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 看話劇《兩顆鈴》 </p><p class="ql-block"> (我見過的國民黨特務 )</p><p class="ql-block"> 1962年我上小學六年級時,曾看過陜西戲曲劇院在實驗劇場創作演出的紀實現代話劇《兩顆鈴》,記得當時西安各個中小學都曾組織學生前往觀看 。 </p><p class="ql-block"> 此劇真實反映1961年左右,英勇機智的公安人員,與長期潛伏在西安的國民黨特務艱巨復雜的斗爭為內容,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演員們精湛的演藝,及話劇場景.道具.服裝,使同學們感覺非常真實,受到革命的教育。 </p> <p class="ql-block"> 劇中反映,有幾個國民黨特務,曾長期以賣燒雞.賣甑糕.賣梳子等小生意偽裝,長潮流竄在碑林區.新城區一帶,走街串巷。特別有意思的是,劇場上這幾個演員一出場,模擬的叫賣聲"甑糕.賣甑糕!"."賣瓜子.瓜子!"(梳子)活靈活現。一出場,劇場內就有不少學生叫到"這個特務我見過"."賣甑糕的我見過!"</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學寒.暑假里,我經常住在開通巷中部外祖父家里。小時候,我特別愛吃甑糕。經常早上九點多,就聽見巷子里"甑糕"的叫賣聲,我趕緊拿著錢和碗跑出院子去買,但卻很少能買到。奇怪的是,這個賣甑糕的,叫賣聲到不小,但走的很快,經常都是我從院內跑出來,他卻早已不見了蹤影。</p><p class="ql-block"> " 103在西安,城隍廟前擺咧個燒雞攤",代號103的特務拿著兩顆鈴當作聯絡暗號,在城隍廟接頭并和對方約定"從此后,我就是你二爸.呀呼嘿嘿!"這句臺詞,成了學生們開玩笑,占對方便宜,經常掛在嘴上的唱腔。</p><p class="ql-block"> 《兩顆鈴》這部紀實現代戲,六十年代曾轟動一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 水的變遷</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家一直居住在柏樹林街道的一座院落里,院子和周圍一樣,院內都有一口水井。大院里八.九戶二.三十口人生活用水全靠它。這口井2019年拆遷前還在,只不過早已蓋上大青石板,棄用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院子的井不太深,不足3米,每次用水都用轆轤.桶把水打上來。井水清澈,喝起來還不錯,但有時使人感覺好象略有點微苦。</p><p class="ql-block"> 西安人都知道含光門內甜水井一帶的水好喝,是甜水。在我的記憶里,那時候,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有人拉著甜水井的水沿街叫賣。拉水的架子車上裝著十幾個長方形的</p> <p class="ql-block">大桶,兩邊略圓,大約髙度有55厘米左右,上面有手把和出水的小口,一桶水看來有六.七十斤重,記得印象里好象1角錢1桶。最早大部分人都是在過節時才買甜水,在我的印象里,我家孩子多,家中經濟拮據,可能一年只買上3.4次。</p><p class="ql-block"> 1957年前后,柏樹林街道北口才安上第一個水龍頭,街道52個院落居民終于都喝上自來水,別提居民們有多高興啊!記得那天剛放學,遠遠望去,我看見街道北口圍了一大群人,在觀看安裝水龍頭,準備開始正式使用。我急忙跑回家,放下書包,拿了一個塘瓷缸子去看熱鬧。當水龍頭一打開,自來水噴出來,許多小孩爭先恐后的用缸子接水喝。當我接了滿滿一缸水,從人群中擠出來,連喝了幾口,立刻感覺到,這自來水怎這么清甜,比院子井里的水強多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水龍頭在柏樹林北口,接近十字口,附近街道也有許多人前來取水。后來街道南部又裝了個水龍頭,而院子的井上蓋上了大青石板,棄用了。從此我每天放學后,就經常拿著扁擔和水桶到水站去擔水。</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西安人口急增,自來水也不夠用了。炎熱的夏天,白天去挑水,街道南北兩端的水管總是用桶排著很長的隊,由于水流小,擔水一般都要用很長時間。后來,我和弟弟只好睡到半夜醒來之后,再去水站挑水。聽說自來水公司為了解決西安供水問題,又在東西郊滂河打了許多井取水,使供水得到一定的緩解。</p><p class="ql-block"> 當黒河惠民水利工程完工以后,西安自來水的問題才徹底解決,后來,自來水公司又給各個院落各家各戶接上了水管。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去挑水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都說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自古有"八水繞長安"的美談。"渭.經.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流在西安四周穿流。西安地下水儲存條件優越,原來地下水豐沛,清甜可口,居民用水以齒井開采供給,但是居民生活污水多利用滲井排泄。幾百年以來,地下水不斷污染,井水變得咸苦。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曾城東二里有水渠日龍首渠開渠引注入城。但仍未解決地下水的污染。近代曾開渠引水,解決生活用水,但仍未解決地下水污染。</p><p class="ql-block"> 但小南門含光門內據說因井底挖穿碳酸鈣結核層,沙層甘甜水上冒,名為甜水井。</p> <p class="ql-block"> 八: 公共汽車上的"大氣包" </p><p class="ql-block"> 1961年前后,你會發現大街上許多行駛的公交汽車頂上都加了個很大的"大氣包",后來我才知道原因。</p><p class="ql-block"> 建國初期,國家石油工業還未起步,石油匱乏,90%的石油都是靠進口,并且價格昂貴。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石油緊張達到頂峰,甚至就連北京也出現過嚴重缺油現象。</p><p class="ql-block"> 由于汽油嚴重短缺,當時各地只能利用煤氣作為燃料,煤氣就是一氧化碳。因為當年沒有氣體壓縮和設備,只能在常壓下,將煤氣儲存于車頂的大氣袋中,氣袋可能用帆布.橡膠制成,老百姓稱為"大氣包"。在我的記憶里大氣包和車頂大小差不多,髙度大約60一70公分左右。</p> <p class="ql-block"> 充滿氣的大氣包鼓鼓的,隨著汽車行駛,氣體不斷地燃燒,當煤氣用掉一部分后,大氣包變得越來越癟。那時不光是公交車和客車改用煤氣,就是一些運輸公司車也在燒煤氣。據說南方由于煤少而多用天然氣,而四川及大西南地區用的時間最長。</p><p class="ql-block"> 自從大慶油田開采后,經過幾年經濟情況好轉,國家這種情況逐漸改觀,氣包車才逐漸淘汰。</p><p class="ql-block"> 雖然"氣包車"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最近數年油價上漲,氣體壓縮技術及容器也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變化,許多出租車和公交車也選擇改用天燃氣,因為天然氣價格使用燃料費用節約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氣包車"化了妝,還在我們身邊。</p><p class="ql-block"> (本集完, 請看下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灵宝市|
耿马|
锡林浩特市|
平凉市|
阳新县|
甘泉县|
巍山|
巴彦县|
深圳市|
赫章县|
武安市|
扎赉特旗|
太原市|
张家港市|
翁源县|
安龙县|
金沙县|
万宁市|
边坝县|
改则县|
固阳县|
宝山区|
四川省|
浦县|
远安县|
新建县|
东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资源县|
常山县|
海城市|
苗栗县|
萨嘎县|
衡阳市|
安丘市|
江源县|
临城县|
新乡县|
阿城市|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