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讓黨旗飄揚在大山一一建黨百年華誕,我入黨30年,黃煥然

雪松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讓黨旗飄揚在大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一一堅守初心 兌現承諾</b></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值此我以一名身處農村基層黨員的身份,向恩施市委黨組織交上我一筆特殊的黨費10030.00元,用這筆黨費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和抒寫我入黨30年難忘的黨員生活,特向黨組織匯報一名農村基層黨員入黨后30年的初心,對黨的忠誠,對黨的信仰,用30年的時間來檢驗我當初入黨的純潔性和入黨的動機,時隔30年,同時也向曾經在農校培養我的黨組織,匯報那年(1991年)通過市委組織部的多次考核考察后,這年全校師生中就批準我一個人在市委組織部舉手宣誓那名來自大山里貧窮的農村學生,30年來的黨員生活,30年的黨心,讓我更加熱愛黨!更加堅定了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永恒信念!</p><p class="ql-block"> 我黃煥然,1970年4月29日出生在紅土鄉石窯高嶺小清河邊,家住在海拔約1800米具有“恩施屋脊”之稱、“女兒會”的發源地紅土鄉石窯,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在平凡的工作學習中,總是充滿著向上、向美、向善的生活,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以一名合格黨員和一名優秀黨員的要求鞭策著自己,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代里,在脫貧攻堅帶困脫貧的路上,腳下踩著泥土,心里裝著老百姓,在艱苦的環境中帶領身邊群眾在農村一線奮力拼搏,用實際行動來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回顧30年黨員生活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一、入黨故事</b></p><p class="ql-block"> 30年的黨員生涯,故事還得從我寫第一封入黨申請書說起:</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9年一個秋天,我踏進恩施農校的第一天,就把提前寫好了的并在口袋里揣了很久很久,而揉起了許多皺紋的入黨申請書遞交給了農校黨支部,我是從山里出來的窮娃娃,我想人的成功必先要具備必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高度的政治覺悟感,讀書回家后想干一番事業,我下定決心要向黨組織靠攏,十分誠懇的申請加入黨組織。</p><p class="ql-block"> 遞交入黨申請書后的農校生活、組織的培養和艱苦求學讓我骨子里產生了強大的奮斗精神和崇高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在農校學習期間,家庭條件十分困難,讓我記憶猶新,去農校上學時,是父親在同村徐松林伯伯家借了一百多元錢供我上學,他是個好木匠,他說借的錢給他做木工裝犁耙了抵帳。另外我的三姑在我上學臨走時,白天干完農活晚上收工后,來到我家,用一雙沾滿泥土的手,捧著用手絹包好的一包錢,打開后塞在我的手中,她親切的說:我家中僅剩下的這點錢,這是我湊了很久很久的,你上學買點吃的。我最后一清點共有4.80元錢,全部是角角分分,沒超過5角的面額,這也許是她攢下買鹽吃的錢,她的舉動打濕我的眼晴,更激勵著我!</p><p class="ql-block"> 在學校期間幾乎沒有換洗的衣褲,褲子只有一條比較完整的,另外一條屁股處破口了,我母親把一條有破洞的褲子,用針線補了多大一個8字型補巴。每天學校千人早操時,我沒看見有一個學生穿有補丁的衣褲,這么大一個8字補丁怎么敢穿出來?我怕同學笑話我,人畢竟有自己的自尊,始終沒有穿出來,每放星期后,乘著其他同學出去玩或回家時,我就穿著那條補巴褲子,把身上那條沒補丁的褲子脫下來洗好了掛在通風的窗口處,然后呆在被窩里等褲子涼干了再穿。</p><p class="ql-block"> 農校生活是艱苦寒酸的,我從沒有怨父母,感到父母親把弟兄姐妹九人養活都不容易,記得小時候生活更艱難,吃了上餐無下餐,我父親長期早上身上揣個纖維袋,到處去借包谷,十幾口人眼巴巴等著,借到了晚上才有米下鍋,沒借到,母親就用很多青菜煮熟后,放上很多水,撒預留下的一把包谷面丟在鍋里,熬粥度日。我父親當時是小隊隊長,在隊里人員關系也還錯,大部分時間可以借到糧食,當時一家人的生命就延續在父親懷里的那條編織袋里。