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天,一團團溫熱點燃清冷的春。現代詩人鐘玲說:連我心中那口幽深的古井都濺到火星。</p> <p class="ql-block"> 我們也燃燒起來,再次如約來到這個五月風吹過的溫暖美麗之地——羅碧,屬于澄江海口鎮。</p> <p class="ql-block"> 上次來是去年六月中旬,從朋友圈看見一群紅男綠女在山谷間,河床上,怪石嶙峋間游走、跳躍,野泳,很美好的樣子。沒有文字介紹,只隱約聽說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羅碧”。好在度娘很大方,有問必答,一了解居然還有意外發現,那就是這條河不是河,是大名鼎鼎的南盤江,澄江境內也有南盤江估計不止是我,也是很多人的不知,你說是孤陋寡聞也罷,反正當群活動公告發出去的時候,很多友友質疑地語氣說你們搞錯沒有,澄江也有南盤江?!</p> <p class="ql-block"> 是的,澄江也有南盤江,一江之隔的是宜良。五月的風吹過,降了幾場細雨的在當地村民眼里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綠了又綠。</p> <p class="ql-block">去年來的洪水奔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像上次來一樣,這個小山村像五月中旬的天氣一樣,“熱”度正好 ,還是一樣的遇到省城來的四輛大巴,其他十多輛越野、轎車一百多號人。不同的是,上次來之前一夜電閃雷鳴,暴風驟雨,上方離村子不遠的羅碧電站水滿泄洪,洪水奔涌而出,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這次來,山野清脆,江水清澈,一派歲月靜好的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 不想和那些大部隊撞個滿懷,也不想看江邊石頭旁人頭攢動,我們先去村旁龍潭逛逛抗浪魚(??魚)養殖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0, 60, 60);"> 抗浪魚是撫仙湖里獨有的魚種,它個頭不大,只有四五寸長。據說,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撫仙湖外,沒有哪里再有抗浪魚。這人間絕無僅有的珍貴魚種,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傳說她來自天宮王母娘娘的瑤池:八仙中的何仙姑巡游撫仙湖,見那么清澈的湖水里連一個魚蝦也沒有,一打聽才知是被撫仙湖東岸老妖洞中的水怪把魚蝦吃盡了。她找到水怪,用斬妖劍將水怪殺死,然后來到瑤池向王母娘娘稟奏,請求賜些魚兒放到撫仙湖里去。王母娘娘就從瑤池里捧了些小魚,又從瑤池里摘了個藕葉包了交與何仙姑。何仙姑把這些小魚帶來放在撫仙湖里,于是撫仙湖里就有了抗浪魚。</span></p> <p class="ql-block"> 母親是澄江海口人,她說小時候每年春夏之間,生活在深水區的抗浪魚們成群結伴,瘋狂游上湖岸邊,在礁石沙灘上追浪搶水產卵。他們便跟隨大人,上山砍扎香把(香芝麻草),趁黑扔到岸邊,第二天起個大早,背著背簍去海邊,提著香把抖抖,銀亮的魚兒些就紛紛從葉子里抖落到背簍里,運氣好的那天可以收獲滿滿一背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過量捕撈和外來物種的引入,野生抗浪魚幾乎絕跡。從最開始的幾毛錢一對,到幾十、幾百,上千元一斤,到最后一魚難求,拿著錢也買不到。多少年來,人們試圖對抗浪魚進行人工繁殖飼養,但都難以成功。現在海口鎮永和村及附近羅碧、甸垛等幾個村子利用純凈優質的龍潭水資源,發展抗浪魚養殖業,咕咕流淌的龍潭水流過一臺臺砌好的水池,養殖出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的抗浪魚。</span></p> <p class="ql-block">甸垛村豐富的龍潭水資源:</p> <p class="ql-block"> 羅碧乃至整個永和村委會,田間地頭滿山遍野種植的還有韭菜,根據季節和市場需求不同,賣韭菜、韭菜苔或者韭菜花,成為村民的一項主要經濟來源。