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品味低調的奢華 享受高貴的無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次臺灣自由行,朋友介紹認識了臺灣駱先生。多虧他無微不至的關照,老伴和我才如此順利游完全程。諸多感激,難以言表。奉上“有感”博文,略示寸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游日月潭一段,下榻酒店“涵碧樓”,這是駱先生事先預定的。住下后才知,這是臺灣最貴的頂級酒店,每晚房費新臺幣16800元,按屆時對換率,折合人民幣3600元左右。而且,不是有錢就可以入住,須提前半月預定,并經酒店審核身份,才有資格入住。當然,如果辦了會員卡(個人會員卡費每年220萬元,企業會員卡費每年550萬元),就可以隨時入住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查閱了有關資料,涵碧樓客房價格昂貴有它的道理。以下的一些因素,確定了它的尊貴地位:唯一可同時眺望日、月兩湖的特殊觀景位置;沉淀厚重的人文歷史負載;昂貴的酒樓造價;中西合壁前衛而獨特的設計思想;高建筑品位高質量的精致打造;適時的客服理念和完美的服務體系;高端的客流人群。這些因素疊加,使涵碧樓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與地中海的馬丁內斯酒店、阿爾卑斯山的威爾遜總統酒店、希臘的Elounda海灘酒店、法國雅典娜廣場酒店以及迪拜等諸多世界頂級名酒店齊名,成為臺灣旅游業的一張名片登上國際舞臺,出現在各國旅游地圖上。所以,如此高昂價位,依然擋不住旅游高端消費人群冠蓋云集,房間常供不應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告訴我,臺灣上班族給渡假旅店投票,把涵碧樓選為“最想居住的休閑度假飯店”。不少人把“一生也要住一次涵碧樓”當做夢想。顯然,入住“涵碧樓”,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開車的吳先生,途中向我們提出,想帶他老姐姐一路同行,于是拐到他姐姐家。后來我才理解,他是想借機讓老姐住涵碧樓開開眼。可惜預定時沒考慮陪同人員,只好下榻旁邊的酒店,弄得吳先生心中不悅,遺憾不已。還好,我們一起在涵碧樓中餐廳共進晚餐,品嘗了當年蔣介石最愛吃的“總統魚”,又在涵碧樓的品茶室買了兩盒高檔鐵觀音送他,以表歉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低調質樸的“涵碧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圖片中那憧灰灰黑黑不起眼的七層樓房,就是“涵碧樓”。這是我在游船上拍的。她不擾日月潭悠悠潭色,不搶遠山高壯之美,與山色水景融為一體,低調質樸,顯得既自信又謙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淡水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西北方的涵碧半島與東南方的沙巴蘭半島分別向湖中延伸,把湖分成兩片水域,一片形圓如日,一片長彎如月,潭的中心則是拉魯島。涵碧半島突出于日月潭中,三面環水,近對拉魯島,座落在其上的“涵碧樓”,自然視野極佳,成為可同時觀日月兩潭的罕見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說實在,見慣了大江大海的大陸客來日月潭,或是因小學課文《日月潭》華美詞藻的浸染,或是受阿妹一曲《高山青》的蠱惑,否則,日月潭很難引其驚喜。但有了“涵碧樓”就不一樣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媒體把“涵碧樓”稱為“日月潭的贊美詩”,文人雅士夸“涵碧樓”是日月潭的點睛之筆,電影、電視劇、廣告片把這里作為拍攝背景,達官貴人、商賈名流、明星大碗云集。尤其是,因為“涵碧樓”,世界第一次聚焦臺灣。世界不動產聯盟在2004的年會上,在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一百多個參賽作品中,把休閑類不動產金獎頒給了“涵碧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然,“涵碧樓”之所以聞名世界,享譽大陸,不全是因為日月潭的優美風景,也不全是酒樓高品質的建筑品味,還因為一百年來,她自身的每一次嬗變,無不牽動世人的目光,每一次轉型,都成了登峰造極的象征。她的歷史腳步,記錄和見證了時代的滄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故事的地方常常最有魅力。“涵碧樓”高貴典雅,深奧神秘,魅力無窮,日月潭有了她,象皇冠鑲上了鉆石,象灰姑娘有了白馬王子,一下身價倍增。</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位于酒樓左側的《涵碧樓紀念館》</b></p> <p class="ql-block"><b> 紀念館進門面就見一巨幅照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老伴和我走進位于“涵碧樓”左側的《涵碧樓紀念館》,歷史在我們面前翻開了它厚重的頁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01年,當時是日本人統治臺灣。一個叫伊藤日本人,在日月潭水電站施工人員招待所原址,用檜木建造了一幢當時還算豪華的二層樓房,作為渡假之用,這就是最早的涵碧樓。后來,幾經改建,涵碧樓越發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3年,日本東宮太子(后來的日本裕仁天皇)游臺灣,為迎賓涵碧樓特意擴建了八間貴賓室。