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紀(jì)念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誕辰110周年</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11-194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jì)30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魯迅稱之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也是許許多多讀者深愛的作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由魯迅先生作序,1935年在上海出版的中篇小說《生死場》,打響了中國文學(xué)界動員民眾起來抗日的第一槍,蕭紅因此而成名。代表作《呼蘭河傳》是蕭紅人生的絕唱,茅盾先生稱贊其“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fēng)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它是20世紀(jì)中國文學(xué)杰出的篇章之一,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jì)中文小說百強(qiáng)第九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因描寫真切、文字優(yōu)美,而被各地的小學(xué)語文課本多次選用的《火燒云》《學(xué)詩》《祖父的園子》等,就出自《呼蘭河傳》。初中課本節(jié)選了散文《回憶魯迅先生》,高中課本選入了散文《餓》。有這么多作品被選入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在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中也是很少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另有《商市街》《馬伯樂》《小城三月》《北中國》《后花園》等多部極具影響力的傳世作品,其中很多被譯為英、法、俄、日、韓等多種文字。蕭紅創(chuàng)作生涯僅僅10年,卻留下百萬字的著作,成為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屈原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蕭紅的生日。她1911年五月初五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現(xiàn)為哈爾濱市呼蘭區(qū)),1942年1月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今年是蕭紅誕辰110周年,謹(jǐn)以此文是為紀(jì)念,緬懷她永遠(yuǎn)的青春芳華,致敬她永恒的文學(xué)豐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題記</b></p> <p class="ql-block"> 人海茫茫,情緣種種。我與蕭紅雖然沒有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卻有著不解的情緣。</p><p class="ql-block"> 那是1991年,春寒料峭的日子,兩位素不相識的先生,敲開了編輯室的門。交談不久,我們仿佛早已是熟人。他們中一位是呼蘭蕭紅故居紀(jì)念館的館長,一位是多年研究蕭紅的呼蘭籍學(xué)者。而我呢,青年時代就從文學(xué)作品中認(rèn)識了蕭紅,心怎么能不相通呢!</p><p class="ql-block"> 他們是為出版《呼蘭學(xué)人說蕭紅》《懷念你——蕭紅》兩部書而來。之前已輾轉(zhuǎn)奔波多家出版社,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便寄希望于蕭紅故鄉(xiāng)的哈爾濱出版社。然而,距離蕭紅誕辰80周年紀(jì)念日只有幾個月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在疼痛、在顫抖!戰(zhàn)亂和疾病奪去了蕭紅年僅31歲的生命,但她留下的百萬珠璣和品格魅力卻光照文壇,為哈爾濱贏得了榮譽,作為她故鄉(xiāng)的出版社能對此無動于衷嗎?</p><p class="ql-block"> 有關(guān)蕭紅的身世、生活、愛情與婚姻的研究,尚有與史實不符之處,使其形象受到損害,蕭紅天上有靈地下有知,怎么能安息呢!</p><p class="ql-block"> 蕭紅的親人,八十高齡的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為這兩部書題寫了書名,寫了序言,已先期發(fā)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能讓老人和關(guān)心蕭紅的海內(nèi)外人士失望嗎?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91年我工作的出版社編輯室</b></p> <p class="ql-block"> 從孫館長的坦言介紹中得知,蕭紅故居始建于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原占地7125平方米,有青磚青瓦建筑30余間,分東西兩個院落。東院為蕭紅家人起居的地方,房后有近2000平方米的菜園(蕭紅筆下的后花園)。幾十年過去了,先后有55戶居民擠進(jìn)故居,原貌皆非。</p><p class="ql-block"> 而目前雖然對外開放,但因資金問題,僅修復(fù)了蕭紅出生的五間住房和即將修復(fù)的后花園,任重而道遠(yuǎn)啊!