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興化是江蘇蘇中地區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出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揚州 八怪之首的鄭板橋等世界知名文豪和書畫家。興化同時還是一個“魚米之鄉”,興化地處蘇中里下河腹地,境內河湖港汊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垛田星羅棋布,形態各異。豐富的水系,使其境內菱藕芬芳,魚蝦滿塘,形成了“田青水碧,魚米之鄉”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興化是江淮地區的一顆水鄉明珠,她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水鄉美景。近年來大紅大紫“興化千島油菜花”景區就位于該市的缸顧鄉內,它以千島樣式形成的垛田景觀享譽全國。據考證,750年前,缸顧鄉農民在水中取土堆田,整齊如垛,并在上面種植農作物,才演變成現今的生態景致。每年的清明前后,在遼闊的水面上,千姿百態的垛田形成了上千個湖中小島,島上開滿金燦燦的油菜花,在水面上形成一片金黃色“花海”,一望無際,令人嘆為觀止。 </p> 垛田花海 <p class="ql-block"> 垛田花海位于興化的缸顧鄉內,這里河港縱橫,菱藕飄香,塊塊隔垛宛如漂浮于水面島嶼,有“萬島之國”的美譽。每年春季,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面。泛舟其中,如入迷宮,濃郁花香讓人迷醉,旖旎風光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相傳興化垛田是當年泰州知州岳飛大戰金兵擺設的八卦陣。放眼垛田,奇妙壯觀,河港縱橫,塊塊隔垛宛如漂浮于水面的島嶼,有“萬島之國”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每當枯水季節,百姓們就將低洼地區水中泥土挖上來,堆積到較高的地方,造成一塊塊水中小島式的垛田。清明前后,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面。↓</p> <p> 與別處不一樣的是,興化的水網豐富,河港縱橫,蜿蜒的河流伸曲于廣袤的田野之中,形成了許多湖中小島。而聰明的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將油菜花種植在湖中小島上。每到4月,小島處處開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在水面構織出一片片“金色的島嶼”。↓</p> <p class="ql-block"> 網狀的水系,把油菜花田,分割成一塊塊獨立的方形。千塊金黃色的小島星羅棋布,非常壯觀。游客,可以乘船穿梭在各塊油菜花田中盡情游覽,也可以上岸近距離接觸油菜花。↓</p> <p> 垛田素有 “千島之鄉”之稱,境內河溝縱橫交錯,如水網平鋪,垛岸星羅棋布,似千萬小島蕩漾于水面之上,千島之鎮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人們置身于一望無際的千垛菜花間,感受隨風而來的醉人菜花香,有心曠神怡之感、美不勝收之慨。↓</p> <p> 水面上形成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花海”,一望無際,令人嘆為觀止。游客坐著當地船娘劃著的農家小木船,會領略到“船在水中行,人在花中走”的獨特感受。↓</p> <p> 垛田大小不等,形態不一,互不相連,非船不能行。置身其中,如同走進古人擺設的水中龍門陣。↓</p> <p> 興化油菜花田,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把油菜花與水景結合得如此到位了。在這里,乘木船的優雅不輸貢多拉,花垛田的情調不輸威尼斯水系的復雜……每一處的轉角,都是迷途在花田里的自說自話。↓</p> <p> 連綿不斷的菜花,吸引全國各地近20萬名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一向僻靜的興化西北片車流如織,人來人往,驚嘆聲、贊美聲不絕于耳。在人民網舉辦的“全國最美油菜花海”評選活動中,興化千島菜花獲得第二名。↓</p> <p> 每到春季油菜花開,'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旖旎景色令許多中外游客和文人墨客流連忘返。詩人王心鑒游覽興化后有《觀油菜花》一詩,言到:竹徑春光心無羈,垛田青青翠欲滴。彩蝶飛入黃華里,或有幽香起漣漪。↓</p> <p> 三月里的水鄉煙雨空濛,路邊村舍溪水環抱,田野里油菜花、桃花盛開,春色無邊,直面而來,最是迷人。↓</p> 水上森林 <p class="ql-block">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森林似乎是陸地的“專屬品”,然而在美麗的興化,有一片神奇的水上森林,它就是聞名遐邇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 李中水上森林公園位于興化市西北部,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地人為了合理開發利用荒灘資源,將這里的荒灘開發成一條條垛格,并栽種了10萬余株池杉、水杉等樹木品種,林中間種艿芋、油菜等經濟作物,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江蘇省最大的人工生態園林。</p> <p class="ql-block"> 水上森林公園總面積38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種10萬余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品種,幾十年的成長形成了園中“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p> <p class="ql-block"> 水上森林的池杉等樹木種植于上世紀80年代初,當地的農民為合理開發利用荒灘資源,將這里的荒灘開發成一條條垛格,與缸顧村的垛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這里種植的水杉,池杉不同于平常的樹木栽種方式,而是采用了特殊的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p> <p class="ql-block"> 園內水系豐富,河道縱橫,形成“河流回環,水杉林立”的景觀。