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宿舍(下)</p> <p class="ql-block"> 也許學校怕我和“花鐵鏈子”不能和平共處,后來,我就搬到了我到漁溝中學的第二個宿舍。</p><p class="ql-block"> 校園西南角,最前面一排房屋,一直是漁溝中學教工宿舍。我在大禮堂化妝間與蛇共舞的時候,新分配到漁中的大學畢業生,悉數住在這間大教室里。這些人包括:佘炎昌、朱仕保、蔣長林、馬乃清、路紅軍、馮建國、孫興東,王尊亞、齊國敬、馬建國等。但見室內蚊帳林立,進出猶如迷宮,床上衣衫被褥頗為簡單,但床下大多塞有三五紙箱,想必是大學課本和一些業務書籍吧。門口的桌上,簡單的洗漱用品,很有一種下鄉知青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學校的年輕教師,自然不止這幾個剛分配的大學生,還有早來一年半載的王一昉、蔣競雄、孫大義、張紹國、汪永文等一干人物,加起來,足有一打拐彎。</p><p class="ql-block"> 這兩撥人馬學有專攻,各有手熟,門類齊全,獨當一面。不到幾年,他們就成了學校的中堅。</p><p class="ql-block"> 青蔥歲月,正是荷爾蒙激素最為旺盛的戀愛季節。不到一年,這些小桿子有一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有的是淮陰城內千人大廠里的花姑娘,有的是本地醫院的白衣天使,還有在大學里就成功牽手的準夫妻,他們在校要房無望,都陸續移出校門,和集體宿舍拜拜了。看得出來,當時,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的住房條件都比教育行業來得寬松。</p><p class="ql-block"> 人少了,學校覺得還讓我們混住一起,也不是個事兒,就決定改善一下年輕教師的住房條件。</p><p class="ql-block"> 從前面往后數第二排,有兩個聯排的教室,這兩個連排的教室,雖是起脊房,卻是有天花板的。這天花板由3cm寬的排木構成,外面泥抹了一層白灰,和墻壁渾然一體。室內5面刷白,互為映襯,再加上前后幾個大窗戶,自然光線充足,空氣鮮新。尤其是下雪天,更是清爽明亮,讓人心情大好。</p><p class="ql-block"> 學校將這這排教室用單皮墻切割為6個房間,讓老婆在外地的準單身狗賡續集體生活。蔣長林、馬乃清、馬建國和我分在東邊第一間。此房分內外間,本來,床上都貼有姓名,我和建國是在內間。可當我們搬移時發現,長林、乃清早已捷足先登,在內間收拾安頓好。我覺得他們不守規則,要找校長告狀,建國老師勸我,以后還要相處,不要傷了和氣。我審時度勢,看那兩人,天庭飽滿,目光深邃,嘴唇剛毅,都是很有個性的樣子,只得悶聲作罷。</p><p class="ql-block"> 唉,年輕人哪,哪個是饒人菩薩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據說這幅漁溝中學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送舊迎新紀念照片,就是在西南第二排教室門前照的。</span></p> <p class="ql-block"> 睡在新宿舍的新床上,看著東墻上的廢棄黑板,看著廢棄黑板上的涂鴉,扭頭再看看床前皎潔的月光,抬頭再看看窗外婆娑樹影,我覺得似曾相識,很是眼熟,這不是——?</p><p class="ql-block"> 是了,這正是我上初中一年級的教室。</p><p class="ql-block"> 我在漁中只上了個初一,初二我就隨父到外地學校就讀了。初一時,我的就讀教室正是現在成為我們宿舍的這個地方。是時,高考生張鐵生、小學生黃帥先后“反潮流”,我們學生有樣學樣,上課不聽講,教師課上不下去。記得我們一周有一節“學大寨”課,任課老師周姓,名字似乎叫成玉,戴眼鏡,50歲上下的樣子。那天,老先生正在講小麥的分蘗、拔節,我和同桌龔小武思緒又游離課堂,小聲說笑,講到興奮處,不禁笑出聲來。