這些錢除了國家和政府相關(guān)部門下?lián)艿膶m椥迯?fù)經(jīng)費,國內(nèi)外名人友人的捐贈,還有呼蘭人在遭受洪災(zāi)的情況下,由單位和個人集資募捐籌來的,甚至小學(xué)生將賣廢品積攢的分分角角都用于了蕭紅故居建設(shè)。</p><p class="ql-block"> 我被呼蘭人對蕭紅的熱愛深深打動了,更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決心促成這兩部書的出版。盡管我社屬于剛建立幾年的小社,資金等方面困難重重,但經(jīng)過多方的協(xié)調(diào)和不懈的努力,兩部書終于列入出版計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1985年7月,呼蘭蕭紅小學(xué)的學(xué)生參加修復(fù)蕭紅故居的勞動</b></p> <p class="ql-block"> 接著便是審稿加工、裝幀設(shè)計、校對清樣、付梓成書……在這緊張高效、廢寢忘食的運行中,我病倒了,不得不打針吃藥臥床休息。</p><p class="ql-block"> 在苦思冥想中,我仿佛看見1942年初香港醫(yī)院苦苦掙扎的蕭紅,聽到她離世前留在紙上的“我將與藍(lán)天碧水永處,留得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一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的遺言。</p><p class="ql-block"> 為了蕭紅,為了所有深愛蕭紅、懷念蕭紅的人,我拖著病體繼續(xù)工作,豁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到了,上千人在蕭紅故居參加了紀(jì)念蕭紅誕辰80周年的系列活動——“后花園”修復(fù)剪彩儀式,蕭紅雕像揭幕式,我社出版的《蕭紅全集》(上、下)首發(fā)式。同時還在這里舉辦了省市著名美術(shù)家、書法家筆會,為蕭紅故居留下數(shù)十幅珍貴的墨寶。</p><p class="ql-block"> 我責(zé)編的這兩部書也如期首發(fā),并得到各界人士連同蕭紅親屬的高度評價。對于編輯來說,沒有什么比得到讀者的認(rèn)可更幸福的了。正值細(xì)雨蒙蒙,分不開的眼淚和雨滴,同在我的臉上滾淌…… </p><p class="ql-block"> 席間,同桌的一位文壇老友,向大家介紹我如何自強(qiáng)不息,率真熱誠,癡迷文學(xué),個性才女……然后一指我說:“她還真有點像蕭紅呢!”舉座贊同。我深知自己怎么能與蕭紅相提并論呢,不過是大家對我最高的獎賞,最大的鼓勵罷了。</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呼蘭縣委書記和縣長得知我是這兩部書的責(zé)任編輯,還是第一個在哈爾濱市報上發(fā)表故居館長專訪,宣傳故居建設(shè)的熱心人士時,特地向我敬酒,連聲說:“謝謝,謝謝你!”好奇怪,從不知酒為何物的我,竟也品味出它的甘美。</p><p class="ql-block"> 那小雨中的眼淚,那酒香里的微笑,久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濃濃的融進(jìn)了我連續(xù)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只為英魂歸故里》《綿綿情思寄英魂》《六千里路吊蕭紅》《不解的情緣》等有關(guān)蕭紅的文章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91年端午節(jié),在蕭紅故居剛揭幕的蕭紅塑像前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如期出版的《呼蘭學(xué)人說蕭紅》《懷念你——蕭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蕭紅故居紀(jì)念館大事記中,對紀(jì)念蕭紅誕辰80周年系列活動和出版圖書的記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91年6月,《只為英魂歸故里》首發(fā)哈爾濱《新晚報》副刋頭條,后收入個人文學(xué)作品集《亮麗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1991年7月7日,在《哈爾濱日報》副刋發(fā)表《綿綿情思寄英魂》書評</b></p> <p class="ql-block"> 1992年初夏,有機(jī)會去廣州公出,專程去看望蕭紅。在銀河革命公墓,守門的老伯伯被我從遙遠(yuǎn)的哈爾濱,越過千山萬水憑吊蕭紅的真情所感動,熱情的為我指點墓地方向。</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清明掃墓時節(jié)早已過去,也許是晨光熹微,時間尚早,林蔭路上竟空無一人。好容易在墓區(qū)中央開闊地見到一位清掃落葉的老人,經(jīng)他引導(dǎo)拾級而上,再往左拐,一腔熱血竟沸騰起來,蕭紅墓真的到了!</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35年的風(fēng)吹雨打日曬,墓基石顯得有些暗舊,但墓碑上的幾行字卻鮮紅奪目。碑文上方的蕭紅很安詳,兩只大眼睛充滿了“憧憬與追求”,稍厚的嘴唇微張,像是在訴說著什么。</p><p class="ql-block"> 公墓里一片靜穆,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世的嘈雜,唯有熱愛蕭紅的一顆心在怦然跳動。我真后悔沒帶上一包家鄉(xiāng)的黑土撒在她的墓前,或?qū)⑽易鲐?zé)任編輯的兩部書帶給她看看。</p><p class="ql-block"> 佇立,沉思,任憑那滾燙的淚水流淌……啊,使生命永恒的,是綿綿無期的懷念!