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氣陰晴冷暖?老伴兒身體如何?兒子兒媳怎樣?女兒女婿可好?生活是否如昨……這些在別人看來聲希味淡的瑣事,卻是我的兩位母親心心念念、樂此不疲的心事。她們不期盼兒子、女婿是沖鋒陷陣的大英雄,也不期待兒媳、女兒是充滿光環的名教授;她們只要兒子、女婿是平安健康的男子漢,她們只愿兒媳、女兒是快樂無憂的小女人。就像她們曾經在年輕歲月里有過的日常心安一樣,柴、米、油、鹽、醬、醋、茶,從平凡日子里一點一滴走出的未來,再幸福不過了。<br></h3> <h3> 尤記得,中學時的很長一段時光,母親的聲音總是窸窸窣窣、零零碎碎,年少的我們把這種聲音稱之為“嘮叨”。我甚至曾為了擺脫這種“嘮叨”要上離家盡可能遙遠的大學!后來,嘮叨我嫁人的年紀,嘮叨我熬夜加班,嘮叨我拿泡面充饑……與我刪繁就簡的生活方式不同,在母親眼里,每一件家常的小事都是她最重要的心事。剛參加工作那會兒離家稍遠一些,只有節假日才能回家與母親團聚,母親的“嘮叨”并未隨之減少,母親會把她看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做的筆記拿來讓我看,告訴我講完課喝上一杯熱牛奶或豆漿可以補充消耗的能量,囑咐我吃一個獼猴桃能補充全天所需的VC……母親全心全意守護的這些小事,其實就是她剪不斷、理還亂的心事。<br></h3> <h3> “疫情”期間“悶”在家里,本就對一日三餐要求極盡素簡的我,早餐幾片面包或饅頭,一碗粥或一杯豆漿,因為體檢發現膽囊壁毛躁,連一個雞蛋都免了;中餐煮一碗面條;晚餐蒸一穗玉米就能打發。而一回婆家媽那兒,必是燉菜、炒菜、拌菜樣樣俱全,她老人家讓這三餐變得如此豐盛而重要,重要到成為她的心事,她不僅張羅著家人愛吃的飯菜,而且也盤算著孩子們愛吃的東西如何能原汁原味打包帶走,如何能變成冷凍食品快遞出去……母親的心事裹在其中,令人回味無窮,那便是家的濃濃味道。<br></h3> <h3> 去年有一段日子,夫君服用湯藥,婆家媽在熬藥時無意中嘗了一口,發現極苦。那天晚餐后,她拿來一個糖罐對我說:“找幾塊他愛吃的糖帶回去吧,喝完湯藥給他吃塊糖……”雖然夫君每次喝完湯藥,并沒有吃我從婆家帶回來的糖,但我卻一直把糖放在茶幾上的盒子里,每次看到這些糖都能嗅出生活的甜味。這甜味支撐著我,無論遭受怎樣的詬病都不會痛苦不堪;這甜味浸潤著我,無論得到怎樣的贊美都不會飄然若仙。而我似乎也從中略微讀懂了母親不愿訴說、不能透露的心事:擔心孩子吃苦,更擔心孩子怕吃苦!她們只能將這種矛盾化在心里,將它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小事淡然處之。<br></h3> <h3> 曾經看到過北大才女趙捷寫的一段文字:“我欽佩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后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遇到這種境界的雙親著實是命運賜予的“頂配”父母!可是,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享受著生活恩賜的“高配”父母?無論你覺得他們有多么不得體,都難以退出“我愛你”這場人生大戲。無論他們有多老,無論自己的孩子有多能干,在他們眼里,也依然是那個需要保護的孩童。哪怕,你強大到可以指揮千軍萬馬,他們也難以放心讓你獨闖天涯。愛有多深,方寸就有多亂!<br></h3> <h3> 著名女作家龍應臺說:“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我深以為然!然而,2020年早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明白:自己思維定勢中那些簡單的幸福,其實并不是生活分享給大家的“標配”。淚眼朦朧中望著母親遠去的背影,她那慈愛的目光、粗糙的雙手、溫情的話語……清晰浮現在我的腦海,恍然間明白母性是在這些平凡庸常的小事中永恒定格的,原來這就是母親最重要、最幸福的心事。<br></h3> <h3>原創文字:聆聽者</h3><h3>圖片來源:網絡</h3><h3>背景音樂:徐佳瑩演唱《女人花》(選自QQ音樂)</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安县|
清丰县|
承德市|
古交市|
大渡口区|
新津县|
尼玛县|
盐津县|
蛟河市|
香格里拉县|
随州市|
佛教|
米易县|
维西|
临潭县|
通州市|
西青区|
武汉市|
丹凤县|
遂川县|
山阳县|
吕梁市|
衡东县|
通渭县|
通化县|
长泰县|
钦州市|
天全县|
贵南县|
柳河县|
婺源县|
理塘县|
大英县|
革吉县|
马尔康县|
台东市|
抚顺市|
遂平县|
开江县|
景宁|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