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隨著時代的變遷,奶媽這一稱呼漸漸已被人們淡忘。然而我的奶媽,在我心里永遠不會忘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媽是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中等身材,面容稍瘦,華發蒼顏,說話略帶山東口音。在她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著歲月烙下的深深皺紋,她那黝黑粗糙的一雙手,印證著歲月留下的千辛萬苦。奶媽已去世十年了,但她苦難的人生,坎坷的經歷,淳樸善良的美德,不遺余力地奉獻精神,至今依然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年,中原大地持續干旱,莊稼顆粒無收。大災來臨滿目瘡痍,加之兵荒馬亂、黃河決口,蝗災肆虐,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為求生存,年幼的奶媽 跟隨舅爺,從山東踏上了背井離鄉的逃荒之路,穿越平原西渡黃河,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山西,寓居在汾河北岸的澗東村。由于城村中間有一條澗流,人稱青龍澗,奶媽家住在村口的坡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正處在社會主義改造階段和農業合作化運動迅猛發展時期。我出生在炎熱的盛夏季節里,在團縣委工作的父親,正在省團挍進修,母親也急于奔赴 “四區” 的農村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父母四處托人為我尋找乳母。嗷嗷待哺的我,有幸被心地善良、愛我的澗東奶媽乳養,我才得以劬勞顧復與呵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到來,無疑給奶媽增添了極大的累贅和負擔。被生活磨礪疲憊不堪的奶媽一家,世代以農耕為本,靠天吃飯,雖然年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勞作,可日子依舊過得食不果腹,鶉衣百結。每逢遇到天旱荒年時,奶 媽 不 得 不靠挖野菜、撿破爛、甚至靠賣血來維持生計。盡管生活如此艱難,奶媽始終咽苦吐甘地關愛著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去秋來,晨曦微露,青龍澗微波粼粼,天空中陣陣飄來絲絲晨霧,空氣里到處彌漫著泥土香味,奶媽緩緩地打開了柵門,清掃著坡上的塵埃,她身后三間北屋上的炊煙早已輕裊裊地飄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剛蒙蒙亮,北房里微微有些涼意,奶媽往土炕窯窯里塞進一把柴禾,順手拉開了窗簾,縷縷陽光穿越窗戶,照亮了小屋,不一會,炕屋里漸漸變得溫暖如春。為了防止我亂爬摔傷,奶媽不時地將厚厚被子圍在我的身旁,又用自己身體把炕沿遮的嚴嚴實實,無時不刻地在照看著我。三 間 北 屋 雖然簡陋窄小,卻記載了我兒時成長過程,也留下了奶媽對我百般呵護的身影,奶媽家既溫馨又宜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間眨眼即逝,不知不覺我在澗東度過了三個春秋。那年夏季剛過,我依依惜別了奶媽,被家父送到了縣紅旗保育院托管。由于初來乍到人地兩生,無親無故的陌生環境對我來說索然無味。一天黃昏時分,我趁保育員不注意,悄悄地蹓出院門,壯著膽子避開鬧市,穿過熙 熙 攘 攘 的大街,沿著彎彎曲曲的小巷,竟然獨自來到了自家門前,我用小手竭盡全力地拍打著家門,可 任憑我拍腫了雙手,喊啞了嗓子,院子里依舊鴉雀無聲,仍是關門閉戶,家近在咫尺,我卻難邁門坎。孤零零的我只好坐在門墩上,摸著疼痛難忍的小手,淚眼汪汪地瞅著 巷子盡頭漸漸落去的夕陽,任憑被 風吹落的樹葉打在臉上,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與無助悄悄地涌上心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透過朦朧的暮色,我的眼前恍如夢境,仿佛看到了坡上的三間老屋,耳邊又傳來奶媽聲聲呼喚著我的乳名。澗東村,有我善良的奶媽,這一切是那么的留戀,那么地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歷了這場風波之后,我從保育院被父母送到了舅家,后來又跟隨母親來到離家偏遠的下迪學校讀書。我離去多年杳無音訊,令奶媽魂牽夢縈,晝思夜想,由于思兒過度導致了奶媽精神失常,如醉如癡長達二年之久。盡管如此,奶媽大病初愈后,又背上干糧,裹緊褲腿,步履 維艱地再次踏上了漫漫“尋兒”之路。她走遍了半個城鄉,問盡了途中鄉民,終于風塵仆仆地來到與河津縣相毗鄰的下迪學校。當在操場上找到奶兒時,她一把將我緊緊地抱在懷里,淚流滿面……。年幼無知的我,卻呆呆地望著奶媽而不知所措。臨走時,她從懷里掏岀微熱的餅子塞進我的手里,又用土布手巾為我揩干凈了臟兮兮的衣服,目視了奶兒許久之后,無奈中帶著淡淡的憂傷與不舍,默默地消失在我的視野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在我的世界里,就有兩個家:一個城里的家,一個澗東奶媽家,我很自豪。