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籍貫浙江的深圳人,我本人對浙江的山水人文了解不多,基本上停留在19歲離開故土時的高中肄業(yè)生的水平,雖然幾乎每年都回鄉(xiāng)省親,卻也多是來去匆匆、兩點一線,家鄉(xiāng)黃巖直徑200公里范圍也就基本上只去過雁蕩山。今年春季因為家事才有了一個相對較長的逗留時間,有機會周邊四處走走。<br> 受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創(chuàng)培部有關(guān)領(lǐng)導的委托,希望我能夠組織一次浙江東南行攝游,于是我與家鄉(xiāng)臺州市‘天下攝影網(wǎng)’網(wǎng)主唐伯虎先生商定了行程線路,再根據(jù)老年人、玩攝影的特點選定了景點。2021年5曰7日,初夏的溫州機場迎來了25位來自深圳、攜帶長槍短炮的準備九天浙西南---浙東南環(huán)線游的老年人......<div> 經(jīng)歷了前半程麗水山水田園、古村古街的拍攝,同志們漸漸進入狀態(tài),大巴車也開到了臺州地界。估計俺家鄉(xiāng)臺州小地方對于不少人來說還是陌生的,那就腦補一下吧!臺(Tāi)州,是浙江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qū)27城之一,國務(wù)院批復確定的浙江沿海的區(qū)域性中心城市和現(xiàn)代化港口城市。</div> 臺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浙江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炎熱多雨,為亞熱帶氣候特征。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溫涼,具亞熱帶氣候特征。<br> 臺州是江南水鄉(xiāng),水穿城過。歷史上臺州“河網(wǎng)密布、港汊交縱”,水鄉(xiāng)風韻不亞于蘇杭,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臺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nèi)外,是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fā)祥地。天臺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臺州是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縮影,是山、海、水和諧的生態(tài)福地。 進入臺州,必到天臺(Tāi)山。天臺山乃著名游覽圣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名聞國內(nèi)外。歷代不少著名詩人寫下了很多贊美它的詩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上天臺山,其著名的游記就以'游天臺山日記‘作為開篇,可見此地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天臺山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北面,依托自然山水景觀,以佛教文化為特色,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禮佛朝圣為一體。素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美譽。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城關(guān)鎮(zhèn),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寺廟占地面積7.3萬平方米。此橋名‘豐干橋’,石砌拱橋,是為紀念唐代高僧豐干和尚而命名的。 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chuàng)立天臺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影響遠及國內(nèi)外。鑒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日本留學僧最澄至天臺山取經(jīng),從道邃學法,回國后在日本比睿山興建沿歷寺,創(chuàng)立日本天臺宗,后尊浙江天臺山國清寺為祖庭。 國清寺現(xiàn)存建筑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臺國清寺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并稱中國寺院四絕。'教觀總持'的含義,用現(xiàn)代的語言簡單地表述,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國清寺導游詞 該寺曾駐錫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和尚、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 此碑是為紀念一行禪師到國清寺編寫《大衍歷》而立的。 