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場無人提及的戰斗——打響遼沈戰役第一槍的地方</span></p> <h3>義縣縣城,地處錦州城北約55公里處,是一個東、南、西三面地勢平坦,北部倚靠著大凌河的天然屏障,城四周還筑有高10米、寬3.5米的古城墻,墻外有4米寬、22米深的護城河,自古以來就是進出關內外的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易守難攻。</h3> <h3>我們在談論當年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時都會提到錦州外圍戰的義縣縣城攻堅戰,并說義縣攻堅戰是正式打響遼沈戰役的第一槍。而對義縣外圍的戰斗確從無提及,是場面太小?是時間太短?還是投入兵力太少?但無論從哪方面看,這才是打響遼沈戰役第一槍的地方。這場戰斗發生在1948年10月1日義縣攻堅戰之前的9月24日,參加戰斗的是三縱七師二十團三營,戰斗地點在義縣城北四方地(現今叫四方臺)。四方地(臺)是一個什么地方,筆者為一探究竟于近日專程對現地進行了走訪。</h3> <h3>四方地(臺),位于義縣城東北,義縣至北鎮公路南側,大凌河北岸,距大凌河不足百米,距義縣縣城直線距離不足6公里,曾是過河進入義縣縣城的必經之路,也是當時的大凌河渡口。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地段,國民黨軍隊用一個加強連在此地設立了防御工事。</h3>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12日,三縱奉命由西安(今遼源市)乘坐火車車西進,14日在新立屯下車,經過4天長途跋涉,到達義縣外圍大凌河以北,19日三縱受領了“野司”接替四縱、九縱陣地,攻占義縣縣城的命令;司令員韓先楚將主攻任務下達給了八師(城東)、九師(城南)和二縱配屬的五師(城西)三個師來完成此項任務;9月24日,配屬三縱的二縱五師到達義縣西南10余公里的劉戶臺、太平屯、太溝等村莊并在此集結。韓先楚司令員、羅舜初政委命令各攻城部隊完成對義縣的合圍。當部隊行至四方地(臺)處發現有一股國民黨軍隊設防,擋住了部隊前行道路,隨即韓司令對沒有攻城任務的七師命令道:“迅速拿下該地,打開部隊通路!”,七師接到命令后令其前衛二十團執行命令,該團第三營在營長劉元鈞的帶領下立即投入戰斗;三營九連從正面對敵進行了攻擊,八連在側面,七連為預備隊;該營在與敵激戰3個多小時后,殲滅了一部分敵人,但敵人的碉堡仍噴射著火焰。幾次爆破均未成功。戰士劉蘭倉被炮彈皮打進了腳面,顧不上包扎為掩護戰友繼續向敵人射擊,一顆炮彈在他面前爆炸,劉蘭倉犧牲在戰友面前;這時,九連三排班長閻克儉主動請戰,帶領一個爆破組,冒著敵人密集的火網沖了上去。6名戰友先后倒下了,只剩下閻克儉一個人,他滿懷怒火,咬緊牙關,在全營的火力支援和掩護下,匍匐前進,迅速接近敵堡,將爆破筒從敵碉堡的射孔插了進去,不料被狡滑的敵人又推了出來,這時,閻克儉牙根一咬,運足了全身的力氣,將爆破筒再次插了進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敵人同碉堡一起飛上了天。閻克儉也一躍而起,飛一般的同大部隊一起向前沖去。戰后,該營因閻克儉表現突出為他請立大功一次,同時還提升他為三營九連三排副排長;戰士劉蘭倉被上級黨委批準記兩次大功同時被評為“硬骨頭戰士”。</p> <h3>(參考資料:時任二縱五師政委石瑛的回憶文章;步兵第三五三團團史;步兵第一一八師(旅)史;陸軍第四十軍軍史;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縣域鄉、鎮區劃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沛县|
古浪县|
靖西县|
体育|
临江市|
武陟县|
沅陵县|
双江|
怀仁县|
东海县|
鹤山市|
射洪县|
宕昌县|
双柏县|
伽师县|
西畴县|
内乡县|
富阳市|
九台市|
伊春市|
阿拉善右旗|
阳曲县|
佛坪县|
慈利县|
宜春市|
嵊州市|
温宿县|
郁南县|
惠安县|
广灵县|
双流县|
乌拉特前旗|
饶阳县|
焦作市|
西和县|
汤原县|
甘谷县|
丰县|
博罗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