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梁公啟超者,近現代史廣東鮮有之偉人也。借外出學習回程之機,滿懷景仰之情,吾等同仁一眾,同瞻梁公之故居,共仰其紀念之館。</p><p class="ql-block"> 梁公之故居位于新會茶坑村。于斗門平沙乘車直抵陳皮村牌坊,余順村口一指示牌,沿一水泥小經朝前約百米許,豁然平直大道。夾道兩排細葉榕,干粗葉盛,微風吹拂,涼意習習。</p> <p class="ql-block"> 逾停車場、跨小橋,拐進一條小徑臨之村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子坐落于美麗蒼郁鳳山下,魚塘縱橫、水網密布、沃野平曠,田疇環繞。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布,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踱</span>在青石板小巷里,巷道不大,然干凈整潔,陌坊安靜,貓犬相寧。 </p><p class="ql-block"> 兩旁青瓦黛墻,店鋪林立,皆擺賣土特產之小攤,木瓜、柑、陳皮、菜干、葵扇諸品,乃當地土特產也。攤主均本村村民,滿面笑容,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非一般旅游區所習見之俗不可耐商業氣息,偶爾招呼一兩聲“陳皮、菜干,自家做的,買一點吧?”<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聲調溫柔,語音甜美</span>,樸實親切。 </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一方正水塘,環視四周,皆為碩大榕樹。軀干兩人合抱而不及,盤根錯節,樹齡逾百年,此乃“風水樹”無疑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著青石板路前行約莫七八分鐘,視野豁然開闊。路之左有一個狹長水塘,長邊一側,整齊排列著一排低矮非起眼房屋,此梁公故居也。</p><p class="ql-block"> 梁公故居建筑群分之兩部分,左磚瓦木結構,富嶺南民居建筑特色,毗連數間灰黑色房屋乃“梁啟超故居”。右乃一棟白色西洋式兩層小樓,由華僑港商譚永廉先生捐資興建之“梁啟超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于故居與紀念館之間有一個寬敞場院,場院正中矗立著梁啟超先生之立像:一手叉腰、一手緊握書卷,目光堅毅執著,作深思站立狀。 后有一紅綠走廊把故居與紀念館兩組建筑物相連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居背后緊靠著鳳山,山上有一古塔,名曰凌云塔。凌云塔凌空俯瞰,乃茶坑村“風水塔”,擔負著興人文、煥地脈之重要作用。普通小村子飛出個極其顯赫家族而變得非普通,使得這凌云寶塔更顯神圣。</span></p> <p class="ql-block"> 故居由居室、怡堂書室、回廊組成,建于清光緒年間。怡堂書室為梁公曾祖父所建,梁家重視教育可見一斑。啟超先生亦得益于此,12歲成秀才,現稱之“神童”也,17歲鄉試中舉,成戊戌變法領頭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村前故,四周略顯寂靜。穿行于幾間老房子間,只聞自己呼吸聲與腳步聲,偶爾傳來參觀者之低語和推動沉重木門所發出的“吱呀”聲,使古舊房屋更添一絲莊嚴神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這一昏暗寧靜中,吾細細品味著這位曠世奇才之心路歷程,這一書香世家之百年滄桑及數代之輝煌。此乃超脫了塵俗之靜謐,心靈于激越與蕩滌之下變得澄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出故居,小雨后之陽光漸趨柔和、變得醇厚。吾仍然被斯極深的恬靜所染而不忍離去,于是我們在院子里慢慢穿行,盡力地感受這一難得鄉村之寧靜。</span></p> <p class="ql-block"> 為緬懷梁公矢志不渝愛國情懷及于教育、學術上之卓越貢獻,2001年建成梁啟超故居紀念館。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筑之韻味,更隱現(梁啟超)天津飲冰室風格 ,紀念館前有一巨大魚池。</p> <p class="ql-block"> 展廳分為兩層。一樓有一專門放映廳,循環播放展現梁公生平經歷之紀錄片。其余則通過大量圖片資料輔以實物</p><p class="ql-block">從政治、宣傳、學術、書法、家庭教育諸方面全面展示了梁公波瀾壯闊之一生。陳列展出了梁公《飲冰室合集》《歐游心影集》《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梁公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p> <p class="ql-block"> 梁公書之《少年中國說》,表達中國人之強國之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于清華大學任教時,之于清華學子作《論君子》演講,引用《易經》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諸話語激勵清華之學子。此后,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后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公亦為中國最牛之父親,梁氏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啟超公在憂國憂民、勤奮著書、匡國濟世之同時,亦十分注重對下一代教育。其將己之所學與感悟,潤澤于兒孫身上,言傳身教,悉心培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公九個子女,在文學、經濟、圖書館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各領風騷。尤以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系統控制專家梁思禮三個中國科學院院士極為著名。</p> <p class="ql-block"> 這于中國堪稱絕無僅有之家族傳奇,舉世亦非多見。在當下社會,吾輩于子女教育、成長諸方面豈非亦一大鏡子乎?</p> <p class="ql-block"> 時間較老,我們告別了熱情風趣之攤主,走在謐靜鄉間路上,依然如火之驕陽,映照得四野一片裊裊白煙。我們抱著在小攤上買來之大包陳皮及零食,踏上歸途,滿載而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郧西县|
道孚县|
阿拉善盟|
安康市|
红桥区|
花垣县|
大余县|
进贤县|
科技|
云浮市|
山西省|
揭东县|
海宁市|
铜川市|
虹口区|
罗城|
安阳市|
博湖县|
福清市|
高台县|
汪清县|
广安市|
河北省|
武乡县|
平陆县|
滨海县|
怀集县|
临猗县|
介休市|
凌海市|
岱山县|
塔城市|
康保县|
大洼县|
黑山县|
抚宁县|
平山县|
巴彦县|
高阳县|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