql-block">美國斯坦福大學腦神經教授大衛·伊格曼曾做過一個“櫥窗實驗”。</p><p class="ql-block">分別讓成年人和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志愿者坐在商店櫥窗里,接受路人的目光審視,從而來測量兩者的焦慮狀態。</p> <p class="ql-block">研究發現,成年人和孩子有完全不同的表現。成年人,可以一直保持微笑狀態,并沒有引起太多的焦慮。而孩子一直在緊張地抿嘴唇、眨眼睛或者往其他地方看,甚至會緊張到發抖。</p><p class="ql-block">結果表明:<b>在被別人關注的時候,青少年的情緒反應非常強烈,焦慮程度也上升很多。</b></p><p class="ql-block">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強烈萌發,來自外界的評價,會輕易擾亂他們的世界。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即使在家里批評孩子,最好也要點到為止。</p><p class="ql-block"><b>3. 多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b></p><p class="ql-block">清代教育家顏元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張;數過不改也徒傷情,獎長易勸也且全思。”</p><p class="ql-block">意思是:對待教育孩子,批評十次不如去表揚一次。對孩子批評多了,孩子不一定去改正,而且會挫傷他的情感;還是夸獎的辦法最好,不但容易讓孩子接受還可以讓孩子進行思考。</p><p class="ql-block">教育專家也曾在21所學校開展一項題為“你覺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調查,結果顯示,有90%以上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p><p class="ql-block"><b>這說明孩子內心被認同感嚴重缺失。</b>所以,當孩子表現不錯或者做了好事時,身為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夸獎。你的每一次夸獎,都使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勵,這樣不斷的正向激勵,就會使孩子不斷的朝正確的方向成長。</p><p class="ql-block"><b>4. 不止分數,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b></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孩子一到家,首先就是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其實孩子身上除了分數以外,還有很多閃光點。</p><p class="ql-block">前不久,14歲少年沖進火海勇救兩兒童的新聞令人振奮。</p> <p class="ql-block">河南南陽一民宅失火,14歲男孩郭傲路過,立馬撥打119電話。隨后,他聽到屋里有孩子的哭喊聲,沖進屋內將兩個四五歲的孩子救出。消防車趕到后,他便悄悄離開。</p><p class="ql-block">我們看到,14歲的少年除了沖動、易怒、叛逆等,也有像郭傲同學這種勇敢、責任、擔當。</p><p class="ql-block"><b>孩子的優秀從來就不止是分數,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b></p> <p class="ql-block">不管你接不接受,與孩子“14歲”現象的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役,一定會來到你我身邊。而當我們真正了解、認識了“14歲”現象的成因,也就知道該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教育專家冉乃彥曾強調說:</p><p class="ql-block"><b>“14歲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獨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經驗、年齡獨立不起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對即將進入14歲現象的孩子,做父母的需要保持學習心態,提前準備,做好應對措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當孩子真的有一天開始叛逆、頂嘴時,我們能真正地站在他們的角度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渴望成熟又難以獨立的關鍵時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推薦閱讀</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nfnzql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請家長都讀一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nbphlk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金子與爛泥(精辟)附音頻</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n9hdjc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孩子越大越不愛溝通?教你找準突破點!</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马关县|
仙居县|
昭觉县|
胶南市|
中西区|
富阳市|
会理县|
泸水县|
博湖县|
新乡市|
玛纳斯县|
宣化县|
乌兰浩特市|
唐山市|
永州市|
广元市|
新兴县|
开平市|
沂水县|
明光市|
张家港市|
闵行区|
依安县|
忻州市|
渭南市|
白朗县|
隆昌县|
怀仁县|
尖扎县|
崇义县|
都江堰市|
肇庆市|
石泉县|
长宁县|
德清县|
治多县|
江阴市|
通渭县|
梅河口市|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