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本篇文章和同學們的感悟,皆為十年前的2012年紀念高考、入學復旦50周年時所作。光陰如梭,一眨眼又一個10年過去了。今日特將10年前的文章,配圖整理編輯重發,隆重紀念我們高考、入學復旦60周年。</h1><h1>1962年8月底,報到時領到的校徽(背面編號:11211),距今已60年了,仍保存完好。</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陳 年 佳 釀</span></h1><h1>中學時的事,回味無窮。彼時的情景,美好的回憶,猶如一列動車,穿越時空,轟隆隆駛來。哪怕搗蛋吵鬧,抑或糗事搞笑,每每提及,都成了回不去的幸福。啊!那是我們的青蔥歲月。60年前,勞燕分飛;60年來,悄悄老去。惟有那同學聲聲,嫩如春筍,且陳釀般醇。紀念高中畢業60周年! </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作寫于2012年5月,2022年5月修改數字)</span></p> <h1>《麻辣高考——紀念參加高考60周年》</h1><h1>網見一張1962年高考的準考證,浮想聯翩。啊!多么親切,尤其是在60年后的今天。1962年7月20日,我們揣著這張紙片和忐忑的心情,參加了高考,如同懷胎十月的孕婦進入產房。如今,記憶中僅剩下當年的作文題《雨后》和《說不怕鬼》了。小男生“論”“說”乏力,選個《雨后》應付。老天眷顧,有幸被蘇步青副校長譽為“暑期競爭中的優勝者”。9月初的開學典禮上,蘇先生親切地以此稱呼我們后,侃侃而談《論學習》。抗戰時期,他在重慶防空洞中做了3萬多道微積分題的壯舉,鞭策了我們一輩子。轉眼間,初為大學生的自豪感即被繁重的學業所擠占。心存敬畏的我們豈敢懈怠,抓住分分秒秒把《高等數學習題集》里的數千道題逐一攻克。雖不及大師的零頭,但那種堅韌和勤奮連同一副眼鏡陪伴了我們一生。這一切,皆緣由這一紙片……。紀念參加高考60周年!</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作寫于2012年5月,2022年5月修改數字)</span></h1> <h1>《再赴上海——紀念入學復旦60周年》</h1><h1>1962年的夏天,《命運交響曲》鏗然奏響,那抑揚頓挫、慷慨激昂、跌宕起伏的多變旋律昭示著學子們的酸甜苦辣。在等待命運擺布的日子里,我隨在體院任教的舅舅到上海游玩。盡管罕見的大臺風緊隨著咆哮肆虐,可首次赴滬且不知下次的我,沉湎在外灘、大世界、國際飯店等等美景的好奇中流連忘返,豈管它狂風暴雨……</h1><h1>8月18日上午,在無錫圖書館瀏覽書報的我,瞥見書架上押著的一張“復旦大學”學生證。啊!我的志愿。豈料,那一眨那的閃念,卻在回家時成真。從此,人生與復旦結緣。</h1><h1>8月底,懷著希望與夢想,再赴上海。初赴上海,好奇的是都市;再赴上海,好奇的是未來。不過,對未來的好奇卻是從一個洋相開始的。跨進復旦,我興沖沖稀里糊涂自以為是地去物理系報到,卻被告知“生物物理專業”在生物系。科學的發展變幻無窮,可愛的新同學奧脫了,夾著些許失落些許無奈來到1號樓(生物系男生宿舍)安頓。時年多有高校自譽為“工程師的搖籃”,“搖籃”二字何等形象,何等貼切,“未來”得老老實實地從搖籃起步。未幾何時,生命科學成了現代科技的前沿學科,生物技術受到了世界的熱捧,哈哈!歪打正著……。紀念入學復旦60周年!</h1><h1>(原作寫于2012年5月,2022年5月修改數字)</h1><p class="ql-block"><br></p> <h1>1號樓(生物系男生宿舍)</h1> <h1>《金 緣 之 鳴》</h1><h1>1962年是我們這一屆同學人生的重要節點。十年前,在2012年的相關時段先后寫下三段文字抒懷:5月,在新編高中同學的通訊錄上撰文紀念高中畢業50周年(如今已是60周年);7月20日,給高中大學同學發郵件,以網見的當年的準考證為由,紀念參加高考50周年(如今已是60周年);9月1日,繼發郵件,紀念入學復旦50周年(如今已是60周年)。</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三段文字,字里行間洋溢著對1962年的甚喜甚愛甚戀,有心合三而成一文,取名《1962之戀》。</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十年前的2012年9月26日,丹桂飄香之時,我們這些古稀上下的老人匯聚復旦光華樓,共慶入學復旦50周年(如今已是60周年了)。