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崔致遠,字孤云,號海云,謚號文昌。朝鮮半島新羅王京人。十二歲時,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長安就讀,曾游歷洛陽。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進士及第,出任溧水縣尉,任期屆滿,被淮南節度使高駢聘為幕府,后授職幕府都統巡官。其二十八歲時,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國信使”身份東歸新羅。其留唐十六年間,為人謙和恭謹,且與唐末文人詩客、幕府僚佐等交游甚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致遠???是朝鮮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了個人文集的大學者、詩人,一向被朝鮮和韓國學術界尊奉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有“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的稱譽。他12歲時離家來到長安求學,在中國一共呆了16年時間,前面的七、八年是在長安、洛陽求學,后半期則先后在溧水(今南京市溧水區)、淮南為官,約8年多時間,曾參與討伐黃巢,881年任淮南節度使(駐揚州)的從事,崔致遠28歲回新羅,在新羅王朝繼續擔任要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崔致遠是朝鮮半島統一新羅時期的文學泰斗,12歲離家赴唐代長安求學,金榜題名后在唐出仕,28歲時帶唐僖宗的國書回到新羅。他將唐朝生活時的作品整理、篩選,匯編成《桂苑筆耕集》,至今在朝鮮半島文壇占據著重要地位,被視為半島漢文集開山之作,也是中韓文化交流的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崔致遠一生文學創作不斷,曾經將自己的佳作匯編入《桂苑筆耕集》20卷行世。</p><p class="ql-block">范文瀾先生對于《桂苑筆耕集》曾給予很高評價,說它是“一部優秀的文集,并且保存了大量史事”。由于在文學上的極高成就,崔致遠得到了朝鮮和韓國后世的眾口同贊,死后被追謚文昌侯,入祀先圣廟庭,尊為“百世之師”。</p> <p class="ql-block">千瑪文化公司藝術總監著名‘文漫水墨畫’國家專利創始人王金玉老師,現任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潛心研究崔致遠詩書畫20年。韓國慶州崔氏中央宗親會會長崔炳柱先生盛贊南京崔致遠文化研究會2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崔氏遺跡、崔氏文化的傳承與研究為促進中韓友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授予南京崔致遠文化研究會會長著名書畫家王金玉先生“中韓崔致遠文化交流大使稱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8年和2013年韓國國家電視臺兩次對他進行專題報道。</span></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1960年出生于江蘇南京,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韓文化交流大使、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漫畫協會理事。</p><p class="ql-block">王金玉為人豪樸謙遜,勤奮進取。他涉獵極廣,畫路豐富。尤精人物畫、書法,在山水、花鳥、漫畫等方面也造詣不凡。王金玉深諳古代技法理論,重視寫生,師法自然,經過多年來的韜光養晦,他的繪畫功力已然爐火純青。他反復研究崔致遠山水詩集,創作出百余副山水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阿荣旗|
三原县|
麻城市|
兴安盟|
通江县|
怀宁县|
宜春市|
湟中县|
贞丰县|
新平|
农安县|
武功县|
巴中市|
锦州市|
舟山市|
临澧县|
仁怀市|
察隅县|
镇原县|
大厂|
武清区|
黎城县|
五常市|
樟树市|
台安县|
建瓯市|
宿松县|
宜兰市|
西乡县|
班玛县|
高阳县|
乳山市|
闽清县|
临泉县|
洛南县|
宁都县|
于田县|
策勒县|
长兴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