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wù)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之詩人騷客多有吟國清寺者,現(xiàn)錄一首于后: 題國清寺 宋 劉知過 野人游遍天臺寺,究竟招提此最奇。<br>十里遠排清蔭入,五峰如按畫圖窺。<br>隋初便有高僧傳,火后都亡過客詩。<br>重到定知非遠約,岸巾高處立多時。 更有詩仙李白同志有詩云:<div>天臺國清寺,天下稱四絕。<br>我來舉唐游,于中更無別。<br>枿木劃斷云,高峯頂積雪。<br>檻外一條溪,幾回流碎月。<br></div> 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寶殿右側(cè),由隋代高僧、天臺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據(jù)考證,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國內(nèi)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關(guān)于它的傳說,現(xiàn)代詩人鄧拓寫給隋梅的《題梅》詩最為傳神: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不須脂粉綠顏色,最憶天臺相見時。另據(jù)說文革期間,國清寺遭破壞,隋梅日漸枯萎,瀕臨死亡,1973年,國家開始修葺國清寺,到75年完工時,千年古梅竟盛開并結(jié)果,奇吧? 隋塔位于天臺城關(guān)鎮(zhèn)東北6里。隋開皇十八年,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受菩薩戒而建造的報恩塔。唐會昌法難受損,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殘高59.4米,邊長4.6米,六面九級,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因遭火焚毀飛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br>后人對塔基進行了加固,四周鋪筑了臺階,已予整修一新,已列為省級文保單位。隋塔建造別致,除磚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頂上沒有通常的尖形塔頭,站在塔內(nèi),可直接仰見藍天?,F(xiàn)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國清寺的和尚基本上不接受拍攝,只能偷拍或拍背影。 有些脾氣不好的和尚一旦發(fā)現(xiàn)你在拍他,會讓你當面刪除。 與湛上人院畫松(唐·劉商)七絕<br>水墨乍成巖下樹,摧殘半隱洞中云。<br>猷公曾住天臺寺,陰雨猿聲何處聞。 以俺粗淺的鏡頭、學識,無法窮盡國清寺的博大精深,只能拍幾張表面風光過過癮,要想真正了解國清寺,用日前遇到的一位臺州學院老師(攝影愛好者)東北人的話說:唯一能夠去了再去、再而又再的去處,那就是國清寺。順便提一句:國清寺門票完全免費。 日本人給祖宗立的碑。 -----歡迎再來國清寺!-----我會再來的! 正當5月立夏時分,天臺山主峰華頂(海拔1098米)的高山云錦杜鵑據(jù)說開的很盛,又碰上頭天晚上一夜雷雨,清早起來就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人人興奮、個個精神,果不其然,剛走到半山,眼尖的團友就驚呼:“云海!云海!”唐伯虎老師果然有經(jīng)驗,立馬指揮司機將車開到青嵐寨觀景臺,于是俺的相機卡里就有了這幾張漂亮的云海圖。 隨著唐老師一聲“佛光!”大伙定睛一看,果然在畫面左側(cè)偏下處有一半圓形金中偏紅的光圈,若隱若現(xiàn),且隨著陽光的加強而加強。幾位長期在華頂追光逐影的當?shù)財z友不無嫉妒地說我們的運氣太好了,這種景象他們也沒見過,可謂‘千年等一回'! 此情此景不知古人是否見過,但詩中所說應(yīng)改不假,有詩為證:天姥岑望天臺山(唐·靈澈)五絕<br>天臺眾峰外,華頂當寒空。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 這位端著長槍的老哥也是位軍人,參加過西沙之戰(zhàn)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位軍醫(yī)。勤奮、高產(chǎn)的老攝人。 就在此處,俺的無人機因故失聯(lián),束手無策。后經(jīng)唐伯虎老師及器材高手海平的全力施救,有驚無險、失而復得、毛發(fā)無傷回歸本主,也是本次旅途一個插曲。 山上的觀景平臺,也是唐詩驛站,選錄部分唐詩供游人賞析: <div> 天臺曉望<br> (李白)<br> 天臺鄰四明,華頂高百越。<br> 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br> 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br> 云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br> 風潮爭洶涌,神怪何翕忽。<br> 觀奇跡無倪,好道心不歇。<br> 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br> 安得生羽翰,千春臥蓬闕。