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同志的頭銜很多:興躍村原書記、古城詩社名譽社長、孝義市讀書協會名譽會長、《小馬烽作文選》編輯部執行主編、孝義市三晉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他還是大家交口稱贊的″老百姓的貼心人″、"好書記"、"逐夢人"、"孝義文壇的推助手"、"及時雨″、"孝義市讀書協會的發動機"。對這樣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大家一定很好奇吧,來,請隨我一起走近他!</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村民的貼心人 好書記</b></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境貧寒,王來福同志初中畢業后回家務農,但仍堅持自學。叔嬸們看到他勤奮好學,是棵好苗子,便多方勸說他的父親別誤了孩子的前程,使王來福能重又考上高中。畢業后進入兌鎮煤礦打工,打工期間報上了山西刊授學校,自學了四年文學課程。由于他踏實肯干、勤奮好學,在礦上和村里的口碑都很好。公社和大隊書記認為他是棵好苗子,讓他回村擔任村干部。</p><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同志1984年任興躍大隊大隊長。當了隊長后,他走訪社員,只見一個五口之家,中午只是一人半碗玉米面糊糊,家里的存糧也只有四十多斤玉米面。一番考察下來,發現一百來戶人的興躍大隊,有類似不同程度的缺糧戶就有二十幾戶。他把村里的實際情況寫成書面材料,向公社和縣里的民政局做了匯報,民政局的領導也感覺事態嚴重,及時通過公社下發五千斤救濟糧。王來福召開會議,強調這是救濟糧,黨員干部不能私貪,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全部分發到缺糧鄉親手中。缺糧戶根據人口分別領到一百多至三百多斤的救濟糧,解決了燃眉之急。這時的王來福,意識到為官一任,首先得解決鄉親們的溫飽問,必須采取切實措施,提高農業產量。他開始走訪鄉技術站,縣農業局,省農科院,尋找提高農業產量的辦法,并開始自修農學專業課程(四年)。終于找到了農村作物低產的癥結所在:當時的社員還都是粗放經營,不懂用良種,不懂科學施肥,合理密植,玉米地里臥下牛,還嫌玉米稠。小麥畝產1一200斤,秋作物頂多畝產300斤。全村1600畝地,年產最多也就十幾萬斤,除去交納公糧,留作飼料,分到農戶手中的糧食一人不足300斤。</p><p class="ql-block"> 他組織了三個科技小組挨家挨戶做科學種田動員。雖然最終只有二十幾戶同意試試科學種田,王來福并不氣餒,而是以這二十幾戶為典型,買優種、施配肥、合理套種密植。等秋收時,這些典型戶玉米有的一畝打了1000斤,其它秋作物、小雜糧也是產量大增。眼睜睜看著人家滿車的往家里拉糧食,其他農戶也眼紅了,紛紛表示來年也搞科學種田。 第二年王來福當任興躍村第一書記,他干勁更足了。召開群眾大會,提出家家制定科學種田計劃,每戶填寫巜村民科學種田計劃表》。當時,印表設備只有鄉里有,天降大雪,足有一尺多厚。王來福踩著積雪,步行五里,從鄉里取回報表,和村民兌現了簽訂計劃的承諾。這一計劃的簽訂,對村民合理安排作物種植面積,實行配方施肥,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收入起到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并提出口號“要高產,高投入,要效益,重回茬″"科學種田能高產,不講科學少打糧",請農技老師給村民講科學種田的知識技術,并組織大家外出學習取經。這些宣傳發動教育的工作對改變村民落后的農作思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還帶領村民開挖了八百畝豐產溝。功夫不負有心人,全村農作物產量最高達到76萬斤,足足超過以前糧食總產24萬斤的3倍。興躍村王來福帶領村民科學種田奪高產的消息很快傳到鄉里,縣里,呂梁地區。各級政府紛紛組織考察團前來取經,甚至呂梁地區也組織十三個縣分管農業的副職前來學習。王來福也年年榮獲縣鄉兩級政府頒發的榮譽獎章,興躍村九零年被孝義縣委政府評為旱作農業的一面旗幟,他被呂梁地委評為勞動模范。</p><p class="ql-block"> 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問題,王來福同志并沒有止步,他帶領村兩委干部先后引進興躍煤礦和奧凱達化工有限公司,不僅解決了興躍村的剩余勞力問題,而且,這兩家企業每年還給村里上繳用地款,給村民發福利,每年能給村民增加300萬元的收入,使興躍村的村民的腰包迅速的鼓起來。村民個人有錢了,村集體經濟也壯大了,他和村委兩干又將全村都換成高標準的電路設施,給全村家家免費喝上自來水。全村鋪油路。讓興躍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徹底的改觀。興躍村也被評為山西省先進集體。經過風風雨雨的磨煉,王來福也逐漸由敢闖敢干的毛頭小伙成為一名沉穩有威信的帶頭人。</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方面,王來福同志高瞻遠矚。他認為只有尊師重教,村子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希望。村委規定,村里每考上一名大學生,村里兩個企業一家出2000,村委出2000。