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甘露,華為手機P40pro</p><p class="ql-block">文字:甘露,網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制作:甘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5月8號開啟的天津8天自由行,每天都會在海河岸邊溜達,因為我就住在海河邊上。在海河的永樂橋至保定橋之間,從白天走到傍晚甚至夜晚,把天津中心區海河兩岸走了一個又一個8字型,上了天津之眼和夜游海河游船,把中心城區海河邊中西混搭的美麗風光拍攝下來。天津租界于1860年開辟英租界后之后,最多時有9個國家的租界,肯定滲透著西方文化。租界的建設對天津的城市建設起到了促進和示范的作用,這是天津市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地方。本美篇為天津印象游記之第3篇,還有意大利風情和五大道、海濱新區、天津美術館和佛教禪院等游記陸續編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張地圖上的海河兩岸,我基本都用雙腿去丈量走過每一片之地。前面四晚住在天津之眼附近,后面三晚就住在火車站上蓋的酒店。仔細地觀賞這座被稱為</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直轄市中心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860年,英國首先在天津設立租界,最高峰時有9個國家在天津設立租界。同時,天津也是中國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對日戰爭勝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兩個租界。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國傳統及地域文化承載體,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曾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北方最為繁華的“畿輔首邑”,見證了天津近代的繁榮和輝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國風格樣式的建筑在中國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區至今依舊保留著百年前的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天津之眼附近的金剛橋,天津的發祥地。在此橋上是拍攝天津之眼的最佳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白天2次分別從不同方向游覽跨過金湯橋。金湯橋始建于1906年,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跨平轉式開啟的鋼結構橋梁。金湯橋位于天津市建國道西端與水閣大街之間的海河上。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金湯橋也因為解放天津戰役在此會師,故又稱會師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湯橋至今已超過百年,其中1935年第一次大修,1970年第二次大修。在后來進行的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中,2003年,金湯橋又進了第三次大的改造整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湯橋整修完成后,作為全國惟一平轉式開啟鋼橋將恢復其開啟通航功能。大型船只通過時,以2號橋墩作為支點,旋轉跨進行90度的旋轉,平行于河道方向,以利船只順利通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人民解放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向國民黨守軍發起總攻擊,打響了解放天津的戰役。經過一番激戰,在突破外圍城防后,于15日凌晨5時30分,東西對進的人民解放軍在金湯橋會師,鮮艷的紅旗插上了橋頭,完成了“攔腰斬斷”作戰目標,切斷了國民黨守軍的南北聯系,打亂了其作戰部署,徹底動搖了國民黨守軍的信心。人民解放軍勝利會師于金湯橋成為全殲守敵的關鍵,金湯橋就此成為了天津獲得新生的起點,進而促進了北京的和平解放。現在橋頭建有一個會師紀念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紀念雕塑旁邊還擺放著坦克和火炮。它們與金湯橋合稱“會師紀念公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會師紀念雕塑旁邊就是當年奧匈帝國駐天津領事館,顯然這一片就是奧匈帝國的租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租界除了影響天津城市風貌的改變之外,租界文化還通過與教會有關的教育、報刊雜志等影響著天津人的文化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租界教會創辦的學校、醫院、報刊和雜志,代表著不同國籍、不同政治利益,但是它們同時又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呈現出多元性、多樣性的特點,客觀上促進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與發展,在近代天津邁向現代大都會的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著名的“望海樓”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獅子林橋是一座架在海河上連接河北區與南開區、紅橋區的重要通道。原橋始建于1954年,橋長93米,橋寬24.6米,主橋共分三跨,跨徑24m+45m+24m。結構為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箱形連續懸臂梁。1994年加寬到43米。在老橋上、下游每側各修建一座新橋,新橋橋寬為9.3米,結構截面為三跨變截面預應力砼箱形連續梁,跨徑為:25.2m+45m+25.2m。2003年8月再由城建集團對橋體成功實施了整體抬升,抬升高度1.271米,最終成為今日獅子林橋。獅子林橋在后期的改造中在橋上又增加了形態各異的184個大獅子和小獅子,形成一道新的亮麗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馮國璋,字華甫,河北河間人,咸豐七年(1857)生,北洋政府時期曾任副總統、代理大總統等職。馮國璋在天津有多處房產,其中兩處是他的寓所,這是他在海河邊的住所,不對外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馮國璋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袁世凱故居為中國近代政治家袁世凱生前于天津所建居所,是天津僅存的一幢16-18世紀德式風格的小洋樓,位于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袁世凱故居的大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進步橋西起南開區通南路,東接河北區進步道,雙向4車道,同時在車行道兩側規劃了人行橋,滿足行人過河及觀光的需求。進步橋連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業區和海河東岸的奧式風貌區、意式風貌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海河中心廣場拍攝的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安橋始建于1939年,橋頭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現形式,吸取中國傳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橋墩雕像為青銅正面裝飾盤龍,橋欄柱基上為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著不同的樂器,琵琶、笙、簫。