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美篇】征集以“珍貴的全家福”為話題的作品。我家是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十人,(8男2女,我排行老八)。幾十年來我家拍了好幾張很正式的全家福,記錄了我家的歷史。社會是大海,每個家庭是其中的一滴水。</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家的第一張全家福,1932年攝于南京市。</p><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男孩是我二哥,(兩周歲),大哥在寧波的外婆家。那時是父親結束了多年遠洋輪船海員的漂泊生活,上岸成家,用當海員積攢下來的錢,買了2輛大卡車,在南京開了一個運輸公司。</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就是運輸公司開業時,去照相館拍的。這是紀念開始創業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父親,時年20周歲。</p><p class="ql-block">他13歲開始在上海學徒,滿師后上外國遠洋輪船當海員,(管理輪機),到過世界各地的大港口,離職時任輪機長。</p><p class="ql-block">由于長年在海上漂泊,無法相親成家,后來寧波老家的親戚給他做媒說了一門親事,他在倫敦停靠時上岸拍了一張照片寄回寧波,作為相親照,我外婆看了很滿意,于是當輪船在上海停靠時,請假回寧波結婚。由此可以想到,父親和母親結婚前沒有見過面,他們是典型的“先結婚,后戀愛”。</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從我外婆的遺物中找出來的,保管得非常好,父親早年的照片非常少,所以非常珍貴。</p><p class="ql-block">結婚以后,父親仍然在海上漂泊,幾年以后,他才辭職上岸定居。</p><p class="ql-block">遠洋輪船上的技工工資很高,父親說,每當輪船靠岸后,有幾天時間卸貨裝貨,外國海員都是領了工資上岸吃喝嫖賭,口袋光光的才回來,中國海員都是把工資攢起來或寄回家,所以我父親辭職上岸時能買得起幾輛大卡車開運輸公司。</p><p class="ql-block">父親的一生有點傳奇色彩,幾次大起大落,學徒工一一遠洋海員一一上海中等老板一一因解放前的歷史問題解放后被判刑勞動改造一一安徽省拖拉機廠總工程師一一安徽省勞模,上國慶觀禮臺觀禮一一挨批斗抄家,下放車間開機床一一平反一一退休回上海老家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關于父親的一生,我在【我的美篇】另有專文,這里就不細說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母親,是我1991年在上海虹口公園魯迅墓前拍的,時年84歲。1999年無疾而終,享年93歲。</p><p class="ql-block">母親在農村出生,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為我們十個孩子費盡了心血,也是一個非常慈祥的老人。我在【我的美篇】中也另有專文紀念她老人家,這里也不細說了。</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1940年在上海南京路上的“王開照相館”拍的。我七哥滿月(母親懷中者)。這張照片是我家唯一的一張人員齊全的全家福。</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最左邊的小男孩是我的五哥,長得非常活潑可愛,小名叫“阿寶”(家里的寶貝),時年3周歲。此后不久,他突然得了“怪病”,全身骨節疼痛,不能活動,父母找遍上海的中外名醫,西醫中醫,甚至土郎中,誰也說不清是什么病,有的說是“被妖風吹到了”,打針吃藥,各種牽引,打石膏……各種方法都試了,五哥受盡各種折磨,病情卻愈來愈重,最后全身只有這幾個關節還能活動:脛部、右肩、右手掌和五個手指,其它骨節全部銹死了一樣。只能臥床平躺,不能側臥或翻身,腰也不能彎,大小便,吃飯,洗臉都要別人幫助。</p><p class="ql-block">所以以后再拍的全家福,五哥都只能缺席呆在家里。</p><p class="ql-block">小時候我曾指著這張照片問母親,“怎么沒有我?我在哪兒啊?”,母親笑笑說,”你那時候還在我肚子里呢。”其實那時候我連個細胞都沒有。</p> <p class="ql-block">這是五哥35歲時我給他拍的照片,我是站立在他床上拍的。</p><p class="ql-block">他雖然身體殘廢了,但頭腦非常聰明,智力過人,自學語文,算術,后來自學英語,搞翻譯掙稿費,古今中外什么都知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在上海上大學時,利用我學到的專業知識,為他量身制作了一臺”電瓶床車”,用汽車電瓶,直流電機,可控硅調速系統作為動力。靠右肩,右手掌就能控制前進方向,啟動,停止,前進,后退,轉向,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為了看清前面,床面可以傾斜一個角度(傾角可調)。車上還裝有電喇叭,照明燈,后視鏡,傘架(晴天遮陽,雨天擋雨)。我估計,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輛“電瓶床車”。</p><p class="ql-block">他每天開著這輛奇特的車去公園,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也有殘疾人(沒有他那么嚴重)。最遠從虹口公園開到中山公園(往返)。</p><p class="ql-block">他還經常開著這輛車逛街,四川北路沿街小商店的服務員都認識他。警察看到他的車過來了,非但不阻檔,還指揮其它車輛給他讓路,保護他的安全(今天回看真是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大約六十年代,才知道他得的是“小兒麻痹癥”,早期發現可以治好。</p><p class="ql-block">1986年,他因內臟器官全面衰竭安靜去世,享年五十歲。臨終前留下遺囑,將遺體貢獻給醫學院作科研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1945年攝于上海。</p><p class="ql-block">這一年,抗日戰爭勝利了,全家人穿著新衣服,再次來到“王開照相館”拍全家福。這張照片里弟弟(老十)還沒有出生。站在母親旁邊,手扶扶手的可愛小男孩就是敝人,時年4周歲。