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李永在“毛澤東號”機車上 《特等勞動英雄李永像》<div>1950年吳作人的作品 布面油畫128*160cm</div> <p class="ql-block"> 李永(1901——1973),男,漢族,1901年6月7日(農歷4月21日)出生,吉林省永吉縣人;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建國后歷任“毛澤東號”機車司機長,中國鐵路總工會副主席。195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一至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永1917年在哈爾濱中東鐵路當小工,后當火車司爐及火車司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后,在哈爾濱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戰(zhàn)爭中,為完成支援前線的繁重運輸任務,李永和機車組的乘務員們,提出“寧讓機車等命令,不讓命令等機車”的口號。為支援解放戰(zhàn)爭,冒著敵人的炮火,解放軍打到哪里,就把機車開到哪里,及時將軍事人員和物資運送到前線,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6月調到“毛澤東號”機車組,擔任第二任司機長,同司機郭樹德等密切配合,摸索出“三鍬投”和節(jié)油新方法,并開創(chuàng)月安全行車5700公里的鐵路最高紀錄。同年他領導的機車組被評為哈爾濱機務段模范集體,獲“機車領袖”獎章。</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他帶領機車組首先推行機車包乘負責制、新行車制和循環(huán)運轉制,提高機車運行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李永帶領“毛澤東號”機車組調到豐臺機務段,帶頭全面推行負責制,積極示范和宣傳推行機車包修包乘責任制的先進經驗,使全段140臺通用機車質量和運行效率都有顯著提高。同年7月“毛澤東號”機車組被鐵道部授予“全路機車旗幟”稱號;11月李永帶領機車組赴鄭州局,傳播推行責任制經驗,經他們宣傳示范,共有149臺機車實行包修包乘責任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在天津鐵路管理局第一次慶功大會上,“毛澤東號”機車組榮立一等功。李永被授予特等功臣稱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1日李永與全集車組人員向全路發(fā)出開展超軸運動的倡議。并于11月17日李永駕駛機車從天津開行,超軸列車編組53輛,超軸377噸,安全正點到達豐臺站,首創(chuàng)超軸記錄,在全局愛國主義勞動競賽中起了帶頭作用。到1950年末,“毛澤東號”機車組累計安全走行20萬公里,未發(fā)生任何事故。</p><p class="ql-block"> 1950年李永出席全國工農兵英雄模范代表大會,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p><p class="ql-block"> 1950年底,李永榮任中國鐵路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鐵道部授予李永全國鐵路特等勞動模范稱號。記特等功一次,榮獲特等勞動獎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20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2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马公市|
泰州市|
长兴县|
故城县|
广德县|
镇坪县|
泽州县|
贺州市|
乾安县|
蒙阴县|
确山县|
西贡区|
会东县|
罗江县|
宁强县|
怀来县|
太湖县|
荃湾区|
屯昌县|
漳平市|
定日县|
卢龙县|
紫金县|
罗田县|
桐梓县|
略阳县|
河津市|
同心县|
东海县|
哈密市|
阿拉善盟|
长葛市|
方山县|
洛川县|
繁昌县|
当涂县|
巨野县|
翼城县|
大埔区|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