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鐘靈毓秀 千古奇寺 (散文)</p><p class="ql-block">張萬強/文/圖</p> <p class="ql-block">九龍朝風穴 蓮臺建古剎</p><p class="ql-block">中秋將盡,冬天將至,天氣依然晴好,萬物依然青綠,沒有絲毫冷意。閑暇之余,決定再來一次風穴之旅。</p><p class="ql-block">風穴寺作為家門口的風景,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 。因為工作的關系,不知有過多少次約會。但要寫好她還必須來一次親身經歷。</p><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風穴寺鐘靈毓秀,文化厚重,久負盛名。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與相國寺、白馬寺、少林寺齊名。今日之少林,因一部電影、電視連續(xù)劇而火遍了全國、全球。而真正了解《少林寺》劇情的人都知道,他的大部分外景取自于風穴寺,關于風穴寺捧紅了少林寺一說并非言過其實,而風穴寺卻如大家俊秀久藏深閨人未識,則很少被人關注。凡游覽過風穴寺的人都在為今天的她失落而惋惜,更為她的神奇和魅力而感嘆 。</p><p class="ql-block">風穴寺因歷史悠久,文物眾多,聲名遠播。早在1988年就被國家命名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對于2012年被國家任命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少林寺來說,則整整早了24年。</p> <p class="ql-block">深山藏古寺 曲徑通幽處</p><p class="ql-block">秋高氣爽,陽光燦爛。2018年11月1日上午,筆者自汝州城出發(fā),用時30多分鐘,行程15里,便來到位于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亦稱白云山)下的風穴寺新建牌樓停車場內。因風穴寺這兩年免費對外開放,游客的數量比過去多了許多。上午九點,這里已是車輛滿滿,人流熙攘。</p><p class="ql-block">從風穴寺牌樓通往山里有一條直達的水泥路,東西兩邊各有青龍山、白虎山夾道,被群眾稱為左青龍右白虎把門。</p><p class="ql-block">徒步山道向前邁進,從這里卻絲毫看不到風穴寺院的任何景象。這就是風穴寺的絕妙之處,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 離開山門不足50米的地方,夷園、塔林便出現(xiàn)在眼前。夷園內因建有唐代汝州籍詩人劉希夷的墓葬而命名。他的詩作《代悲白頭翁 》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不相同”的著名詩句和他的故事,至今被當地人們廣為傳誦。</p><p class="ql-block">夷園對面即是塔林,在風穴寺內建有兩處塔林,一處坐落于寺前,一處坐落在寺后,共有元、明、清各種墓塔115座,塔上磚刻精巧,被稱之為河南省第二處塔林。</p><p class="ql-block">依山路前行,轉過山坳,頓感眼前一亮。風穴寺瞬間就閃現(xiàn)于眼前。但見群山之中 ,空闊之地,依勢而建,紅墻藍瓦,古建排列,高低不同,次第有序,古香古色,氣勢不凡,門口上書風穴寺。</p> <p class="ql-block">塔林叢叢 氣度不凡</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東漢初平元年(西元190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的風穴寺,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建設初期,因寺周圍滿山遍野,花開四季,芳香郁積,故名“香積寺”。隋時因寺周圍山峰林立,崢嶸奇秀,改名“千峰寺”;唐擴建更名為“白云禪寺”,又因寺東的龍山上各有大小兩個風穴洞而命名為風穴寺。傳說寺的后面有一山洞,一遇刮風下雨天氣,里面就會呼呼作響,據此,人們將寺更名為風穴寺。</p><p class="ql-block">說起風穴寺的來歷,這里還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建寺初,當地把寺址選在了寺院現(xiàn)在的另一面。就在所有物料備齊施工之時,突然晴朗的天空烏云密布,一陣旋風把所有的物料旋即卷到了今天的地方。人們說這是祖師爺顯靈,嫌原來的寺址不好,而把寺址選到了今天的地方。人們稱這是祖師爺以風點穴確定的寺址,因此,把寺名改作風穴寺至今。</p><p class="ql-block">風穴寺有一個與北方寺院不同的特點就是,沒有中軸線,而是依山傍勢,錯落有致而建,具有南方寺院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文物遍寺 國之寶庫</p><p class="ql-block">走進風穴寺這里是一步一景觀,一步一文物。寺內共有殿臺樓閣及其他房舍300余間。