東宮太子下榻涵碧樓,使其名聲大振,諸多達官富賈慕名前往,紛紛下榻此樓。此后,在日月潭水電工程完工時,東宮太子之兄梨本宮,前來參加開工典禮,涵碧再次擴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0年,一場大火燒毀了涵碧樓貴賓館部分建筑,涵碧樓一度整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投降之后,蔣介石來到臺灣。很會享受的他非常喜歡日月潭,每游此必住涵碧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蔣介石下令翻新、改建涵碧樓。從此,涵碧樓成為蔣介石的行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涵碧樓紀念館”展示的《風云聚會涵碧樓:兩岸關系濫觴地》的文史材料中,有這么一段不尋常的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民國五十四年(引者注:即1965年)7月20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涵碧樓,聽取曹聚仁密訪北京報告,形成一個與中共關系和平統一中國的談判條款草案,當時稱為‘六項條件’。其中第一條即為蔣介石仍為中國國民黨總裁,可攜舊部回大陸,也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個省區;北京當時建議以江西廬山做為蔣介石的‘湯沐邑’,意即臺灣最高長官在中國大陸的起居與辦公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謂“湯沐邑”,原本是周朝的制度,諸候朝見天子,天子在自己直屬領地上賜以供住宿以及齋戒沐浴的封邑。北京方面建議給蔣介石以“湯沐邑”,不言而喻,只有深黯中國文史的毛澤東才會用這樣的特殊語言。可見,歷史上可能發生的國共第三次握手,當時兩黨的地位是不平等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蔣介石的私人碼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據說,蔣介石喜歡乘坐手劃船在日月潭賞景。專為蔣介石劃船的船夫名叫賴瑞慶,為蔣介石劃船前后達25年。據賴瑞慶回憶,蔣介石當年在日月潭尋找船夫時,當地船夫都不會講國語(即普通話),而蔣介石的浙江口音又很重,無法與之溝通。賴瑞慶雖然也不會講國語,但會講日語,正好蔣介石年輕時留學日本會講日語,便請賴瑞慶劃船。當時一般船工一天工資大約10元臺幣,賴瑞慶為蔣介石操槳日薪40元,不但優厚,而且不管出不出船,只要蔣介石沒離開日月潭,按日計薪,真讓其他船工艷羨萬分。</span></p> <p class="ql-block"><b> 涵碧樓邊沿湖步道,可否還能尋覓到蔣氏伉麗的足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蔣介石喜歡與宋美齡在傍晚或深夜二三時一起乘坐舢板,由他慢悠悠地在日月潭劃著,細細欣賞日月潭風光。為了保證蔣介石的安全,一艘汽艇上乘坐警衛,游弋在小船附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游日月潭,格外寧靜,別有感受,有好多次蔣介石讓小船穿過日月潭,到達對岸的青龍山,登上山頂,拜謁慈恩塔(安葬蔣介石母親王太夫人靈位),俯瞰日月潭。</span></p> <p class="ql-block"><b> 昔日蔣公經常駐足的地方,今日建有一蔣介石紀念亭。亭下的碉堡,曾是當年蔣的警衛崗位。旁邊是蔣的專用碼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回蔣介石和宋美齡賞景時間過晚,回程不及,改用汽艇拖回舢板,汽艇的尾氣直沖舢板。坐在舢板上的宋美齡無法忍受前方汽艇尾氣的柴油味,一路作嘔。回到涵碧樓后,愛妻心切的蔣介石大發雷霆,痛斥隨從。從那以后,宋美齡較少搭船,改由蔣介石的孫子蔣孝武、蔣孝勇陪同蔣介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賴瑞慶說,蔣介石住在涵碧樓居住最長的一次是在民國六十年,當時國民黨政府代表被驅逐出聯合國,蔣介石蹙眉長嘆,借景消愁,在涵碧樓住了五十多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斯人已遠去,如今的涵碧樓,已不再是鐵腕人物獨霸的禁區。蔣介石當年乘坐的小船,如今成了涵碧樓的展品。蔣介石警衛乘坐的汽艇,如今被修復,冠以“總統一號”之名,在日月潭招攬生意。其實,當年蔣介石本人不大乘坐這艘汽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過“兩蔣”時代之后的涵碧樓,曾一度隨島內清算蔣家的政治現實而迅速衰敗。政府將其拍賣,眾人皆不看好,獨具慧眼的地產巨頭賴正鎰以三億元拍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9年臺灣“九二一”大地震中,涵碧樓不幸坍塌損毀。賴以15億元推倒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1年3月3日,新建的涵碧樓落成。開幕之際,涵碧樓打出一幅標題為“我將再起”的蔣介石巨幅宣傳照,喚起民眾對涵碧樓當年曾經是蔣介石行館的塵封多年的記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保存當時的歷史遺跡,賴的鄉林集團將檜木結構的原涵碧樓一一拆解,并將建筑材料一一編號、照相,重新整理后,在原址附近依原樣重建為“涵碧樓紀念館”。