但見那周老先生急轉身,手指著叫我站起來,問我叫什么名字,左右幾個調皮男生說我叫龔小武,于是他紫紅著面皮責問我:”龔小武,學大寨你學什么!“周老師也不知是哪里人氏,不但把我叫成”龔小武“,還把”學“(xúe)說成(xā),全班自然是一片哄笑。我也膽大包天,梗著脖子和周老師犟嘴,說學農應該到田頭,把老頭子氣得雙腿顫抖,膩得半天說不出話來。</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班主任(芳名可能叫言素珍),中等個頭,雖方三十出頭,卻溫文爾雅,渾身散發濃郁的學者氣息,這樣一個膚白貌美、說句重話先自臉紅的南方清秀妹紙,怎能管住我們這些街頭長大、攆過惡狗踢過驢的地痞小無賴。于是第二學期學校就換了一個蔡姓南京下放知青做我們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此君似乎叫蔡武懷,年華亦在三十左右,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結實,不茍言笑,上身穿著不帶紅旗徽章的黃軍裝,頭上戴著摘去五角紅徽的黃軍帽,下身長年海軍藍。此老師患有鼻竇炎,說話聲音和別人不太一樣,低沉,鼻音,有時還聽不明白。早到校的同學,經常看到他在初二教室后面的雙杠上飛上飛下,眼花繚亂。他有個絕活,能在雙杠上筆直倒立很長時間,然后一個倒栽,緊接著,風轉一般在雙杠上連續繞圈,最后飛躍騰空,穩穩降落地面,一氣呵成,學生們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可以想見,那袖管里粗壯的臂膀,絕對和《佐羅》影片里的阿蘭德龍有得一拼。</p><p class="ql-block"> 一次,一個女生不守紀律,蔡老師臉色沉峻地責令她出去。那女生仗依自己是個柔弱小女生,站在那里似笑非笑地不吱聲,也不出去。這蔡老師是能動手絕不動口的主,走過去一下子抓牢那女生的衣領,可憐那女生就腳不落地被拎到走廊,摜趴在走廊外面的地上嚶嚶地哭。</p><p class="ql-block"> 另一回,一個家住漁溝騾馬街的男生在課堂上不知道干嘛了,蔡老師責令他滾出去,那學生也是死活不挪窩。眼瞅著蔡老師走將過來,這學生早兩手抓牢桌沿,咬緊牙關準備御“敵”。很顯然這時候這對師生拼的就是膂力了。誰知道,兩人根本不在一個段位,蔡老師竟連人帶桌子將此學生拖出幾步遠,把其他幾排桌子都推得大亂,小女生便嚇得尖叫起來。這調皮學生也是膽兒混肥的角兒,在拖拉的混亂中居然在老師前胸猛襲幾拳。蔡老師愣了愣,說:”啊?你還打我!“拽起老拳,在該學生的胸口回搗了幾記,然后,薅起該生頭發,拖到前門口,順勢把腿向前一伸,手一搡,該生就瀟灑地大步踉蹌幾步,遠遠地絆翻在地上。鼻子開始流血。</p><p class="ql-block"> 見紅了!穿過窗戶觀望的我們都睜大眼睛,脆弱的小心臟被嚇得砰砰亂跳,可蔡老師雙手搓拍了幾下,接著上課,沒事人一般。后幾天,這個學生來教室,天天捂著胸口弓著腰。我們都同情地望著他,可蔡老師從沒拿正眼瞧他。憑著武力鎮壓,我們班的紀律大為好轉。……</p><p class="ql-block"> 現在,這個承載著我諸多回憶的教室居然改造成了宿舍。走廊里,放著小家庭的鍋碗瓢盆,劈柴蜂窩煤,我怎能不感慨系之。</p> <p class="ql-block"> 不久,縣中教學規模擴大,漁中那些南方教師就陸續調到縣城中學去了,有的還調回南方老家了。再加上一些老教師退休、一些有門徑教師改行,漁中的宿舍又空出不少,我們這幫年輕人就實現了一人一間宿舍的美夢。我分得東南角、校長室后面的那排擁有悠久歷史的老宿舍房。似乎是左首第四間。</p><p class="ql-block"> 這便是我的第三個宿舍了。</p><p class="ql-block"> 這宿舍,似乎和大禮堂的化妝間差不多大小,一張桌子、一張椅子和一張四六尺棕繃床。然而,讓人大喜過望的是,這是單人獨間,自己的收藏有保障了,書也不會莫名其妙地失蹤。尤其是酷暑時,上身不穿衣服赤膊在室內走兩步也坦然了。愜意,高興、滿足。</p><p class="ql-block"> 這宿舍還有個長處,它坐落于全校中央偏左,教室與之對應呈放射性四周排列,無論到哪個班級上課,都不必走太遠的路,即使下雨,也不用帶傘,教科書搭在頭上,三步兩步便躥進了教室走廊。