至今因完整保存著唐、宋、元、明、清歷代建筑,被國家稱之為“文物寶庫”、“古建博物館”,寺內景點眾多,星羅棋布。寺中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說。八大景即為珍珠簾、大慈泉、玩月臺、升仙橋、懸鐘閣、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七十二小景有大風穴、小風穴、翠嵐亭、貞禪師塔、玉帶橋、沼祖塔、劉希夷冢、小龍門、法云洞、關帝廟、萬壽恩波亭、桂香庵、柏子亭、奎光塔、攀桂橋、桃花岸、古洞書聲、君子泉、云錦柏、漣漪亭、石龍頭、活風尾等,尤其是寺內的唐塔、宋鐘、金殿被稱之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p><p class="ql-block">步風穴寺石砌甬道而上,對門而立的便是金代的中佛殿。始建于五代后漢而重建于金。屬單檐歇山式,不用一釘一鉚搭建的純木質結構建筑。我們不能不佩服,古代建筑大師們高超的技藝。而且距今已有近900年歷史,雖歷經時代變遷,自然災害侵擾,依然保存完整。殿內立一碑,完整地記錄著寺院的歷史。</p><p class="ql-block">金殿右側有一殿堂名曰毗盧殿,建于明成化的間,是一座琉璃殿,殿中安放著一尊漢白玉石佛,為明永樂七年住地開封的周王所獻。形象逼真,色質純正,瑞澤光亮,栩栩如生,是寺內保存完整的六大珍品之一。在雕塑左右兩側,還各安放有一尊從緬甸引進的漢白玉石佛,不管從結構還是從工藝上看,都是與國內技術無以倫比的。</p> <p class="ql-block">鐘樓巍峨 盛名中原</p><p class="ql-block">在金殿的左側,舉首望去,這里高高矗立著宋代的建筑--懸鐘閣,高20米,屬三檐歇山式建筑,梁架斗拱,交替錯落,相互支撐,互為接力,樓臺高筑。拾級而上就到了懸鐘閣。閣內高高懸掛著一口宋宣和年間鑄造的重達9999斤重的大鐵鐘,被稱之為中原第一鐘。據知情人士介紹,這口鐘實質上已遠遠超過了它上面標示的重量,原因在于過去的皇帝稱之為萬歲,如果標注過萬就是對當朝皇帝的不尊。再者取99為陽數是比較吉利的意思。那么在機械設備還不夠發(fā)達的宋代,這口鐘是如何懸掛而上的哪?科學的說法采用的是堆土法。</p><p class="ql-block">傳說,懸鐘閣建成后,老和尚要出差,千叮嚀萬囑托小和尚,我走后半月之內不能隨意敲鐘。誰知小和尚不聽話,出于好奇,老和尚剛走出山門便急于把鐘撞響。聽到鐘聲的老和尚大喊壞事,自此,鐘聲從沒傳出過山門。有人說這是小和尚不遵守規(guī)矩道破天機造的孽。后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寺周圍群山環(huán)抱是隔音傳不出去的主要因素。</p><p class="ql-block">離開懸鐘閣,回到來時的金殿向寺內延伸,隨之映入眼簾的便是巍然屹立高達 24.16米的唐代七祖塔,此塔建于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系疊澀密檐式方形磚塔,是該寺最高的建筑之一、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我國保存完整的少數唐代方形磚塔之一。</p><p class="ql-block">與之七祖塔緊鄰的建筑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同其他寺院的大雄寶殿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這里也是眾多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地。 歷史上的風穴寺可謂規(guī)模宏大,頗具影響。但史上也曾遭受過無數次挫折。譬如最早時毀于董卓之亂,民國時期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在此舉辦培訓班時,造成寺周圍大量粗壯的松柏殘遭砍伐,就連寺內的建筑設施也難以幸免。文革時這里的文物也曾遭到紅衛(wèi)兵的毀壞。直到改革開放后一些設施設備才逐漸得到恢復。</p> <p class="ql-block">神秘莫測 妙在其中</p><p class="ql-block">走過大雄寶殿,來到寺東邊的頑石甬道直通風穴寺的后山,順道而下便來到“接圣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游風穴寺時,興之所至親書“大雄寶殿”四字,隨后信步向觀音閣走來,憨休方丈看皇上高興,便趁機向乾隆進獻龍頭拐杖一枚,乾隆依杖行至小橋,看見眼前竹翠樹綠,傾玉濺珠,詩興大發(fā),隨口吟道:“翠竹青,青山綠水甲天下。”憨休順口接道:“接圣橋,橋上皇恩滿九州”,因此寺內便有了“接圣橋”之名。如今的“接圣橋”,橋下流水潺潺不斷,溝岸樹木蔥蘢,野花嬌艷,很有南方寺院小橋流水的典型特色。</p><p class="ql-block">走過接圣橋頓感面前別有洞天。大慈泉、漣漪亭隨即躍入眼簾。這里就是人們傳說中極具神秘莫測的地方。雕梁畫棟,飛檐斗拱,具有南方建筑特色的觀音閣前有一方水池,不管春夏秋冬,寒來暑往,水池內的水清澈見底,始終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水中放一金錢眼器物,聽說能測人吉兇時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慈泉。