</p><p class="ql-block"> 在學校生活中,每個星期只能吃饅頭稀飯,偶爾想打個蒸肉吃那是可遇不可求,我老表吳志國從部隊轉業回來后,開140大車給供銷社跑運輸,應該是當時石窯第一輛大車吧,他長期進城,家中手頭方便時,父親就找他給我帶點生活費,那時我家中老少三代十二口人吃飯,生活十分困難,為了完成學業,假期里我自己努力的去掙生活費,也受了不少驚嚇。1989年大河溝村三岔坪我姨姨家辦了個硫鐵礦廠,在假期我去狗爬洞挖硫鐵礦,她每天給我十元工資,我和姐夫哥張春巖在一個井口作業,洞口高度不足一米,嘴里含著油燈,拖著小木船,系著運輸硫鐵礦的木船繩索,背在肩上,爬著進去,每天下班出洞口后,都只看到對方二個眼珠在滾,根本認不出誰是誰,有一天在井下作業,我發現礦井作業面的天平頂板上有濕痕,我說不能作業了,不安全,他是很粗心,他看了看頂板,他說頂板天平一塊整板,很好的,沒什么問題。我阻止強硬把他拉出來,我用鐵釬輕輕一敲,黑天了!約千余斤的頂板天平的一塊鵝卵石掉下來了,多危險啊!不是我機靈,可能就永遠埋在里面了,從不到三尺高的狗爬洞里出來腿都是軟的,我在驚魂失措中辭去了這份高危險的工作,連續工作了8天 ,我姨給了我80元工資。</p><p class="ql-block"> 1990年暑假,我穿著一雙破爛解放鞋,背一個肥料化纖口袋,拿著柴刀,隨著幾個哥哥去鶴峰原始森林的云夢山打倍子(一種樹上結的藥材)掙學費,在山上過了幾天野外生活,在大山里十分恐怖:野豬的嚎叫,地上拱得像壕溝,野熊在幾丈高的大樹把酒杯粗的樹枝扳斷裂,巨大的蛇來回穿梭,真叫人膽戰心驚。大米是唯一的口糧,每天在山里接點山泉水就煮米吃來解決生活,也沒油也沒菜,一天我們兄弟四人走散失了,我二哥是負責背米的,他把米袋子背出山,三哥是負責背煮飯的鈷子,米沒了,三哥、四哥和我三兄弟餓得受不了,只好走出山,在鶴峰縣中營鄉高原沙家坪的洋芋地里偷了些老百姓的洋芋帶進山燒著吃,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饑寒起盜心吧,晚上在山里面砍許多柴,架著多大的火,怕野獸來襲擊,這天晚上極端天氣 ,似乎要塌天了,深夜摸出山,只好在野牛欄里躲雨,像個小鳥一樣蹬在牛欄的樓斗上,熱天清草牛糞臭死人,熬了一個晚上,天亮了像個落湯雞拖著疲憊身子走向回家的路,還是第一天偷吃燒洋芋的,第二天晚上才回家,在回家路上鞋子又破又濕,穿不穩了就用剝下的楊樹皮捆扎著,邊走邊系,這次采藥材效益不好,五天時間每人平均還沒采到十斤貝子,賣成錢不足一百元 。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生活,讓我更堅強!學習更認真,我是農學專業,想一定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實際生產中去,畢業后立志改變家鄉的貧窮。</p><p class="ql-block"> 在學校黨支部對我二年的培養中,在恩施市委組織部多次談話考核中,我以在學校的優異成績、吃苦耐勞的求學精神和在學校身先士卒的突出表現,受到了組織的關注,得到了組織的信任和認可,1991年7月終于批準我加入了黨組織,這給了我一生的榮譽!那時入黨比較困難,在我心中比考上清華,比考上北大的更榮耀,心情更激動,更高興。</p><p class="ql-block"> 一生難以忘懷的是我在恩施市委組織部黨旗下舉起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我激動過,流下了熱淚,全校就是我一個人被組織考核批準為正式黨員,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在恩施六角亭市組織部入黨宣誓儀式上,一位恩施市醫院近50歲的老職工,介紹他的事跡讓人感動,他寫了十五年的入黨申請書,和我一起在黨旗下宣誓!此時此刻我在黨旗下流下激動的眼淚,并發誓:我畢業回家一定要做一個踏實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好黨員,當一名群眾身邊需要的黨員,帶頭的黨員,我要用實際行動在家鄉樹起一面旗幟,<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深山!</b><b style="color: rgb(1, 1, 1);">用一生的時間來兌現自己的承諾,</b>這種感慨是發自內心,是最真誠的,也許很少有人無法體驗和感受過,由此成就了我后續黨員生活、堅定了我對黨的信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二、身為黨員,肩負使命,我從學校走向社會</b></p><p class="ql-block"> 我農校畢業后回到家鄉,躊躇滿志,但是沒有我想像那么順利和那樣美好,我畢業時學校領導專程來石窯找到區委廖兆棟書記,推薦我是農校優秀學生,要鄉政府重用,廖書記十分熱忱,他說,想干大事,先得從基層鍛煉,從基層起來,當時就推薦為高嶺村支部書記候選人,要我先進村任村支部書記干得好的話,就再提拔為鄉里科技副鄉長,我想這條路很好啊!