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張亞雄是位有傳奇故事的百歲離休軍人。</b></p><p class="ql-block"><b>他享年101歲,是原第二炮兵指揮學院(今稱火箭軍指揮學院)的首任副院長,是位未授銜的將軍。</b></p><p class="ql-block"><b>?在他的所有照片中,我最喜歡、感覺最傳神的是張老微笑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這里用歷史上的幾個瞬間,回顧張亞雄不同凡響的戎馬生涯,探尋他微笑的秘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亞雄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張亞雄是位中等個頭、腰板挺直,方型臉上有兩道濃黑劍眉,目光深邃、說話簡短清楚并帶著濃厚的陜西鄉音,時刻彰顯出堅毅而溫厚的氣質,是老百姓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職業軍人形象的人,唯一有點特別的是他走路稍有點跛,因為他的左腿上有個槍洞所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首任副院長</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1977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籌建第二炮兵學校(后改稱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擔任了首任副院長,是當年“五人籌備小組”中唯一在駐地武漢參加籌備工作的校領導。他努力協調著軍地雙方機關的聯系,想方設法的溝通各方面關系,促使學校的工作機制盡快正常運行起來……用他女兒的話說:父親由于“文革”多年“靠邊站”,所以,黨組織交給他新任務時,他的態度是“玩命干”!當時工作千頭萬緒,又比較繁雜,他患了肌纖維炎,高燒近40度,甚至不能抬腿下汽車了,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只好休息。他關心干部教職工家屬的生活,經常走東家串西家,問寒問暖。其間,張亞雄對全院家屬情況非常熟悉,甚至連誰家的小孩子叫什么名字都可以準確說出來,作為一個院級領導干部能夠做到這些,拿到今天也必須點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1歲改名勵志</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原名張志學,字上心。他曾先后就讀于陜西省三原縣民治小學、13歲隨父親去天津、北平讀了初中,17歲那年母親去世,家境轉為貧窮,因積極參加黨組織領導下的學生運動,刻印、散發揭露法西斯的傳單而被登報通緝,得到地下黨組織的保護,逃回家鄉又遭到民團團長毒打,遂投筆從戎,于1934年21歲時到駐在洛陽的高桂滋部第17軍84師當兵,并改名為張亞雄,是針對外國人蔑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而起的新名,寓意“我們是亞洲的英雄”,彰顯了熱血青年的抱負與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能文能武的張亞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3歲加入共產黨</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在國民黨軍隊里拒絕當團的書記,甘愿在連隊當二等兵。由于作戰勇敢,兩年內,他由二等兵越級提升為班長??谷諔馉幈┌l后,他參加了平型關、娘子關、忻口、火燒嶺、汾河等戰役,由于張亞雄作戰英勇,有文化善動腦,逐級升為副團長。他在陜北駐防時,經范明、胡景鐸介紹于1946年8月1日在延安西北局住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揭開了他人生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入黨時間可能有先后,關鍵是看入黨后的表現。張亞雄選擇了共產黨就堅定不移的信仰了共產主義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5年授銜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橫山起義”的領導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12、13日的“橫山起義”是震動西北、震動全國的重大消息。而由時任陜西保安指揮部保九團團副兼一大隊大隊長的張亞雄等人組織領導的石灣起義是橫山起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支由騎六師一部分和保九團組成的5000人部隊,以西北民主聯軍的名義,按照共產黨“孤立榆林,掃清外圍”的作戰方針,解放了橫山、綏德、米脂等200多公里、12萬人口的地區,被整編為解放軍騎六師,張亞雄任一團團長。他們的起義拔除了插入邊區子長縣心臟的刀子……?!皺M山起義”為加速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正如毛澤東主席說:從這次起義中看到了黨的統一戰線的威力,把原來打算5至7年解放全中國的計劃,縮短到3年。</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23日《解放日報》專門報道了橫山起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橫山起義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紙《平反決定》推翻了十年審查</b></p><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8日,某基地黨委做出《平反決定》,全文抄錄如下:張亞雄同志,在任原公安部隊干部學校副校長期間,于1968年11月以來,受林彪、“四人幫”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制造的假案所株連,無辜遭受立案審查和迫害,致使張亞雄同志精神上長期受到痛苦和折磨,子女受到株連。經黨委復查,認為對張亞雄同志立案審查的問題,純屬假案,一切強蔑不實之詞,應予推倒,并決定予以徹底平反,原審查中的材料和本人檢查一律作廢銷毀。</p><p class="ql-block">十年冤案,張亞雄被剝奪了為黨工作的寶貴時間,他在《平反決定》書上只寫了這樣一句話“同意黨委所作的決定,感謝黨的關懷,今后在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搞好工作。”然后工整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張亞雄。</p><p class="ql-block">曾經冒著喪命危險發動“石灣起義”,張亞雄不后悔。被冤枉、遭批斗、受審查10年“靠邊站”不讓工作,張亞雄不怨恨……</p><p class="ql-block">張亞雄胸懷寬廣,心里敞亮,一心總想著如何為黨搞好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讀書學習是張亞雄的喜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離休后用行動為黨組織分憂</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1983年離休。二炮武漢干休所規劃設計建在打靶場附近,當年建成后確實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僻,老干部們感覺生活不便有顧慮,不想去住。張亞雄在“文革”前,在公安干校工作時就分配住在給蘇聯專家建造的“將軍樓”(小白樓)里。當干休所成立后,張亞雄從家里扛起鋪蓋卷,自己先到干休所居住了,還總催促著家人盡快搬家。后來,他們家成為最早入所的住戶之一。張亞雄的帶頭作用,促使老干部們的入住率很快得到提升,陸續又搬進去許多戶。