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部隊在,番號在;部隊裁,番號撤。”許多即便是已經退伍的老戰士們,一提起自己部隊的番號,心中總是會涌起無限的敬意。</p><p class="ql-block">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國民革命軍編制,這些番號從設立之初到后來的激烈戰事中傳承了許許多多以血汗和生命書寫的光輝事跡,即便后來裁撤、變更,原先的番號也總是伴隨著神圣和崇高的情感。</p><p class="ql-block">一代一代的解放軍戰士,用青春和血汗為自己的部隊鑄下軍魂,番號就成了集體戰士們永不磨滅的印記。</p><p class="ql-block">番號會被視為解放軍戰士作為自己行伍生涯的聯結,是對黨的認同、對先輩和戰友們戰斗意識的傳承,因此即便是調配、退伍,之前從不相識,只要提起相同的番號,都會被視為親如骨肉的兄弟。</p><p class="ql-block">2007年,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集結號》就講述了相關故事。主角谷子是解放戰爭時期一名解放軍戰士。在陣地阻擊戰中,他所屬的連隊全軍覆沒,醒來后卻發現連隊由于是戰爭中被判定為被俘失蹤,番號被取消。谷子隨即為恢復連隊英雄名譽,討回身份而戰。</p><p class="ql-block">番號的意義重大,中國五大戰區13個集團軍改革,番號設定從71到83,又有什么特殊含義呢?</p> <p class="ql-block">一、番號的歷史變更及意義</p><p class="ql-block">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和《中國軍事百科全書》,部隊番號是軍隊中建制單位的正式名號,按照編制序列和單位性質授予。許多人,甚至一些考據不嚴謹的編劇作家,會將番號和代號弄混,以為番號和代號是一樣的。</p><p class="ql-block">實際上,部隊的代號通常以數碼、字母或字詞組合而成,有保密需求的軍事單位或個人,才會被授予這種代號。在公文上,代號與番號一樣具有同等效力,如“37001部隊”“總字190部隊”等,具有唯一指代性。</p><p class="ql-block">在許多抗日題材和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中,英雄人物出場時往往會對其番號進行介紹。共同的番號是戰士們共同對黨的認同以及戰友精神的極佳書寫。</p><p class="ql-block">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共中央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此時我軍成立,“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即為我軍的最早正式番號。</p><p class="ql-block">此后,各地起義軍先后使用了“工農救國軍”“工農革命軍”等番號,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革命軍,即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p><p class="ql-block">1928年,中央頒布文件,將“工農革命軍”統一更名為“紅軍”。1930年,各地紅軍進行系統性整編,“紅軍”正式定名為“中國工農紅軍”,此后就有了著名的紅四方面軍,紅一軍團等。</p> <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即我們所熟知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不久后,八路軍的番號被改為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也按照新的編制統一了番號。但戰火連天,形勢緊迫,各部隊直到1947年底才完成了所有的改稱。</p><p class="ql-block">1948年,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用通知文件對集團軍的番號編制進行統一。</p><p class="ql-block">1950年,解放戰爭已經到了尾聲,紛飛的戰火又在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燃起,激烈的戰事令解放軍步兵軍的番號急速增編多達70個軍,直到抗美援朝結束后,1955年,局勢穩定下來后又進行了裁撤,直到1985年前集團軍番號大致維持在30個軍。</p><p class="ql-block">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仔細評估了我國戰力與國際局勢后,宣布中國要進行“百萬大裁軍”,對各大軍區、集團軍、兵種進行了重大調整。