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5.1”節期間,我們一行十四人到江西九江拜訪宗親,順道往廬山、南昌參觀。</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月1日上午,參觀秀峰景區。</b></p> <p class="ql-block"> 廬山秀峰風景區位于廬山的南麓,因詩仙李白題詩《望廬山瀑布》而著稱。</p><p class="ql-block"> 《望廬山瀑布》</p><p class="ql-block">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p><p class="ql-block">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p class="ql-block">它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的美稱。</p><p class="ql-block">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稱其為“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乘纜車上</p> <p class="ql-block">李白塑像</p> <p class="ql-block"> 這是李白描寫的瀑布。看起來有點讓人料想不到,李白真是一個浪漫主義者。</p> <p class="ql-block">觀瀑視頻</p> <p class="ql-block">文殊塔</p> <p class="ql-block">站在文殊塔旁,可遠眺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p> <p class="ql-block">參觀東林寺(新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東林大佛</span>位于中國江西省廬山市溫泉鎮的廬山山麓,是中國及全球第一高阿彌陀佛像。</p><p class="ql-block"> 東林大佛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動用48千克黃金為大佛鍍金。佛像身高48米,以表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愿。總高81米,為至火焰寶蓋頂點之距,以表九九八十一,意為修行成佛艱辛不易。</p><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世界上最高的阿彌陀佛銅像東林大佛建成。2013年8月,舉行大佛開光大典。</p> <p class="ql-block">東林大佛在景區的高處,要登上949級臺階才能到達。</p> <p class="ql-block">5月l日晚入住廬山西湖酒店。</p> <p class="ql-block">廬山西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月2日上午,參觀三疊泉瀑布。</b></p> <p class="ql-block">三疊泉又名三級泉、水簾泉,古人稱“匡廬瀑布,首推三疊”,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故名;勢如奔馬,聲若洪鐘,總落差155米。瀑布分三疊,各異其趣,古人描繪曰:“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p><p class="ql-block"> 宋代詩人白玉蟾《三疊泉》詩云:“九層峭壁劃青空,三疊鳴泉飛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銀河轟萬古”。</p><p class="ql-block"> 立于泉下盤石向上仰觀,但見拋珠濺玉的三疊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幅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經陽光折射,五光十色,瑰麗奪目,恰似銀河九天飛來。立于“觀瀑亭”可又俯視三疊。聽瀑鳴如擊鼓,吼若轟雷;見瀑像噴晶拋珠,水灑濺玉,連垂素練,落入深谷。仰看與俯視各蔚壯觀,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p> <p class="ql-block">三疊泉視頻</p> <p class="ql-block">三疊泉單程約有3300個臺階。先由上而下,觀瀑后再由下而上,往返需1.5小時左右,需體力與意志,我們一行14人,只有3個人到達三疊泉觀景臺,很辛苦的,滿身是汗。</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臺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月2日下午,游覽含鄱口,參觀美廬別墅</b>。</p> <p class="ql-block">站在含鄱口觀景臺可以遠眺鄱陽湖。</p> <p class="ql-block">美廬別墅</p> <p class="ql-block">這是蔣介石親筆題寫的“美廬”。</p> <p class="ql-block"> 這幢別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勛爵建造,1922年轉讓給巴莉女士。巴莉女士與宋美齡私人感情頗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將此幢別墅讓給蔣介石夫婦居住,1934年巴莉女士將這幢別墅作為禮物,贈送給宋美齡。從此,宋美齡成為了這棟別墅唯一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這幢別墅,前臨長沖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樂椅。蔣介石很喜歡這里的環境,視為風水寶地。在他的眼中,“背山面水”正符合中國風水學說所推崇的格局。蔣介石夫婦很喜歡這里的恬靜、秀美,而宋美齡名字中也有一個“美”字,于是將這幢別墅命名為“美廬”。從此,神秘的面紗便形影不離,將這幢別墅整整籠罩了半個世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參觀仙人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仙人洞正大門旁不遠處有個亭子叫御碑亭。</b></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御碑亭始建于明朝(1393年)由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為周顛仙人立的石碑并建造御制亭。 后來嘉靖年間(1533)年重新修建,碑亭方形,寬5.8米,高6米,正門橫額刻“御制”二字,兩邊刻有楹聯兩對:內聯“四壁云山九江棹 ,一亭煙雨萬壑松 羅俠仙書”,外聯“姑從此處尋蹤跡 更有何人告太平”。</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正門</p> <p class="ql-block"> 仙人洞位于廬山天池山西麓,是一個由砂崖構成的巖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斷風化和山水長期沖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這里的飛巖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這里不僅是歷來最為游人所喜愛的勝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后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巖更名為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蟾蜍石、石松。</p><p class="ql-block">據導游介紹,這是毛主席詩詞里寫到的“勁松”。</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進口處,為一圓形石門。門上方正中鐫刻“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對聯:“仙蹤渺黃鶴,人事憶白蓮。”入圓門便見一大巨石橫臥山中,宛若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石上有一株蒼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開兩條綠臂,作擁抱態。其枝枝葉葉,密密層層,蓊蓊郁郁,生機盎然:其根須裸露,卻能迎風挺立, 千百年不倒,充分顯示了廬山松特有的堅強不屈的性格,堪稱廬山匡山一奇景。松下石面鐫刻有“縱覽云飛”四個大字,傳為清末民初詩人陳三立所書。順石徑小道逶迤而下,蒼翠崖壁間一巖洞豁然中開,洞高達7米,深逾14米。洞壁冰巖麻皺,橫斜錯落,清晰地記載著它那漫長的歲月,這就是仙人洞。