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與著名導演謝添先生的一張珍貴合影-一張老照片引起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郝洪山</p><p class="ql-block">日前,偶爾翻出一張當年我與著名電影導演謝添先生的合影。看著那時還是神采奕奕的謝老和正當青春年少的自己,不由得也是又一次把我的思緒拉回了四十多年前……</p><p class="ql-block">大約是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末,隨著父親問題的解決,當年受到牽連的母親也落實政策又從山東菏澤回到了河南省鶴壁市。當時正在等待分配工作和住房的母親剛從山東回來后就暫時住在了鶴壁賓館。記得那一年我從部隊回家探親時,就和母親一起住在了鶴壁賓館。好像是第二天,母親告訴我北京電影廠著名導演謝添先生為籌備拍攝鶴壁市豫劇團牛得草叔叔的劇目《七品芝麻官》此時也就住在鶴壁賓館。而且,當時市里有關部門考慮到母親在文革前就不僅是市委宣傳部負責文化口工作的,而且我父親生前與市豫劇團和牛得草叔叔他們都還有著一種非同一般的感情和淵源。所以,當時的市里領導就委托母親暫時關注一下這個事情。當聽到母親給我說,吃過飯要我和她一起去看望一下同住在一個賓館里的謝添導演時,我在心里還是充滿了激動與興奮的。因為,對于謝添導演當年主演或導演過的太多電影,我亦都是耳熟能詳和心存仰慕的。比如《洪湖赤衛隊》、比如《小鈴鐺》、再比如《錦上添花》、《林家鋪子》以及他飾演過的張副官、林老板、張金龍、馬金龍等角色。</p><p class="ql-block">記得在那天我第一次見到謝添導演的時候,自己不但沒有絲毫的緊張,反而是一進門就開始與謝導無拘無束地在一起談笑甚歡了。不過,這倒也不是因為我的見多識廣和氣定神閑,而是因為謝添導演一見面時的那種風趣幽默與和藹可親就深深地感染到了我,讓我一下子對他就有了一種就像自己家里的長輩和老友的感覺。尤其是當謝添導演聽母親介紹我是一個部隊的專業籃球運動員后,他更是顯得格外興奮與興致勃勃。于是,謝添導演就開始津津樂道地告訴我,他自己從小就是個體育迷,尤其對籃球情有獨鐘。而且,他還不僅愛看籃球,還喜歡打籃球。也還一直是北影廠籃球隊的主力隊員。他說,他和當年國家隊和八一隊的余邦基、錢澄海、楊伯鏞他們都是好朋友和老朋友,在北京凡有重要或精彩的籃球賽事,他也一定是會一場不落的。據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北京有一次難得的國際比賽時,到了現場的謝添導演手中并沒有球票。于是,急中生智的他臨時找了一件白大褂穿上,并且手提一個暖水瓶佯裝國家隊隊醫,大搖大擺地混進了球場????。</p><p class="ql-block">那天,我們在房間里愉快的聊天結束后,意猶未盡的謝添導演又與母親和我一起在院子里散了一會兒步,并且在我們告別的時候,還又在一起合影留念-也就是文中的這一張在四十多年之后我們再次看到的珍貴照片。雖然,如今謝添導演和我母親都已經離開了我們,但當我又一次看到了這張當年與母親和謝添導演在一起的照片時(包括還有謝添導演創作過的那些伴隨著我們這幾代人成長一部部的優秀影片時),我依然是在心里充滿了親切、充滿了溫暖和充滿了思念……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謝添導演和我</p> <p class="ql-block">左起,母親、謝添導演和我</p> <p class="ql-block"> 謝添,著名電影表演、導演藝術家,原名謝洪坤,祖籍廣東番禺,1914年舊歷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天津。父親是鐵路員工,愛好雕刻、音樂,能品簫作畫;母親是個電影迷。父母的興趣和愛好。使謝添從小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十七歲時,謝添就走入社會,自謀生計,他畫過廣告,也給報社寫稿。當時,沈浮在《國強報》上辦了個“鮮貨攤”專欄,謝添經常為此欄撰稿。</p><p class="ql-block">1932年,先后在《雷雨》、《女店主》等劇中飾演角色</p><p class="ql-block">1935年,謝添來到上海,加入“獅吼劇社”。</p><p class="ql-block">1936年,拍攝《夜會》;又參加拍攝了《馬路天使》、《生死同心》、《壓歲錢》、《四千金》,并主演了《母親的秘密》、《夢里乾坤》等影片。</p><p class="ql-block">1937年,參加了著名的《保衛蘆溝橋》的演出。