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23日,距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只有一周的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8軍144師的指戰員們經歷25天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翠微峰剿匪戰斗的全勝。共殲敵2150余人,活捉匪首黃鎮中,被華中軍區譽為解放江南戰斗中攻堅戰的最好范例,為新中國成立獻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禮。1950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即以翠微峰剿匪為背景,拍攝了膾炙人口的經典黑白影片《翠崗紅旗》,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肯定,并在1951年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攝影獎,這也是中國電影首次受到世界影壇的褒賞。史海沉浮,歲月滄桑,在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我們回首六十年前江西贛西南剿匪作戰中最大的一次戰斗,革命先烈們在崢嶸歲月里用生命和熱血譜寫出波瀾壯闊的千秋史如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簽發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角。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向尚未解放的長江以南廣大地區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摧枯拉朽,解放大軍席卷江南大地。</p><p class="ql-block"> 位處江西贛西南的寧都縣翠微峰,是贛南反共慣匪黃鎮中最后抵抗人民解放軍的據點。黃鎮中又名黃才梯、黃辟疆,寧都縣長勝鄉青茅寨人。先后當過國民黨的寧都保衛總團團長、江西保安三十團和十九團團長、獨立三十三旅旅長、第三戰區參議暨寧、廣、石、瑞、雩5縣聯防指揮部指揮官。盤據寧都近20年,殘殺革命干部和群眾不計其數,群眾對其恨之入骨,稱之為殺人不眨眼的“黃老虎”。解放前夕,一身兼任豫章山區綏靖司令、江西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暨保安司令等要職的黃鎮中,更是效忠“戡亂建國”,橫征暴斂、橫行鄉里、無惡不作。1949年8月6日,國民黨軍政要員白崇禧、何應欽來到寧都,在翠微峰金精洞召集第八行政區軍政要員開會,授意黃鎮中修筑工事,固守翠微峰。</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8日,當我軍主力進攻克興國后,黃鎮中組織了500余人的“戡亂大隊”、700余人的獨立團、200余人的特務營、300余人的獨立營,并聚集所部常備第八師、直屬營、興國保安隊、特務隊及反動地主武裝共約2000余人拉上并盤踞翠微峰,積極經營金精洞周圍諸山,妄圖憑借翠微峰天險進行頑抗,以保存反動勢力,伺機反攻。</p><p class="ql-block"> 翠微峰位于江西省寧都縣城西北部5公里處,是個集風景、文化、宗教于一體的千古名山,自古為中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這里峰險洞幽,主峰及金精洞、黃竹寨、馬腦寨、大石寨及觀音山等,均屬懸崖絕壁,除僅有惟一的石縫或一兩條沿崖梯道可供攀登外,四周均無路可通。關隘險扼,險峰陡崖眾多,易守難攻,自古為軍事爭奪之據點。數百年來,翠微峰一向為反對封建勢力所盤踞,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他們便舉家往這里躲避,帶著民團,據險扼守。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軍與據守在此的清兵激戰,最后以太平天國軍失敗而告終;1932年2月,紅軍獨立團圍攻躲入翠微峰山區的地主武裝靖衛團,經過10個月的長期圍困,靖衛團糧食耗盡才向紅軍投降。寧都人、清初著名散文家魏禧在《翠微峰記》中寫道:“就使于甕口砌其閘,三尺童子折荊而守之,雖萬夫誰敢進者。”可見,翠微峰的地形是何等險要,要想攻克談何容易!黃鎮中曾吹噓這里有能“堅持兩三年”的“永久工事”,并發出“有翠微峰就有江西全省”之狂言。當年敵軍的暗堡。其實就是挖空的巖石,的確是堅不可摧,洞中有射擊孔。</p><p class="ql-block"> 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第48軍144師占領寧都縣城后,即令所屬432團全部和428團之三營,以及附軍山炮營、戰炮營、144師山炮營,將翠微峰團團圍困。8月30日起,解放翠微峰的外圍戰斗隨即展開。與此同時,四野第48軍完成追殲贛西敵軍任務后,揮師贛南。9月上旬,48軍奉命兼管贛西南軍區,其中142師兼吉安分區、143師兼贛州分區、144師兼寧都分區。自追殲戰后,各部均未停息,首先集中兵力,以最大敵匪或罪大惡極者作為主要打擊目標,并立即投入剿匪作戰。于是,攻打翠微峰,就成為當時一個很迫切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時任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蘇區時期就曾指揮攻打過翠微峰,深知這里地形復雜,易守難攻,因此對能否立即打下翠微峰,心里也存有疑慮。據說他當時考慮了好幾天,最后指示說:“翠微峰就算不好打,我們也可以再圍它兩三年。但你們要努力攻下來,讓我們的部隊能夠抽身出來,繼續前進。”</p><p class="ql-block"> 但黃鎮中一點兒也不把解放軍144師放在眼里。