</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攝于上海“王開照相館”。(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p><p class="ql-block">此前大哥不幸得了“傷寒”病,當時國內尚無藥可治,后來聽說國外新發明了一種藥,叫“青霉素”,可治此病,父親趕緊設法買到此進口藥,注射了兩個月,痊愈了。為此全家拍張全家福慶賀大哥死里逃生。</p><p class="ql-block">站在中間的男孩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1958年攝于上海“王開照相館”。這是我最滿意的一張全家福。</p><p class="ql-block">那是我二哥結婚,拍了一張全家福。</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是老八(本人),老六,老二,二嫂,大嫂,老大,老四,老七。中間三個孩子是大哥的,父親旁是老九,母親旁是老十。姐姐老三在天津工作,沒有趕回來,老五臥床在家。</p><p class="ql-block">當年我(老八)十七歲,上高中二年級。</p><p class="ql-block">二哥是個講究排場的人,我們的西服都是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培羅蒙西服店”量身定做的,我比較保守,選的是雙排扣,其他人都是單排扣。皮鞋也是每個人劃了腳樣定做的。但是當年還在長身體,兩年之后,我這套西服就穿不下了,只是在過年時,或有重要活動時穿過幾次,一次也沒有洗過,只好送人了。</p><p class="ql-block">我家的兄弟姐妹小名都帶“慶”字,和慶,福慶,……我叫“協慶”,妹妹叫“綺慶”,弟弟老十小名叫“余慶”,多余的余,對了,含義就是多余。原來我媽生下妹妹老九后,不愿意再生了,但是當年也沒有什么避孕手段,于是去做了當年認為最可靠的措施,結扎輸卵管,據說是用細純金絲纏繞結扎的,沒想到,還是懷孕了,所以這十弟出生來摻熱鬧純屬多余,就叫“余慶”吧。</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的底片不是膠片,是塊玻璃板。因為底片面積較大,長8英吋(20厘米),如果是膠片,很難保證絕對平整,不平整的地方成像就會發虛(模糊)。我小時候去照相館拍的報名照,用的也是玻璃底扳,多人合用一塊大底板,沖洗出來以后,用玻璃刀劃成一吋,二吋給你。后來就再也沒有見過玻璃底板了。</p> <p class="ql-block">這張全家福攝于1961年,也是在王開照相館拍的。拍照的原因是我姐姐解放初期從上海華東師大畢業后(首屆華業生),就到北京,天津,大連,長春等地工作,幾乎沒有回過家,與家里只有書信來往。</p><p class="ql-block">1960年她在外地結婚了,1961年,小倆口到上海拜見岳父母,與眾多兄弟姐妹們見面。此機會難得,于是拍張全家福留念</p><p class="ql-block">在最右側弟弟旁邊的就是姐姐和姐夫。兩位都是大學老師。</p><p class="ql-block">我四哥和六哥都已經結婚了,抱著小孩的是二嫂,所以全家福又多出幾口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家最后一張正式的全家福。1962年,我從上海機械學院畢業,分配到長春工作,一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再后來,就開始文化大革命了…………</p> <p class="ql-block">現在我家十個兄弟姐妹,除了殘疾的老五已經去世之外,其他人都還健在,老大今年93周歲,本人八十周歲,最小的老十也73周歲了。除了姐姐在東北長春,我在澳大利亞墨爾本 之外,其他人都在上海安享晚年。我們的下一代,下兩代天南地北世界各地哪兒都有,今后很難再有機會相聚在一起拍全家福了。</p> <p class="ql-block">這張是本人近照,攝于墨爾本海濱。小女兒在澳大利亞工作,我們老倆口2018年取得澳大利亞綠卡,2019年1月1日到此定居。</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在墨爾本貸款買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最后還要說一件趣事。我的二嫂,四嫂,六嫂,(也是他們家的老二,老四,老六),還有我的妹夫,他們四人也是一家子,也就是說四門親事是同一對親家。這在現代社會可能也很少見。</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就是我這幾個嫂子家早年的全家福。他們家子女也不少,但是女多男少,正好與我家相反。</p><p class="ql-block">其實靜下來想一想,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p><p class="ql-block">1,二哥與二嫂結婚。</p><p class="ql-block">2,雙方成為親家,常有走動。</p><p class="ql-block">3,兩家的老四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都還沒有對象。</p><p class="ql-block">4,雙方家庭條件可說是十分“門當戶對”。</p><p class="ql-block">5,兩個老四的各種條件也很般配。</p><p class="ql-block">6,他們兩個成為戀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p><p class="ql-block">7,雙方的父母自然不會反對。</p><p class="ql-block">8,兩個老四結婚后,輪到兩個老六上場,如法泡制。</p><p class="ql-block">9,然后是妹妹和妹夫上場。</p><p class="ql-block">一對一對都是水到渠成,沒有媒婆撮合。婚后一直感情良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朗区|
麻江县|
北票市|
吉安市|
凯里市|
娄底市|
晋州市|
交城县|
玉环县|
潞城市|
南通市|
莱阳市|
凤凰县|
启东市|
阿尔山市|
青田县|
交口县|
荃湾区|
六盘水市|
琼结县|
勐海县|
叙永县|
梅州市|
涟源市|
定襄县|
威宁|
香格里拉县|
民权县|
龙海市|
虎林市|
岳普湖县|
通榆县|
瑞安市|
卢氏县|
巴林右旗|
盐山县|
吴忠市|
博客|
福清市|
搜索|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