蕭紅,您永遠(yuǎn)活在人們的心中! </p><p class="ql-block"> 該是告別的時候了,我還有工作,可我卻怎么也不忍離去,一步一回頭,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終于,我又重返墓前,凝望著蕭紅的眼睛,輕輕的說:</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您好寂寞,好孤獨,盡管有這么多的竹、柏、松、葵、荔枝樹和紅棉、白蘭花與您為伴,您卻更眷戀黑土地上的大豆和高粱……您知道家鄉(xiāng)的親人們多么想接您回家,在流金淌蜜的呼蘭河畔,永遠(yuǎn)團(tuán)聚、永不分離啊!”</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92年在銀河革命公墓祭拜蕭紅所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92年6月9日,在《哈爾濱日報》副刊發(fā)表《六千里路吊蕭紅》</b></p> <p class="ql-block"> 1992年深秋,我第一次去呼蘭的西崗公園。它是1916年由當(dāng)時的縣知事(縣長)鐘毓倡建的,是呼蘭人游樂和活動的主要場所。當(dāng)年學(xué)生聯(lián)合會在公園舉行反日愛國義演,蕭紅在反對封建婚姻的話劇《傲霜枝》中,扮演了一個新女性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由哈爾濱日報社、呼蘭縣政府合力建造的蕭紅墓和蕭紅紀(jì)念碑揭幕儀式就在這里舉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省、市、縣領(lǐng)導(dǎo)和</span>來自社會各界的千余人參加了儀式,《中國作家報》《香港文匯報》《新華通訊社》等十幾家新聞媒體報道了此消息,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p><p class="ql-block"> 蕭紅紀(jì)念碑、蕭紅墓坐北朝南,簡潔莊重。紀(jì)念碑是由一塊北方產(chǎn)的大青石雕成,上面鑲著黃銅鍍金的“蕭紅紀(jì)念碑”五個大字,字體為蒼勁有力的行書,是由老書法家王田先生書寫。銅鑄浮雕蕭紅頭像,為著名雕塑家王松引先生之作。后來這里成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hù)單位。</p><p class="ql-block"> 石棺與墓碑用灰色花崗巖雕制, “蕭紅之墓”四個字是由蕭紅丈夫端木蕻良先生題寫的。墓地四周是仿漢白玉式的中國古典式橋欄。墓內(nèi)只有蕭紅的青絲一縷,那是端木蕻良先生在蕭紅病逝后剪下的,整整珍藏了半個世紀(jì)。</p><p class="ql-block"> 這天冷風(fēng)蕭瑟,我卻熱血奔涌。雖然蕭紅的骨灰還留在遙遠(yuǎn)的南國,但總算魂歸故里。這縷青絲是蕭紅青春的象征,而且永遠(yuǎn)不會枯竭、不會如霜的定格在她生命的黃金時代。</p><p class="ql-block"> 蕭紅不老,蕭紅不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1993年8月31日,《不解的情緣》發(fā)表在《哈爾濱日報》副刊頭條,為“蕭紅杯”散文征文</b></p> <p class="ql-block"> 1993年,呼蘭縣決定舉辦首屆蕭紅文化節(jié)。組委會批準(zhǔn)了孫延林館長的建議,出版《蕭紅文化節(jié)叢書》,并由他主持落實。孫館長來社洽談出版事宜,并誠邀我擔(dān)任叢書編委會副主編和責(zé)任編輯。</p><p class="ql-block"> 對來自蕭鄉(xiāng)人的認(rèn)可和信任,我是不能辜負(fù)的,于是又忘我地投入了緊張而繁重的工作中,終于在40天內(nèi)超常規(guī)完成了5冊近百萬字的出書任務(wù)。</p><p class="ql-block"> 《蕭紅文化節(jié)叢書》包括蕭紅研究、蕭紅著作、蕭紅傳記三類,有孫延林主編的《蕭紅研究》第一、第二輯,蕭紅的《生死場》《呼蘭河傳》,李重華的《只有香如故——蕭紅大特寫》,鐵峰的《蕭紅傳》。還有專攻中國文學(xué)、多次訪問中國的日本學(xué)者中村龍夫的《火燒云——蕭紅小傳》,也同時推出。</p><p class="ql-block"> 1993年9月6日~8日,呼蘭縣聯(lián)合省、市多家單位舉辦的首屆蕭紅文化節(jié)在呼蘭隆重開幕,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共和國建立以來批準(zhǔn)的第一個以現(xiàn)代作家命名的文化節(jié),意義重大,載入史冊。</span>其間我參加了各種紀(jì)念活動和學(xué)術(shù)研討會,受益匪淺,收獲頗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蕭紅文化節(jié)叢書》獲東北四城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全國城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劉白羽、端木蕻良題寫的書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76歲的日本學(xué)者完成了他為崇敬的中國作家蕭紅立傳的夙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黑龍江《生活報》發(fā)表的蕭紅熱解析文章,提到蕭紅文化節(jié)和我責(zé)編的這幾部書</b></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成立的“呼蘭河蕭紅研究會”,為研究蕭紅、宣傳蕭紅做出了突出的貢獻(xiàn)。自從我榮幸成為研究會的理事后,社會活動更多了,每次接到邀請函和通知,無特殊情況都積極參加,盡一份綿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因此,那些年的呼蘭縣城,尚未完全修復(fù)的蕭紅故居,都是我常去的地方。