被譽為“蘇中九寨溝,華東鳥天堂。”是都市人回歸自然休閑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暖春里的興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園更是如夢幻般的存在。郁郁蔥蔥的水上森林與盛開的二月蘭相依相伴,儼然添加了一層夢幻濾鏡,猶如綠野仙蹤一般。</p> 板橋故居 <p class="ql-block"> 鄭板橋故居,位于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坐北朝南,前后兩進,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間,另有門樓、小書齋、廚房各一間。故居內陳列鄭板橋生活用具及鄭板橋書畫復制品,研究鄭板橋的資料等等,堂屋條臺上立有一古銅色鄭板橋全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 粉墻黛瓦,蘭竹蕭蕭,庭院清幽。整個故居建筑簡樸典雅,充分體現了鄭板橋生前所寫的“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無竹不居”,是板橋的一大偏愛。板橋故居書房的檐下,種著一叢青竹。板橋在書房里便可透過窗紙,欣賞竹影,就像在欣賞一幅天然的圖畫。↓</p> <p class="ql-block"> 故居中處處栽種有郁郁蔥蔥的竹子,置身其中,給人一種來到了田園之中的感覺,依稀可見其舊居風貌。↓</p> <p class="ql-block"> 擁綠園,歷史上的鄭板橋家里有一座后花園,即擁綠園,比較可惜的是擁綠園毀于兵火,如今在原來的神貌基礎上重建了一座擁綠園,與故居一門之隔。走進擁綠園,園林規模不大極為安靜,除了一座涼亭、樓閣外還種植了許多的竹子。↓</p> 八字橋廣場 <p class="ql-block"> 八字橋文化廣場因“古八字橋”而命名,也因“古八字橋”而備受市民關注。依托“古八字橋”的歷史淵源而設計的八字橋文化廣場呈開放式扇狀,格局頗為大氣。其中建有獨具興化風格的荷花池噴泉,池中設有一組木蓬船及孩童戲水雕塑。↓</p> <p class="ql-block"> 八字橋位于興化老城區中心地段,是橫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單孔花崗巖石橋。據《成豐重修興化縣志》載:“一名登瀛,東來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兩橋跨之,參差如八字,曰八字橋”。↓</p> <p class="ql-block"> 四牌樓:興化四牌樓在明代稱做“四攢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樓。四牌樓為四柱四門的亭閣式。它兩層重檐,八角飛翹,頂上“五岳朝天”,顯得十分莊重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 興化縣署始建于北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縣署規模并不大,小巧精致如同一座江南園林。↓</p> <p class="ql-block"> 宋天圣三年(1025),37歲的范仲淹在興化擔任縣令,就是在這里辦公的。范仲淹在興化的功績,是修建了捍海堰,阻擋了海水淹沒農田,范仲淹至今仍被興化人民所銘記。↓</p> 東門老街 <p class="ql-block"> 東門老街:金東門老街位于興化古城東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以來,由于商業發達、日進斗金,街區因此得名“金東門”。現存的老街巷肌理清晰,以東城門外大街為主軸,擁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傳統風格特色。金東門老街內有上池齋、趙海仙洋樓、狀元坊等多個歷史文化景點。</p> <p class="ql-block"> 金東門老街歷史非常悠久,迄今已有千年歷史,自明清以來,金東門老街商業格外的繁榮,可日進斗金,因此而得名“金東門”。↓</p> <p class="ql-block"> 金東門老街貫穿東西,全長約500米,沿街兩側基本保持了較為原始的商業街風貌,街巷周圍至今保存著數量頗多的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建筑,為興化最大的歷史風貌街區之一,素有“蘇中明清第一街”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興化的芋頭非常有名,在多年的培育實踐中已經打造出口感一流的優質品種,老街上說隨處可見的芋頭。↓</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曾經到過東門老街,那時街上的店鋪以出售捕魚工具為主,如今生產方式的變化,街上已不見了魚網、魚簍等,只剩下了鐵匠鋪、制鐵生活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豎立著一座造型格外高大的石牌坊,為興化歷史名人李春芳所立,他于嘉靖二十六年考取進士,成為鼎甲第一中狀元,后來成為宰相。這個狀元坊始建于中狀元那年,為雙柱單門式牌坊,是興化市的標志性景點之一。↓</p> <h3>圖片:宋老頭</h3><h3>編輯:宋老頭</h3><h3>文字:宋老頭(部分景點介紹文字摘自于網絡,謝謝網絡作者!)</h3> 謝謝您的瀏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汝州市|
安阳县|
五峰|
丰顺县|
安图县|
海丰县|
顺义区|
青田县|
邛崃市|
苍山县|
青神县|
台中市|
阿巴嘎旗|
白银市|
新干县|
宜章县|
普安县|
轮台县|
中阳县|
东海县|
茌平县|
广东省|
贺州市|
吐鲁番市|
和林格尔县|
牟定县|
长沙县|
墨脱县|
东源县|
开阳县|
古田县|
象州县|
来宾市|
三亚市|
沂源县|
宁强县|
石阡县|
弥渡县|
原平市|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