因為我的心里就是自己的家,家人就是我的全部。無論那個家,都是我成長的搖籃,都是我遮風避雨的地方;無論那個家,都有愛我的家人,都有我難舍的親情,還有慈母用愛為我撐起的一方藍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我當兵的那一年,傍晚時分,朔風吹來,寒氣逼人,我懷著保家衛國的心愿,去澗東向奶媽道別。剛進屋,奶媽拍拍我的肩膀說,炕上暖和,然后我和奶媽說了很多話。我告訴奶媽:兒這一去恐怕就得好幾年才能回來,您要好好照顧自己。看到奶媽眼角濕潤潤的,在我為她擦去淚水的那一刻,才發現奶媽額頭上的皺紋又增加了許多。這么多年,我從沒看到過她流淚,但我知道,這是奶媽舍不得我走,可話卻沒有說出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陽快要落山了,天空中灰茫茫的,我起身離開老屋,奶媽送我到欄柵門口,當我走了很遠很遠,回頭才發現,奶媽還站在村口的坡上,向我招著手,一束晚霞照在她那瘦小的身軀上,寒風不斷地吹拂著她的頭發,奶媽不時地用暖袖擦拭著眼角上的淚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的母子分別場景,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誰知兒這一去就是七年,奶媽思兒心切,日夜牽腸掛肚。前不久剛托人寫來信件,沒幾天又寄來包裹。由于部隊流動性大,況且我們每年都要外出執行任務,奶媽一次次寄來又退回的包裹,歷經數月輾轉多地才送達營房。我急不可待又小心翼翼地拆開了包裹,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顆顆紅嘟嘟,亮晶晶的稷山板棗。遠在邊疆的我,頓感百般親切,急忙用雙手捧著家鄉的特產送與我的戰友共享。他們一邊品嘗著又香又甜的棗兒,一邊聽我講著奶媽的故事,大家都說:你奶媽對你真好!當時我的心里比紅棗還要甘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一年冬,我退役后返回故鄉組建了家庭,奶媽也住進了老院新蓋的東房里。雖然屋子里寬敞了許多,可除了那兩件舊家具和鍋碗瓢盆外,奶媽仍然過著家徒四壁的極簡生活。無論命運如何苦澀,我的奶媽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心甘情愿地為奶兒傾盡所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的農歷臘月二十八,正是歲暮天寒之際,也是新春來臨之時,我興致勃勃地騎上車子來到澗東。剛進門,奶媽一邊興高采烈的和我聊著家常,一邊心不在焉地往鍋里添著水,說 著 說 著 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剛把水燒熱,院子里就傳來了 雞 的 慘 叫 聲,當 我 推 門查看時,只見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老母雞,已 經 躺 在 地 上 不 斷 地掙扎著。我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再有兩天就是大年初一,你把雞殺了過年 連 個 雞 蛋都沒得吃。雖然這么想,但話卻沒敢說,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奶媽把雞收拾干凈后,裝進編制袋子里。萬沒想到的是,奶媽直接把雞放到我的自行車簍子里。直到此時,我才如夢初醒,急忙上前奪過袋子,瞪著眼睛,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的奶媽,瞬間,覺得眼角酸酸的,心如刀絞般的難過……,百感交集的我,實在不忍心帶走奶媽這一“沉重”的袋子,急忙放下后匆匆離去。萬沒想到的是,我剛進家門,奶媽又不厭其煩的讓弟弟把那只老母雞送到我的家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正値國家從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時期,供給制正在逐步取消,城鎮供應的糧食并不能滿足我一家人的生活需要。奶媽知道后,曾連續多年,把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小麥磨成面粉,獨自背在肩上,沿著通往縣城的那條崎嶇不平的田間小路,一次次地送到我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時的奶媽年逾六旬,身體瘦弱裹足,不善于騎車,沒有任何代步工具,也不愿求助于他人。為了能夠讓我和孩子們填飽肚子,她不辭勞苦,背起二十多斤重的面袋,徒步往返于十多里地的城鄉之間,堅持數年如一日。可又有誰能知道她在小路、地頭、堰邊歇過多少次,流過多少汗,在寒冷的冬日和酷暑的夏天一路如何走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奶媽力不從心,背不動的那一年,唯 恐 我 一 家 吃 不 到 白面饃饃,每逢新春佳節,都要蒸好許多的饅頭、花饃和棗糕。每一次的送來,不僅給我和家人們帶來了節日的美食,也帶來了慈母的關愛。隨著這一習慣日久天長,漸漸形成了一種規矩,時至今日,弟弟一家依舊在沿襲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前普通人家都注重于女孩子的女紅制作,而 我 的 奶 媽卻沒那么幸運。