其實那有我想得那么天真,那年在石窯高嶺村選舉時,記票監票就是一人作業,最后宣布我比別人差一票,其實我差這一票我也曾經懷疑過,同時深感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不夠完善,存在許多溥弱環節!</p><p class="ql-block"> 這次落選并沒有讓我灰心喪氣,讓我更加努力!把學校所學的東西用到實踐中去,當時在石窯區公所后院田里辦起了蔬菜大棚,試種推廣優良菜種,首次為石窯引進山東多種大白菜種子,產量達十斤多重的優質大白菜,史無前例,老百姓感覺是奇跡 ,從此打破了石窯老百姓多年來使用流竄下鄉賣劣質菜種的歷史,為家鄉的菜籃子工程出了一把力,四年時間中為老百姓提供了近上萬袋白菜種子。還在石窯街上的糧管所的墻壁上辦起了農業科之窗的宣傳墻報,對當地群眾進行作物栽培、科學施肥、病蟲防控、土壤改良等科普知識,每逢熱場,許多老百姓在墻報上觀看。</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被臨時推薦在鄉廣播站工作,我想也許混不出日月,就想自己從事商業道路,首先自己開了個小店,貨物是在別處賒來的,買了及時返回本錢,誠信是財富,生意做入了門!從此走上了經商路上,這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列車,先后從事商店、硫磺銷售、糧油百貨煙酒家電批發、合伙開煤礦、物流、煤炭貿易、加油站等多種行業,是黨的富民政策讓我們這批人吃飽穿暖先富起來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三、踐行一名共產黨員價值,用一生的行動來兌現曾經在黨旗前許下“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深山”的諾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一)當群眾帖心人,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熱心者</b></p><p class="ql-block"> 1994年經營小店只是能免強謀生,調進來的大米都是自己下車,現在清楚記得,我租了我姨爹趙雙全的房子儲存大米,有4步階梯,180斤大米袋,我一個人一晚上,下了一車大米(也是從別處賒來的),那時糧食還沒有大量放開經營,同時做起了硫磺生意,把硫磺銷到湖南瀏陽和江西的萬載,回途就拉湖南鞭炮大米卷煙批發,那時也沒賺多少錢,但我時刻沒忘記自己是名黨員。</p><p class="ql-block"> 要想富,先修路,1998年帶領村民,修石窯村湖泥坪道路,親自出面化解處理因修路意見不統一村民之間的矛盾,那時村民積極性并不高,長期從門市一件件方便面免費送給他們在工地吃,來感化他們,那時沒有鑿巖機 ,全靠人工打炮眼,他們出勞力,我出錢,當時求民政部門杜能勝老書記解決了800 元三材費用。</p><p class="ql-block"> 1999年我帶領村民修通高嶺小清河道路,當時區委書記去剪彩,通車典禮各個單位及社會大小車輛開進田家坪40多臺車,這是田家坪第一次修通路,當時在全鄉通車典禮規模盛大空前,帶領家鄉人修通的湖泥坪、高嶺小清河的二條家鄉路,從此車輪滾滾碾去了村民們的肩挑背磨,從此解決上百戶村民出行難,運輸難多年來交通不便的運輸問題。</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代,因基礎設施條件差,剛有小型水電站,變壓器少且距離遠,覆蓋石窯所有地方幾乎只有一臺變壓器,通了電的地方,電燈也像個夜火蟲,大部分地方沒通電,看到家鄉用電難,老百姓生活難,1996年我為家鄉捐資數千元,組織村民出錢出力為高嶺村小清河架通高壓電線,安上了變壓器,從此改寫了家鄉人點煤油燈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我堅守的那份執著與付出,來自我對黨的信仰,其實當時并不是有錢人,可以說是窮得叮當響,長期欠信用社貸款,每年都是差帳過日子,特別是信用社在那些年在清收貸款時,他們用宣傳車,安上高音喇叭,在長街上,路上一天到處轉,在高音喇叭里點著欠款戶的名字,當念到我名字時,無地自容,走上街卻不敢朝別人臉上看,我花錢在這些公益事業上,家人開始不理解,認為自已窮得叮當響,還窮作樂!我說好人自有好報,我的實際行動感動了家人,也就支持了我的愛心行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農校畢業后為家鄉老百姓引進優良山東大白菜種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1996年親自帶領家鄉人修通了石灰窯村湖泥坪的公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998年帶領家鄉人修通了高嶺村田家坪的道路,通車典禮圖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二)、做一名公益愛心者,推動家鄉教育發展,實現教育脫貧的先行者!