</div>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之參天大樹。 五月華頂,數(shù)百畝云錦杜鵑競相開放,形成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遠遠望去,似錦似霞,璀璨奪目。云錦杜鵑因此得名。 嬌嫩欲滴的花與蕾 云錦杜鵑古稱“娑羅”,屬杜鵑花科,是《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記載的377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我國特有的稀有珍貴樹種。它雖然在云南、四川等地有少量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而且樹齡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樹群,則唯獨天臺華頂山獨有,堪稱天臺山的一大植物奇觀。 華頂云錦杜鵑,是一種常綠、高大的灌木,高約四五米,樹冠渾圓,主干分,旁枝逸出。葉片革質(zhì),形似枇杷葉,正面墨約油亮,背面有鵝黃色茸毛?;ɡ傩稳瑛澋?,包容了7—13個小花蕾,頂生傘狀花序,自頭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開,足足“十月懷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紅、粉紅之花競相開放,由7—13朵小花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茶球,一樹千花,似牡丹、似芍藥、似芙蓉,絢麗奪目,馨香襲人。 清初臺州知府張聯(lián)元有詩云:“翠岫從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憐紅躑躅,高映碧芙蓉。琪樹應(yīng)同體,桃源許并濃。無人移上苑,空置云去封。” 云錦杜鵑不但花美,其枝干亦美,虬枝百結(jié),犬牙交錯,奮發(fā)向上,氣勢磅礴,仿佛有一種排山倒海的力量蘊藏其中。故欣賞杜鵑枝干亦是一種美的享受。 想當年李白同志游遍天臺山,寫下膾炙人口的不朽詩句, 正是李白唱出“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的廣告詞之后,許多詩人步其后塵來到天臺山,據(jù)說唐代共有400多位詩人游歷或棲居天臺山。 4A景區(qū)天臺山大瀑布,落差達325米,最寬處100米。正好有太極人在此練習,這可是好去處,有天人合一的意思。 攝影人見水就想到拍流水慢門。 拾級而上 如絲如絹 氣勢磅礴 其實,天臺山大瀑布并非純天然瀑布,它原是山上的桐柏宮水庫用來發(fā)電的蓄能電站的水,白天放出成瀑布,晚上抽回山上蓄能。而最天然的瀑布是石梁飛瀑! 由于石梁瀑布不適于老年團體游攝,在團隊返深后,高中沈同學帶我再游天臺山,也算是'走私'一回吧。順便介紹一下石梁飛瀑。石梁瀑布附近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所題“第一奇觀”四字石刻、 石梁飛瀑位于浙江省天臺縣城北22公里的天臺山中,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橫跨天際,瀑布噴涌而下,“晝夜起風雷”,令歷代文人騷客為之傾倒,留下無數(shù)壯美詩篇,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近瀑布的古方廣寺為五百羅漢道場。中方廣寺是禪宗道場。請放大細看右下方的巨大石梁,上有清末維新派領(lǐng)袖康有為的“石梁飛瀑”題刻,石梁腹部有郡守劉璈題的“前度又來”等。由于這個角度空間逼仄,只能容納三五人,拍照效果不好。當年徐霞客從石梁俯視百丈深淵時,曾記載道:“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淵,毛骨俱悚?!倍疫@位沈姓兄弟說他年輕那會兒石梁上還允許行走,他就曾壯著膽從石梁上走過,把膽小的我聽出一身冷汗。 石梁飛瀑并不比其它瀑布壯觀,但它卻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首先它有一條二丈左右的巨大石梁,橫跨在兩崖之間,那微微拱起的梁面,像一條匍伏的巨蟒。金溪和大興坑兩條溪水,左右而來,匯合于此。溪澗巖石坎坷不平,水流隨之層層折跌而下,每一次折跌,激起一陣雪白的水花,接著又往下折跌。這樣經(jīng)過4次折跌后,溪流終于在陣陣白浪之中流到了石梁附近,聚集成一個巨大的雪浪團,向石梁沖激過來。一部分被打回,而大多數(shù)則從梁底穿過,墜入幾十丈深的幽谷之中,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這是附近另一處瀑布----鋏劍泉,兩條瀑布像兩支劍飛流直下,而左邊一支瀑被前面的巖石擋住,在正面無法看見,只有走近側(cè)面的觀瀑亭才能看清兩瀑,正是水量豐沛之時,鏡頭瞬間就被淋濕,留下點點水斑。 天臺還是那個瘋瘋癲癲的道濟和尚-----濟公的故里呢!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故居內(nèi)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小橋流水,顯示出李氏家族的富裕,事實上,濟公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富二代,卻看破紅塵,成了樂善好施、打抱不平、懲處邪惡的一代'活佛'。 