在那里感受蕭紅故鄉(xiāng)的氣息,走進(jìn)時光的深處,體味原生態(tài)的《呼蘭河傳》《小城三月》《后花園》中,那滿滿濃濃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愁。</p><p class="ql-block"> 呼蘭河是蕭紅生命的起點,她從這里啟程,跋涉千山萬水,歸于碧海藍(lán)天。但無論她走得多遠(yuǎn),故鄉(xiāng)的一切已經(jīng)根植在她的心靈深處,成為她靈魂的居所,永遠(yuǎn)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 思考著,在世界文化現(xiàn)象中,有說不盡的巴爾扎克,在中國的文化現(xiàn)象中,有說不盡的曹雪芹。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積淀,蕭紅作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魅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rèn)識,以致形成了她同時代的作家身后無法形成的研究熱潮。</p><p class="ql-block"> 如用“說不盡的蕭紅”來為經(jīng)久不衰的“蕭紅熱”下結(jié)論,似乎為時過早,但在新世紀(jì)的到來之前,學(xué)術(shù)界的蕭紅研究一定是“說不盡”的。 </p> <p class="ql-block"> 在我責(zé)編的《蕭紅研究》中,一篇《蕭紅母校考》的論文,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讓我驚喜讓我感慨!</p><p class="ql-block"> 文章指出,從德女子中學(xué)1924年創(chuàng)辦后多次改名,如初建時的東省特別區(qū)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xué),偽滿時期的哈爾濱女子國民高等學(xué)校,哈爾濱解放后的哈爾濱市第六中學(xué)校。歷史就是這樣延續(xù)下來的,因此,六中應(yīng)該是蕭紅的母校。</p><p class="ql-block"> 而七中(今蕭紅中學(xué)),是1949年建校后才遷至南崗區(qū)郵政街女中舊址的。當(dāng)然,蕭紅在郵政街讀過三年書是歷史事實,但這段史實應(yīng)歸入女中——六中的歷史沿革。只能說是女中在那里辦學(xué)時,蕭紅在那里讀過書。而距蕭紅在郵政街讀書22年后才建校的七中,把它作為蕭紅的母校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澄清這一事實,對于正確撰寫蕭紅生平經(jīng)歷是有意義的。這一觀點和史實也被多名學(xué)者所印證。</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在六中校史中得知,當(dāng)年女中首任校長朱雅志屢請中東鐵路公司“贈大廈一區(qū),為講習(xí)之所”。在東省特別區(qū)行政長官朱慶瀾和馬忠駿的大力支持下,女中搬遷到南崗區(qū)郵政街鐵路局官房。新校舍是非常漂亮氣派的俄式建筑,操場也很大。</p><p class="ql-block"> 泱泱大國,人口億計。1911年出生的蕭紅,1951年出生的我,竟進(jìn)入了同一所中學(xué),這該是怎樣的難得,怎樣的緣分啊!難怪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紅線,把我和蕭紅緊緊牽在一起,讓我心甘情愿、無怨無悔的為她付出,為她竭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之前是我對蕭紅的崇拜與敬慕之情、痛惜與愛憐之心使然,那么在知道我和她的母校淵源后,更產(chǎn)生了一種薪火傳承的使命感、生命接力的責(zé)任感,去完成她未竟的事業(yè)、未了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東省特別區(qū)區(qū)立第一女子中學(xué)的畢業(yè)生合影,蕭紅在第二排中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54年被批準(zhǔn)為黑龍江省重點中學(xué)的哈爾濱第六中學(xué)新貌</b></p> <p class="ql-block"> 1999年,適逢建國50周年,哈爾濱出版社推出了大型系列叢書《歷史回眸——20世紀(jì)的哈爾濱》共15卷,300余萬字。總編輯特別選擇我擔(dān)任其中《熱土蕭鄉(xiāng)——呼蘭》一卷的責(zé)任編輯。</p><p class="ql-block"> 此套叢書是“認(rèn)識哈爾濱、熱愛哈爾濱、宣傳哈爾濱、建設(shè)哈爾濱”的優(yōu)秀讀本,榮獲了全國城市出版社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2000年哈爾濱市第七次社會科學(xué)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蕭紅回眸可笑慰。她當(dāng)年筆下小城人的凄苦、悲涼、傷痛、掙扎已一去不復(fù)返了。今日呼蘭,是產(chǎn)糧大縣、文化先進(jìn)縣。蕭鄉(xiāng)人飽蘸著浩蕩奔流的呼蘭河水,正在譜寫嶄新的《呼蘭河傳》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我創(chuàng)作出版了長篇小說《血雨瀟瀟》(哈爾濱城史長篇小說系列叢書之一),熱情謳歌了以金劍嘯、蕭紅、蕭軍、舒群、羅烽、白朗等為代表的中共地下黨員和革命文學(xué)青年,是如何在日偽統(tǒng)治下英勇斗爭,譜寫了一曲鐵蹄下的青春之歌的。小說中蕭紅的形象和故事,傾注了我的心血我的熱愛,她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運,幾次讓我潸然淚下。</p><p class="ql-block"> 正如著名文藝評論家林超然先生在作品研討會上所言:“這部作品的情節(jié)敘述沒有小說標(biāo)題那樣激烈,作家始終以一種嚴(yán)肅,但并不暴怒的心態(tài)來面對那段烽煙歷史,那種惡劣的文化環(huán)境。