每考上一名高中生,兩個企業一家出500,村委出500。他本人也以個人名義先后捐款給下柵小學,安順小學,下柵初中。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一年,僅600多口人的興躍村,大學生就考了25名,高中生考了20名。</p><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做為村委書記,切實體會到農村工作離不開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因此,對黨建工作一刻也沒有放松,他以身作則帶領支部黨員學習黨章,中央文件精神。在村委大樓建了一條黨建文化長廊,圖文并茂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全村的黨員干部、村民們一來村委,就可以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并滋生緬懷革命先烈之情。村黨支部也被呂梁地區評為全省的優秀黨支部。</p><p class="ql-block"> 當了十幾年村干部,興躍村已經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王來福退居二線,孩子們勸他也像別人一樣,在家安享清福。可他覺得自己精力還充沛,黨培養他這么多年,他從小就有當作家的夢想,和孝義的文壇大腕馬明高還是同學。如今,作家是當不成了,但可以發揮自己的社會活動能力,為孝義的文化繁榮添把柴,助把力,好戲還在后頭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書香孝義的推助手</b></p><p class="ql-block"> 隨著孝義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桂冠,孝義自上而下掀起一股轟轟烈烈的讀書熱潮。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進“文化勝溪,書香孝義”建設,營造全民讀書的良好社會氛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市文聯委托市政協黨組副書記李慶榮,成立孝義市讀書協會。在握色助手時,政協常委郭建榮律師舉薦了退休居家的王來福,郭律師知道王來福在項目推廣和團隊組織方面駕輕就熟。2018年1月22日,孝義市讀書協會正式成立。王來福同志當選名譽會長。讀書協會成立伊始,王來福就以他慣有的拚命三郎的工作作風,全身心的投入到協會的瑣碎的工作當中去。他和李慶榮會長走原平,虛心求教辦會經驗,又與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徐建榮,副會長康孝宏等同仁日以繼夜制定探索和總結可行工作方案。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的籌備策劃和現場組織。</p><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同志和協會同仁一起,積極以推廣全民閱讀為己任,成立多個微信群,網羅孝義讀書愛好者,招摹志愿者和講書人。一年內先后成立了六個讀書分會,舉辦了三十多期講書活動。邀請市內和省內各行業的專家學者、北大學子、本市讀書愛好者現場講書,講書內容涵蓋古今中外名著,人文歷史,科技醫學,政治經濟養生保健,并讓講書者和聽書者積極互動,釋疑解惑,真正讓聽書者感受到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還多次舉辦觀影、圖書漂流薦書、讀書坐談交流會,聽書者包括各個年齡段和各個階層的干部和普通市民,市政府領導和各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也帶頭參與,聽書講書人數累記破萬。極大地激發了全民閱讀的熱情,有效的助推了全民閱讀的熱潮。讀書協會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實踐,形成了既搞大型讀書推廣活動,又開展相約星期五定期講書的活動。并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形成了“四不講、 一分開”的講書要求(即:政治不正確不講、宗教類不講、投資理財類不講、有煽動性傾向的話題不講,講書人將講書與身份背景分開。)的全新模式。 也凝成了“包容+堅持”的協會精神。讀書協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等班子成員認真組織,正規化管理,積極努力推進讀書活動,尤其是講書人辛勞付出,精彩的演講使讀書會活動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讀書愛好者涌進了講書會場,讀書會這個團隊的無私奉獻精神受到了廣大讀書愛好者的好評,</p><p class="ql-block"> 讀書協會的一系列活動,點燃了廣大市民的讀書熱情。也使大家增加了人脈,補充了知識不足,滿足了對多元文化的需求,進而提高了生活的質量。正如協會會長所講的:"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和一個新生代文化群體正在孝義大地上形成,改善和優化了孝義文化人群結構,一批植根中華、孝義傳統文化,適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加年輕有活力,更加有時代感,更能體現新時代文化特色和需求,更能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僅有文史哲而且有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時代前沿知識的、充滿活力的文化新人,正被越來越多的孝義人認識,他們有黨政機關工作者、教師、商業工作者、企業家等社會各界人士,登上了他們本來就應當有的廣闊文化舞臺、前臺。"