濟公殿 下榻的酒店近在咫尺,晚上出來溜達,順便拍張永寧村石頭墻夜景 一不留神還拍出車軌了! 咱都是看《濟公》長大、滴,不管是書、還是電視劇,咱都看。必須在此合個影! 離開天臺前,順路拜訪一下唐代著名詩僧寒山子的隱居處----寒山洞。 洞旁有一懸崖,高數(shù)十米,正值雨季,形成一小瀑布。 為讓戰(zhàn)友能將瀑布之水拍成拉絲狀,不惜奮不顧身、義無反顧、視死如歸將自己秒變雙腳架,這是一種什么精神?董存瑞再世呀!<div>機場過安檢,<br>遇見大麻煩。<br>姓賴豈信賴?<br>不讓我進站!<br>眾人齊努力,<br>終用心化險。<br>旅途小插曲,<br>但愿皆平安!<br>感謝陸老師和李老師協(xié)調(diào)和安慰。<br>(機上有感20210507深圳機場)<div>看出這哥們在過機場安檢時的無奈了吧?</div></div> 寒巖又稱“寒巖洞天”。高15米,寬48米,深78米,舊名拊石洞,因為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洞中書有“潛真”二字,而改名“潛真洞”。唐代聞名國內(nèi)外的白話隱逸詩人寒山子曾長住于此,洞前有寒巖寺遺址。寒巖洞口有“龜”、“蛇”相守,是天然巖石生成。尤其是石蛇,大如粗柱,從地下鉆出,翹首望天,像極了。洞口有塊大石,稱“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處。無人講解,指示牌難覓,這些細節(jié)難以發(fā)現(xiàn),到此一游。<br> 寒巖洞右半山上,兩崖對峙,中架一石橋,橋洞高五六米,橋下冬夏無水,故稱旱石梁,又稱“鵲橋”。 有說當年少年濟公就是在此處與其俗門妻子分手后遁入空門的。天臺境內(nèi)的行程走完了,今晚入住臨海某國際大酒店,明天開始臨海行。 臨海市-----臺州府城-----江南長城(6280m),1994年前臺州府在臨海,但現(xiàn)在的臺州市政府可不在臨海,是在1980年之前的黃巖縣,94年后成為地級臺州市(椒江、黃巖、路橋三區(qū)為城區(qū),市政府設(shè)椒江)。<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臨海古城墻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晉代開創(chuàng)以來,已有1600余年,經(jīng)唐、宋、元、明、清諸朝不斷修筑增擴,其主體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墻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勢,逶迤曲折,雄險壯觀。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巔,飛舞盤旋,敵臺林立,雉堞連云,城樓高峙,與北京八達嶺相較,可稱雙絕 ,稱之為“江南八達嶺”,并不過譽。更有其獨特之處是,臨海古城墻兩側(cè),古木參天,常年蒼翠,城墻掩映在青綠叢中,更增添了一分靈秀。 臨海古城墻,除了御敵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墻有三分之一的長度是沿著靈江修筑,臺州府城正位于靈江入海近處,江水與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時常漫上城來。城墻有如大堤,千余年來抗擊著洪水的沖擊。 為此,臨海城墻在修筑設(shè)計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甕城修作弧形,特別是把“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圓弧形(其余一方仍為方形),在全國古城墻中,十分罕見,目前所知尚屬孤例。由于城墻的抗洪作用,在元朝滅掉南宋時,元帝曾下令拆毀江南所有古城墻,以利其鐵騎長驅(qū)直入,而臨海城墻卻因其無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的臨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官撩麑⑵堇^光在臨海八年,會同臺州知府譚綸改造了臨海古城墻的結(jié)構(gòu),將其加高加厚,并創(chuàng)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臺,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jù)點,策應(yīng)閩浙沿海守防,屢敗倭寇九戰(zhàn)九捷,洗雪國恥,揚眉吐氣,大振國威。 后來,由于北方長城防務(wù)的需要,朝廷特將戚繼光、譚綸調(diào)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繼光在任薊鎮(zhèn)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筑城防的經(jīng)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今存薊鎮(zhèn)、昌鎮(zhèn)、宣府、大同、山西等鎮(zhèn)的長城,都是按他的規(guī)劃設(shè)計加以改進增筑加強過的。為了滿足他改建北方長城的需要,特抽調(diào)了曾經(jīng)參加改建臨海城墻的三千“江東子弟兵”充任領(lǐng)工、監(jiān)理和技術(shù)指導。 