</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棵樹齡120年的“鐵橡櫟”,沒有垂暮之年的衰老,像個青年一樣枝繁葉茂,充滿勃勃生機。這棵古樹像個手心朝上張開的大手掌,“大拇指”粗壯向上,再開枝散葉;其他四指向外生長再向上四散,露出掌心像張茶桌一樣剛好可以泡茶喝。</p><p class="ql-block"> 自然天成又妙趣橫生!</p> <p class="ql-block"> 村口打上引號,是因為那是原來的村口,因為有落石的隱患,羅碧四年前實現了搬遷。新舊村址相距百米,確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住上了小洋樓,還有文化小廣場,停車場,客事房,公共衛生間等。</p> <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沒有再去電站大壩,因為上次來“偵查”好打下的基礎,我們已經鎖定此行的目標所在。</p> <p class="ql-block"> 那就是這一江碧綠,讓羅碧名不虛傳的南盤江風光。這就是其中一段,不知是哪個戶外友友取得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鏡石灣。</p> <p class="ql-block"> 鏡石灣標志性的風景便是這個矗立江中的殘橋墩。據羅碧村認識的施大哥介紹,這個古橋墩建于清朝。他說原來橋墩旁有石碑記載相關情況,橋是鐵索橋,三公斤一扣的大鐵鏈,大煉鋼鐵的時候被拆除拿去不知哪里煉了,橋上的木板自然不能幸免,還有石橋旁鋪路的大石條好多也消失不見。</p> <p class="ql-block"> 江的對岸是大名鼎鼎的百年米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浸入江中的大石頭像個大烏龜穩穩當當地馱著橋墩,歷經百年風雨而不倒。施大哥說建這座橋是為了方便路南縣令到澄江來開會,我們聽了哈哈大笑,可能只是個玩笑,卻說明一段歷史:路南,石林彝族自治縣舊稱,元朝時屬于澄江路,明因元制,設路南州,隸屬于澄江府,清代仍襲明制。橋附近是個渡口,往來民眾和商販馬隊眾多,熱鬧非凡。可見橋被拆除以前,一江之隔的兩地民眾因為這座橋聯系有多緊密,往來有多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 江里江邊的石頭雖沒有如“干巴水井”一樣的怪石嶙峋,空靈通透,大小不一的身影在陽光的陰影里顯得有點灰暗,表面棱角分明坑洼不平,倒也顯出滄桑,像那斷橋殘垣印刻時光變遷,似水流年。此刻的風光透著意境,在午后時光里隨手一拍都是一幅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風吹起裙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賦予生命詩情畫意。生命的旅程中,有些路用腳走,有些路卻要用心走,你才能感受萬水千山給予我們的太多。</p> <p class="ql-block"> 戶外友友用專業相機拍下的古橋墩另一角度的美:</p> <p class="ql-block"> 樹欲靜而風不止,鏡石灣沒有如鏡的水面,卻有隨風泛起的漣漪。某處打轉的流水稍顯深沉便嘩嘩奔騰著向前,跌宕起伏里,萬翔的小船浮浮沉沉飄向了遠方。</p> <p class="ql-block"> “甩”抗浪魚,是玩貨加吃貨的我們這次來其中之一目的。晚餐和第二天的中餐在羅碧村里的施大哥家弄吃喝,五個人三百元一公斤的抗浪魚來兩公斤,一頓一只原生態土雞,不到晚上關不著的那種,黃燜清湯換著花樣的整,還有自家養的土豬腌肉,土雞蛋,瓜豆菜......得得超標了。</p> <p class="ql-block"> 比起很多年前祿充明星魚洞“車”魚吃魚的盛景,抗浪魚確實遠離我們太久了。除了放香把,早先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漁民還發明了一種特有的捕魚方法——車水捕魚法。用水車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魚便自動游入漁民特制的頭大嘴小的大魚簍中。