在孝義文化界,讀書會講書活動成了熱門話題,讀書會也成了影響力大的新生文化組織,講書活動引起了讀書愛好者的熱情關注。而這些也是一心想讓家鄉孝義變得更繁榮,人民過得更充實、更幸福的王來福同志所希望看到的。在慶祝讀書會成立一周年年會上,會長總結讀書會的成功創辦走到今天,有十四個忘不了,其中有兩個忘不了王來福同志,他被老師們尊稱為讀書會的(發動機)。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逐夢人</b></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馬烽原名馬書銘,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孝義市居義村。"山藥蛋派”第二號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電影文學劇本《我們村里的年輕人》、《淚痕》(均已拍攝發行)等,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人民作家”榮譽稱號。他″思想淳樸、作風正派,用文學的形式服務于社會乃至政治。忠實的為底層人民代言,熱愛家鄉,傾心家鄉文化建設″的精神已成為孝義,呂梁乃至山西文化界的豐碑。</p><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同志認為:馬烽是人民作家,是革命家,他是孝義、汾陽、也是山西人的驕傲,他為孝汾兩地乃至山西文化事業做過很大貢獻,馬烽為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具大貢獻。因此,當孝義市馬烽文學研究中 心副主任胡天將,萊茵國際中心主任李景耀,呂梁職業技術學院王愛琴部長,呂梁馬烽文化研究中心武愛民主任,等人提議發起《小馬烽作文選》創刊活動,想邀請他加入團隊時,他欣然應約,從此成為《小馬烽作文選》核心領導人之一。大家力求通過《小馬烽作文選》,實實在在的能讓祖國的花朵們繼承馬烽文學思想,發揚馬烽精神。</p><p class="ql-block"> 王來福同志出任執行主編,從創刊初期對刊物定性,確定發展目標方向的討論,到發行儀式前因大雪物流遲滯,派兒子開車到太原搶運刊物的行動,《小馬烽作文選》創刊儀式、小馬烽致敬抗疫英雄、小作者簽名贈書、小馬烽文學社成立,一次又一次的宣傳,他既是組織者,也是資助者,資金有缺口了,他一次又一次慷慨解囊,(《小馬烽作文選》執行主編李景耀語)。正如編輯部的冀美蘭老師所說,大家忘不了那個笑臉成菊的長者。他總說自己不是文化人,敬慕文化人,卻不知,他的樸質,他情懷胸襟,裝下的何止馬烽,是整個勝溪的明天。 不用說,都知是說王來福。馬烽精神已在他的心中扎根。作為一名有文化情懷的孝義人,他覺得有義務把馬烽精神傳播給下一代。《小馬烽作文選》創刊兩年來,小馬烽團隊做了大量的實質性的提高孝義文化軟實力的工作。 切實踐行了以實際行動繼承馬烽文學思想,發揚馬烽精神的初衷。小馬烽團隊也成為孝河大地上的一支文化勁旅,立足孝義,輻射周邊,正讓越來越多的孝義和外地中小學生,從小以馬烽為榜樣,人人爭當小馬烽,讓馬烽精神在下一代人心中深深的扎根。</p><p class="ql-block"> 2021年元月17日,《小馬烽作文選》一歲了,執行主編胡天將建議出一本周年慶影集,王來福同志笑著說:“弄吧,弄吧,你們年輕人有想法,我支持,一定要弄好。”周年畫冊一次又一次修改,他為了展示團隊的力量提出好多建議。大家也精心挑選了一張他指揮現場的照片,從他那精神十足的勁頭里,根本看不出他62歲的年齡。他笑著感謝大家的費心并由衷感嘆:"我不圖什么,只等我孫子、外孫長大后,翻開畫冊,看到他爺爺、姥爺時,知道我還為孝義文化事業干過點事情。”一本小小畫冊,一期期《小馬烽作文選》, 定格著他的文化情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詩社的及時雨</b></p><p class="ql-block"> 古城詩社成立五周年了,社長李慶泉念念不忘想出一本書,做為詩社五年來的成果彰示。這一想法得到詩社同仁和孝義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收稿,定稿,編輯,一切都很順利,孝義文壇名流紛紛作序吟詩助興,孝義羊羔酒業公司等企業和個人慷慨解囊捐資玉成。作為名譽社長的王來福同志出資5000,并承諾如出書資金不夠,他負責補充不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至今年正月,《古城新韻》一書終于散發著幽幽的墨香,放在了大家面前。社長笑了,王來福同志也笑了。不幾日,古城詩社五周年慶典和新書發行座談會又在王來福等老師的精心籌備下,在萊茵國際成功舉辦,汾平介孝臨文友紛紛稱贊,詩社出書,在五地算是開先河之舉。而王來福同志也稱得上是古城詩社的及時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感恩偉人,傳播紅色文化</b></p><p class="ql-block"> 2019年 12月26日,是領袖毛主席誕辰一百二十六周年,早晨忽然接到王來福同志的電話,說今天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暨紀念毛澤東誕辰126周年紀念活動在孝義市萊茵國際大廈舉行,希望我能和李竹華記者一起光臨。