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徽州六縣之一的婺源,是唯一一個被劃入江西省的縣,也許正是這份獨特,這幾年,婺源旅游一枝獨秀,成為網上當紅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婺源的徽派建筑、油菜花海、小橋流水,都成為游人打卡的文化內涵。婺源縣的許多村鎮也成為旅游達人夢想中的勝地。篁嶺就是這樣的一個村落。</p> <p class="ql-block"> 篁嶺古村距今有五百多年歷史,建在一座海拔五百米的山坡上。山村依山而建,從山頂向山腰緩慢鋪展開來。全村一百多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粉墻,飛檐斗拱,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在山上。這樣一個典型的山居村落,被稱為“梯云人家”。春天,這里梯田里開滿了油菜花,花海洋溢著的爛漫春光,吸引無數游人前去觀光;秋天,這里家家戶戶晾曬著紅紅黃黃的莊稼,被攝影師們將“曬秋”的習俗和美景,傳遍大江南北。篁嶺的梯田花海和“曬秋”景致,由此成為最靚麗的風景,將古村落打造成婺源最時尚最現代最紅火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 《婺源縣志·山川》記錄:“此地古名篁里。篁嶺,縣東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徑尺,故名篁嶺。”這是篁嶺名稱的最早記錄,在清朝道光年間。</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一座多竹山地,有歷史記載的居民來自明朝一個曹姓人家,曹氏宗祠還較好地保留在村里,成為一座民俗展覽館。進入館內,看見宗祠上懸掛著一個“上蔡世家”的牌匾,這牌匾生動地詮釋了曹姓人家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許多北方難民一路南遷,篁嶺曹姓的先祖從河南上蔡逃難到古徽州歙縣,并由此在徽州各地繁衍生息,其中一族來到了曉鳙村定居。傳說,曉鳙村一個叫曹文侃的人,有一天他在篁嶺山下耕完田要回家,耕牛卻死活不愿走。他就指著一堆柴火說,如果明天早上我回來,這個火堆不熄滅,就表示此地宜居,子孫后世生生不息,還將趕牛的竹鞭插到田里。第二天,曹文侃回到田里,火堆沒有完全熄滅,插下的竹鞭還長出了新葉。曹文侃認定這是上天的啟示,就舉家遷到篁嶺安居下來。如今,篁嶺古村的曹姓人家已經開枝散葉到近二百戶上千人。幾年前,為開發旅游,全村人遷居到山下,山上的舊居成為旅游公司開發的資源。</p> <p class="ql-block"> 開發后的篁嶺古村每天迎來大量的游客,絡繹不絕的行人和呼朋引伴的嘈雜聲,充斥在每一個街道,好在這里還完整地保存了古村落的原貌。大量的徽派建筑,或以繁復美麗的木雕驚艷,或以軒朗的建筑令人流連忘返,或以精湛的技藝展現石雕的魅力;也有狹長的小道曲徑通幽,讓城里人盡情享受古驛道的樸拙和靜謐;還修建了花溪水街,沿著從上至下的溪流順勢而為,在溪水兩岸做足了園林景致,既繁花似錦,又趣味橫生。</p> <p class="ql-block"> 篁嶺作為旅游景區,可以賞玩的景致很多,有梯田花海、曬秋觀景臺、水口林、云中漫步、天上人間、五色魚塘、花溪水街等等。我個人的興趣還是放在各種古建筑上,對竹虛廳、五桂堂、樹和堂、怡心堂、竹山書院和天街牌坊等情有獨鐘。</p> <p class="ql-block"> 竹虛廳臨街而建,是一個三開間的房子,雖然不甚大,但很遠就能看到滿面的木雕,僅用奢華富貴不足以形容。這座富麗堂皇建筑的主人是曹元功,明朝崇禎八年授職湖廣興山縣知縣。也許是做官有了錢,也許是做官了想回家風光,在老家建起了這座十分獨特的宅子。整個竹虛廳面積僅一百平米,地方不大但臨街一面全部為木雕,圖案精美繁復到嘆為觀止的程度。門面上有六方木雕圖案,分別是趙子龍救阿斗、關公送嫂、九代同堂、文王訪賢、周文王打獵、狀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撐木雕主題,從右到左依次是福祿喜壽。門罩上裂紋還有梅花和竹子雕刻,寓意香自寒來、步步高升。是難得一見的徽州“三雕”之一的木雕杰出代表,堪稱木雕藝術的寶庫。</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木雕,怡心樓則與竹虛廳大為不同。怡心樓整棟房屋金碧輝煌,精美的木雕尤以描金繪彩為特色,與傳統的徽派木雕保存古樸不飾繪彩的情況迥異。