她的陳說因為沉靜而更見力量,這自然比劍拔弩張的文字更為奏效。”“她富于魅力的文字,幫我們再一次重拾了屬于哈爾濱的那段城市史、心靈史,讓我們以別樣的感懷,向歷史深處、精神深處的哈爾濱行了一次注目禮,這無疑就是小說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叢書得到讀者的喜愛和專家的高度評價,榮獲黑龍江省首屆出版精品工程獎、省優(yōu)秀圖書獎、哈爾濱天鵝文藝大獎。《黑龍江日報》《黑龍江晨報》《哈爾濱日報》《新晚報》《學(xué)理論》等省、市報刊,予以宣傳報道和評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2003年,在《哈爾濱城史長篇小說系列叢書》首發(fā)式上發(fā)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血雨瀟瀟》中有關(guān)蕭紅的章節(jié)(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媒體對叢書的報道,對《血雨瀟瀟》的評論,產(chǎn)生廣泛的社會影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林超然先生為《血雨瀟瀟》寫的評論,被多家網(wǎng)站轉(zhuǎn)載,并收入百度文庫</b></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月,我又擔(dān)任了《蕭紅研究:蕭紅身世考》的編委和責(zé)編。此書是幾十位專家學(xué)者,對蕭紅的近親、當(dāng)事人做了大量的社會調(diào)查,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在事實論據(jù)的基礎(chǔ)上寫就的。</p><p class="ql-block"> 它以無可爭辯的可信性、權(quán)威性,破解了蕭紅身世之謎,為還蕭紅清白、揭歷史真相,畫了一個完滿的句號,在這個意義上是功不可沒的。為蕭紅研究的后繼者提供一個少走彎路的捷徑和史料依據(jù),是這部書的重要貢獻(xiàn)。</p> <p class="ql-block"> 2009年春節(jié)期間,哈爾濱電視臺推出《哈爾濱傳奇》(共7集)春節(jié)特別節(jié)目。以尋訪、見證、講述、再現(xiàn)的形式,解讀哈爾濱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制片人、主持人為于浮生,總導(dǎo)演為申思,著名記者、作家申志遠(yuǎn)擔(dān)任總撰稿人。</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二,播放了《哈爾濱傳奇》之《蕭紅在哈爾濱》,我在片中以《血雨瀟瀟》作者的身份,兩次出鏡,講述蕭紅在醫(yī)院忍痛將親生女兒送人的慘劇和在商市街艱難困苦的生活。情至深處,喉嚨哽咽。</p><p class="ql-block"> 之前錄制的時候,我與金劍嘯烈士唯一的女兒金倫、蕭紅的親侄張抗、“牽牛坊”主人馮詠秋之子馮羽等出鏡嘉賓交談,收獲甚大。因為我們對蕭紅有著共同的熱愛、認(rèn)知和傳承的使命,心是相通的。 </p><p class="ql-block"> 此片獲得很高的收視率,并榮獲黑龍江文藝精品工程電視文藝大獎。</p> <p class="ql-block"> 2009年10月,為慶祝新中國六十華誕,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lián)傾力編撰的《哈爾濱文學(xué)歷史回顧典藏金刊》問世。</p><p class="ql-block"> 這部130多萬字的鴻篇巨制,收入了在哈爾濱出生或曾在哈爾濱工作生活過的朱自清、瞿秋白、蕭紅、蕭軍、周立波、梁曉聲等208位有影響的作家作品,入選作品發(fā)表時間跨度80多年,反映了近百年的哈爾濱文學(xué)發(fā)展概貌,具有珍貴的文學(xué)價值和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 感謝編委會的慧眼和厚愛,讓我的一篇曾在中央電視臺一、三、八頻道播放20余次,榮獲中央電視臺首屆全國優(yōu)秀電視詩歌散文展播二等獎和第十三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文學(xué)節(jié)目二等獎的電視散文《抹不去的記憶》,有幸和蕭紅的小說《鍍金的學(xué)說》同時收入一部文集。</p> <p class="ql-block"> 2014年,得知我們的母校哈六中正在籌備建校90周年紀(jì)念活動。我主動聯(lián)系校方,為學(xué)校寫一篇校史文章,發(fā)表在市政府主辦的《哈爾濱史志》雜志上,將六中校史載入了哈爾濱史冊。</p><p class="ql-block"> 其間克服了許多困難,如照顧臥床病人時間緊,身體疲勞過度不給力,校方審核反復(fù)修改熬心血,等等。為保證文字質(zhì)量,我親去排版中心督改糾錯,仿佛又回到在崗時的工作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同時撰寫的《我與蕭紅不解的情緣》一文在校刋上發(fā)表,并被收入校慶文集《薪火春秋》中。 </p> <p class="ql-block"> 六中九十華誕紀(jì)念大會隆重開幕之前,我才得知自己的照片、簡介收入到紀(jì)念畫冊“桃李芬芳”中。照片、簡介和《血雨瀟瀟》一書,陳列在新建的校史館中。學(xué)校網(wǎng)站《你好,我叫哈六中,這是我的名片》一文中,介紹了六中培育的佼佼者,其中有我的名字和照片。</p><p class="ql-block"> 建校九十年才有三十幾名校友得之殊榮,其中有著名的蕭紅,有三位兩院院士,有幾位軍旅少將,有黨和政府高官,有博士生導(dǎo)師,有文藝界知名人士……而我只是一名從事文字工作的編審、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又是“老三屆”中因上山下鄉(xiāng)永遠(yuǎn)定格的老“初二”,實在是……對于母校給予的認(rèn)可和鼓勵,我只有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有“老三屆”校友應(yīng)母校之邀,為在校生主講“致我們剛剛開啟的青春”,我與十幾位“助講”校友回訪母校,再次參觀了校史館。