改造后的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又一亮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世紀鐘前,看見一對退休夫婦騎行,先生在這個角度為妻子拍照,我趕緊也請人家幫忙拍一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火車站北廣場(上圖)和火車站南廣場(下圖)。天津火車站始建于1886年,也稱老龍頭火車站。</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31, 31, 31);">當年慈禧東巡,鐵路特制一列御用專車,內部裝修極盡奢華,外面扎上象征帝王的龍頭裝飾,這列帶有龍頭的火車,曾在天津站停留,當時老百姓認為是太后御車,紛紛爭相圍觀,一睹為幸。由于對她都加“老”字尊稱,就把這列帶有龍頭裝飾的專車叫“老龍頭”,因而對停留過御車隊車站,也就叫“老龍頭”車站。老百姓的奔走相告街巷議論,把“老龍頭”三字叫響了,火車站及其附近地方概稱“老龍頭”。</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initial;">不幸的是1900年毀于八國聯軍侵華的戰火之中重新擴建而成的車站被命名為天津紫站(以其隔海河相望的紫竹林而命名),1904年,又改名為天津老站,1911年稱天津東站,后數次更名,分別為天津站、天津東站、天津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 font-size: 20px;">天津火車站除了經歷多次的更名,天津站也經歷了數次重修擴建等,我們現在看到的天津站是在2008年為迎接奧運會而進行的大規模改進,主要工作量在地下,立體式結構,連通南北廣場,成為地鐵、公交、出租、高鐵、動車、列車等一體的大型交通樞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在天津街頭,不管是否海河兩岸,都會看到路邊的花多為月季花,正好配上那些歐式建筑風格,真有行走在歐洲的感覺。我上網查詢得知,中國著名的“月季夫人”蔣恩鈿女士在天津也有房子,</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a(51, 51, 51, 0.88);">她潛心研究月季,帶領中國月季走向世界,是中國月季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人們稱為 “月季夫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個傍晚都在海河邊漫步,每天的時間和光線都不一樣,所以,拍攝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傍晚站在金鋼橋邊拍攝的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赤峰橋是國內唯一一座斜塔雙索面彎斜拉橋,而斜塔的兩個附屬建筑——塔頂的球形建筑物和塔底的船形建筑物也將成為特色景觀。其改造工程2007年開始,于2008年7月完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早上往往起床比較遲,在酒店吃完早餐后才出門。白天走到哪里渴了,就在路邊坐下休息,喝上自己保溫杯的熱水。餓了,就找附近的酒店或餐館,吃過高級酒店的簡餐,也吃過路邊小店的快餐。我吃的比較清淡,不吃辣椒和煎炸的東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末的傍晚,見到一群年輕人在火車站南廣場海河飆摩托艇競賽(這里游船不經過),事后新聞說他們被警察警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之眼又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是亞洲最大的摩天輪。上仰天子之渡靈氣,下擁九河下梢的風光,是鑲嵌在海河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天津的地標之一,加上摩天輪一直以來都是幸福和浪漫的代名詞,所以來到天津,天津之眼是你不得不去的一個地方。我選擇周一晚上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伍才坐上這座摩天輪的吊廂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時間緊張,極力推薦乘坐海河上的游船,不用走太多路,短時間看盡海河兩岸那流動的歐式風景,實在是太美了。但走路的拍攝角度和構圖選擇性就更大一些。時間充裕當然是與我一樣,不僅漫步兩岸,也參與晚上游船,慢慢走慢慢拍攝最愉悅了。以下多張照片和視頻是游船上拍攝,因為游船是運動狀態無法用手機夜景模式拍照(也許是我不懂),只能是普通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壞球金融中心廣場,天津第二高樓,據說最高的117層高樓成爛尾樓了,現在仍未建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沽橋,一種現代藝術美,不同角度就拍出不一樣的線條美。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梁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全長243米,寬32米,其構思為“日月生輝”,所以有人稱它為日月橋,它坐落在解放橋和廣場橋之間。大沽橋2003年7月6日正式開建,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成為海河首批新建5座橋梁中最先通車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解放橋又稱萬國橋,俗稱法國橋、法俄橋,是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連接著河北區的世紀鐘廣場與和平區的解放北路,位于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建于1927年。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于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后,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并沿用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從這張照片開始,下面都是站在岸邊用手機夜景模式或自動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海河每一座橋都有他的特色,保定橋也是一座斜拉橋,斜拉方向剛好與旁邊的赤峰橋方向相反。綠白相間的主塔好像一座風帆,據說這也有“揚帆起航“之意。我是騎行走到這里,可惜天已經黑了,趕緊橋上搶拍一張夜景。在海河邊上行走,總有一種置身于歐洲的錯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天津的最后一個晚上也是流連忘返在火車站南廣場上,也讓路人幫忙拍一張照片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謝謝觀賞!</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阿巴嘎旗|
泰顺县|
仁怀市|
金华市|
阿图什市|
鄂托克旗|
田林县|
泰安市|
抚宁县|
平果县|
特克斯县|
南投县|
全南县|
什邡市|
凉山|
柳河县|
海阳市|
罗甸县|
仁化县|
独山县|
乃东县|
阿拉善盟|
明星|
鄱阳县|
逊克县|
澳门|
博湖县|
丹东市|
溧阳市|
南昌县|
沈丘县|
静安区|
玛纳斯县|
屯昌县|
定安县|
呼玛县|
乌什县|
澄江县|
峨眉山市|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