現(xiàn)在北京八達嶺、慕田峪、司馬臺、古北口、天津黃崖關(guān)、河北山海關(guān)附近的老龍頭、角山等處長城的雄姿,均是經(jīng)戚繼光改進之后所留下來的。可以說,臨海古城墻堪稱北京八達嶺等處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這位與我同小區(qū)的鄰居、香港公民李大哥有沒有當年戚總兵手下大將的風范? 雄關(guān)如鐵----望江樓 雄偉的石牌坊-----雄鎮(zhèn)東南 可喜的是,全團25人,平均年齡估計在66-67周歲的老年團,居然在艷陽高溫下邊走邊拍全部順利走完6280的全程,用時兩小時左右。 緊挨著古城墻興善門進去,直對著的這條古街就是浙江省僅次于杭州清河坊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臨海紫陽街’。 道教南宗始祖張伯端,號紫陽,在中國道教史上有極高的位置,稱’紫陽真人‘,《西游記》69回-71回有關(guān)于紫陽真人的描述,因其生于斯、居于斯,為紀念這位先賢,市政府于1998年將此街命名為’紫陽街‘。 紫陽街上一大戶人家的四合院。 營業(yè)著的酒肆 生意不咋地,老板小瞇一會兒。 海苔餅是臨海的一種特產(chǎn)小吃 這位看起來還沒有我老的陸大哥,已經(jīng)涉足攝影四十多年矣,從膠片拍到數(shù)碼,屬于骨灰級攝影人,他是咱深圳老攝三分會創(chuàng)培部常務(wù)副部長、此次采風的副總指揮兼藝術(shù)指導,猜出他的年齡了嗎?告訴你吧,共和國的同齡人!嘿嘿! 紫陽街上的民宿,風格與與其廣告語相同,古色古香、恬靜嫻雅。 知道這個大廳是什么來頭嗎?解放初的中國人民銀行臺州分行營業(yè)大廳是也!現(xiàn)在成了博物館,向游人免費開放。 營業(yè)窗口及顧客休息處。 是不是和電影里看到的解放前的錢莊票號有得一拼啊? 做桿秤的作坊兼店鋪,當?shù)胤沁z,團友想買一桿回去分金分銀。 紫陽街的標志性防火墻----迎仙坊。紫陽街上隔一段就有一面這樣的墻,稱為'坊',是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防火'神器'。 除了海苔餅,蛋清羊尾也是臨海的特有小吃,----’嗨,好吃嗎?‘-----還行,就是太甜。' 紫陽街有一千多米長,可以慢慢看、慢慢逛、慢慢吃,繼續(xù)走吧您訥! 結(jié)束今天的拍攝,驅(qū)車羊巖山茶文化園,這是此次浙西南-浙東南大環(huán)線之行在浙江的最后一晚。起風了,明天擬起早再拍茶園云海日出,只擔心風大將云霧吹散殆盡。 早上抹黑上山頂,隨著天色漸明,此前的擔心化為烏有,云霧、旭日、云海、藍天、茶園、遠山一樣不少,蒼天真是太眷顧這群深圳老人了! 隨著一陣又一陣的驚呼-----哇塞!快門噼里啪啦狂響,一張張存儲卡都在充滿ing。 還出現(xiàn)了耶穌光耶! 羊巖山云海----宛如仙境 一早上的霧氣使得相機、鏡頭、頭發(fā)以及身上的衣服都是水淋淋的,但大伙熱情不減,拍得爽歪歪。 航拍過山云 羊巖山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qū)西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786米,登峰頂可東觀三門灣,南瞻臨海城,西眺括蒼巔,北望華頂云。古以“山頂石壁上有石影如羊”而得名,今因出產(chǎn)“江南第一勾青茶”而聞名。 薄霧中的采茶女工。 如此美景,咱也拍個爽!收工回酒店吃早餐后稍事休息,驅(qū)車黃巖。 <p class="ql-block">建于宋元佑(1086-1094)年間的黃巖五洞橋,后毀于水,現(xiàn)存的橋系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重建,據(jù)說工程十倍于舊橋,石拱五洞,橋面亦五折。是我家鄉(xiāng)黃巖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大型橋梁(長63.5米,寬4.3米)</p> 行到此處,本次浙西南-浙東南大環(huán)線9天已圓滿完成,回顧整條線路,感覺設(shè)計完美,有山有水有梯田;古村古街古寺院。加上天氣相當給力,要雨有雨,要云得云,要想天晴日當空。只能感嘆:人品太好,無法阻擋! <p class="ql-block">行程結(jié)束已半月,回想起來回味無窮:感謝唐伯虎老師對吃住行攝幾方面的精心安排,讓大家吃得好、睡得香、行得舒、攝得爽;感謝眾團友的齊心協(xié)力、團結(jié)包容、尊老敬業(yè)、遵守紀律、熱鬧開心。總之,一個字:完美!順便告知:似乎浙江省各景點對3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免門票,出示照片與身份證對照即可,體現(xiàn)尊師重教理念。</p><p class="ql-block"> 本篇知識性文字來自于百度,部分照片由團友提供,在此一并鳴謝!本篇只為自己及友人記錄行程、回憶之用,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大足县|
巨野县|
鄂尔多斯市|
乌拉特前旗|
洛阳市|
玉田县|
葵青区|
博湖县|
江口县|
江安县|
镇赉县|
潍坊市|
麻江县|
子长县|
陇川县|
巴楚县|
乌兰县|
新和县|
雅江县|
鄂托克前旗|
体育|
博湖县|
福泉市|
上杭县|
阳谷县|
宁津县|
金乡县|
逊克县|
通河县|
平凉市|
岳池县|
辽源市|
莎车县|
修水县|
秦皇岛市|
保山市|
新密市|
历史|
宜阳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