</b></p><p class="ql-block">扶貧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因而除了發展特色種養殖來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之外,我和我愛人花了很多精力想要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p><p class="ql-block">在教育扶貧上,我連續十七年資助貧困生170余人,獎勵優秀學生1800多名,另外還資助了部分貧困優秀大學生(每個學期1000元的資助),2018年,對石窯兩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獎勵資助一萬元,以鼓勵地方教育,在紅土鄉教育事業上,累計資助學生約三十余萬元。</p><p class="ql-block">石窯屬于恩施屋脊,離州城147公里,常年平均氣溫7攝氏度,典型的老少邊窮的革命老區,一年只有一季農作物,農民種地是望天收,看天吃飯,因此,這里勞務輸出是農村老百姓增收最大的來源,外出務工也導致了這里大量的留守兒童缺失管教和關愛。</p><p class="ql-block">2016年夏季,我從石窯街上經過,看見謝啟發洗車場壩里圍著一大群人,有警察在那里,我也停車上前去湊個熱鬧,原來是六七個學生,放星期了相約一起,買的玩具刀,玩具寶劍等刀具,玩起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輸了的就罰砍老百姓的玉米苗,把姓祝某一位老百姓的包谷苗砍了近畝多地,老百姓報了警,警察把這些孩子逮著了,罰站教育。我想,這些留守孩子從小養成惡習,如此下去,不會成才,一定會成為危害人類的犯罪分子,只是增加監獄多幾名罪犯,這也許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缺失的教育,</p><p class="ql-block">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頓時感覺這些爺爺奶奶或親戚帶著,父母不在身邊無收無管的孩子,將是演變成很大社會問題,由此產生承辦留守兒童愛心家園的想法,為教育扶貧來出把力。</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在2016年投資100多萬元,在各級黨委政府、民政局及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在石窯發起成立了一所山區公益性“恩施市心連心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做到留守兒童離校不離管,離校不離教,讓留守兒童的父母親在大城市里安心打工掙錢,提高家庭收入,實現務工脫貧。</p><p class="ql-block">心連心愛心家園對在外打工有可靠經濟收入的孩子托管,收取適量很低很低的托管費,來補貼房租費、水電費、生活費及員工工資,還對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單親家庭孩子,沒有父母的孩子實行全免和半免費用,這個機構的建立,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極大解決了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受管教問題,讓孩子的父母親安心的在外地打工掙錢實現致富,即便每年我要補貼約數萬費用來保持托管中心的運轉,但看到孩子們安心在托管中心學習知識、交好朋友、健康成長的面貌,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這里許多孩子每天像個跟皮蟲跟著我愛人,“楊媽媽”前,“楊媽媽”后的叫喚不停,他們得到的關愛讓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從此,我愛人從家庭主婦變成了留守孩子的愛心媽媽,2018年我愛人楊小英被評為恩施市好心人稱號,從2016年開辦以來,有近500多名留守孩子得到了關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曾經受到我獎勵和資助的石窯清華大學生李世巍,暑假期間,感恩社會,回報家鄉,免費為家鄉留守孩子輔導學習、傳授知識,教學習方法、疏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三)、當好一名脫貧致富引路人,做好一名產業扶貧、穩定脫貧攻堅成果的探索者,做一名鄉村振興推動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在長達二十多年的經營中,我們這代人正是趕上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在黨的好政策下,讓我們荷包鼓起來,在我們吃飽穿暖時,我從沒有忘記我的黨心,更記住了自己的我初心,一人富不算富,帶領家鄉人一起富才算富,但也不能帶老百姓做生意