</p><p class="ql-block">傳說大慈泉有一大怪現(xiàn)象就是,澇不增、旱不減,始終保持在一個水平線,而且是冬暖夏涼,常流不斷。水池內四季保持水色清純,水味甘甜,蝦蟹戲水,魚光耀金。大慈泉水在當地人的眼中,具有十分神奇的功能。每遇天氣變化,就會變得渾濁不堪。而且這里還有一個怪現(xiàn)象,每到6月19日古剎會那天就會刮風下雨,人們傳說是神靈所賜的“凈寺雨”。為此,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等欄目和一些省市臺的記者都曾做過專題報道,進行科學揭秘。</p><p class="ql-block">緊鄰大慈泉的觀音閣內有水井一口,水勢極淺伸手就能提取,來此的客人都會親自去品嘗一下,仔細品味確感水質甘甜爽口,生津解渴,與眾不同。至于傳說中的十分靈驗包治百病,卻有待考究。洛陽人士老紅軍商展思在游完風穴寺、飲用龍泉水后極其風趣地賦詩曰:“古剎登臨翩然仙,飽餐山色暢飲泉。老妻不識白發(fā)變,笑問誰家美少年。”</p> <p class="ql-block">天然水質 皇家玉泉</p><p class="ql-block">風穴寺之所以水質獨佳,就在于寺的周圍布滿了麥飯石,長滿了何首烏的緣故。其水質經有關部門檢測,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同英國皇家的多維礦泉水相媲美,極具開發(fā)利用價值。</p><p class="ql-block">離開觀音閣拾級而上便是漣漪亭,漣漪亭之上一股清泉從龍嘴吐出,飛濺而下,流經亭內,注入山澗。漣漪亭為雙層六角亭,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該亭飛鳥走獸,裝飾精到,小巧玲瓏,秀麗古樸,宛若皇冠,常引得游客在此留影拍照。亭內依王羲之《蘭亭序》「曲水流觴」建有流水音、九曲十八彎,為古時文人墨客吟詩游樂之所。史上有很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絕詩佳作。</p><p class="ql-block">聽導游介紹,用過去鋁制的五分硬幣從壽字頭開始飄起,根據漂浮的長短可以測出人的壽命時限。但真的如此嗎?尚待科學論證。我們尚不說風穴寺有多么神秘莫測,就拿這里的景觀來說更是,翠竹綠柏,溪水燦燦,泉水叮咚,如詩如畫,生機盎然,美輪美奐,令人陶醉神往。</p><p class="ql-block">風穴寺之所以有靈性,就在于他與北方寺院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人們在總結中這樣評價中原四大名寺:白馬寺、相國寺無山無水,少林寺有山無水,風穴寺有山有水。 曲徑繞溝,順水而上這里便是珍珠簾瀑布。傳說當年乾隆皇帝游覽至此,見有懸崖之上,瀑布翻騰,山泉奔涌,水花飛濺,響聲徹谷,水清魚躍 ,興致之余,隨口吟出兩句詩來:“大珠小珠一線穿,織成珍珠倒卷簾。”這道瀑布從此就叫“珍珠簾”。電影《少林寺》中“少女牧羊”、“和尚擔水”等場面,都取自這里。但近年來由于干旱少雨的原因,真珠簾瀑布很難再現(xiàn)當年的情景。回想過去,每到春秋季節(jié),山水靜謐,云霧繚繞,山花怒放是何等的美妙愜意。</p> <p class="ql-block">珍珠瀑布 碧水潺潺</p><p class="ql-block">通往風穴寺峰頂,有條108級青石臺階組成的解煩路,更是一景,游客一方面可以登高望遠,盡管風穴寺的遠山近水,又可飽覽寺內之文化。</p><p class="ql-block">費盡周折,耗盡體力,氣喘吁吁登上風穴寺的制高點,頓感有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感覺。站立風穴亭上,放眼遠眺,但見群山環(huán)抱,溝壑縱橫,萬物蔥蘢,滿目錦繡。仔細觀望風穴寺背伏紫霄峰,面朝青龍山、黃鹿山,側環(huán)紫云峰、紗帽峰、香爐峰、石榴峰、旋風垛、關頂山,九個山峰如青龍環(huán)抱,四面溝壑狀若蓮臺依寺環(huán)繞,風穴寺“九龍朝風穴、蓮臺建古剎“的明顯特點盡收眼底。再看整個寺院以勢布局,獨具匠心,結構嚴謹,各類建筑高低有序,古樸莊重,典雅別致,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適逢天氣晴好,站立望州亭,汝州城清晰可見,高樓林立,五彩繽紛,蔚為壯觀。凡來過風穴寺的人無不為她的靈秀俊美而嘆服,風穴寺你不愧為汝州人的驕傲和自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云霄县|
陆川县|
平泉县|
兰州市|
忻城县|
车致|
卢氏县|
花垣县|
化隆|
龙南县|
那坡县|
兴业县|
如东县|
嘉兴市|
阿图什市|
武威市|
思茅市|
河源市|
剑川县|
霍山县|
桂平市|
麻阳|
陆川县|
长子县|
竹北市|
吴旗县|
潞西市|
大足县|
收藏|
赤壁市|
德兴市|
内乡县|
胶州市|
隆安县|
洪泽县|
进贤县|
苍南县|
六枝特区|
绥棱县|
九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