盛情難卻,又有新聞可寫,我們便于下午欣然赴會。王來福同志熱情的和我們握手:"感謝你們遠道而來,先看演出。今晚我們已安排好賓館,晚會結束就別回去了,住下咱們好好聊聊。"大會邀請到了孝義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還有市知名文藝團體。有精彩的演講,深情飽滿的朗誦,還有激動人心的歌舞。與會人員以多種形式表達對一代偉人的追思,會場上掌聲此起彼伏。在孝義文化界,以如此隆重的形式紀念偉人誕辰還是首次,我們寫成報道,社會上反響很大。后來,才知道,這次晚會是王來福一手出資并策劃的。所有友情出演團隊事先都沒彩排,仿佛二戰期間蘇聯的莫斯科紅場閱兵,來了即上,都是即興。</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問及王來福同志對偉人的看法,他慷慨陳詞:法國的前總統形容主席是燈塔,英國的前首相稱贊主席是二十世紀以來世界各國中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宋慶齡尊稱毛主席為獨一無二的領袖。對于毛主席,熱愛就夠了。為了這個國家和民族,論犧牲,毛主席失去了六位親人,論貢獻,打跑了日本鬼子,打敗了美國鬼子,給新中國的工業、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是現在沒有工業強國、農業大國的地位,我們的民族復興又從何談起?如今的中國,在幾代領導人的英明領導下,繼往開來,正一步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我們當然不應該忘記開國領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懷念偉人的思想,言行;懷念偉人的高瞻遠矚,雄幍大略;懷念偉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的,從王來福同志參加的無數次公益活動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希望講愛心講奉獻的人能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能越來越和諧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晉文化研究會的先進工作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5日上午,孝義市三晉文化研究會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上,王來福榮獲先進個人光榮稱號。會長王正樹介紹說:大家一定知道,今年3月1日,中央電視4臺播出了《記住鄉愁》節目“孝義——千古繁華地,天下孝義人”,其中,王來福同志出力不少。"我們孝義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雄渾厚重的人文景觀,名顯天下的歷史人物,斑斕多彩的民間藝術和海納百川的孝義精神。"恒以孝持家、唯以忠事國"是孝義古城持續文明昌隆,經濟繁榮的精神基石,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繁衍不息的靈魂所在。專題片在中央兩會前播出,這期間又逢我市驗收全國文明城市,無疑也為孝義加分不少。</p><p class="ql-block"> 回想王來福書同志所走過的路、做過的事,他是毛澤東思想的踐行者,他是嚴格遵循黨章辦事的共產黨員。他熱衷于以身作則,不計名利的全身心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所樂于參加的團隊,無論是讀書協會,還是小馬烽作文選編輯部,都是無私奉獻,不計得失的團隊。他所獲得的諸多榮譽,都是社會發自公心對他的認可。盡管他的頭銜很多,但認識他的人還是習慣稱他王書記,覺得這樣稱呼親切。他做了許多人們想做而力所不能及的事,我們稱他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當之無愧!</p><p class="ql-block"> 筆墨易了而意猶未盡,拙筆書一首小詩,以表達對王來福同志的欽慕之情。七律 詠孝義優秀共產黨員一一王來福</p><p class="ql-block">佩全</p><p class="ql-block">狐岐蘊翠碧桐蒼,勝水清波澤萬方。</p><p class="ql-block">一片丹心明日月,千秋大愛注農桑。</p><p class="ql-block">奉公克己嘉名遠,吐哺牽車美德揚。</p><p class="ql-block">績著功成身不隱,助推文化興家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望谟县|
鄂温|
奎屯市|
郎溪县|
前郭尔|
淳安县|
格尔木市|
隆安县|
湘西|
扬州市|
武宣县|
海宁市|
济南市|
宁海县|
甘肃省|
津市市|
新余市|
鸡东县|
祥云县|
四会市|
深圳市|
馆陶县|
溆浦县|
绥宁县|
南部县|
六盘水市|
小金县|
双峰县|
吉安县|
通化县|
舟曲县|
大英县|
安达市|
大足县|
紫云|
新丰县|
天全县|
嘉禾县|
大理市|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