里面陳列歷史人物當年的墨寶以及在日月潭的珍貴照片,為涵碧樓的百年風華做了最佳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b> 涵碧樓大堂前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賴正鎰曾經說過,重建涵碧樓,要找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師、設計師、燈光師,不論房間設計或是服務品質,甚至建材與裝潢,都要是世界最頂級的。要把涵碧樓帶進一個新的一百年,將它重塑變身為臺灣第一,世界一流酒店。他的夢想實現了。新建涵碧樓所追求的氣質和境界,完全配得上她百年風華的歷史厚重。</span></p> <p class="ql-block"><b> 黃昏中的涵碧樓。</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設計涵碧樓的是一位名叫Kerry Hill的澳洲藉建筑師,很擅長渡假建筑設計。他的作品散見在巴厘島、蘭卡威、夏威夷等地,在國際上小有名氣。賴正鎰花了8000萬元新臺幣設計費才聘到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業主提出了兩個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要以中國傳統審美語匯為設計語言,做一個中而新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是建筑要與周邊環境“天人和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聰明的K發現,與西方美術以光影構建被描摹物的立體影像不同,中國的水墨畫是由垂直方向線條和水平方向線條構成的。于是,以他對中國水墨畫的理解,提出了“簡約”、“禪意”的設計主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酒店的長廊,那木柱下的暗色塊,是無邊水域一角。曾經在這個水池,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彩燈中向下的樓梯,直通涵碧樓的各種餐廳。</b></p> <p class="ql-block"><b> 長廊的無邊水池仿佛與日月潭聯成一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很難說得清楚,設計師是否真正把握了中國的文化真締。中國畫是缺乏三維立體感,但用直線和橫線來解讀,讓人迷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方美學講究三維空間,光影投射,具象抽象;東方審美講究大道至簡,大美無形,朦朧混沌;東西方美學理念沖突是如此之大,我們無法看到K的腦袋里,那高超的揉和過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當K拿出他的初步方案,整個建筑物看起來,似乎除了橫線,就是豎線,木柱、石墻、芭蕉、細竹,無一不是易于構成直線或橫線的素材,而這些元素一眼看去,就是散發著濃重中式味道的符號。但橫平豎直的“極簡”,卻又令人絲毫找不到任何在四合院或其它中式庭院中的古樸風味。這不是中而舊,而是中而新,似乎與要求之意說得過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案面前,不少人驚詫猶疑,經過多次討論溝通,業主基于對大師名氣的信任,終于決定傾注重金,放手一搏。這一砸就是18億,賴正鎰真是一條漢子!</span></p> <p class="ql-block"><b> 60米長的露天游泳池,一年四季都保持攝氏27度水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坐在池邊或泡于池中,你仿佛感覺是在日月潭中游泳。到的當天下午,老伴和我入池暢游,若大的池子,只有我們倆人。躺在水面,那種天人合一的感覺,真是奇妙無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設計中的許多手法,比如借景,比如無邊水域,比如開放變化空間等等,在我看來,沒有象許多人吹的那么玄孚。這些都是休閑建筑設計的慣用手法,不是K的首創。只不過,K把這些手法運用到了極致。其實,我最欣賞的是,涵碧樓處處刻意追求的“低調”和那充盈在整個空間四處彌漫的“禪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是“禪意”,摒棄了鬧市的喧嘩,排除了人腦中的意念,使人身心放空,返樸歸真,產生難得的、真正意義上的空寂與無聊,融合于大自然,進入“天人合一”的大美無形境界,感受那亦幻亦仙的妙趣。我想,這也正是設計師夢魅以求的感覺和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構筑這一切卻是白花花的銀子。低調、禪意的代價是極盡的奢華,而這低調的奢華才顯示了空寂與無聊的高貴。</span></p> <p class="ql-block"><b> 寬暢的起居室,兩張禪床,整個空間,彌漫著禪的氣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涵碧樓種種享受中,我強烈地感受到,設計師對他設計理念的追求,是如此的瘋狂,以至于不惜一切,視金錢如糞土。</span></p> <p class="ql-block"><b> 臥室的床上用品,是北愛爾蘭純亞麻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可以建三、四百間客房的地盤上,設計師為了追求低調,只設計了96間客房,樓幾乎矮到在湖中看不到的地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烘托無處不在的禪意,整憧建筑的外立面、地板、家俱、和落地窗等所有的木質材料,均采用尋之不易的,400年原生緬甸黃金柚木。