她的童年是在顛沛流離、缺衣無食的艱難困苦中度過,雖然沒有良好的學習機遇,但由于奶媽心靈手巧,勤學好問,她制作的針線制品不僅生龍活虎,又維妙維肖。除了在集市上換點零花錢外,還特意給我制作了許多精美絕倫的老虎鞋和帽子等用品。四十多年過去了,至今我還珍藏著奶媽為我親手制作的鞋墊,由于是“慈母手中線” 我視若至寶,每當想奶媽了,就把它捧在手中睹物思人,慎終追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十冬臘月,天寒地凍,久無雨雪,青龍澗隨之干枯。我大概有一個多月沒顧上看望奶媽了,在醫院照療身患重病的父親。時近黃昏弟弟突然傳話說:咱媽想你了,讓你去一下。我頓感惴惴不安。由于平時奶媽與我母子連心,有事都是直言不諱,而這次稍話竟然有些怪怪的,思來想去,感覺其中定有隱情,我急忙驅車來到了澗東,原來奶媽生病了,竟然是一病不起。聽說我來了,她強打著精神讓姐姐們把她扶起,我為奶媽身上蓋好了被子,坐在她的身傍,一邊焦急地尋問著病情,一邊準備留下照顧奶媽,可奶媽總是打斷著我的話,用不容商量的口氣對我說:“ 你回呀,我好著呢,快去照顧你爹去!” 萬沒想到,這竟然是奶媽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我的奶媽撇下了奶兒,帶著留戀與不舍,帶著牽掛與無奈,急匆匆地走了。她走完了苦難的歲月,走完了艱辛的時光,走完了負重的歷程,走完了她九十歲的風雨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媽突然離去,使我悲痛欲絕,愴然淚下,情凄意切的我為奶媽送去了九十朵白菊和康乃馨鮮花制成的花圈,感激奶媽對我視如親生,待兒恩重如山,表達著我對奶媽的寒泉之思和永久懷念。出殯那天,蒼天含悲,哀樂長鳴,刺骨的寒風不斷吹來,送 行 路 上 凄凄慘慘,披麻戴孝的奶兒泣不成聲,荒涼寂寞的墳前奶兒長跪不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走了奶媽,我 的 心 情 一落千丈好像跌入了萬丈深淵,日夜寢食難安。思前想后,覺得自己平時對待長輩和朋友向來都是謹小慎徽,關愛有加,而對待我的奶媽卻熟視無睹,不以為意,很多時候確實忽略了奶媽的感受,雖然這些奶媽也早已習慣了,但 我 還 是 覺得慚愧萬分。假 如 平 日 里 多 些 關 心與體貼,抽閑時多些倍伴與守護,也不致讓人 后 悔 莫 及,遺憾終生!想想也是,自己平時總是以 “忙” 字為借口,卻 往往疏忽了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 欲 養 而 親 不 待” 的風樹之悲,而我對奶媽的孝敬與奶媽對我的關愛還相去甚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轉星移,時過境遷。如今時代的車輪已經跨入二十世紀新的歷程,我們的國家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基礎上正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奶媽曾經遭遇過的自然災害、貧困與饑餓皆成 往 事,從前 走過的 田間小路,已被筆直寬敞的稷峰大街取而代之,夕日的青龍澗早已擴建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民悅園,坡上的三間老屋也翻蓋一新。雖然我的奶媽與我陰陽相隔,但是她對我的愛是慈母對孩子的愛,她對我的情是舐犢情深。盡 管 “ 只少十月懷胎 ” ,可奶媽含辛茹苦的乳養,無微不至的關愛 恩逾慈母,不 僅 使 我感激不盡,也 給 奶兒 留 下了一生無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媽,我好想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于辛丑年春月</p> <p class="ql-block">澗東村鳥瞰圖</p> <p class="ql-block">筆直<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5, 231, 202);">寬敞的稷</span>峰大街</p> <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的青龍澗</p> <p class="ql-block">澗東橋頭余霞成綺</p> <p class="ql-block">日新月異的民悅園</p> <p class="ql-block">文 / 探尋者</p><p class="ql-block">圖 / 拍攝于澗東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沧州市|
普安县|
扶沟县|
岫岩|
隆德县|
邯郸县|
东至县|
红原县|
张掖市|
乳源|
高雄市|
策勒县|
乌恰县|
永仁县|
鹤庆县|
沁阳市|
鄱阳县|
桐庐县|
手游|
行唐县|
康马县|
琼海市|
临沭县|
泰州市|
奈曼旗|
洛南县|
河源市|
新建县|
同江市|
萨迦县|
桓台县|
安庆市|
深水埗区|
抚州市|
天津市|
汕尾市|
阳泉市|
宁南县|
五大连池市|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