這里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用豐富的古典戲劇形象,配以龍鳳麒麟和荷花、松柏等象征吉祥的動物圖案,營造了一個傳統木雕“教訓子孫、禮義廉恥”的主題。更為特別的是,這里的前堂頭頂裝飾了藻井,藻井本來是用于祠堂、亭閣等天花板的裝飾,很少用于家居的。怡心樓在堂屋里構建藻井,可謂財大氣粗,別出心裁。</p><p class="ql-block"> 怡心樓不是篁嶺的古建筑,而是本著保護古建的原則,從許村鎮遷移而來的。光緒年間,江南茶商許暢芝經商成功,發了大財后,為心愛的女人建了這座客館,被當時人稱為“金屋藏嬌”。如今,怡心樓在篁嶺安家落戶,成為徽派古建異地搬遷保護的典范,也成為篁嶺最為吸引人的古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篁嶺的古建中,最氣派、最出名的應是五桂堂。這是篁嶺人的祖宅,主人是明朝萬歷至崇禎年間的曹永護和曹希例父子。曹家到曹用戶已是四代單傳,但曹家堅守樂善好施、見義勇為的美德,到了曹希例,生育了五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現在曾孫、玄孫已達二百多人。應了那句老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在這個人口繁衍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為代表的五大房,統稱五桂堂。延續至今,凡是出自這五大家的子孫,逢結婚、出嫁、建房、出殯等大事,文貼、器物上常常要鄭重寫上“篁里五桂堂”五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五桂堂院里種植有柿樹、梅花等,還修建了一個半月池,蘊含著祖先留下的遺訓:人生憂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財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p> <p class="ql-block"> 五桂堂的建筑寬敞軒朗,分前堂和后堂兩部分,是篁嶺古民居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也是僅有的一座設有中門的建筑。前堂是典型的對朝堂結構,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題都是吉祥如意和對后代人才輩出的期許。天井下兩邊的隔廂上,是《朱子家訓》。整個前堂莊重而威嚴,體現了大家風范。</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歡的是正堂屋墻上的花窗,有寶瓶形的、有葫蘆形的、有芭蕉葉形的,別具一格。從這樣的花窗向外望去,各種景色嵌入花窗里,宛如圖畫,生動有趣。</p> <p class="ql-block"> 篁嶺天街是一個以各種美食為主的小吃街,雖然和其他地方的小吃大同小異,但一家梅干菜爐餅和當地酸奶還是別有風味的。吸引我的不是這里的小吃,而是天街有一座御賜的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篁嶺古村明清時期人才輩出,被載入縣志的有六七十人,這里也因此修建了許多牌坊。經過“文革”浩劫,幸留下來的只有一個“功勛坊”。整個結構為五鳳樓格式,雕刻的圖案以五子登科、高中及第、步步高升為主,配以梅蘭竹菊等。正面高處是“圣旨”二字,表面這個牌坊身份顯赫,是皇帝御賜的恩寵榮耀。兩側對聯是“旌自國家,操捷雪沙菱鏡;建諸天地,微流壁水蘭基”。背面對應的是“御賜”,中間嵌入的匾額寫著“上善諾水”。將上善若水寫成上善諾水,是曹氏家族要求族人信守承諾、言而于信,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窗銜篁嶺千葉匾,門聚幽篁萬畝田。”——篁嶺,走出芊芊幽篁的恬靜,以她獨特的風姿,大方地迎接這個新時代,讓更多人識得她的美麗。這是新時代新農村走出的新路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永春县|
霍州市|
鄂托克前旗|
依兰县|
历史|
广平县|
蓬莱市|
原平市|
鹤山市|
姜堰市|
舞阳县|
安西县|
宁武县|
巨鹿县|
舞阳县|
宜君县|
泰顺县|
镇平县|
金塔县|
贵阳市|
开封县|
建始县|
朔州市|
高安市|
原阳县|
晋江市|
西昌市|
泸西县|
龙南县|
郎溪县|
高邮市|
河北区|
昌吉市|
大冶市|
西安市|
凤阳县|
冕宁县|
乌拉特后旗|
屏山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