在“女中的悄吟”展板前,我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p><p class="ql-block"> 蕭紅作品《一條鐵路的完成》《一九二九年的愚昧》《手》等,都寫的是在女中發(fā)生的故事。蕭紅愛好文學(xué)和繪畫,特別愛讀魯迅、茅盾、郭沫若、冰心等作家的作品,校刊上發(fā)表過她署名“悄吟”的抒情詩。是女中一流的教育專家,為蕭紅打下堅實的學(xué)科知識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基礎(chǔ),為她插上飛往文學(xué)藍(lán)天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而我呢,也是特別感恩母校的培養(yǎng)和教育,使我于初中一年級時,就在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少兒組“國慶征文”中發(fā)表了處女作《一張電影票》。學(xué)校還非常重視,通知和組織全體通校生和住校生收聽了廣播。從此放飛了我的作家夢,才有了我與蕭紅一次次跨越時空的奇美相遇和血脈相連的不解情緣。</p>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30日,正式退休8年后,回社參加建社30周年慶祝活動。作為出版社的“元老”,我在社慶制作的紀(jì)錄片《印跡》中,出鏡講述建社之初的故事。在《哈爾濱日報》對社慶的報道專版上,有我激情寫就的《書香飄過30年》的紀(jì)念文章。</p><p class="ql-block"> 我對培養(yǎng)自己歷練成長為編輯室主任、編審,省新聞出版局直屬審讀員,工作効力達(dá)23年的單位有著極深的感情。《哈爾濱出版社30年》也是社史,多處表述了我為社做出的重要貢獻(xiàn),這其中就有多次責(zé)編有關(guān)蕭紅圖書的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 直至2018年深秋,我才有機(jī)會到香港一游。最想去的就是淺水灣,不僅僅是它依山傍海,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更重要的是蕭紅曾在這里長眠。</p><p class="ql-block"> 1942年初的香港,由于日軍占領(lǐng),市面上骨灰盒緊缺,端木蕻良只能去一家古玩店,買了一對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為安全計,端木蕻良將蕭紅的骨灰分裝在兩只花瓶中,一只按蕭紅的遺愿埋在面朝大海的淺水灣,另一只埋在她去世時的戰(zhàn)時臨時醫(yī)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學(xué)的一棵樹下。</p><p class="ql-block"> 1944年,在香港因宣傳抗日被捕剛出獄的著名詩人戴望舒,祭拜蕭紅時于墓前口占的這首小詩,是我非常喜歡、印象極為深刻的悼亡詩。四句詩很平易質(zhì)樸,但語淡情濃,動人心弦,言少意豐,余音裊裊,韻味深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 “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我等待著,長夜漫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寫出了詩人生活在敵占區(qū)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無比孤寂、悲涼、沉重的心境;空間上的“頭邊”與“長途”,動作上的“走”與“放”,形成剛與柔鮮明的對比;以一束紅艷如火的山茶花,表達(dá)和寄托對故友的欣賞贊美、深情緬懷,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熱烈、紅艷的生命;急切盼望民族解放斗爭勝利的心情和漫長等待的煎熬;對蕭紅因早逝而不能發(fā)出更多的光和熱,創(chuàng)作更多更優(yōu)秀的作品而惋惜和傷悼…… </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郭沫若與香港年輕人學(xué)院的學(xué)生們在蕭紅墓旁舉行了悼念活動,并現(xiàn)場演講。文化界人士夏衍、白楊、周而復(fù)、陽翰笙、吳祖光、張瑞芳、曹禺等也曾在墓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長夜漫漫,孤魂寂寂,才華橫溢而不幸早逝的呼蘭河女兒蕭紅,幽眠異鄉(xiāng)十五載,終年仰看花開花落,臥聽海濤絮語,好不寂寞清冷。</p><p class="ql-block"> 一如作家坎坷不幸的身世,蕭紅墓也曾遭厄運。戰(zhàn)后經(jīng)濟(jì)復(fù)蘇,昔日荒涼的海灘熱鬧起來,淺水灣成了港人的游泳海灘之一。蕭紅墓用石砌成一圓圈,直徑只有6米左右,中植一樹,游人至此以為只是供休憇的樹蔭石欄而已。以致墓地商販設(shè)攤、行人踐踏、雜垢遍地,后在施工時竟被填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直至1957年8月,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下,經(jīng)中國作協(xié)廣州分會倡議籌備,香港文化藝術(shù)界人士熱心奔走,將蕭紅骨灰遷葬于廣州銀河革命公墓。</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來尋訪蕭紅曾長眠之地,明明知道早已物是人非,還是心存遺憾地說:淺水灣這里曾經(jīng)有過蕭紅墓,但究竟在哪一片沙灘、哪一棵大樹下呢,遺址的痕跡絲毫都沒有了。