就在寧都城解放后,他還經常派小股部隊下山,騷擾村民,屠殺革命干部。因此,面對國民黨黃鎮中的守山部隊,144師官兵義憤填膺。在師黨委會上,師領導毅然提出“攻下翠微峰,迎接新中國”的設想,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會后,師長親到武漢向中南軍區請戰,立下軍令狀,要在3個月內攻克翠微峰。</p><p class="ql-block"> 8月30日至31日,114師432團四連連續二次夜襲菜子山,殲敵39名。9月2日,夜襲蓮塘,殲敵興國保安大隊大部;9月10日拂曉,敵駐守大、小太陽山之寧都守備團一個排在洞口擔任警戒時,向我428團三營投降,由投降人員帶路,我軍即趁機沖入,于凌晨4時攻克太陽山,殲敵常備團團部,斃傷5人,俘虜200余人。同日,三營八連奪取了太陽山機槍火力支撐點。全部占領大、小太陽山,殲敵199名。同日夜,我432團偷襲赤腳寨成功,俘敵19名;9月15日,432團某部占領貓尾坑,殲敵15名,截擊母獅峰守敵退路;9月17日、18日,朝陽山敵特務連先后有12人向我428團投降。9月19日18時,我428團三營七連在山炮火力掩護下強攻朝陽山,激戰1小時,全殲黃部敵特務連,俘敵37名。至此,翠微峰外圍據點全部掃清,將敵人壓縮在幾個孤立的山峰和洞穴之中。敵軍因據守面積縮小,士氣低落,其主陣地完全暴露于我軍火力封鎖之下。我軍則縮小包圍圈,繼續偵察,了解地形,改造工事,進行總攻準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身經百戰的第48軍軍長賀晉年將軍親臨前線指揮了總攻翠微峰的戰斗!他親自登上翠微峰外圍所有的山頭、峭壁,察看山路,探明山梁、暗溝,制定詳細的作戰方案。部隊指戰員士氣高昂,表現出了必勝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上午6時30分,總攻開始!我432團以一個營兵力第一步奪取回子石,并以一路相機奪取三獻峰;另一路同時向金精洞發展。一個營兵力沿蓮塘北溝突破三段寨、大石寨間之石墻,伺機占領三段寨。428團3營由“一線天”突破,繼向馬腦寨、王竹寨攻擊。</p><p class="ql-block"> 翠微峰主峰,巨巖中有名為“一線天”的縫隙,僅容一人通過,可直登峰頂。</p><p class="ql-block"> 7時許,428團3營占領“一線天”,敵軍約一個班已完全孤立,立即投降。我軍繼續攻擊,8時30分,占領母獅寨;12時,占領馬腦寨、王竹寨。回子石、三獻峰、大石寨、安仁山也相繼攻克。擔任佯攻的432團六連,動作積極、連續出擊,乘敵混亂主動向金精洞猛插,直搗敵陣心臟,使敵人根本來不及整頓部署,便被一舉殲滅!在“一線吊葫蘆”上處的山凹里,活捉匪首黃鎮中。</p><p class="ql-block"> 此役,經7小時激戰后,全殲守敵,無一漏網,共計斃傷敵250余名,活捉黃鎮中及國民黨江西七區專員、少將副司令官湯宗威,少將副司令官吳楚山、李馥齋,少將參謀長劉紀文、何平,國民黨寧都縣長兼豫章山區銀行經理曾桂秋,國民黨興國縣長許勛,國民黨南城縣長梅潤霖,國民黨寧都縣副縣長陳宏籌等校級官佐75名,活捉將校級以下官兵1825名(內有23人投降),累計斃傷、俘敵2150名。繳獲機關炮2門、平射炮1門、迫擊炮9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15挺、馬步槍16224支、短槍35支、沖鋒槍4、各種槍炮彈88972發、手榴彈2952枚、電臺6部、電話機3部、單機20部、軍用被覆線1萬米、修械所和發電所各1座,及其他軍用物資等。</p><p class="ql-block"> 據寧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資料,在解放翠微峰的戰斗中,共有116名解放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59名烈士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攻打翠微峰,是解放軍四野第48軍在贛南的最后一役。四野、中南軍區因此通令嘉獎144師,稱他們為迎接新中國誕生,獻上了一份厚禮。當年,四野第48軍追殲贛西南敵軍時,贛西南有大小股匪57股,共11600余人。而在1949年8月至12月前后近五個月的剿匪斗爭中,我軍各部隊指戰員都表現了“有決心、有毅力、有辦法”,因此獲得了殲匪7945名的輝煌戰績,全部解放了贛西南30個縣份的所有城市與廣大鄉村,基本肅清了全軍區范圍內之殘匪。這為贛西南新區建設工作掃清了最大障礙,奠定了新區建設的初步基礎。1950年1月26日,寧都專署在縣城體育場召開了萬人公審大會,罪大惡極的反共慣匪黃鎮中被依法處決。由此,使敵焰下降、民氣大伸!同時,正義的槍聲,也告慰了九泉之下的英靈。</p> <p class="ql-block"> 1950年,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派出攝制組來到江西寧都,以翠微峰剿匪為背景,拍攝了膾炙人口的經典黑白影片《翠崗紅旗》。影片由杜談編劇,張駿祥導演,于藍、張伐主演,項堃扮演了以賀晉年將軍為原形的解放軍軍長。曾親歷翠微峰戰斗第48軍144師指戰員們協助演出,為我們再現了那場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斗。</p><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文化部在全國26個城市舉行了“國營電影廠新片展覽月”活動,映出故事片、新聞紀錄片20部,檢閱新中國電影事業結出的第一批碩果,其中就有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翠崗紅旗》。</p> <p class="ql-block"> 《翠崗紅旗》主要描寫的是1934年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翠崗的紅軍戰士江猛子的新婚妻子向五兒,其父親、妹妹均遭敵團長蕭鎮魁迫害,自己也被迫改換名姓流落他鄉。