,只有發展農業才能把他們捆綁到一起來,本來衣食無憂的我,卻向農業方向來發展,通過強烈的思想斗爭,那還是在農業上搏一搏,就把公司命名農博公司,2016年發起成立了恩施農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了更好的建立農民聯動機制,發起成立了種養殖二個專業合作社,農業行業不是好做的行業,要想做好,必須要冒風險,頂壓力,要用情懷去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樹立新時代農業發展理念與模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產業發展中,公司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農超對接+互聯網的新理念新模式,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優勢,以農戶為基地,以市場需求發展產業,不斷提升品牌質量,在生產中,與農戶抱團發展,為貧困農戶免費提種子肥料及技術難題,公司實行保底回收,樹立以農民發展我發展,帶動農民一起趕的發展理念,實現和諧共進,互利雙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市場是企業的生命力,遵循市場規律發展產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公司在經營中,嚴格遵循市場規律,以市場為依托,創建可持續的高山農牧特色產業鏈,打造高山特色品牌,目前有“石窯馬爾科土豆”、“高山石窯土豬臘肉”、“石窯天然松子、松仁”的三大特色產業已走出市場,市場暢銷,產業前景看好。在四年創建品牌上及市場營銷上已取得了成功,公司發開的“石窯馬爾科土豆”已成為家戶喻曉的品牌土豆,把原來深山不值錢的“土疙瘩”變成了“金蛋蛋”,僅恩施城區近九十幾家長年銷售我們公司的土豆,因品質口感高于其它土豆,贏來了龐大的消費群體,成了真正網紅土豆,遠銷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三線城市,也成了全國許多大平臺“恩施小土豆”的重要采購對象,2019年公司土豆線上線下銷售量突破410萬斤,2020年公司土豆銷售突破600萬斤,高山土豬臘肉銷售也直線上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公司重抓品牌促市場,從2017年公司發展土豆面積1100畝、2019年4500畝到2020年在紅土鄉發展“石窯馬爾科土豆”已與農戶簽訂面積約6100畝,輻射帶動已超過一萬畝(收購面積),四年來,公司在紅土鄉金龍壩建立了高引低種產業產基地,2019年通過專家測產,套作產量已突破4560斤,2020年農博公司在紅土鄉創建打造萬畝優薯基地,確保全年供貨能力;2021年公司早熟土豆基地再獲豐收。在特色養殖業上,年發展分散土豬約1500頭,公司創建了紅土鄉石窯農村電商創業服務中心農博店,以“窯鄉山貨鋪”加速當地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公司擬新建冷庫冷鏈物流體系,到目前公司擁有資產達二千多萬元,公司從生產到市場已初具規模,年產值將突破千萬大關,在高山四縣五鄉鎮農業產業上舞起龍頭,為當地農民增收數百萬元。</span></p><p class="ql-block"><b> 銘記黨心,砥礪前行,扶貧腳下踏出希望之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農博公司樹立不忘黨恩,牢記使命,腳踏實地辦好企業,在紅土鄉的脫貧攻堅中,緊緊的圍繞黨委政府精準扶貧的主題開展產業扶貧,充分發揮了市場主體產業扶貧的引領作用,幫在點上,扶在根上,到2019年,紅土全鄉有紅土老村、石灰窯村、漆樹坪村、石窯居委會、龍角壩村、大河溝村等六個村有1310多戶參加入了二個專業合作社,僅建檔立卡扶貧戶就有717戶,已實質性的參與了公司生態種植業和生態養殖業,農博公司已為紅土鄉六個村建檔立卡扶貧戶免費提供從外地引進的良種母豬208頭,建立了優良母豬繁殖群,在石灰窯貧困村推進了生豬的發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四年來農博公司為扶貧戶免費提供馬爾科良種70余萬斤,免費為扶貧戶提供仔豬約千余頭,共計免費為扶貧戶提供種子、肥料、良種母豬、仔豬等生產物資折合人民幣約300多萬元,現大部分扶貧戶已增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公司在發展產業帶動脫貧中,7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0%的扶貧戶實現了脫貧,在公司帶動和幫扶下,涌現了一批典型的脫貧致富代表,石灰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田明政每年土豆收入達5萬左右,非建檔立卡的石灰窯村劉兵種植土豆每年收入近10萬元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曾經有個老百姓說“你們發展的土豆連我家狗都不吃”的這個地方現在已成了全州典型的土豆致富村,</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這句話是公司在2017年在紅土鄉老村發展土豆時,金龍壩組一姓譚的農戶認為我們又在做花架子,他認為從古到今,這里土豆根本沒變成個錢,4毛錢5毛錢沒人要,大部分都是喂豬了的,根本沒信心種,也認為我們發展土豆產業是來套取國家項目資金的,這里多年都在鬧產業,沒有一項產業立足,根本也不相信我們。