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h3></br><h3><strong>有人在分析中國哪些人最生不逢時,活不逢地的時候,意外發現1962至1972年這十年出生的人最幸運。</strong></h3></br><h3><strong>因為:</strong></h3></br><h3><strong>01. 他們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有糧票就有吃有喝,雖然是粗茶淡飯。</strong></h3></br><h3> <br></br></h3></br><h3><strong>02. 他們避開了計劃生育,有兄弟有姐妹,大的帶小的玩,小的穿大的舊衣服。</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03. 他們錯開了上山下鄉,在學校里學工學農學軍,反潮流交白卷。</strong></h3></br><h3><strong>04. 他們上大學時,大學是公費的,家境困難的還有管吃飽的助學金;他們大學畢業時,工作是包分配的,大多是黨政、事業單位,央企國企還得挑挑。</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05. 他們戀愛時,重要的是人品本份老實,深信真正的愛情只有一次,裸婚基本盛行。</strong></h3></br><h3> <h3><strong>06. 他們結婚時,房子是單位分配的,雖然有點舊 ,雖然還得論資排輩。</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07. 他們生子時,母乳基本主流,奶粉沒聽說有毒。</strong></h3></br><h3><strong>08. 他們是尚有理想的最后一代,雖然虛幻但一直支撐著他們的信念。<br></br></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09. 他們讀書的時候,國學經典已經濫觴,世界思潮大肆涌入,傳承與革新集于一身。</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10. 他們與世界同步進入信息社會,電腦工具已融入生活,是中國信息時代的開拓者。</strong></h3></br><h3> <strong>人生如戲,一晃幾十年,有些東西你是否快要遺忘了呢?</strong></h3></br><h3><strong>細細的品吧!</strong></h3></br><h3> <br></br></h3></br><h3>??? 1970年,幼兒學大人。</h3></br>? ? 1970-1979年,這10年屬于20世紀的70年代。? ? 70年代,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代,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一個邁入新時代的時代。? ? 國家邁入發展經濟,改革開放道路。? ? 今天我們翻閱70年代一張張老照片,難以想象,今天的經濟發展成果是在40年前那樣的一個時代開啟的。<h3> <h3>? ? 1970年,遼寧省海城縣,女知青在勞動之前學習。許魁武/攝。</h3></br><h3> <h3>? ? 1970年,吉林。朱憲民/攝。</h3></br><h3> <br></br></h3></br><h3>? ?1970年,河南潢川縣黃湖農場團中央五七干校,第一批“走出去”插隊的同志們出發了。劉全聚/攝。</h3></br><h3> <br></br></h3></br><h3>??? 1970年,河南陳家溝村,早晨,無論男女老幼,幾乎人人都會練太極拳,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練拳的村民。翁乃強/攝。</h3></br><h3> <br></br></h3></br><h3>? ? 1970年,云南峨山彝族自治縣,知識青年與農民一起挑著擔子、扛著鋤頭下地勞動。翁乃強/攝。</h3></br><h3> <br></br></h3></br><h3>? ? 1970年,云南中甸,新聯大隊的少年在閱讀。</h3></br><h3> <h3>? ?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翁乃強/攝。</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山東,漁民聚在船上一起學習。翁乃強/攝。</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的游客。馬克?呂布/攝。</h3></br><h3> <h3>? ?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是在大會會場上就座的喬冠華。</h3></br><h3> <h3>? ?1971年,廣州,廣交會時期的東方賓館。</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5月1日,北京。</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深圳,羅湖口岸。</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北京,在頤和園休息閑聊的市民。馬克?呂布/攝。</h3></br><h3> <h3>? ? 1971年,上海芭蕾舞團的芭蕾舞演員。馬克?呂布/攝。</h3></br><h3> <h3>? ? 1970年代,蘇州,露天電影院。</h3></br><h3> <h3>? ? 1971年,武漢長江邊上,煙囪是中國新工業化的象征。馬克?呂布/攝。</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臺灣,這是宋美齡罕見的戎裝照,宋時年74歲。</h3></br><h3> <br></br></h3></br><h3>? ? 1971年,北京,周總理和法國教育部長聊天時伸出兩根手指。馬克?呂布/攝。</h3></br><h3>? ? 周總理說:"我在法國只學到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馬克思主義,一個是列寧主義。"</h3></br><h3>? ? 這個場景被馬克迅速抓拍了下來,成就了這幅經典的肖像作品。</h3></br><h3> <h3>? ? 李小龍全家福。照片大約拍攝于1971-1972年之間。</h3></br><h3>? ? 李小龍雙手扶著這個小孩是他的兒子李國豪,右邊是李小龍夫人琳達·埃莫瑞,她懷中抱著是他們的女兒李香凝。</h3></br><h3> <h3>? ?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h3></br><h3> <br></br></h3></br><h3>? ? 1972年,上海,午飯。威廉·約瑟夫/攝。</h3></br><h3> <h3>? ? 1972年,解放軍叔叔深入到學校進行理論輔導。</h3></br><h3> <br></br></h3></br><h3>? ? ?1972年,廣州第61中學女學生課間休息跳皮筋。威廉·約瑟夫/攝。</h3></br><h3> <h3>1972年3月21日,臺灣,年屆85歲高齡的蔣當選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h3></br><h3> <br></br></h3></br><h3>? ?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h3></br><h3> <h3>? ?1972年,上海,在上海機場的年輕女孩。約翰·多明尼斯/攝。</h3></br><h3> <h3>? ?1972年,北京,尼克松訪華。</h3></br><h3> <h3>? ?1972年,無錫,惠山泥人廠。威廉·約瑟夫/攝。</h3></br><h3> <h3>? ? 1972年5月22日,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訪問哈爾濱。李振盛/攝。</h3></br><h3> <h3>? ?1972年,無錫,新風飯店里的客人?。威廉·約瑟夫/攝。</h3></br><h3> <h3>? ? 1972年,江蘇省南通市郊農民勞動時。曉莊/攝。</h3></br><h3> <h3>? ? 1970年代,廈門大學正門。</h3></br><h3> <h3>? ? 1972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敬老院老人曬太陽。曉莊/攝。</h3></br><h3> <h3>?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威廉·約瑟夫/攝。</h3></br><h3> <h3>? ? 1970年代,北京平谷縣,貧下中農歡送自己選送的優秀代表上大學。</h3></br><h3> <br></br></h3></br><h3>? ?1972年,天津,一戶人家的合影照。</h3></br><h3> <br></br></h3></br><h3>? ? 1970年代,寧波第二百貨商店,顧客在購物的情景。</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漳州市|
福鼎市|
老河口市|
靖边县|
英山县|
上犹县|
元朗区|
上饶县|
三江|
洪江市|
乌审旗|
盖州市|
桂平市|
沙雅县|
广宗县|
繁昌县|
彩票|
宿松县|
彭州市|
普兰店市|
鸡泽县|
平舆县|
敦煌市|
集贤县|
凤台县|
牡丹江市|
龙泉市|
安远县|
都江堰市|
湾仔区|
肇州县|
南陵县|
葵青区|
汉中市|
包头市|
宣化县|
贺州市|
洛浦县|
乌兰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