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于井岡山最早的認識是源于小學二三年級的一篇課文《八角樓的燈光》,至今已過去近三十載,而八角樓,煤油燈,以及毛澤東深夜工作的身影和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卻一直印在腦海里,不曾忘卻。從此,井岡山便是一處令我無限神往之地。有幸,校領導安排我于10.19日參加在井岡山舉辦的“國培計劃”——2020江西中小學思政教師培訓班。抵達井岡山火車站時,天色已晚,和同行的老師拼了輛車夜上井岡山。汽車沿著逶迤的山路盤旋而上,濃濃的夜色讓我無法辨認周遭一切,只有黑壓壓的群山壓倒似的撲面而來,又迅速掠過窗外。我驚得閉上眼睛,任寒意慢慢襲上身來.....</p> <p class="ql-block"> 入住窗明幾凈的旅店以后的幾個清晨,都急切盼望一睜眼便可以看清山中的一切。無奈那幾日天氣陰沉,云霧繚繞。無論是遠處的群山,還是近處的房舍,皆掩映于迷霧當中,大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所幸課程要結束的10月21日,云霧從山腳慢慢向上褪去,最后只遠遠飄逸于山頂。如此,郁郁蔥蔥的山林解開了神秘面紗。山中翠竹一覽無遺,各種綠也深淺交錯,和著山間潺潺的流水,真可謂“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繞”者也。</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井岡山的清新空氣和滿眼的綠讓身體產生愉悅之感的話,那之后的專題講座,則對我更是一場心靈及精神的洗滌。首先是來自南昌師范學院教授饒玲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老師》講座。講座中,饒教授分別從幸福的概念?我們為什么要追求職業幸福?我們的職業幸福在哪里?我們怎樣做幸福的老師?四個方面詳細闡述如何成長為一位幸福的老師。講述中,老師通過生動有趣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告訴學員師德修養是提升教師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則是其所倡導的正確育人觀:讓教育回歸寧靜,守住一顆樸素的教育心;讓教育回歸常識,以德為先,要成才先成人;讓教育回歸人性,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盡孝,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這條魚在乎”的美麗心境;讓教育回歸本真,踐行陶行知“六大解放”。而《小學思政課資源的選材及使用》的講座中,興國縣教研室教研員劉九林同志更是無私分享其從教思政課多年的經驗。多次強調運用好學習強國中的資源,創造性使用思政統編教材。還有井岡山小學張青云校長更是借助這次講座,分享了他作為學校校長在管理中如何將紅色思政教育融入到學校日常活動中。通過他分享的視頻和圖片,讓我們直觀感受一所擁有紅色基因的學校,一所將紅色基因真正融入新生力量——學生的血液當中去。最后一天的兩場專題講座來分別自省教育廳教研室思政課教研員周自興老師和南昌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鐘添生主任。兩位專家分別從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辦好立德樹人及新時代道德與法治老師的責任擔當來闡述思政課的關鍵作用。兩位老師都強調思政老師的廣泛性,人人皆能成為思政老師。思政課老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p> <p class="ql-block"> 要說此次培訓最激動人心的莫過于體驗學習:拓展訓練了。身著紅軍服,頭戴紅軍帽,重走紅軍會師之路。在蒙蒙細雨中聽教官激情講述:打土豪分田地、秋收起義、土地革命、三灣改編.....不覺眼中早已飽含淚水,抬頭環望群山,滿目翠竹,革命先烈前仆后繼的身影仿佛閃現其中。旌旗獵獵,鼓角相聞.....銘記歷史,感當今幸福生活之來之不易,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去努力奮斗亦是作為思政老師必備的思想要求。經過此次培訓,讓我深刻明白辦好思政課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讓我們沿著革命先烈的步伐,在教師這一光輝的行業中踐行井岡山精神,上好思政課。努力做到習總書記所要求的“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播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的心中。</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平昌县|
阳江市|
新沂市|
涪陵区|
阳曲县|
安宁市|
望奎县|
元阳县|
宁国市|
江川县|
镇赉县|
宣恩县|
白朗县|
根河市|
淅川县|
安阳县|
若尔盖县|
白山市|
佛冈县|
廉江市|
马关县|
天祝|
湖口县|
万盛区|
尼木县|
达孜县|
綦江县|
辰溪县|
千阳县|
南部县|
时尚|
内丘县|
深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云林县|
苍山县|
德安县|
台州市|
如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