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心語講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配圖】感謝原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配樂】《軍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原名彭漢育,1896年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的一戶大地主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家有佃農一千多,每年僅佃租就能收入千余石,即使彭湃什么都不干,也能當個享受著優渥生活的富家少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從古至今,無論家國興盛、還是山河破碎總有些人秉承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信念為國家和天下人鞠躬盡瘁,彭湃正是是其中一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少年時期,目睹了父親壓榨佃戶、佃戶被兄長催租,彭湃很是不滿,他不明白為何農民終年辛勞卻缺衣少食,而富人不用勞動卻能豐衣足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青年時期,目睹了農民賣兒鬻女,哀鴻遍野,彭湃很是悲憤,立志要為解放農民而奮斗終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何解放農民?彭湃認為只有國強才能民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何令國家強盛?彭湃認為戰爭只會給農民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維新改革才是救國救民的良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治維新令日本迅速崛起,擊敗沙俄更是讓日本躋身列強,因此,當時包括彭湃在內的許多寄希望于通過維新改革來救國救民的有志青年都會選擇前往日本留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17年夏,彭湃啟程奔赴日本尋求挽救民族危亡、救國救民的真理,到達東京后,他將自己的原名彭漢育改為大眾熟知的彭湃,希望自己能夠像“浩瀚的大海那樣澎湃,去沖刷那舊社會的污泥濁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帶著對國家和人民深深的愛,彭湃刻苦學習,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于1918年初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他希望通過這一學科總結清末“百日維新”的失敗教訓、吸取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經驗,以便學成歸國后能更好推行維新改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入學后不久,段祺瑞政府于1918年3月25日簽字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中日共同防敵協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獲知此事后無比憤慨,平時不喜歡照相的他破天荒邀請留日同學黃霖生、陸精治一起合影一張,并在照片上題詞寫道:“民國七年中國軍事亡國協定被迫簽訂之日,特攝此照片,以示國仇之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18年5月7日,適逢“五七國恥”(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發出了要求其接受“二十一條”的最后通牒,5月9日袁世凱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條”中的部分條款,所以“五七國恥”也稱“五九國恥”)三周年之際,新仇舊恨一起,積攢在留日學生心中的恥辱和憤怒瞬間爆發,包括彭湃在內的留日學生舉行大規模集會紀念國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留日學生的正義之舉引起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仇視,他們害怕針對中國的陰謀破產,便授意軍警逮捕和侮辱參與集會的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抗議暴行、捍衛尊嚴,包括彭湃在內的3000名留日學生罷學回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等留日學生的壯舉贏得了中國廣大人民的一致支持,但是奴顏屈膝的段祺瑞政府卻唯恐得罪日本,不僅不支持他們,反而還威脅取消學籍強迫他們返回日本繼續留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十年寒窗苦讀方才換得一個赴日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機會,一旦學籍被取消,勢必前功盡棄,在日本軍警的暴行面前都沒有低頭的彭湃等留日學生只得向段祺瑞政府低頭,再度赴日求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再度赴日后,彭湃陷入了短暫的迷茫期,段祺瑞政府的所作所為使他對維新改革感到絕望,他不知道到底如何才能救國救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幸運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和馬列主義在日本的傳播成為了彭湃的指路明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19年9月18日,彭湃參加了早稻田大學進步師生組織的專門研究社會主義學說的“建設者同盟”,該組織尤為注重結合理論和實踐研究農民問題、農民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后,彭湃一邊通過學習《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問題研究》等著作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一邊通過深入農村研究日本的農民運動來積累實踐經驗,為將來回國領導、開展海陸豐農民運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1年5月,彭湃回到祖國,隨即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致力于通過開展農民運動來實現解放農民的理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此舉令彭家炸開了鍋,彭家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財富和地位均建立在剝削、壓迫農民的基礎上,所以,彭湃的母親罵他是“敗家子”、彭湃的兄長甚至要殺了他才解氣。