</p><p class="ql-block"> 在這排居住的我的鄰居,值得一提的有2人,一個是劉正偉老師,一個是李康老師。想當年,他們兩人都申請不教高中,不帶畢業班,就是“發配”到初中也無所謂,一門心思學英語、背單詞,考碩士。被學校安排在高三畢業班上課的我們覺得光榮之至,把個精力全放在班級,放在班級的學生身上。現在想來,這兩位英杰確實夠少年老成的,目光確實高于我等眾生,他們本著“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理念,雙雙考上碩士,沖刺博士,幾年下來,兩位讓人刮目相看,一個成了人見人敬的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個做了博士,又下海做起海綿生意,產品遠銷歐美,成了商界翹楚。正應了那句俗話:誰笑在最后,誰笑得最好。俗話不俗啊!</p><p class="ql-block"> 反思過去,我只能說,一個人被廢掉的最快方式,就是沉湎于底層的榮譽和舒適。路是自己走的,怨不得別人。作為年輕教師,我們的血的教訓,或者說要盡早拎得清的是,在黃金年華,一定要滿血打拼,使自己達到一個高度,一個境界,你才能實現人格的自由,直至實現財務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好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漁溝中學跌打滾爬的這八年,教出一大批尊敬我、愛戴我的學生,他們都在各條戰線上小有建樹,讓我頗為自豪。有做生意的學生和我聊天,感慨地說:“我要有吳老師這樣的人脈,我早就發了!”我微微一笑,不答話。</p><p class="ql-block"> 扯遠了。繼續說我的宿舍。</p><p class="ql-block"> 高三教室的后面,有一方塘。方塘后面,亦有一排教工宿舍。和學校食堂僅隔有四間聯排教室(此時已成為男生宿舍)。這排教師宿舍,雖青磚到上,卻是方瓦鋪頂,因年久失修,外墻傷痕參差,苔蘚斑駁,室內亦低矮陰暗,空間倒是寬綽,大約在15平方左右。印象中只記得齊國敬、何立高老師住在這排,且同住一間。蔣競雄老師也住在這排。他是正宗城里人,我們也會到他的房間里坐坐,感受感受前沿時尚。他的電梳子和熱得快,是我對他房間的整個記憶。</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上圖是漁溝中學體育運動會播音員在現場廣播。美女芳名費冰,學校名人。據說這套放大器就是從蔣競雄老師房間接出的電。看得出,這排宿舍外墻早已“傷痕斑駁、苔蘚滿墻”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后來這排宿舍終成危房,學校將其推倒重來,在原址建起明顯比原來高出幾皮扁磚的紅磚紅瓦房。我也因教學有功,分得一套,這是我到漁中擁有的最像模像樣的宿舍,同時,還在西北角分得一個廚房。欣喜之余,我將房子隆重布置了一番。自己畫的三幅水粉畫,用鏡框裝成,掛上東墻;書櫥橫放,將房間一分為二,一張八仙桌頂在書櫥背后,桌子上方,掛一幅鏡框“藝術天地”,那偏綠立體書法作品,成為汪永文老師對我宿舍的唯一記憶。后窗上,懸掛一幅仙鶴竹子圖案的淡藍色窗簾。靠西北墻擺放的大床旁邊也布置了一張課桌。課桌鋪上一方塑料桌布,自費訂閱的雜志《大眾電影》《藝術世界》,擺放在這桌子的醒目之處,恰到好處地表明了自己的品味和藝術愛好。曾住在這排老房子里的蔣競雄老師,因談婚論嫁,率先調回淮陰市中心的一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已是1986年。</p><p class="ql-block"> 話說漁中這十數太保,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這十余年里,擔起了漁溝中學教學的半壁江山。有學生說,漁溝中學80年代最輝煌時期與這三五太保有太大關系。