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萢是屬于孩子們的專利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回到東源老家,沿著兒時依稀的足跡,去尋找童年那種甜中帶酸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故園,萬物生機勃發,大地披上了一層翠綠的地毯。山上的松樹長出了一圈葉子,就像戴了一頂淺綠色的毛茸茸的帽子;林間,各種野花在招蜂引蝶,互相爭寵,自信而大方;吮足了雨水的蠶豆,在拼命地抽藤,以便孕育更多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跨過一道彎彎的小溪,邁向密林深處。泥土的芳香、植物的清香沁入心田,讓人歡快舒暢!我知道山萢就離我不遠了。不錯,就在前方的地坎邊,有一樹刺萢在迎風招展,那亮晶晶、紅彤彤的身影藏在綠葉中,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忽閃忽閃的,多么的熟悉的身影呀!就像久違的老朋友,吸引著我急切的腳步。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萢生荊棘,被刺包圍,好吃卻難采。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摘出來,那圓圓的、紅紅的、珍珠一樣的小精靈,讓我味蕾大開,還未入口,就早已口舌生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園的萢,品種很多,有牛奶萢、插秧萢,那種形狀像現在大棚里種的草莓,身上不長刺,只有尺把高的萢,我們叫它“過公萢”,它比刺萢大而甜,又容易采摘,備受孩子們的青睞,但是數量少,又易與蛇萢混淆,大人往往不許孩子去采摘,但對于我們這些老“吃貨”來說,是絕對搞不錯的。蛇萢有毒,它的藤比較細弱,果子略小些,“過公萢”的果實由諸多飽滿的紅色小顆粒挨在一起相簇而成,可以一個個剝離,而蛇萢則是在一個渾圓肉球的表面上,再長出較分散的紅色小“觸角”,顆粒間有空隙,不如“過公萢”的顆粒緊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故園,摘萢不僅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是大人們忙里偷閑的小趣。干完農活后,莊稼人拍掉身上的泥土,到溝邊洗個手,扛著鋤頭踩著地邊野草往家走,不時有山萢與你撞個滿懷,勤勞的莊稼人停下腳步,摘上一些,自己吃上幾顆,再找幾片桐子葉做成一個窩,盛得滿滿的,再用小枝條別好,帶回家中給孩子們一個驚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那缺糧少食的年代,品賞這天賜的“水果”,心中充滿了期待。放學后,約上小伙伴,在朦朧的一簾雨霧里,或是雨后初霽的晴日里,沿著莊稼地的邊緣、傍著淺草叢生的山坡、順著彎曲延伸的羊腸小徑,只要有萢生長的地方,任何一個躲藏的身影都逃不過我們這些饞嘴孩子的眼睛。那時,尋萢、摘萢陪著我們走過了快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萢酸甜的味道融入心靈,刻入骨髓,讓人難以忘懷,彌久生香。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身處何方,不管你失意也好,得意也罷,這種味道終身伴著你。離開故鄉,去尋找廣闊的家園,這是我們的追求,你的生活習慣可以改變,你的鄉音可能變化,但你的口味不會更改,那熏香的臘肉、那可口的芋頭圓、那誘人的合菜、那酸甜的山萢,仍然是你的牽掛,這就是我們永遠都難以磨滅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供稿人: 遠山孤泉</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1夜 ,初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和田县|
砀山县|
灵武市|
家居|
海原县|
巨野县|
门源|
江陵县|
青铜峡市|
将乐县|
瓮安县|
杭锦旗|
新密市|
江陵县|
桓台县|
潮安县|
巫溪县|
环江|
余姚市|
宁国市|
嘉禾县|
合川市|
米林县|
额敏县|
台中市|
望都县|
文化|
兴和县|
盐池县|
乐山市|
那坡县|
北碚区|
长宁县|
武城县|
社旗县|
乳山市|
文成县|
中阳县|
东山县|
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