那時岸上、樹下最經典的吃法就是村民們拿銅鍋煮魚,簡直是分分鐘出簍,秒秒鐘新鮮,再配上香辣的蘸水,那叫一個鮮香過癮。</span></p> <p class="ql-block"> 思念太久,今天我們終于得飽這一口腹之欲。只可惜忙著在南盤江里戲水,忘記跟施大哥家溝通做法,沒有銅鍋清湯煮魚配沾水,由施大哥家大兒子主廚,第一頓炸了一盤外焦里嫩的抗浪魚,第二天午餐用澄江特有的方式烹飪——醬“瀆”(du)魚給我們吃,雖然有點浪費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但是非常具有本地風味,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 說起吃抗浪魚,記憶里就數我爹最厲害,吹口琴一般,一嘴下去,含住頭部下方往下一吸溜,一半魚身子就進嘴了,再一翻身,再來滋溜一下,魚兒就只剩頭尾和一架骨刺了。</p> <p class="ql-block"> 去年來時泄洪而出的羅碧電站江水洶涌彭拜。這個羅碧電站的特別之處是壩梗就是一條寬寬的路,兩邊的人們可以從大壩上互通,成為古橋被破壞殘缺后的一座便利橋。</p> <p class="ql-block"> 羅碧小村的獨特除了美麗的南盤江風光和美味抗浪魚,就是順江而下的這條鐵路——百年米軌,1903——1910由法國人修建的軌距為一米的滇越鐵路。從昆明出發,蜿蜒至中越邊境口岸河口,全長468公里。</p> <p class="ql-block"> 百年米軌——滇越鐵路是世界上僅存不多的鐵路之一,沿途經過平坦的壩子城市,更有河谷山川,沿途擁有很多法國風情的建筑,最出名的當數因電影《芳華》而出名的蒙自碧色寨。羅碧小村沒有那些大站的芳華絕代,卻也在這山清水秀里獨自演繹精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聽施大哥說星期天徐家渡趕集,我們決定前去逛逛。從羅碧出發順南盤江南下四五公里,過了竹山鎮就到徐家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徐家渡來羅碧之前就聽說過,關于徐家渡的名字由來是這樣的:古時候有一戶姓徐的人家在這里擺渡,迎來送往,方便過客,以此為生。那個年代,由于火車客運還在,這里成為交通要道,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個渡口稱為徐家渡,直至今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車站建于1910年,</span>空空如也的站牌,字跡已被歲月無情抹去。石縫雜草叢生,三層、兩層或是低矮的平房隨鐵路而建,頹廢沒有生機。偶見一個大媽開著一個平房的門,低頭侍弄著零星栽種的小菜和花草,還有鐵路邊唯一的小飯館成了徒步米軌的戶外人愛關顧的店還顯出一點煙火氣。看不出當年的繁盛,唯有那些厚重斑駁的枕木,有點銹跡斑斑但仍在陽光下發著刺眼光亮的鐵軌,會讓你試著去傾聽車來車往的咣當聲,去感受那曾經的摩肩擦踵熙來攘往。</p> <p class="ql-block"> 回程沒有走重復路,順江而下穿越華寧青龍部分地界,到達澄華公路,經澄江海口鎮,過江川路基回到玉溪。兜兜轉轉未知的一段路,走得沒有來時的輕車熟路,卻用轱轆丈量世界,看一程一程不同的山水,品一路一路不同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溪萬翔戶外</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16日</p><p class="ql-block"> 澄江羅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山|
民勤县|
恩施市|
新田县|
印江|
沧州市|
福贡县|
崇阳县|
绿春县|
鄯善县|
中西区|
曲松县|
北碚区|
沾化县|
思茅市|
思南县|
新兴县|
建阳市|
海阳市|
慈溪市|
昌黎县|
习水县|
莱阳市|
周至县|
辰溪县|
盐山县|
汨罗市|
庄河市|
运城市|
乌拉特后旗|
贵溪市|
馆陶县|
渭源县|
夹江县|
濮阳市|
当涂县|
中超|
六枝特区|
阆中市|
铁岭市|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