有屆學生聚會,四桌學生集體嗨翻,一位在師院工作的學生,端著酒杯,到我跟前一飲而盡,然后,手搭在我的肩上,大著舌頭對我說:“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挺幸運的,到了漁溝中學,能碰上一群你們這樣優秀的老師,是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啊!”看得出,這位學生是推心置腹的。他說他上高一時才接觸英語,高考時,居然考了97分。一百分滿分試卷哦!</p><p class="ql-block"> 農村中學,經濟薄弱,條件差,終究留不住教師。鳥棲高枝,人往高走,乃自然法則。到了80年代末,這些太保們,調城的調城,改行的該行。以致一度形成風潮,不調出漁中,就覺得低人一等。也確實是!后來的結果證明,改行的,都有了一官半職,有的還是市局級領導,成了市縣小有名望的干部。沒改行而進了縣城中學的,后來也成了教育行業的局級校級領導和教學骨干了,住房和報酬都有了大幅改善。這是在農村中學無法比擬的,更是想也不敢想的。</p><p class="ql-block"> 和我住過一個宿舍的3個人,長林調到縣政府工作去了。是他的漁中班主任吳自通老師“保媒”推薦的。記得,長林就在房間的課桌上寫的改行申請,申請書里“自古洎今”一詞,給我印象賊深,我特意查了字典,這個“洎”,乃“到”的意思。日后偶爾販賣時,許多人都不認識,我拾人牙慧,卻頗為自得。乃清呢,先是做了歷史教研員,后來又當上縣中副校長,后來又外聘做了私立陽光學校的校長,拿的年薪,住的別墅。馬建國老師,先是被提拔為劉老莊副校長,后來被省重點清江中學挖去,成了英語教學骨干,常年參加中考試卷的出題和改卷工作。都發達著呢。</p><p class="ql-block"> 總之呢,這些曾經的同事,各奔前程,愈走愈遠,各人忙各人的事,聚少離多,好在建有群空間,哪家有事,合盤上,一度時期,還每月聚餐一次,共話時光短暫、漁中滄桑。想想這幫兄弟,長期吃住一起、說笑一起,有的人打呼什么怪腔,咳嗽什么動靜,起夜什么時間,課堂上聲音多少分貝,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真不枉了朋友一場。人是群居動物,需要傾聽,需要吐槽,更需要友誼。哎呀,有這一干兄弟,早打招呼晚晚安,推送奇文共欣賞,夫復何求?!</p><p class="ql-block"> 屈指算來,本人從一開始進校睡的西北角大禮堂化妝間,睡到西南角的大教室,又從東南角的“小鴿籠”,睡到東北角的紅瓦房,可謂睡遍漁中新老宿舍,我怎能對漁溝中學不一往情深呢。看到或讀到關于漁溝中學的片言只語或老舊圖片,都會異常專注,珍惜收藏。</p><p class="ql-block"> 近日,聽說老漁中舊址上正在興建漁溝中學高中部,不禁老眼濕潤,思緒萬千。可惜,前幾日看學生空間所發圖片,是在原址上建了幾棟大樓,老漁中的影子已蕩然不存,不禁悵然若失,胡思亂想。依我想來,要能把學校按原有布局恢復原貌,提高檔次,依照明清特色修建,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勾欄畫柱,成就園林式校園,必將成為漁溝中學歷史上一座特色校園。而這,自然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南柯一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吳欣,1983年—1990在漁溝中學任教。最大的收獲,就是擁有大量的學生朋友,深以為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天台县|
利辛县|
黎川县|
德州市|
黄梅县|
井陉县|
揭东县|
宕昌县|
中山市|
定南县|
大洼县|
麟游县|
固始县|
福州市|
乌什县|
海丰县|
五大连池市|
攀枝花市|
册亨县|
鱼台县|
都昌县|
巴林右旗|
堆龙德庆县|
天峨县|
尼勒克县|
昌吉市|
连山|
新泰市|
香格里拉县|
安顺市|
泗洪县|
宣化县|
孝昌县|
永德县|
安龙县|
龙山县|
镇原县|
嘉黎县|
如皋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