這年5月,公司正開始組織收購土豆時,我到他家,看他家養了很多狗,踏進他場壩,他頭不抬,臉不笑,惡恨恨的丟下一句話“你們發展的土豆連我家狗都不吃,種子我也不得給你還”,然后揚長而去,根本不給你交談的機會,紅土鄉金龍壩老共產黨員黃正軒正是這個組的組長,他做事認真踏實負責,為人謙和。我公司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把他們一家人培養成從種到收的技術員,由他們帶領全村群眾發展土豆,幾年的努力,這個村已實現了土豆產業化,老百姓每年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姚官明、曾金桃、姚官祿、尹甫樹等一大批為典型的農戶僅土豆收入以突破萬元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老村一位老百姓尹甫樹感言“如果不遇上你,我們種土豆根本變不了錢,這么多年我們土豆什么時候賣成了錢的,六個月就成收得錢,比種什么都好,有種包谷幾個強”</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兒媳都在城里,他就一個人在家,每年土豆收入達5000元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老村村民曹德云長期對我說“黃總,您來遲噠,怎么不早點來我們這里發展土豆喲,早些年來,我們早就發才噠”</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她每年土豆收入上萬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扶貧扶根 農博公司帶困一位炕土豆的殘障老人,年增收達十萬左右的典型,從恩施東鄉路過的人都知道,長灣馬路邊的炕土豆好吃,生意特別火爆,幾家烤土豆的唯有這位殘障老人的生意好,前些年她生意并不是太好,炕的土豆都是從華硒等地方買的外來便宜土豆來烤,一點都不好吃,買的人也不多,所以生意不景氣,2017年開始,農博公司想把她扶一把,給他長年供應本地正宗高山石窯馬爾科土豆來燒烤,每次送的土豆她都沒付款,讓她先烤了變成錢再給我們公司付款,還在路邊給他免費做上廣告牌,在紙廠為她做了特定的烤土豆包裝袋,因品質、口感,加上她身殘志堅,起早貪黑堅守陣地,生意一做就火,每年洋芋皮可喂七八頭肥豬,每年收入十萬以上,現在房子修得像別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養殖上,公司對接的293戶扶貧戶當中,已有上百戶年增收上萬元,紅土鄉石灰窯等村建檔立卡扶貧戶易國清、文春友、劉鶴銘、張鎮伍、張開輝、郭亮如、馬高等家庭,在公司的養殖產業帶動下,年收入已突破2萬多元;2020年公司扶貧的漆樹坪村建檔立卡且身殘的文春友,靠公司免費為她提供的母豬增收6萬多,供孫女讀大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21年公司又建一棟良種母豬繁育豬廠,規模在3000頭左右,預計2021年底完工投產,將大量繁殖良種母豬,采取集中培育,集中防疫,選準抗病能力強的豬種繁殖發展,再實行全分散免費發放農戶養殖,公司再實行回收商品豬加工,打造高山石窯臘肉真正品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紅土鄉黨委鄉政府對石窯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得進,穩得住”的扶持措施上,農博勇于擔當,為政府排憂,為搬遷戶解難,對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有年增收突破萬元的。