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霞浦縣位于福建寧德市,與臺灣隔海相望,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港灣成了霞浦地理特色,是福建最早開放對臺貿易口岸;這里依山 、臨海享有“ 中國 海帶之鄉”、“ 中國紫菜之鄉”“ 中國最美的灘涂”之美譽;北有壩上,南有霞浦,每年全國各地的攝影人總是懷揣夢想、樂此不疲來到這里。</div> 4月24日結束了廈門五日游,坐9點動車約3小時到了霞浦,雷導接站,下午4點就安排了南灣圍網的開拍。<div>南灣圍網又稱“海上甲骨文”,由于灘涂養殖和趕海的需要,漁民們在灘涂上修筑了許多不規則的圍堰及低矮的長堤和短堤,退潮時它們展露無遺,漲潮時隨著海水的升高,沒有淹沒的海堤形成了奇妙的圖案,猶如“海上甲骨文”;圍江是霞浦養殖鮑魚的出名地,當地的海帶基本是給鮑魚食用的。</div> 滸嶼奧漁村幾代人靠打魚、拾貝為生,長年居住在簡陋的小船內,過著艱辛的海上漂泊生活,這樣的一個群體,被人們稱為“海上吉普賽”連家船民。在下青山大橋上拍攝海上日落,金燦燦的陽光映射著連家船和整齊的魚排,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霞浦第二日早4點我們啟程來到大橋,然而天公不作美沒有看見日出,但呈現簡一的線條畫面也很美。 沙江鎮有個臨海而建的古村莊叫沙江村,兩條S型航道把村莊與對面的大海和另一處海中小島相連。海中的小島仍有漁民居住,小船往返于兩村莊之間。灘涂上竹竿錯落有致排列在大小“S”形的港灣水道兩邊,形成了優美線條,構成了獨特的灘涂風景;第三日中午3點,在細雨霏霏中我們來到了S灣拍攝。<br> 東壁小漁村位于島坡上,海面布滿了養植的毛竹,遠方是連綿疊加的山峰,這里是日落的理想拍攝點,沙灘上一條彎彎曲曲的水道,小溪流從中穿過,沖刷岀一片復雜多變的紋理,海浪沙灘光影變幻,柔美的線條在日落的余輝下呈現出金燦燦的色調。我們來到東壁雨過天晴,只是期待的火燒云沒有出現。<br> 在霞浦縣鹽田鎮鵝灣村附近的灘涂有一片小小的紅樹林,隨著潮起潮落,或露出灘涂或與海水渾然一體,再加上小漁船點綴其中,像一幅幅水墨畫看上去很美。 我們又去了漁家女的家,漁家女給我們表演了織魚網的情景。 半月里是畬族聚居的村莊,被譽為“畬族歷史文化名村”,有近3百年歷史的龍溪宮,雷世儒大厝、雷位進故居、雷志茂故居、秀才院、雷氏宗詞。村民雷其松自費辦起“畬族民俗博物館”,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涉及畬族人民生產、生活、風土人情的歷史文物;2005年這里的古建筑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個90后老太是這里的明星表演非常到位。 雷世儒,清朝武舉人,他武藝高強又善于經商,他將當地的茶葉等產品通過海運銷往福州,在福州購得絲織品、布料等銷往臺灣,再將臺灣的大米、糖等運回霞浦銷售,從而積累了雄厚的資金。道光年間建大厝大小房間38間,古宅雕梁畫棟,氣勢非凡,且存文物頗豐,是閩東地區重要的畬族文物古跡。 在楊家溪渡頭村,有一片古榕樹群,樹齡最大的近900年,小的也有140多年。早上光線穿過樹蔭,形成光柱,男子牽著水牛、老奶奶身挑扁擔和那個可愛的趕鴨姑娘,在大榕樹下走著跑著,好一派閩南農村勞作的田園風光,很美很夢幻。 1983年霞浦縣養殖場利用海帶浮架套養貽貝獲得成功,1984年海帶夏苗在自然海區又獲得成功;每年4-5月份海帶收獲的季節,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來這兒觀光攝影。 返回的路上去了鰻魚網打卡。 花竹村距霞浦縣城約40公里,這里居高臨下,水天相連,有著一望無際的景深。花竹還是觀賞“福瑤列島”全景的最佳地點,尤其日出最為壯美,散射光照下,變幻莫測的色彩,展示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壯美景觀,若適逢云霧飄浮之日,海面上云蒸霧涌,輕盈柔美,福瑤列島若隱若現,猶如海市蜃樓般迷人。我們運氣不佳,凌晨3點起床趕到這兒,太陽冒了個頭又縮了回去,風很大很冷,沒看見想看的景色。<br><br> 下午又去了滸嶼澳村養扇貝的養殖場, 北岐離霞浦縣5公里,這里有“灘涂拍攝一號點”之稱,無論春夏秋冬,這里都是攝影發燒友的圣地,每一幅流動的畫面,都值得用觸覺去捕捉,用靈魂去紀錄。然而,我們4點出發來到這里還是失望而歸。 霞浦五日游匆匆結束了,我們有驚喜、有收獲、也有遺憾(因為天氣原因始終沒有看到驚艷的日出日落)。雖然如此也沒減少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神往。霞浦真的很美,雷導人也很好,我們在這里吃的好、住的好,享受了最好的服務;此次的遺憾我們會找機會再來這里,結束的當天我們坐動車返回了西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千阳县|
涞水县|
奉节县|
闽侯县|
涿州市|
仁化县|
天水市|
鲁山县|
盐边县|
林周县|
定西市|
游戏|
象山县|
宜黄县|
荥阳市|
隆昌县|
元谋县|
乃东县|
仙桃市|
钟山县|
龙门县|
西畴县|
云龙县|
咸丰县|
临安市|
巴林右旗|
绩溪县|
新昌县|
喀喇沁旗|
博乐市|
志丹县|
广汉市|
肇东市|
鹤庆县|
昌宁县|
谷城县|
准格尔旗|
密云县|
阿克陶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