洞內有一石制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純陽(洞賓)身背寶劍石的雕像。兩旁有兩副對聯:“稱師亦稱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靈異,岳陽三醉神仙”。洞穴最深處,有兩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聲,悅耳動聽。這便是《后漢書》上記載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構成護欄。石柱上鐫刻 “山高水滴千秋不斷,石上清泉萬古長流”的對聯。泉水清澈晶瑩,其味甘美。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鎳幣平置不沉。此處青峰與奇巖競秀,碧泉與幽洞爭妍。繞洞的云霧,時而濃如潑墨,時而淡似青煙,變幻多姿。洞旁蒼色的山巖下,依山臨壑建有一棟斗拱彩繪、飛檐凌空的殿閣,名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筑,整個建筑顯得莊重而又輕巧。</p> <p class="ql-block">視頻</p> <p class="ql-block">洞內奇觀</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不遠處的談判臺</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美國派五星上將馬歇爾來華調停國共兩黨關系,并在此與蔣介石進行了會談。</p> <p class="ql-block"> 據導游介紹,這是毛主席詩詞里寫的“險峰”。</p> <p class="ql-block">西游記拍攝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從仙人洞出來,參觀??徑、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白司馬花徑</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草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月3日上午,先參觀大天池、龍頭涯,再參觀廬山會議舊址和廬山抗戰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寺</p> <p class="ql-block">龍首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參觀廬山會議舊址</b></p> <p class="ql-block"> 廬山會議舊址是國務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稱廬山大禮堂,建于1937年,中西合璧式石木雙層結構,建筑面積2554平方米,系民國時期廬山三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這里曾一度成為國民政府政治、軍事、教育中心。解放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成為廬山人民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當代中國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此召開了 1959 年中共中央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三次廬山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自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這是一處具有重大革命歷史意義紀念地。</p> <p class="ql-block"> 廬山抗戰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它前身是廬山牯嶺圖書館,始建于1935年,是民國時期廬山的三大建筑之一。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曾在這里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全民抗戰由此拉開帷幕。紀念館于2009年10月向游客開放,重點展示國共第二次合作與廬山抗戰兩大主題。</p> <p class="ql-block">下午,乘車往南昌。</p> <p class="ql-block">5月4日上午,參觀南昌八一起義博物館及滕王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參觀南昌八一起義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月四日上午,我們來到八一起義紀念館,排了40多分鐘的隊,經測體溫、驗身份證、掃健康碼等程序,終于進八一起義紀念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為紀念南昌起義而設立的專題紀念館, 設立于1956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占地面積5903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的前身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參加起義的部隊包租下這幢旅社,在“喜慶廳”召開會議,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后又多次在此舉行會議,成為領導起義的指揮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層展廳:主要是南昌起義的光輝歷程,分六個部分。</p> <p class="ql-block"> 十時正,講解員開始講解,我們邊看邊聽講解,對南昌八一起義有了進一步了解,尤其是觀看《攻打敵軍指揮部》大型多媒體視頻,視頻采用360度全息柜、多通道環幕投影技術,還原當年起義場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沖擊力,猶如親臨其景。</p> <p class="ql-block">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p> <p class="ql-block">二層展廳:主要是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分八個部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廣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參觀滕王閣</b></p> <p class="ql-block">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屬于中國古代皇家歌舞樓閣,是古代江南唯一的皇家建筑。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建,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名傳千古,流芳后世,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p><p class="ql-block">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曾贊頌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故又素享“西江第一樓”之美譽。</p><p class="ql-block">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唐顯慶四年(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p><p class="ql-block"> 今日之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與古貌相比更為氣派。</p> <p class="ql-block">站在滕王閣六樓俯看滕王閣門口的廣場。</p> <p class="ql-block">五月四日下午返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尚志市|
莱西市|
宁乡县|
理塘县|
凤阳县|
科技|
澄江县|
北京市|
缙云县|
新绛县|
河南省|
五家渠市|
山阴县|
涟源市|
梁平县|
花莲县|
肥乡县|
锡林郭勒盟|
枝江市|
博白县|
沙洋县|
新安县|
余干县|
尚志市|
久治县|
屏山县|
西宁市|
桂林市|
尉氏县|
昭苏县|
绵阳市|
荥阳市|
岳普湖县|
枣阳市|
SHOW|
丽江市|
长汀县|
汽车|
萍乡市|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