異地集中安置就業增收上明顯,異地搬遷戶楊全宜、張玉軒夫妻等,在公司就業上年增收2—3萬的收入;在公司種養植業及就業,多數戶貧困戶直接幫扶收益,有多數扶貧戶農博公司產業帶動增收已上萬元,公司并相應建立扶貧專用檔案,其主要亮點是扶貧戶從公司銀行帳戶上到底領走多少錢的銀行帳單,以真實在數據體現老百姓真正增收佐證資料,這實際是增收的扶貧帳單檔案,這就是市場主體在產業扶貧上交上最好、最滿意、最有效的答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時任州委書記柯俊來公司調研</span></p> <p class="ql-block">州委副書記夏錫潘多次來公司考察調研</p> <p class="ql-block">州委組織部部長張建文慰問公司對接的扶貧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公司土豆基地再奪豐收,老百姓持續增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三)、銘記黨心,災難面前顯作為,甘當一名公益捐獻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今天的財富來源于社會,應該去奉獻于社會,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時,恩施城區封城隔離后,得知城區部分居民生活物資緊缺,公司第一時間打開綠色通道,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為被隔離的恩施城區舞陽壩200戶困難群眾捐贈上萬斤土豆,公司排專車,把土豆送到舞陽辦事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屯堡鄉馬者發生泥石流災害,公司及時組織二臺車為失去家園的村民捐贈萬斤土豆,解決受災戶生活困難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8月,為慶祝中國女兒會文化之鄉成功申報,打造隆重的節日氣氛,辦當地老百姓辦好一年一度石窯女兒會,為石窯集鎮捐贈10余萬元高質量的景觀燈籠和中國結。</span></p> <p class="ql-block">2020年疫情爆發,為恩施城區被隔離的困難群眾捐贈愛心土豆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向孝感疫情災區送去愛心土豆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向恩施馬者災區人民捐贈愛心土豆圖</span></p> <p class="ql-block">為女兒會增彩,捐贈十萬余元景觀燈及中國結效果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推進文化興鄉,當一名鄉村本土文化傳承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6年,在紅土鄉文化站站長梅德海和彭少峰主任的強力推薦下,我被推選為“恩施土家族女兒會文化傳承協會會長”,在任會長的近五年里,沒有讓推薦人和當地老百姓失望,把原協會十多年沒年檢失效的證照重新起動補辦,得以保護了女兒會傳承協會的合法性,積極搶救土本女兒會特色文化傳承,從2017年開始,由鄧斌老師提儀“中國土家族女兒會文化之鄉創建,我積極向各級黨委政府提議倡導申報“中國土家族女兒會文化之鄉”,2018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成立了專班組織申報,在此期間,我身先士卒協助市鄉政府及主管部門組織申報、推動中國女兒會文化之鄉的申報工作,自始至終,參與協調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組織開展申報活動,在多方努力下,2019年湖北省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申報成功,2020年中國土家族女兒會文化之鄉申報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連續組織主辦了2016年、2019年、2020年石窯女兒會,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017年和2018年是由政府主導組織活動開展,每年活動經費將近三十萬左右,2019年和2020年由政府轉向由傳承協會組織活動,2019年女兒會活動政府補貼了12萬元,2020年補帖了6萬元,二年女兒會活動持續4天時間,接待外來演職人員及各鄰近鄉代表隊數百人,每年參加女兒會的本地及外游客每年都在3萬人之多,并組織了紅土鄉女兒會文化大型學術研論會,參加人員達100多人,雖然在政府支付有限的資金情況下,為了搶救女兒會文化淵源,對恩施女兒會有力的佐證,擦亮女兒會名片,辦好辦出色女兒會活動,當然就需要花很多的錢,幾年來自己從腰包里掏錢,補帖大量資金來辦好女兒會發源地、屬于紅土人民的大型民俗節日,如果我們不承辦,石窯女兒會就會一時熱一時冷,近幾年來,雖然市委市政府把紅土沒有納入女兒會活動主會場,但這個地方老百姓的參與度、群眾性勝過主會場,自然形成了恩施女兒會主會場,協會僅僅是有名無實,沒有其它資金來源,幾年活動缺口資金累計達近三四十多萬,最后都由我自己買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付出不求回報,把付出看成人生的快樂!但得到的是石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一句心里話,“只有你組織女兒會,熱鬧,有看頭”。