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5號,群里再次組織去汝城,這次是尋找厚坊巖洞堡遺址,我們一行九人,有墨墨烏,老黃,風 ,風姐姐,清風,老三,垚,麗清,老虎。早上7.30從三康廟母米粥出發,兩小時可達汝城縣。<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厚坊巖位于汝城縣城郊鄉暖水鎮羅泉村交界的白芒山下,據</span>當地老一輩介紹,厚坊巖洞堡遺址,是汝城古代鄉紳厚坊何氏族人為躲避戰亂而修筑的一種防御工事。在明末清初、清代中晚期和民國軍閥割據時期,由于汝城長期處于動蕩之中,兵防工事的修筑相當盛行,大部分是利用村莊附近的天然喀斯特溶洞修筑而成。明末清初的紅巾軍之亂,特別是清中后期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地方團練的興起,與之相配的兵防工事更是蓬勃發展,厚坊巖也是在此背景下修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在汝城縣,我們找了一個好向導帶路,下洞口的路濕,滑,陡,雜草叢生,大家都非常小心的注意腳下。</p> <p class="ql-block">建議下山,側身一步一步的慢慢下,帶上登山杖,就安全很多。</p> <p class="ql-block">這幾天連續下了雨,瀑布水量比較大,呈現二疊形狀。</p> <p class="ql-block">清溪湍急 ,</p> <p class="ql-block">清溪灌養的菖蒲 ,綠油油的養眼,走了二十多分鐘,海拔降低了一百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一直顧著腳下,向導說到了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的巨大洞口,著實把我們震撼到了。手機拍不下,呈現不出眼見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洞口奇高,從山腰以五十度角直插山谷底,洞口修建的城墻高約九米,長36 米,占據著洞口,僅開了容一人通過的雙重城門,而這城門,足有60 厘米厚。城墻為雉堞(即垛墻,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結構,分三層兩排依次有35個射擊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門頭“得其所哉”的石刻,依稀可見。城門內空高約兩米五,80公分寬,一次緊容一人通過。</p> <p class="ql-block">平時應該沒有人來,城墻頭上長滿了蕨類和藤蔓。</p> <p class="ql-block">城門底部有三米多厚,用三合土和大石條砌筑,結實牢固。</p> <p class="ql-block">城墻上的防御攻事,有兩層槍孔,之前應該是搭有一層木樓,年深日久腐朽了。</p> <p class="ql-block">上城墻的階梯旁,小樹上竟然有一只幼小的貓頭鷹。</p> <p class="ql-block">我們怎么拍照,說話都驚動不了這個小精靈,可能沒有見過人類。</p> <p class="ql-block">來個特寫</p> <p class="ql-block">蒙蒙的,可愛極了。</p> <p class="ql-block">從洞內看城墻,這顆小樹下有幾間房屋,現只剩墻垛。</p> <p class="ql-block">城門為外洞,外洞有四階平地,依次建了四排房屋。洞內建屋是為了方便當時的族人駐扎于此。內洞呈人字型,還有房屋兩排,每排7 間。內外洞的房間分別編號,足可容納兩千余人。這些構思精妙的洞內建筑,成為了厚坊巖的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內還有一條小溪,沿著溪流迂行20 余米,還有一道天塹,到這里,必須架橋才能通過。過天塹之后,洞內有一49 平米左右的大坪,大坪一側為深淵,下有暗河,從大坪一直往外走到洞口,這里亦建了城墻雉堞工事,這里距羅泉溫泉緊1500米</span></p> <p class="ql-block">沿溪淌水而進,又將是別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男士們先探險進去。</p> <p class="ql-block">我們女的在幾位勇士的幫助下,也進到第二個洞里。</p> <p class="ql-block">一道天塹,搭了簡易的木橋,中間那根有點腐爛,踩上去心驚膽戰的。</p> <p class="ql-block">沿著小石階上去,號稱南天門</p> <p class="ql-block">此洞,稱觀音洞,系人工填石為坪,空坪長7.2米,進深7米,面積49平方米。坪右則為水道,拗折幽暗,下有深潭,人不能渡,舊時水面上架設吊橋通過,僅人工建一條狹小的石階小徑上觀音巖,小徑上筑有狹小的青石門,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其巖洞之頂,懸石欹垂,如寶蓋然。有天然觀音神像濱水石壁,玲瓏天然圖畫,若亭臺樓閣,若云山花奔,奇形怪狀,精巧入微,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留給世人的杰作。溪水出暖水鎮羅泉村上白芒山的大湯口。</p> <p class="ql-block">清風大師的黑白效果更加好。</p> <p class="ql-block">從洞內出來,小精靈依然在那里目送我們</p> <p class="ql-block">老習慣,來個合影,記錄下這次活動。</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緊是花絮,為多保留一些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西充县|
邵武市|
景洪市|
子长县|
泰州市|
潞西市|
宁安市|
平塘县|
贵德县|
大厂|
绥中县|
洛阳市|
东乌|
沈阳市|
河南省|
文昌市|
三亚市|
桃源县|
自贡市|
雷波县|
双桥区|
景谷|
连南|
安新县|
锡林浩特市|
瑞昌市|
余庆县|
马山县|
威远县|
宁乡县|
滨州市|
十堰市|
大田县|
土默特右旗|
岑溪市|
政和县|
道真|
岗巴县|
雷波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