因為這種柚木的本色和質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感官,迅速產生禪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不讓落地窗滑時有聲,驚擾了禪意,花了兩千萬元購買這些客人看不見,摸不著的高級滑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營造返樸歸真的感覺,寢具、床品,均用世界最頂級的北愛爾蘭純亞麻布。要知道,由于它清洗維護極度繁瑣,也只是歐洲皇室才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長廊水池和60米長的游泳池這兩片無沿水域達到水天一色的效果,池磚經過上百次燒制試驗,才達到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讓游泳池中的客人有仿佛置身在日月潭中游泳的感覺,水位與池沿的水平誤差必須低于0.3厘米,而為了達到這個標準,施工人員幾乎被折騰得要流下眼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設計師為了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美感,對品質、細節的完美極度苛求......,唉!這低調的奢華,真讓人嘆為觀止。然而,正是品味這些“低調的奢華”,才讓人享受到了“高貴的無聊”。</span></p> <p class="ql-block"><b> 泡在碩大的浴缸里,打開滑拉門,你可以直接觀看到日月潭的美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據說,K的設計,并沒有完全達到業主的要求。酒店要顯示,這座樓曾經是蔣介石的行宮。但受西方文化薰淘的設計師,實在難內化蔣偉人的偏愛,只在酒店入口的墻面上,留下一句蔣的手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源起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無奈的業主只好在樓左面,單獨開辟一座紀念館,記錄兩蔣時代與酒店的關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好在,酒店周圍,那步道,那涼亭,那教堂,那碼頭,還有那在涵碧樓的每一間都能望見青龍山上慈恩塔的客房里,早已撒滿蔣氏夫婦的腳印,他們哪里舍得離開這心愛的行宮。</span></p> <p class="ql-block"><b> 酒店入口處的石墻上,有蔣公的題詞。</b></p> <p class="ql-block"><b> 陽臺上也有禪床可以參禪打坐。你可以在這里,180度的觀景。</b></p> <p class="ql-block"><b> 清晨七時拍得幾張日月潭照片。坐在長陽臺的禪床上,凝視日月潭的這些虛無飄渺,朦朧混沌的畫面,仿佛身心融入其中,物我兩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涵碧樓的服務系列也是別具一格的。服務臺前,是穿著玄色服飾的服務員,嫻雅淡定,輕聲細語,沒有商業化的迎合的媚笑,也沒有世俗的奉迎或傲慢,一切都是靜靜地進行。寬大的服裝體現不出女性的柔美,灰黑的色調缺少現代人的明麗,但尤如修女般的嫻靜溫和,卻令人一見之下身心都頓感閑適和安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圍繞“禪意”的主題,酒店提出“適時服務”理念。要求客服人員不輕易打擾客人,不因服務給客人造成壓力,服務要使客人有尊貴感。在酒樓的過道或走廊,我很少見到服務人員。但若有需要,他們會立刻出現。原來,服務人員隨時注意著客人的行動和意向,在客人還沒開口之前,就先體察到他的心意,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尋找的動作,他們就會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這種體貼入微的服務在我們到達酒店的當天晚上,就有了深刻的體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陪同吳先生和他的老姐姐去中餐廳吃飯,走過長廊,昏暗的燈光雖然能夠提供禪意、靜謐的意境,卻給老姐姐造成迷亂,一腳踩進了水池。頓時大家慌成一團,不知道該怎么才好。這時,身邊突然冒出一位姑娘,手里拿著毛巾和一雙拖鞋給老姐姐換上,并告訴我們,等我們吃完飯后,她會把弄干凈的鞋子放在我們的房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場突發事件迅速解決,充滿禪意的涵碧樓又恢復了她的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賴正鎰不應有遺憾,他的夢想實現了。那位澳洲的設計師贏翻了,他因涵碧樓,不僅掙了大錢,還連續獲得兩個國際建筑獎和一個中國最佳酒店設計大獎,從此名聲大振,青史留痕。</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宝鸡市|
万全县|
宁晋县|
儋州市|
商丘市|
平武县|
百色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南京市|
镇坪县|
容城县|
丹阳市|
南昌市|
筠连县|
思茅市|
保山市|
罗平县|
衡山县|
古丈县|
炉霍县|
阳山县|
新田县|
日照市|
淮北市|
农安县|
天峻县|
勃利县|
抚顺市|
扎兰屯市|
普陀区|
潞城市|
塘沽区|
达日县|
绿春县|
邓州市|
嘉荫县|
耿马|
攀枝花市|
房山区|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