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節假期將過,我們一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人</span>自駕來了一次歷時8天的自由行,我們首先游覽陜西寧強縣青木川古城,之后游覽九寨溝,黃龍,成都,閬中古城。途中還游覽了松潘古城、中國古羌城、昭化古城。這次旅游收獲頗豐,既欣賞到川西北美景,也了解到古城文化及藏、羌等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此篇為古城(鎮)印象。</p> <p class="ql-block">一、青木川古鎮</p><p class="ql-block"> 青木川古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屬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小鎮——青木川,位于陜,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陜西最西的鎮,距縣城108公里,距漢中市197公里。 </p><p class="ql-block"> 古鎮歷史悠久,古時曾是漢羌族雜居之地,自明朝時期逐漸繁盛起來,民居多建于明清。歷經百年滄桑,古鎮現在保存有大片獨具特色的古街,古祠和古棧道等歷史遺跡,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鎮上商鋪眾多,古鎮居民悠然自得的做著各種活計和生意買賣。古鎮中以餐館、民宿客棧以及賣核桃饃和核桃餅的土特產小食品商鋪為最多。餐館大多是打著“木桶魚”招牌的魚館和川菜館。</p> <p class="ql-block">古街</p> <p class="ql-block">煙館</p> <p class="ql-block">特色食品——紅糖鍋盔、<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核桃饃</span></p> <p class="ql-block">手工編制的竹制品</p> <p class="ql-block"> 青木川興起于明代,但鼎盛在民國時期,提及那段風云一定離不開一個人——魏輔唐,即《一代梟雄》電視劇中何輔堂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魏氏老宅是當年魏輔唐生活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全院由新、老兩宅組成,俯瞰呈“田”字型布局。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老宅古樸、典雅,新宅更多地融合了西方和近代的建筑文化,簡潔寬大、莊嚴肅穆。魏氏老宅內設有會議室、辦公室、廚房、起居室......都以實物還原著當年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二、松潘松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古城松潘縣,古名松州,是四川省歷史名城,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古為用兵之地。史載古松州“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屏蔽天府,鎖陰陲”,故自漢唐以來,此處均設關尉,屯有重兵。 松潘縣還是前往九寨溝的必經之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唐朝時,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者前往長安求婚。使者路過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贊干布大怒,親率大兵二十萬人入侵,唐都督韓咸戰敗,唐太宗命史部尚書統軍抵達松州,經川主寺一役,唐軍大勝。松贊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黃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曉以大義,將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傳為千古佳話。</span></p><p class="ql-block"> 進入松潘縣城,方圓十里的城門城墻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在漫長的歷史風雨中,這里的藏、羌、回、漢民族與古城一道歷經了無數的戰亂興裒,古城墻記載和顯示著風云變幻的滄桑和深沉豪邁的民族風格。 </p><p class="ql-block"> 城里的建筑以回漢建筑風格為主,色彩艷麗,注重細部裝飾,充滿異域風情。街兩邊店面林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品很受游客喜愛,如唐卡、藏刀、刺繡、雕刻、珠寶首飾以及野生中藥材蟲草、松貝、天麻等,尤其是經營牦牛肉的店面到處都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各具特色的客棧,客棧均是由原住民經營。</span> 第一個圖是我們入住的客棧,這是一座回族風格的客棧。</p> <p class="ql-block">象雄客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昂昌客棧</span></p> <p class="ql-block">東來盛客棧</p> <p class="ql-block">風雨橋及橋廊</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道及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中國古羌城</span></p><p class="ql-block">中國古羌城(The ancient city of China) 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鎮。地處岷江西岸金龜包、銀龜包之間,坐西朝東,背靠水西,腳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頭枕藍天白云,莊嚴雄偉,<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氣勢恢宏。中國古羌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占地3000余畝,規劃面積2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萬平方米,建筑基礎面積14 萬平方米。中國古羌城在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風貌、民風習俗、祭祀禮儀基礎上,每一個角落都飄蕩著古羌的遺韻和自然的生命激情。在中國古羌城可親身體驗到原汁原味的古羌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中國古羌城主要由中國羌族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羌文化廣場、羌王官寨、薩朗廣場、羌圣山、炎帝廣場、天碉、祭祀廣場、羌鄉古寨、彩虹云梯、古羌城門、水系景觀、古羌磨房、古羌繩渡、古羌木橋、金銀路、水西路、金龜寨等景觀。</p> <p class="ql-block">中國古羌城其城門高達20余米,是天下第一古羌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羌族釋比圖經</span></p> <p class="ql-block">古羌城中最具特色的莫過于碉樓。歲月的流轉,使今天的碉樓喪失了作為瞭望、御敵之用途,但雄偉堅固、棱角突兀,歷經多次雷擊、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碉樓的確讓游人感到了一份厚重、一份沉甸甸的民族凝聚力;就是這屹立不倒的碉樓,望斷岷山風雪,歷經百年戰亂,迎送著茶馬古道旁一代代的商旅游人,展現了一個民族綿長悠久、燦爛不息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羊皮鼓</p> <p class="ql-block">與羌族婦女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銀龜圣山:是紀念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大禹和羌王李元昊的祭祖場所。</p> <p class="ql-block">元昊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禹殿、</span>炎帝殿</p> <p class="ql-block">木比塔</p><p class="ql-block">金龜神山:是祭祀天神木比塔的神圣場所,也是展現木姐珠和斗安珠浪漫幸福愛情故事的文化紀念場所。內有“天長地久”、“天定姻緣”、“鳳儀坪”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四、閬中古城</p><p class="ql-block">閬中,位于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巴蜀要沖,軍事重鎮。