大軍區從原先的11個削減為7個,陸軍從原先以步兵為主,整合升級為24個多兵種集合的集團軍,仍然沿用舊番號。</p> <p class="ql-block">這次改革,并非簡單將名稱進行更換,而是重塑作戰力量的結構,壓減指揮層級鏈條,將傳統的步兵和裝備減員,加強特種部隊、航空兵部隊和導彈部隊等更強有力的新時代兵種,以提高作戰效能和作戰能力。</p><p class="ql-block">一方面是體現我國響應聯合國倡導的和平理念的責任感,另一方面,這標志著我國的軍事力量已經從“人海戰術”逐步轉型進入要求更高精尖的新世紀技術型軍事作戰方式。</p><p class="ql-block">重編后,指揮效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這一時期由于變動相當大,這一時期部隊的番號變動也比較大。許多空缺的番號得到新的編入,原有的部隊也可能拆分重組,有些舊的番號也被裁撤。</p><p class="ql-block">裁軍的過程,也是一種“大浪淘沙”的過程,新世紀的軍事作戰模式,對人數的要求銳減,同時對人才的需求上升,保留下的部隊番號,承載著一代代官兵青春與血汗鑄造的光榮與至高無上的尊嚴,是熱血與功勛的象征。番號得以保留,充分證明了這支部隊的卓越。</p><p class="ql-block">這進一步激發了官兵們的認同感,讓一代代戰士們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此后每隔5到10年時間,中央軍委都會根據現實面臨的情況進行裁軍。由于變動較大,很多番號也因此被撤銷,1到65之間的番號,很多都已經不再相連。至2013年之時,陸軍集團軍已降至18個番號。</p><p class="ql-block">國防部發表《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簡稱白皮書),首次對這18個集團軍番號進行重新整合統編,歸入五大軍區。</p> <p class="ql-block">二、陸軍集團軍番號首次公開</p><p class="ql-block">2013年1月,中央電視臺發布消息稱,“我軍陸軍集團軍番號今起解密。”標志著解放軍集團軍番號首度公開,而不再以“某部隊”進行代稱。</p><p class="ql-block">在公開之前,有時對外會根據任務、項目、駐地等對部隊和個人使用代稱,目前的代稱編碼為五位,會根據情況實行變動。但番號卻是記錄在案,固定不變的。這表明了我國在軍事上透明度更為增強。許多外媒分析稱,“中國軍隊將更加開放透明”。</p><p class="ql-block">這既顯示出了我國以越發自信的姿態站立在國際政壇上,又顯示出了大國的氣度,西方國家政客和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對中國進行“軍事不透明”的抨擊不攻自破。此番公開番號,正是令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論據顯得滑稽可笑的重要舉措之一。</p> <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下,中共中央就決定逐步適當開放1979年以前封閉化的模糊的信息,其中包括軍隊信息。但當時,南邊中越戰事正酣,又擔心蘇聯趁機對我國造成威脅,軍事上的逐步公開化處理就不得不進行延后。</p><p class="ql-block">1982年,周邊局勢稍微緩和,中國首次將軍隊的總人數進行公開,緊接著三年后,又宣布進行“百萬大裁軍”。80年代后期,中國已經準備把各個集團軍的番號都進行公開。</p><p class="ql-block">在此次公開之前,前后也醞釀了比較長的時間,去克服傳統的慣性思維。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公開番號的過程才醞釀了二十來年。</p><p class="ql-block">但公開番號不免會讓人們擔心,我國會不會因此泄露軍事機密,暴露集團軍的駐地、人數、部隊編組等詳細資料,令虎視眈眈的敵人有可乘之機。</p><p class="ql-block">實際上,我國只公開了集團軍番號,下屬的師、團、營級別的都不會被公開。就好比名聲斐然的“八路軍”,完整的番號是來源于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公開并不會對這支部隊造成任何影響。</p><p class="ql-block">并且13年之后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信息發達,入伍的士兵又有家屬、親人、朋友在當地,番號比較難以保守秘密的。</p> <p class="ql-block">三、番號的最新調整:集團軍新番號,為什么從七十一開始</p><p class="ql-block">繼公開番號之后,2017年4月份國防部記者會上,國防部公布了新一輪的集團軍改革,國防部原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本輪改革發言。