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6日新冠肺炎突襲我所在的城市,封城,居家隔離,核酸檢測。1月28月長達22天的居家隔離終于解封了。2月14日大年初三,恰逢情人節,也是我《好攝之友》群創建以來第一次外拍到植物園拍那“新冠疫情未了時,一花獨俏報春來。</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時,一花獨俏報春來。</p><p class="ql-block">梅開枝頭蓑翁春江獨釣。</p> <p class="ql-block">一花獨俏報春來,春光無限美。孤舟蓑笠翁,獨釣春江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奈我何,桃花依舊笑春風。陽春三月正盛時,蓑翁陶醉春江釣。</p><p class="ql-block">在東環公園一角,有株樁型獨特少見的蟠桃樹,陽春三月花開滿枝,煞是好看。此樹此景動我心,但,背景過于雜亂,再大的光圈鏡頭也無濟于事將背景虛化,用背景布屏蔽背景的雜亂,拍幅具有禪意片子工程龐大可想而知。不拍,這可是一個難尋的好題材。拍,當然一定要拍,遇到難見好題材不拍也不是我的風格。</p><p class="ql-block">前幾日受小梅同學之邀,早晨6:30到世紀公園拍牡丹花,正拍著無意間發現在我身后3~4米左右的地方,有只小花貓坐在草地上,擺出各種姿勢好像在等我們拍它,于是我跟同行的同學說:“趕緊拍,”只聽快門啪啪地響起,那古靈精怪的小花貓朝我們"喵喵”叫了兩聲,仿佛在說″謝謝”悠閑的離去,小花貓走了,我跟同行的同學說:“我們在找一株花型好的牡丹花,回去后將小花貓P到牡丹花下,好一幅"花開富貴"的片子。</p><p class="ql-block">總之平日多積攢的一點素材,積攢的素材多了,想法自然也就會更多,創作空間也會更大,久而久之你就會練就出一雙與眾不同的“攝影眼和攝影思維”。</p><p class="ql-block">這棵挑樹也是如此,到家后迫不及待進行創作,我先將挑樹的片子拖進ps,然后按Ctrl十J鍵,建一個新圖層,也就是圖層1,在圖層1添加矢量蒙版,關閉背景圖層,在矢量蒙版用黑色柔邊畫筆工具,把所要的部分一點一點地擦去,不小心擦過了,不要緊,用白色畫筆具擦回來,當然摳圖方法很多,我還是喜歡用蒙板處理片子。</p><p class="ql-block">經過一番檫涂,矢量蒙板前的圖層1就沒用了,你可以隨心所欲對它進行你想要的背景處理。</p><p class="ql-block">我想營造一幅江霧中的場景,于是,以白色為基本色調,用自制的云朵柔性畫筆工具,用白色調隨心所欲的點畫一通,之后再加一點淺灰色調,給霧增加層次和立體感。最后用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對背景進行模糊處理,點開背景鎖定圖層,再將大年初三在植物園拍的窗簾畫蓑翁獨釣圖拖進Ps,對該圖進行色階追色后,用裁剪工具將多佘部分裁剪掉,按CtrⅠ十T將圖橫向翻轉180度,然后再按shⅰft十Alt按鼠左鍵把圖縮小,按ctrⅠ鍵點擊回車,將飽和度減60左右去色,去色后點擊添加圖層蒙板,在新建的圖層蒙板縮覽圖用黑色柔性畫筆,將不要的部分檫掉,再點擊蒙板前的圖層1,點擊濾鏡~模糊~表面模糊處理,這樣處理后的片會有墨水溢出現象更有國畫味,最后新建一個空白圖層,用自制的云兒的柔邊畫筆工具,前景色為淡淡的灰色和白色在桃樹,桃花,蓑翁小船處進行點畫添加霧氣,最后通過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最大化。最終制作完成這幅。</p><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奈我何,桃花依舊笑春風。陽春三月正盛時,蓑翁陶醉春江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松梅竹蘭嚴寒″四君子”</p><p class="ql-block">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梅竹圖”,只有畫中才能看到具有詩情畫意的畫面,真正用相機拍到實景難。