</p><p class="ql-block"> 落紅已無蹤,只有香如故!</p> <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16日,參觀哈爾濱黨史紀(jì)念館。在金劍嘯、蕭紅、蕭軍展臺,深深感受到黨對二蕭的支持、幫助和引導(dǎo)。1933年10月,蕭紅與蕭軍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就是在中共地下黨員舒群等人的資助下,自費在哈爾濱出版的。</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哈爾濱后,對新聞出版事業(yè)的控制越來越緊,作家的創(chuàng)作受到嚴(yán)重的摧殘。1934年夏,中共地下黨組織為了保護(hù)黨外進(jìn)步作家,幫助蕭紅、蕭軍離開哈爾濱去青島;后由于青島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又幫助他們?nèi)チ松虾!?lt;/p><p class="ql-block"> 金劍嘯英勇犧牲后,在上海的戰(zhàn)友們專門為他出了紀(jì)念專號《興安嶺的風(fēng)雪》,并收入了每個人的懷念詩。我將蕭紅寫的《一粒土泥》寫進(jìn)《血雨瀟瀟》,有力的表達(dá)了她和戰(zhàn)友們的深情和心聲:“將來全世界的土地開滿了花的時候/那時候我們?nèi)浧?亡友劍嘯/就是這開花的一粒土泥!”</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我在北京旅游,特地去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當(dāng)時館內(nèi)沒有幾個參觀者,很清靜,我在介紹蕭紅的圖文前佇立了很久,沉思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蕭紅從一個文學(xué)青年,成長為一個為中華民族抗?fàn)幍倪M(jìn)步作家。正如劉白羽所評說的:“蕭紅的一生是抗?fàn)幍囊簧驗榇耍捈t是不死的,她的靈魂永遠(yuǎn)燃燒在她的作品中……”</p><p class="ql-block"> 顛沛漂泊的命運,坎坷多舛的情感,饑寒病弱的生活,國土淪喪的時勢,這些都無法阻止她的筆耕不輟。她冷眼看透世界的不堪和清冷,仍然渴望溫暖和愛,如此本真到想用自身的熱量把它捂熱。哪怕到了懸崖邊上,也不放棄對生命的主動權(quán)和選擇權(quán)。</p><p class="ql-block"> 她想飛,現(xiàn)實卻一直羈絆著她的手腳。最后她終于以手中的筆為翅膀,奇跡般完成了自己在文學(xué)藍(lán)天的飛翔。隨著命運的跌宕,蕭紅的作品遠(yuǎn)遠(yuǎn)超脫了個人的苦難,逐漸由小我的境界,走向以筆為槍,為家國的命運發(fā)出吶喊,成為東北作家群的翹楚人物。</p> <p class="ql-block"> 作為作家的蕭紅,書寫過很多精彩的傳世的故事;作為傳奇的女性,她短暫的人生也有著不少戲劇性的故事。然而從文字到影像,一些作品對蕭紅生平的敘述,卻始終聚焦于她跟生命中的異性的交往和“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悲情,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對她作品的關(guān)注關(guān)心,甚至出現(xiàn)許多誤解與誤導(dǎo)。 </p><p class="ql-block"> 而我對蕭紅的感情是始終如一的,不會因不同的聲音改變絲毫。她史詩般的作品,如璀璨的明珠,為中國文學(xué)帶來了不朽的光彩,且成為永恒的豐碑。她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是“黑龍江之光”(端木蕻良語),是呼蘭河父老鄉(xiāng)親值得驕傲的偉大的女兒!</p><p class="ql-block"> 對于天分極高的作家,沒有寫完想寫的東西,是感情上最大的遺恨。我深深理解并堅信,蕭紅留下的“半部紅樓”,一定會有無數(shù)懂她愛她的人去譜寫去傳承!</p> <p class="ql-block"> 一生讀書寫書、責(zé)編審校圖書,直至2009年10月,才第一次走進(jìn)中國國家圖書館。</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中心,國家古籍保護(hù)中心。館藏文獻(xiàn)3768.62萬冊,數(shù)字資源總量超過1000TB,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圖書館,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三位。 </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熱心的工作人員,幫我在聯(lián)機(jī)查詢系統(tǒng)上,查到我2002年創(chuàng)作出版的長篇小說《血雨瀟瀟》的全部信息。出版社送交的3冊樣書,分別在圖書區(qū)供讀者借閱和在兩處庫區(qū)館藏。</p><p class="ql-block"> 感慨萬千:國家、社會、個人……雖然“為他人做嫁衣”個人作品不豐,但幾十年做責(zé)任編輯或?qū)徸x審校的圖書都珍藏在國家圖書館,發(fā)揮作用傳承后世利國利民,也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吧! </p> <p class="ql-block"> 晚年筆耕不綴,致力于紅色傳承的寫作,為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烈士、抗日英雄撰寫文章,有的在《哈爾濱黨史研究》《東北史研究》等刋物上發(fā)表,有的在紀(jì)念大會上發(fā)言。