他發言宣布:</p><p class="ql-block">原有的七大軍區也調整成為五大軍區,原先18個集團軍重組調整為13個集團軍,廢除所有舊番號啟用新番號,分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團軍。</p><p class="ql-block">這次改革可稱作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力度最大、動作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軍改。以往舊番號全部廢止,啟用從七十一至八十三的新番號。</p><p class="ql-block">楊宇軍稱,這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所需要邁出的關鍵一步,是對陸軍整體結構的重塑,推動我軍向技術型和質量效能型轉變。</p> <p class="ql-block">集團軍新番號,為什么從七十一開始呢?</p><p class="ql-block">如前文所追溯的,我軍歷史上的番號最多排到七十,其實是源于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頒布下達的文件《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其中規定:“其番號排列數目增加至七十個軍二百一十個師,內中空額,留待今后建立新的軍和師時補足。”</p><p class="ql-block">一方面,軍中有著番號與部隊同生滅的不成文原則,即使根據現實狀況部隊被改組重編入其他部隊,部隊在激戰中消亡,番號都會取消而不會為其保留空缺。另一方面其間歷經了多達十三次裁軍,以致各集團軍從一到六十五之間的番號各不相連。</p><p class="ql-block">此番改革,是已經考慮到擁有深刻記憶,將隊伍番號視為自己行伍生涯的最后聯結的老兵們也已經退伍、老去。</p><p class="ql-block">因此中央軍委才下定決心,順應老兵們的意愿,保留了解放戰爭以來定下的舊番號,將這些原有的擁有光榮傳統的番號都載入史冊,成為那段如歌崢嶸歲月的精彩一筆,成為我們心中不可磨滅的番號。</p> <p class="ql-block">全部啟用新的番號,避免了保留哪個番號、裁撤哪個番號從而引起爭議的問題,也避免了與老番號的重復,也能更完好地保存這段光輝記憶。</p><p class="ql-block">七大軍區重組劃分為五大軍區,是為了將國防的分工精簡化,以促進反應效率,這是出于適應現代戰爭中,出現局部沖突可能性大、程度激烈、中遠程兵器打擊范圍廣的我國面臨的軍事國防現實特征而言。</p> <p class="ql-block">精簡為13個集團軍之后,指揮鏈層級和兵員顯得更加精簡,冗余層級不再拖慢響應速度。集團軍從七十一開始依次排列,是以原陸軍五十四軍為基礎編入空中突擊旅、防空、特戰、工化(工程兵與防化兵)、勤務部隊后的作戰集團。</p><p class="ql-block">被裁撤的五個集團軍重新編入其他十三個集團軍內,由北到南依次重新編組,形成了北部三個集團軍、中部三個集團軍,東部三個集團軍、南部三個集團軍,西部戰區兩個集團軍,主要于東南沿海和京畿地區駐扎分布。</p> <p class="ql-block">體現了我國新世紀國防中對于東海、南海島鏈的國土安全的重視。</p><p class="ql-block">啟用新番號對于我軍還有一個優勢,即我們在17年改革中,所有集團軍都是同時組建,排序上是依據五大戰區排布,從北到南,加強了內部部隊之間、軍區之間的聯絡交流,更加平等,也更具有開放性。</p> <p class="ql-block">標志著我軍進入了新的時代后,不再在前人的光輝和榮耀的照耀之下,我們將會譜寫新的光輝序曲,在新的起跑線上打開新的局面,一同奔赴新的目標和新愿景,共同為建設新時代國防戰線努力。</p><p class="ql-block">這無疑顯示了中央軍委對此番改革的決心,相信我們可以繼往開來,走出新時代屬于我們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或許,在未來提起人民解放軍,人們會對這十三個番號的集團軍軍隊和戰士們致以更加崇高的敬意。他們可以同自己的前輩一樣,伴隨著全新的部隊番號在史冊上留下自己的姓名,成為祖國萬丈榮光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圖文轉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定日县|
德昌县|
沅江市|
灵川县|
桦甸市|
越西县|
托克托县|
大竹县|
交城县|
祁连县|
双柏县|
柳河县|
偃师市|
弥勒县|
正定县|
宁德市|
乐山市|
鹿泉市|
广西|
绥芬河市|
阆中市|
奉节县|
裕民县|
霍州市|
万年县|
桂阳县|
华坪县|
临洮县|
兴隆县|
饶河县|
射阳县|
绩溪县|
新干县|
凤凰县|
云阳县|
武宁县|
宜黄县|
肇州县|
谢通门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