為撫養剛出生的兒子,向五兒到地主封之固家當奶媽,她多次幫助游擊隊免遭敵人襲擊。影片臨近結束已是1949年,身為解放軍師長的江猛子率隊剿匪重返家鄉,蕭鎮魁企圖以險死守,被抓上山的向五兒設法讓兒子小鴻下山匯報情況,將敵軍一舉殲滅,一家人終得團聚。</p><p class="ql-block"> 影片不僅再現了解放軍翠微峰剿匪的戰斗,更著力體現江西人民自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對蘇區紅軍的支持,以及紅軍北上后,相信共產黨,經受住白色恐怖下最危險的磨難,迎來解放的艱難歲月。</p><p class="ql-block"> 在當時頗為集中涌現的以革命斗爭為題材的影片中,《翠崗紅旗》堪稱別具一格。它的主人公不是像劉胡蘭、趙一曼那樣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而是向五兒這么一個在革命處于低潮時仍保持氣節的紅軍家屬,所著力表現的也不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殺,而是刻畫了向五兒在逆境中堅定等待毫無音訊的丈夫、將幼兒撫養為革命后代的生活側面,這正是該片的成功與獨到之處;這在當時此類題材影片極易失之表面與概念的狀態下殊顯難得。</p><p class="ql-block"> 誠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該片為具有強烈政治指向性的革命歷史電影,注入了一些人性內容,是剛起步的新中國電影為贏得廣大觀眾理解革命、同情革命,進而支持革命的一種敘事策略,實踐證明是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根據電影《翠崗紅旗》改編的連環畫圖書,195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這是1964年重印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改編者文莽彥(1925—1983),是解放初至文革前,江西最著名的詩人。膾炙人口的江西名歌《請茶歌》的詞作者就是文莽彥先生。文革期間,他慘遭迫害,身體健康嚴重受損,1983年去逝,年僅58歲。</p><p class="ql-block"> 《翠崗紅旗》上映時,許多從蘇區長征北上的將校觀看影片后觸景生情,失聲痛哭。周恩來總理在看過這部電影后,專門指出:《翠崗紅旗》這部影片使人很受感動,有的地方催人淚下。他還對該片主演于藍說:“毛主席和我一起看了三遍,主席很稱贊,并囑咐干部不要忘記老蘇區人民。”1984年,賀晉年將軍重回贛州,談到電影《翠崗紅旗》,仍感慨萬千地說:“許多情景歷歷在目,有些細節雖然經過藝術加工,仍使人感到真切,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 1951年,《翠崗紅旗》在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攝影獎,這也是新中國電影首次在世界影壇獲獎。后來此片還曾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每個主創人員為此獲得一枚獎章。</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過去了,曾經彌漫著炮火硝煙的翠微峰,早已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成為一處融紅色、古色、綠色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而影片《翠崗紅旗》也可以在寧都縣的政府網上即點即看。徜徉在翠微峰的幽洞峭壁之間,滿目蒼翠。昔日的暗堡、工事猶在,山谷間似乎依舊回蕩著戰爭年代的槍炮聲……更令我們無限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而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賀晉年(1910.10.1~2003.05.11),男,陜西省安定(今子長)縣賀家灣人,陜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原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正大軍區職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p><p class="ql-block">曾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3年5月11日7時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p> <p class="ql-block"> 英雄的48軍在軍長賀晉年的指揮下,涌現出戰斗英雄董存瑞,女扮男裝的戰斗英雄郭俊卿等。其麾下48軍143師429團就是19499年月15日解放翁源龍仙縣城的英雄部隊,這支部隊抗美援朝時改為炮兵21師,其喀秋莎火箭炮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萬炮齊發,大顯神威,打得敵人鬼哭狼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老河口市|
光泽县|
金坛市|
三江|
师宗县|
思茅市|
福清市|
西青区|
民权县|
西贡区|
祁门县|
华阴市|
浦东新区|
板桥市|
新余市|
临洮县|
长岭县|
安新县|
进贤县|
南部县|
海原县|
鲜城|
嘉祥县|
湟中县|
万全县|
鄂伦春自治旗|
响水县|
建始县|
攀枝花市|
阿拉尔市|
南华县|
红河县|
大埔县|
兴安县|
万盛区|
儋州市|
安化县|
湘乡市|
青州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