</p><p class="ql-block">張亞雄說:自覺服從黨組織安排,就是為黨分憂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張亞雄被評為“中國健康老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待遇是黨組織考慮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在職工作的時候,總政治部發了文件“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副軍職,離休以后可以享受正軍職待遇”。他自己看到過文件,但是他從來沒有向黨組織提出解決自己待遇的事情,他把職級和待遇的事看得非常淡。后來,還是總政老干部局的領導,熟悉他。從下級上報的名單中發現張亞雄還是副軍職,覺得很奇怪,就詢問了二炮后,才解決了他的正軍職離休待遇問題。</p><p class="ql-block">張亞雄認為,無論擔任正職還是副職,都由黨組織任命決定。無論是帶兵打仗或者搞訓練教學都是黨的工作。只要組織需要,我都會愉快的服從,努力干好工作。職級待遇問題是黨組織考慮的事,我自己不會去鬧著要求解決職務和待遇問題。</p><p class="ql-block">如果真有心底無私天地寬的人,張亞雄是其中一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3年張亞雄、鄭淑蘭的結婚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舉案齊眉的愛情</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和鄭淑蘭于1933年結婚。雖然他們是舊社會包辦的婚姻,雖然他們閱歷、文化、見識等有較大的差別,但他們牽手一輩子,不棄不離、不爭不吵的走過數十年的風雨歷程,曾遭受過分離、無消息的痛苦,也共同走過戰爭時期、和平建設時期、文革動亂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等不平凡的日子,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互助相依,在動蕩中把愛情熔煉為親情,在風雨中把家庭變為最安全、最舒適的港灣,在歲月流逝中把5位子女撫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婚姻榜樣教育子女怎樣生活、怎樣度過人生!</p><p class="ql-block">美滿的婚姻展示了張亞雄對人生的清澈態度!</p> <p class="ql-block">1993年5月張亞雄夫婦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頑強與死神做搏斗</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意志堅定、生命力頑強、忍耐性強。他戰爭年代視死如歸,經歷血雨腥風考驗不動搖;和平年代不貪圖享樂奢華,自覺保持艱苦樸素本色,笑對人生跌宕起伏所有事。</p><p class="ql-block">他95歲后,曾因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住院治療。他三次進ICU重癥室,并用上了呼吸機。他前兩次都闖過難關,恢復健康了,連醫院的醫生都說是“奇跡,實屬罕見?!?lt;/p><p class="ql-block">他就是胸懷寬廣、生命力頑強、忍耐性超群、氣度非凡,真正不怕死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總政治部送給張亞雄的百歲賀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微笑著面對人生沉浮與曲折</b></p><p class="ql-block">張亞雄青少年時期,歷經艱苦歲月磨礪,探索追逐夢想,選擇加入共產黨后,就始終不渝的堅守初心。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延安保衛戰等30余次戰役戰斗,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解放后,他率部進入西北地區執行任務,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貢獻了力量。和平建設時期,他長期擔任軍隊院校領導職務,為軍隊教育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軍事人才。在“文革”中,因組織領導過國民黨軍隊的“橫山起義”被審查,近十年沒有參加工作,他無怨無悔,心胸坦蕩,始終保持著他特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炮兵送給張亞雄的百歲禮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微笑是堅定信仰的抒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微笑是發自肺腑忠誠和友善的傾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微笑是人生豐富閱歷和智慧處事的宣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微笑是人格特質和長壽幸福的展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的微笑是百歲將軍靈魂的深情表白!</b></p> <p class="ql-block">附錄:</p><p class="ql-block"><b>張亞雄生平(1913年5月至2013年12月)</b></p><p class="ql-block">男,漢族,1913年5月14日出生,陜西省三原縣人,幼年就讀于三原縣民治小學,后隨父親在天津紫竹林華商工會高小及西開中學、北平平民學院附中讀書。17歲那年母親去世,家境轉為貧窮。因積極參加黨組織領導下的學生運動,刻印、散發揭露法西斯的傳單而被登報通緝,得到地下黨組織的保護,逃回家鄉又遭到民團團長毒打,遂投筆從戎,1934年到洛陽國民黨17軍84師當兵,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第17軍84師機槍排排長,后又升為營長,1940年任陜西省保安指揮部保安第九團團副兼一大隊大隊長,194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10月發動了橫山起義被編入解放軍騎兵第六師一團團長,1948年任第四軍第十師28團團長,第四軍第12師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任公安部隊第20師參謀長、鐵道公安內衛第3師參謀長,1956年任中國人民公安軍司令部軍校處處長,1958年任中國人民公安學院院務部部長、訓練部部長,1962年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青海省總隊總隊長,1963年5月任公安部隊干部學校副校長,1978年3月任第二炮兵學校副校長,1979年5月任第二炮兵學院副院長,1980年6月任第二炮兵學院顧問,1984年離職休養。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二級解放勛章,1962年6月晉升大校軍銜,2013年12月17日在武漢逝世,享年101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钟祥市|
巴林右旗|
酉阳|
江陵县|
庆元县|
交口县|
贵港市|
中西区|
大庆市|
额敏县|
赣榆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长顺县|
卢氏县|
永修县|
绥中县|
宜君县|
鹤峰县|
汶川县|
定襄县|
麻阳|
兴海县|
石首市|
邢台县|
军事|
巴林右旗|
东丽区|
渑池县|
南昌市|
涡阳县|
葫芦岛市|
临夏市|
江川县|
色达县|
马山县|
乐陵市|
彰武县|
密云县|
日喀则市|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