</p><p class="ql-block">閬中古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約在公元前330年,古巴國遷都閬中,至秦國時,為巴郡首府,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歷史上,有兩個時期值得一提:</p><p class="ql-block">一是,三國時期,蜀國在此設巴西郡,大將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至今,張飛在閬中的名氣依然很大。</p><p class="ql-block">二是,清初順治年間,曾將閬中設為四川臨時省會達20年(1646年——1665年),后遷至成都,這是其行政級別最高的時期。</p><p class="ql-block">1986年,國務院批準閬中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城,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也是中國比較著名的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閬中古城原生態的小城環境保持完好,人文氣息濃郁,商業化程度不高,很多原居民還生活在古城,給人樸實而真誠的感受,展現著一種獨特的、原汁原味的旅游文化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天樓,又名四排樓,始建于唐,2006年原址重建。中天樓為三層明清風格木樓,底層四通,樓高25米。中天樓是閬中古城的風水坐標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為軸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開,它北通北街、南通雙柵子街,西通西街,東通武廟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天樓為閬苑十二樓之一,有“閬中風水第一樓”之美譽。</span></p> <p class="ql-block">中天樓樓洞頂部八卦圖</p> <p class="ql-block">張桓侯祠,又名漢桓侯祠、張飛廟,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古城西街,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經興廢,現存建筑為明清時期重建遺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span>占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規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組成,</span>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國文化的一大勝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貢院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現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清朝初年,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7年,在這里共舉行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志》列名,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p> <p class="ql-block">?中南城門樓</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p><p class="ql-block">?中古城遍布著各式民宿客棧。閬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筑的特點,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門式”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這些建筑為古城營造了渾厚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木源堂客棧是其中較為有特色的,其格局為兩層樓四合院式,內部還設有戲臺,茶室等休閑娛樂場地,給人感受是即舒適又切意。</span></p> <p class="ql-block">古街巷</p><p class="ql-block">自戰國中期巴國由于戰亂遷都于閬中以來,歷代帝王都將閬中視為轄治西南的重鎮,競相在此設置郡、州、府、道并苦心經營。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相繼鎮守閬中時,按宮苑格局大興土木、廣建殿堂,使閬中的建筑格調驟然上品位、成規模,始有“閬苑”之稱。</p><p class="ql-block">此后歷代王子皇孫,朝廷命官在羈留這塊"風水寶地"期間,也紛紛廣聘能工巧匠,或興土木以建府第,或擇佳處以修別殿,逐漸使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街巷61條,而古院落數以千計,總面積2.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五、昭化古城</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它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文明有史可鑒。盡管歷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沖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p><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記述三國蜀漢興亡史跡和留下的傳說與遺址,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故有:“蜀漢興,葭萌起;蜀漢亡,葭萌止。”的民間傳言。</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昭化古街</p><p class="ql-block">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板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著良好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筑多為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味民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左圖為昭化古城牌坊,中圖為貞節牌坊,右圖為貞節牌坊上半部分。該牌坊是奉大清皇帝圣旨于大清道光十九年而立。</span></p> <p class="ql-block"> 昭化古城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座中國建制的活化石之城,</span>是中國古時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實的“巴蜀第一縣”。古城同一地方完整經歷了中國地方政權不斷的建置歷史,全國甚為罕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昭化古城由奴隸制時期的苴侯國都邑到秦漢、三國時蜀漢的重要郡縣,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驛道上的重要郡縣,再到民國,新中國的昭化縣,1953年至今改為昭化鎮,</span></p> <p class="ql-block">昭化文廟始建于宋代,曾歷七次改建。原建筑大都被毀,現存大成殿為明代建筑。現存大成殿,所處臺基高1.05米,面闊一間13.6米,進深12.8米;正面臺階7級,內由16根巨型木柱支撐屋架,歇山頂,飛檐斗拱,青瓦花脊;殿內塑孔子及四弟子塑像。建筑2008年經專業部門設計并原樣修繕。昭化文廟是昭化古城深厚歷史遺存的象征,對于研究昭化古城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昭化樂樓</p> <p class="ql-block">結束語</p><p class="ql-block">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在陜、川地域內的這些古鎮歷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蘊,環境優美,古樸醇厚,都是一些值得一去的好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台湾省|
乌兰察布市|
孟州市|
洛扎县|
武威市|
新营市|
甘洛县|
兴山县|
彝良县|
丹巴县|
东山县|
闻喜县|
新安县|
正蓝旗|
榆林市|
莱芜市|
三河市|
独山县|
南汇区|
阿合奇县|
阿荣旗|
青神县|
舟山市|
凯里市|
安徽省|
景洪市|
房产|
商城县|
景宁|
信阳市|
定安县|
尼勒克县|
东平县|
昭觉县|
和田市|
五寨县|
穆棱市|
沅陵县|
称多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