</span></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為什么交上10030這筆特殊黨費?是慶祝建黨百年誕辰,我入黨30年的黨員生涯,留下段美好的回憶!</b></p><p class="ql-block"><b> 假如我今天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也許不會有這樣的情懷和政治思想素質,也許不會去做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不一定為社會付出許多,正因為我是黨員,我應該這樣做,才能對得起胸前的黨徽。</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為發表的是個人流水日記,是來講述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30年故事,共產黨從建黨歷經百年滄桑,這是我親歷了在共產黨英明的領導下,我經歷50年世代的變遷,從一個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舊時代,走向國強民富的新時代,在這五十年里,我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祖國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國泰民安,共產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深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就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把我的經歷講給年輕人聽,激勵他們去熱愛祖國,增強愛黨情懷,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希望我身邊的年輕人及親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感黨恩,聽黨話,回報社會是我的初心,熱愛黨,跟黨走將是我一生永遠的信念!</b></p><p class="ql-block"><b> 感謝組織的培養,建黨百年發自內心信仰<span class="ql-cursor">?</span>,呼喚自己的心靈一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自豪!在鄉村振興的號角響起,在農村農業優先發展中,在穩定脫貧攻堅成果中,我們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們去做,在老百姓生產生活面前,我會繼續當好一名走進百姓心中的老黨員!</b></p><p class="ql-block"><b> 黨旗飄揚在深山,是我一生的諾言,我將用一生的時間來兌現承諾!</b></p><p class="ql-block"><b> 黃煥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4月12日</b></p> <p class="ql-block">各級領導關心我們企業的成長</p> <p class="ql-block">華中農科院宋博士等專家來公司基地送技術。</p> <p class="ql-block">公司扶持一位炕土豆老人年增收十萬元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副州長李巖、市委楊副市長來公司調研。</p> <p class="ql-block">受到州市各級主要領導的關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次次宣講,一次次傳遞黨的聲音,在田野里重溫入黨誓詞,把黨建建在產業鏈上。</span></p> <p class="ql-block">你的身后有我們。</p> <p class="ql-block"><b>把黨旗插在大山上,做一名鄉村振興鄉的推動者,做一名人民群眾需要的黨員,合格的黨員,用一生的時間來兌現在黨旗下宣誓而許下的諾言一一讓黨旗飄揚在大山!</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香港| 水富县| 南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增城市| 南皮县| 西城区| 阿合奇县| 山阴县| 昌图县| 商都县| 府谷县| 大足县| 民县| 乾安县| 五寨县| 琼海市| 丹江口市| 瑞昌市| 翁源县| 永康市| 杭锦后旗| 襄城县| 珲春市| 娱乐| 施甸县| 大连市| 阳西县| 偏关县| 宁阳县| 萨迦县| 突泉县| 瑞安市| 巴塘县| 当涂县| 北川| 乾安县| 靖安县| 天峨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