當然雙重曝光或PS就能做到非常完美的″梅竹片"。但,我不想這樣做,不想這樣做又到那兒尋覓這么何適的場景呢?眾所周知這兩種不同屬性的植物生長在一起,場景之亂,不言而喻。殊不知,要想拍好難上難!尋覓幾天,眼看花期要過了,如果再找不到就要等到來年再尋找,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終于找到了!真是無巧不成書,在綠州公園一角的施工工地白色的彩鋼板旁圍墻旁,雜亂小竹子簇擁著一棵花滿枝頭的榆葉梅,只因處在施工工地旁很少被人問津,早已變成了失德大爺,大媽們的露天五谷輪回之所。又恰好陰天,白色彩鋼板光比均勻顯的很干靜,后期時只需把接縫抹掉,然后新建一個空白圖層,用柔性云朵畫筆,吸取彩鋼板的白色在多余的竹葉處進行涂抹,最后點擊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將高斯模糊半徑加到250、0最大像素,這樣做會使添加上的霧變薄竹葉也會若影若現,非常自然的和背景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攝影就是這樣,許多場景可遇不可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遇見就拍才不會留下遺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時,竹梅迎春霧為舞。</p> <p class="ql-block">繁花滿枝紅葉李。</p><p class="ql-block">正常拍攝,場景太亂可以利用后期表面模糊給整個場景營造幾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繁花滿枝紅葉李。</p> <p class="ql-block">繁花滿枝紅葉李,也可以旋轉鏡頭拍出“時光隧道"之感覺。</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28日,清晨5:30左右天空黃沙滿天,象“霧霾"般籠罩城市上空,戴著口罩都能聞到塵土的味道,因是提前通知,不知第二天會是沙塵天,一早六~七位同學如約而至~東環公園。</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拍攝主題是傲骨花型酷似梅花的“貼梗海棠”,這兒的“貼梗海棠”樹型不高,高的不過1m,低的僅有70~80Cm左右,五瓣紅色的小花掛滿枝頭,非常好看。攝界大多數人拍都喜歡用″大長近"虛化背景拍一枝獨秀,或拍“大頭貼”也有人稱之為特寫,而我們今天主題拍整株錚錚傲骨具有“圖畫"韻味的“貼梗海棠,”用柔光布屏蔽背景的雜亂,用塑料袋虛化周邊,營造霧境之感覺。</p><p class="ql-block">但凡每次外拍,我拍片最少,這五張片是同學們讓給他們拍樣片,我總是玩笑地說他(她)們,“你們也太賴皮啦吧?”。大多數時間都是幫同學們,選型打板,整個拍攝過成都在輕松歡快中進行,時間飛逝很快三個多小時過去了沙塵天也漸漸消退,外拍活動結束時同學們樂至未盡,流連忘返。晚上群里異常熱鬧,同學們紛紛獻出自已的作品發到群里分享給大家賞析,看了同學們在這么惡劣最不適合外拍的天氣,一幅幅走心之作如此精美不凡,拍出了紅梅迎風斗沙的那種氛圍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當然這樣的片子無需后期處理。</p> <p class="ql-block">任憑狂魔舞翩躚,我自獨俏春風里。</p> <p class="ql-block">紫荊花影。</p> <p class="ql-block">春之竹影高風亮節。</p><p class="ql-block">竹是許多畫家和攝影師都想畫和拍的素材,畫家寥寥幾筆就能畫出一幅雅韻十足的作品,而對攝影師而言想拍出理想效果的片子,就難上加難了。其實就攝影而言,拍竹難,難就難在無法完美的將前景后景分離開,更無法虛化背景,突出主題,許多攝影師只能用“多重曝光″來表現竹子的高風亮節之剛毅,當然還有靠PS后期處理啦。