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聞名天下的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迄今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高達71米的大佛雕鑿在凌云山棲霞峰臨江的峭壁上,頭與山齊,足踏大江,臨江危坐,氣勢恢宏。大佛所坐落的山下就是岷之、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每到訊期,江水洶涌,勢不可擋,常有過往船只在此觸壁傾覆。據說當年凌云寺的名僧海通禪師見此甚為不安,于是四處化緣,決心在此建造大佛,以借佛法鎮水消災,“易瀑浪為安流”,造福百姓。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但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禪師就圓寂了。此后工程兩度中斷,直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才完工,歷時90載。</p> <p class="ql-block"> 大佛景區的牌樓,上書“人間凈土”。</p> <p class="ql-block"> 大佛景區北門。“樂山大佛”四個字為郭沫若題寫。</p> <p class="ql-block"> 門口對聯鑲入“大佛”兩字。</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剎凌云寺。</p> <p class="ql-block"> 想沿著九曲棧道從上往下參觀大佛像,要排隊兩三個小時,因為棧道非常狹窄。</p> <p class="ql-block"> 棧道是沿著大佛右側的絕壁開鑿的,全長近500米,曲折九轉,奇陡無比而且狹窄,有的地方只容一個人通過。</p> <p class="ql-block"> 很多游客選擇坐船參觀。</p> <p class="ql-block"> 幾乎貼近江面的佛腳,每只長8.5米,一個腳背可容100多人坐下。</p> <p class="ql-block"> 大佛兩側沿江的崖壁上還有上千尊石雕像,與大佛像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佛教石雕藝術群。</p> <p class="ql-block"> 大佛的下面就是三江匯流處。</p> <p class="ql-block"> 岷江和青衣江、大渡河在樂山匯流后仍稱岷江,向東南流經宜賓市后注入長江。</p> <p class="ql-block"> 大佛與樂山市城區隔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 高71米的大佛,雖經千年風雨,至今仍安坐于江畔。</p> <p class="ql-block"> 大佛頭上的1021個發髻,看上去與頭部渾然一體,其實這些發髻是逐個鑲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大佛像的建造者海通禪師雕像。傳說當年建造佛像時,海通禪師曾抗拒官吏索賄而“自抉其目,捧盤致之”,致使“吏因大驚,奔走祈悔”。其崇高氣節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1988年凌云寺在石洞前為海通禪師所立的雕像,雙目無珠,面容憤怒,一派不可侵侮的氣概,就是以其拒賄傳說為據,取“自目可剜,佛財難得”的事跡來表現他不畏強權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海通洞位于大佛頭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頂,洞深10米,相傳是海通禪師居住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兜率宮。“兜率”是梵語音譯,意為“知足”。佛教稱彌勒的住所在兜率宮。據記載,五代時有一僧人到此,常掛一口袋行乞,他語出無常卻能預示兇吉。常念“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后人以為他是彌勒轉世,于是造像供奉,俗稱“大肚羅漢”。'</p> <p class="ql-block"> 相傳蘇東坡游凌云山時,曾駕小舟遨游江上,他因陶醉于秀美的山水而作詩:“但愿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云游。” 于是后人取其意建“載酒亭”于凌云山上,以資紀念。樂山市古屬漢嘉郡。</p> <p class="ql-block"> 樂山大佛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p> <p class="ql-block"> 樂山市街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征市|
黄山市|
斗六市|
南澳县|
滕州市|
甘肃省|
郎溪县|
贵定县|
阳曲县|
贺州市|
江达县|
白河县|
定襄县|
会昌县|
湘潭市|
平南县|
平乐县|
金阳县|
广元市|
惠州市|
西平县|
灵璧县|
金堂县|
塔城市|
青海省|
香格里拉县|
大理市|
重庆市|
祥云县|
登封市|
高邮市|
卓尼县|
兴文县|
大埔县|
磴口县|
清河县|
同德县|
湛江市|
休宁县|
阜康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