</p><p class="ql-block">1939年,他進入西北影業公司,參加了影片《風雪太行山》的拍攝。</p><p class="ql-block">抗戰勝利前,參加了《重慶二十四小時》、《結婚進行曲》、《日出》、《雷雨》等話劇的演出。</p><p class="ql-block">抗戰勝利后,謝添進入“中電”三廠,參加拍攝了《圣城記》、《追》、《郎才女貌》、《十三號兇宅》、《深閨疑云》、《滿庭芳》等影片。</p><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國建立,謝添進入北京電影制片廠。</p><p class="ql-block">建國后,謝添先后參演在《民主青年進行曲》、《走向新中國》、《新兒女英雄傳》、《六號門》中、《無窮的潛力》等影片。其中,《六號門》中的馬金龍及《新兒女英雄傳》中的張金龍,成為當時頗有光彩的銀幕形象,受到觀眾的稱道和好評。</p><p class="ql-block">1958年,參演中法合拍兒童影片《風箏》并與桑夫合作導演了影片《探親記》。</p><p class="ql-block">1959年,謝添在著名影片《林家鋪子》中成功地完成了林老板形象的塑造。同年,謝添導演了雜技藝術片《歡天喜地》和體育題材的故事片《水上春秋》。</p><p class="ql-block">1961年,謝添導演并參演《洪湖赤衛隊》</p><p class="ql-block">自1962年以來,謝添編導了三部兒童片:《花兒朵朵》、《小鈴鐺》和《三朵小紅花》。</p><p class="ql-block">1979年,謝添導演了《甜蜜的事業》和戲曲喜劇藝術片《七品芝麻官》。</p><p class="ql-block">1980年,在第三屆“百花獎”評選中,謝添因《甜蜜的事業》而榮獲“最佳導演”獎。</p><p class="ql-block">1981年,在第四屆“百花獎”評選中,《七品芝麻官》榮獲“最佳戲曲片”獎。</p><p class="ql-block">1982年,謝添成功將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館》地搬上了銀幕。上映后受到觀眾好評。北京人藝一位著名老演員興奮他說:“這是為后人留下的一部活生生的藝術資料?!痹撈@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p><p class="ql-block">導演影片獲獎情況:</p><p class="ql-block">《小鈴鐺》(1964)于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p><p class="ql-block">《甜蜜的事業》于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p><p class="ql-block">《七品芝麻官》于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p><p class="ql-block">《茶館》于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p><p class="ql-block">電視連續劇《那五》,于1989年獲全國電影制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前左一)與謝添導演(前右一)、陳強(中)、于藍等電影工作者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電影《林家鋪子》中飾演林老板</p> <p class="ql-block">電影《洪湖赤衛隊》中飾演張副官</p> <p class="ql-block">電影《六號門》中飾演馬金龍</p> <p class="ql-block">電影《新兒女英雄傳》中飾演張金龍</p> <p class="ql-block">上排右一為謝添導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九龙县|
陇川县|
株洲市|
延庆县|
定西市|
九江市|
富阳市|
裕民县|
扶沟县|
依安县|
拉萨市|
波密县|
瓦房店市|
万山特区|
辽宁省|
贵定县|
安义县|
台江县|
鸡东县|
镇巴县|
武乡县|
胶南市|
山阳县|
察哈|
拜泉县|
和平区|
屏东市|
鄱阳县|
揭阳市|
嘉黎县|
三台县|
深水埗区|
富阳市|
垦利县|
天祝|
永善县|
循化|
沿河|
五台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