</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來自家庭的阻力并未改變彭湃“解放農民”的初心,他經常到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希望能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開展農民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只是,態度誠懇想要與農民交談的彭湃卻總是遇到態度冷淡的農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通過分析和找人打聽,彭湃找到了原因所在:身穿洋裝、說話文雅使那些農民誤將他當成前來催捐的官吏,因而與其說不了幾句話就敬而遠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彭湃想出了新的辦法,穿著樸實的衣服趁農民們休息的時候與其攀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有十幾個農民跟彭湃成了熟人,有數十個農民成為了他演講的聽眾,可是沒過多久,這些農民就開始有意避著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經過一番調查,方才得知是當地的一些豪紳地主害怕他所推動的農民運動會使農民反抗剝削、壓迫,便故意制造并到處散播他是“精神病”的謠言,許多農民對謠言信以為真,果然開始遠離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接連的打擊并未令彭湃灰心,他積極的向農民請教方式方法,終于從幾位年輕農民口中得到了農民不愿與其多交談的真正原因:“農民不得空閑”、“先生(指彭湃)的話太深”、“沒有熟悉的人帶你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后,彭湃常與這幾位年輕農民趁著農閑之時深入鄉村宣傳自己解放農民的主張。1922年7月29日,彭湃創辦的全國第一個農會——赤山農會宣告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盡管農會成立之初僅有6個人,但在彭湃看來這無疑是農民運動向成功邁出了一小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時,許多進步人士十分不看好農民運動,他們認為文化水平有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無法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所以,彭湃邁出的一小步實際上卻是全國農民運動向成功邁出的一大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的積極宣傳使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聯合起來反抗剝削與壓迫的必要性,兩個多月后,赤山農會的會員增長到五十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這讓彭湃意識到長期遭受壓迫和剝削的農民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只要善加組織、引導,中國的農民運動勢必蓬勃發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果不其然,1922年底,海豐縣大多數農村都成立了農會,會員多達十萬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3年元旦,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彭湃被選為會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農會的發展壯大引起了當地地主豪紳的恐慌,他們成立“糧業維持會”與農會對抗,并尋找各種借口刁難入會農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彭湃的領導下,經過半年的努力,海豐縣總農會在同地主豪紳的斗爭中取得了勝利,農會在廣東省遍地開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3年7月,廣東省農會成立,“糧業維持會”自行解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4年,彭湃在廣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6年1月,彭湃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經發表便引起了轟動,成為中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4月,毛澤東撰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出版書名為《湖南農民革命一》)出版發行,瞿秋白為該書所作的序言中彭湃跟毛澤東齊名、均被冠以“農民運動的王”稱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能跟毛澤東齊名,充分證明了他對中國開展農民運動的杰出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11月,彭湃領導海陸豐農民取得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11月21日,彭湃創建的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正式成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8月24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農委書記兼江蘇省軍委書記的彭湃在時任中央軍委秘書白鑫位于上海的家中主持召開江蘇省軍委會議時,突遭大批國民黨特務包圍,彭湃被捕入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事件發生后,原本要參會卻因臨時有事幸運的躲過一劫的周恩來和負責特科的陳賡通過秘密渠道了解到,彭湃是被早已背叛革命的白鑫出賣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被捕后,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手足俱折、身無完膚,暈死多達九次,但他仍然堅貞不屈,無計可施的國民黨反動派遂決定于8月28日將彭湃押往淞滬警備司令部殺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陳賡通過打入敵人內部的我黨秘密特工楊登瀛獲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報告給了周恩來,周恩來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制定營救方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8月28日清晨,周恩來、陳賡率領20余名特科隊員假扮成拍攝電影外景的隊伍埋伏在咋送彭湃的必經之路楓林橋,但是由于擦洗涂抹在槍支上的黃油耽誤了時間,導致營救行動功虧一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8月30日下午,彭湃于淞滬警備司令部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是跟毛澤東齊名的“農民運動的王”,在黨內有著很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他的犧牲無疑是我黨的重大損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彭湃就義后,周恩來悲憤萬分,向特科下達了針對叛徒白鑫的“絕殺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國民黨反動派為從白鑫身上榨取更多的我黨機密,在白鑫居住的公館周圍部署了大批軍警、特務,使白鑫居住的公館變成了特科鋤奸隊員的“虎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11月11日深夜,陳賡率領特科鋤奸隊員深入“虎穴”,乘白鑫轉移藏匿點之機一舉擊斃了叛徒白鑫。</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准格尔旗|
刚察县|
民和|
东乡县|
岳阳市|
龙口市|
洪泽县|
青海省|
南召县|
中阳县|
玛曲县|
泰和县|
泽州县|
千阳县|
许昌市|
九台市|
洛川县|
临安市|
定兴县|
清涧县|
垣曲县|
洛阳市|
广南县|
泰顺县|
阿荣旗|
罗甸县|
通许县|
茌平县|
衢州市|
拜城县|
莱芜市|
绿春县|
阳原县|
涟水县|
广水市|
镇远县|
渭源县|
扬州市|
南昌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