</p><p class="ql-block">特效攝影就能完美的用相機“畫”出極簡“中國畫”之韻味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清代,揚州“八怪"代表人,詩、書、畫“三絕"文學家~鄭板橋。</p><p class="ql-block">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p><p class="ql-block">他的曠世七言絕句《竹石》云:</p><p class="ql-block">咬定青山不放松,</p><p class="ql-block">立根原在破巖中。</p><p class="ql-block">千磨萬擊還堅勁,</p><p class="ql-block">任爾東西南北風。</p><p class="ql-block">這首詩也是我搞攝影創作的座右銘,堅定走自己的風格,豈管他人怎么說。</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未了時,翹首迎春干枝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花還未放,總是壓春枝芽。</p> <p class="ql-block">這幾張傲骨樁型非常漂亮的干枝梅,樹冠約兩米高,花枝不多,簡潔干凈。以天空做背景(最好是霧天)最適合禪意片,天空做背景,光比反差太大,要合理地增加曝光補償,不然很容易拍出剪影片。</p><p class="ql-block">仰天幾乎垂直(⊥)拍攝,有翻轉屏的相機操作起來要簡單的多,卻坑苦了沒有翻轉屏機子的同學們,為拍好干枝梅他們仰天躺在初春冰冷潮濕的地面上艱難的拍攝創作。</p><p class="ql-block">每每看到許多攝影人用“螞蟻視角"超低機位爬拍時,每每看到“井蛙觀天"超低機位不得不躺地仰拍時,我都會為他們的執著敬業而欽佩</p><p class="ql-block">準確的說并非他們自愿執著敬業,而是實屬無奈。相機翻轉屏技術20年前就有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現在許多高端相機卻沒有了最基本的人性化設計呢?</p><p class="ql-block">其實翻轉屏攝影妙用很多,著實很方便實用,如2m高機位"鳥瞰”俯拍,無翻轉屏的相機只能是望而卻步,作罷不拍遣憾地錯過拍攝良機美景。</p><p class="ql-block">在攝屆也有許多人認為傳統的一孔取景方為霸道攝影,才能真正彰顯攝影師的風范的標準動作,他們狹隘地認為,用屏幕取景拍攝人們會笑他不夠專業,不是專業攝影師,他們錯誤地認為相機屏幕,只是用來翻看照片貭量的窗囗罷了,說透了就是孤陋寡間,食古不化,是曲解相機功能的偏面的認知。</p><p class="ql-block">其實屏幕取景拍照,無論什么品牌的相機都設置有非常實用方便功能又有幾人知曉?“直方圖”及“放大對焦"。在拍片時直方圖很直觀的反應出所拍場景黑場白場光比情況,以便你按自已的的想法隨時調整曝光補償,拍出低調,中調,高調風格的片子。</p><p class="ql-block">“放大對焦"功能可將所拍物體放大十倍或二十倍,更方便精準對焦的操作,我在日常拍攝時會將鏡頭自動對焦關閉,改為手動對焦確保更精準地拍攝質量。</p><p class="ql-block">在長期的拍攝中我不經意發現,我現用的鏡頭,自動對焦最近拍攝距離為40cm左右,而手動對焦最近拍攝距離縮小了一半為20cm左右,綜上我們不難看出,自動對焦和手動差異有多大?事實勝于雄辯手動對焦更為精準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學習攝影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看國畫的簡潔構圖,多看素描中的明暗關系,多看油畫冷暖色調的互補關系。要對你的相機各功能了熟于心,方能駕輕就熟。不要再傻傻問別人光圈多少?快門速度多少?感光度多少?</p><p class="ql-block">我剛開始攝影時和許多初學者一樣,在網上看別人片子時,注重看片子的“三大要素”,結果我發現自已″被騙”掉到"坑里”啦!按電腦上片子參數拍的片子,根本拍不出所看片的效果,片子拍的不是過曝就是欠曝。