</p><p class="ql-block"> 銘記歷史,教育后人,薪火相傳,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深感自己的家國情懷日漸濃烈,思想靈魂不斷升華,生命之花也在努力中美麗綻放!</p> <p class="ql-block">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美篇平臺上連續(xù)發(fā)布了《紅色武漢:一個革命家庭跨越百年時空的傳奇故事》《歷史回眸:黑土地不會忘記》《以筆為槍 投身抗戰(zhàn):致支援先生鐵蹄下的青春之歌》《筆為槍破敵膽:26歲殉國的抗日英雄金劍嘯在人民心中永生》《百年情懷:我的井岡山紅色之旅》等文章。</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各位審核編輯老師的肯定和鼓勵,這些作品均被評為“精華”“推薦”“贊”,在首頁上展示,收獲了可觀的閱讀量,單篇最高已達(dá)1.5萬人次。作品在業(yè)界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專家學(xué)者給予高度的評價,并受到全國各地讀者與美友的欣賞和喜歡。</p><p class="ql-block"> 這些作品還被知名傳媒體“百度”,以及相關(guān)網(wǎng)站轉(zhuǎn)載推薦,進(jìn)一步擴(kuò)大了傳播力和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端午節(jié)前,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踏上闊別多年的蕭鄉(xiāng)熱土,參觀了蕭紅故居、蕭紅紀(jì)念館,拜謁了蕭紅墓。</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90年代多次來故居,主要是工作或參加活動。今天終于看到全面修復(fù)后的故居全貌,清末傳統(tǒng)古樸的滿族風(fēng)格建筑極具特色,宅院變得如此寬敞整潔美觀漂亮,特感親切和欣慰。這里是蕭紅出生和幼年、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既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同時又具有無可替代的人文藝術(shù)價值。</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參觀蕭紅紀(jì)念館。其外觀古樸莊重,以瓦灰為主色調(diào),與緊挨著的蕭紅故居交相輝映,風(fēng)格一致。階段式的窗戶像書架,重疊式的房頂好比翻開的著作,墻面的青磚仿佛一本本耐人尋味的書,訴說著蕭紅31年短暫而傳奇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展覽內(nèi)容共分為“呼蘭河畔”、“漂泊歲月”、“書香恒久”三大部分,詳實而厚重。運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化手段,生動立體展現(xiàn)了蕭紅的生活軌跡、文學(xué)成就、珍貴照片和實物,以及國內(nèi)外各界名人在蕭紅故居留下的詩詞、書畫等寶貴資料。</p><p class="ql-block"> 西崗公園的蕭紅墓,讓心心念念呼蘭河的遠(yuǎn)行女兒魂歸故里;經(jīng)常有團(tuán)體和個人來此掃墓、獻(xiàn)花、憑吊,讓后人對她的慰藉與景仰、感動和懷念更深沉更綿長。</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如今的蕭紅故居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省文物重點保護(hù)單位,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在生機(jī)盎然、美麗如畫的后花園,仿佛聽到蕭紅那童真童趣的歡聲笑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于2011年蕭紅誕辰100周年之際對外開放的蕭紅紀(jì)念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在西崗公園綠樹環(huán)抱的蕭紅墓前,靜靜的祭拜、深深的緬懷</b></p> <p class="ql-block"> 敬愛的蕭紅,我崇敬和深愛的同門學(xué)姐、文學(xué)前輩,您將永遠(yuǎn)照耀著、引領(lǐng)著、激勵著我,用至純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在文學(xué)的道路上,始終前行,忠貞不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原創(chuàng)散文:戰(zhàn)劍如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圖片/制作:戰(zhàn)劍如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背景音樂:《遠(yuǎn)處的星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感謝您的欣賞</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歡迎轉(zhuǎn)發(fā)分享</i></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墨脱县|
仲巴县|
涿鹿县|
牙克石市|
中牟县|
泽库县|
大埔县|
麟游县|
黄龙县|
河曲县|
汽车|
临洮县|
台中市|
靖州|
南陵县|
柳林县|
德保县|
河源市|
丰宁|
商都县|
郧西县|
巍山|
太仆寺旗|
涞源县|
普定县|
高陵县|
永吉县|
高碑店市|
建平县|
麟游县|
正镶白旗|
怀远县|
通许县|
兰溪市|
婺源县|
泸溪县|
海口市|
金阳县|
改则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