從那時起再也不被“三大要素"束縛,看別人的片子時都會捫心自問,自已差在哪里還有什么地方要改進。</p><p class="ql-block">前二年我在某攝影網,看到一人的作品風格我非常心動喜歡,只要他一出片我就給他送上幾個大拇指,連續一個多月給他點贊,可是那人可能是腕太大,對我不予理采,在心灰意冷之時,那人突然開始回關于我,成為我的“鐵絲”,每當我發片后,他第一時間將我的片子轉發到他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無論什么品牌的相機,機子屏幕上看剛拍的片子都非常滿意,可是一但上電腦總是感覺色彩暗淡,畫面總是灰蒙蒙的,RAW(肉)格式的片子更是如此不堪入目。是你過于相信依賴相機的結果,相機本身并沒有問題。</p><p class="ql-block">相機的明暗關系筒單籠統,有別于素描,素描是根據人眼的視覺感知物體的立體感,而物體的立體感是由明暗關系決定的,素描對明喑關系更細化,分三大面五大調子,高光,亮灰,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而相機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的明暗關系相對簡單多了,只有三大面,黑,灰,白。從黑到白的過渡,中間調子也就18度中性灰,相機是就按18度中牲灰為基準調子設置好的程序,也就是說無論你拍什么樣的場景,無論白場還是黑場,曝光補償數置為0,相機系統都會自動認定18度中性灰,拍出的片子都是以灰度居多。商家為了更好平衡黑場白場光比關系的調整,用曝光補償進行調整,也就是攝界常說的“白加黑減”。</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好的鏡頭是“人眼”,最好的記錄影像工具是相機,相機是成人玩的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人們玩它,而不是相機玩人們。如果你總是認定相機曝光補償在O位是標準設置,那么你拍出的白場或黑場都是灰色調的,這就是我們在電腦上看自已拍的片總是有灰蒙蒙的原因之所在。</p><p class="ql-block">肉格式的片子更是灰的不能看,僅看片子90%以上的人都會覺的太一般了。真的還不如手機拍的好,在攝界許多人認為這種灰蒙蒙是霧,后期追色時必除之。殊不知,就在灰蒙蒙的灰霧之中大有乾坤,大量的像素和色調信息都藏在這灰霧之中,之所以很多攝影大師們都喜歡用RAw(肉)格式存儲照片原因之所在。</p><p class="ql-block">所以說但凡數碼相機而言,無論使用JPEG格式還是RAW(肉)格式存儲照片,不管你以什么目的愛上攝影,買了相機拍照,只要你入了攝影的這個圈,PS是你必修課,要學會追色,追色時RGB調整完后,還應點擊RGB進入紅,綠,藍三通道看單色有沒有缺色現象,追色時沒有定式,一切都靠自已的視覺感知為準,PS必學,但,不要過份依賴PS,過份的依賴PS,勢必導致你對相機的操控能力,將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攝界有一種說法″三分拍,七分修。"而我個人認為,“七分拍,三分修″,方能體現出″王道”攝影的真正內涵之所在,才能感受到攝影創作的真正樂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了就到這里下次再見!</p><p class="ql-block">于2021年5月26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东乡|
湘潭县|
台前县|
柘城县|
米泉市|
长汀县|
铁力市|
永福县|
南开区|
泽库县|
许昌县|
韶关市|
三原县|
桐城市|
靖安县|
上蔡县|
象州县|
易门县|
柳河县|
衢州市|
乐清市|
寻乌县|
平湖市|
衡水市|
南皮县|
阿图什市|
集安市|
体育|
澎湖县|
晋州市|
读书|
延川县|
攀枝花市|
吴旗县|
琼海市|
鄂尔多斯市|
防城港市|
庆元县|
庆安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