瞇縫著古稀老眼,眺望一個個同學。遠看,仍風姿綽約,還是那么青春靚麗婀娜多姿;近看,雖歲月滄桑,依舊如此書生學者博學睿智,惟不可特寫!半個世紀,風雨前行;半個世紀,歲月魔變,不變的惟有同學之間的友情,就像陳年的老酒,越久越香醇。大家嘰嘰喳喳歡聚一堂,細細品嘗著這50年佳釀。</span></h1><h1>此三段文字,也引發了高中大學諸多同學無限思念和感慨,所言所思是那樣的真摯和美好,非常精彩也很難得,讀之深受感動。人們將結婚50年謂之金婚,以此遐想,歷經了50年的同學緣分豈不可稱之為“金緣”;大家對1962年的思念和感慨,豈不可稱《金緣之鳴》。是共鳴,但更多的是牽掛,牽掛1962年,牽掛青春,牽掛老同學……</h1><h1>(原作寫于2012年5月,2022年5月修改數字)</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作者注:本頁及其以后各頁,皆為十年前同學的留言。文中紀年距今皆為60周年了!</span></h1><h1>偉民,很高興收到您的信息,懷念高考50周年。更可貴的是您轉發了搜索到的準考證,一定會勾起大家的美好回憶。謝謝!祝安度大伏天!張國華 20120720</h1><h1>拜讀了您入學復旦50周年的紀念文章,感人心扉。如今我們都已步入老年,常有懷舊的心結,學生時代的情景會常常涌入腦海,您的聲情并茂的散文一定會勾起許多同學的回憶。張國華 20120902</h1><p class="ql-block"><br></p> <h1>老同學;來信說起那年代,的確是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我還珍藏大學二三年級的四張學習成績報告單,上面記的每一分是自己苦讀得來的,此外還有當時系主任,教務長的大印。可惜大學學習就此終結。老同學的聚會我很期待。大家保重。陸雅君 20120720</h1> <h1>謝謝發來郵件。你不發此附件,我真已忘了當年準考證的摸樣,如今回憶起來也只記得作文題,因為那時一篇作文就決定了語文分數,最吃不準的就是語文,所以印象深刻。我也選了“雨后”,因為想著該題形式可以變化多點,功力不行好混點。現在居然已經過了五十年!愿大家平平安安,快樂健康!。丁亦諾 20120720</h1><p class="ql-block"><br></p> <h1>一張準考證確實勾起了許多當年的原本已經忘卻的記憶。50年,聽起來多么漫長,事實上卻是那么快速地就過去了。真有所謂”彈指一揮間”之感,其中甘苦,細想起來,真不是”感慨”二字所能概括的。但是,又唯有這二字還能讓人體會出點什么。生活,一輩子,這些詞匯只有過了這幾十年以后才有些許醒悟。年輕真好,看到想到的都是光明和美好,可惜人多數都是過后而知之。 夏天到了,身體還好吧?家中都好吧?祝夏安! 林佩霞 20120729</h1> <h1>蔣偉民:你好!半個世紀不長不短,在市一中的高考還歷歷在目,作文題“說不怕鬼”作起來也不算難,外語考了98分,到了學校被選為外語課代表。那次考試中午在錫惠公園吃自己帶的飯。高考前還抽空去看了一場新上演電影“五朵金花”,50年前第一志愿報考南京中醫學院有625人,而錄取了54人。自己應該是很幸運的了……。50年前的好多情景就像昨天,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奠定了人生事業的基石,成為事業進步的第一臺階。你的來信溝起我的回想,原我們共勉,健康快樂度過今后漫長的余生。秦云峰 20120720</h1> <h1>各位老同學:你們好,很想念大家。來信收到,回想起62年高考;身在200個女生的普通中學中,7人錄取重點大學,30多人非重點大學,2位復旦,另一位是胡蓓華(蘇兆眾的愛人,已故),自認為是驕女,想今后能有好的前途;文化大革命,也成為革命的對象,中學教師是我最討厭的工作,總算后來有轉機。近年來常住美國,深感美國的民主,自由;如果我們在現在的年代,應該好多了。現在的中國也變了,但一切為當權人謀利,我們老了,目前在事業單位退休,總的說還是過得去。因而希望各位:身體第一,處理好各種關系,要自找樂趣,盡可能多玩玩,享受晚年。兒子的家不是我的家,他們算很好了,長話以后再說,明年回滬后,再聯系。拼音不好,寫這封信化40分鐘,不多寫了。錢尚萍 20120720</h1> <h1>復旦夢,圓了。50年匆匆而過,如今已是白發年華,遙想當年已是似夢非夢。高中住讀上海第一醫學院預科,原本是直升一醫,但到我們畢業那年政策變了。這因數理化優秀就報考了復旦,也沒想到能順利入取。先是同學電話通知了我,那時我正在家后的空地上玩牌,第二天到學校才正式得到錄取通知。似乎也沒有什么激動,因為當時最大的心愿還是早些工作,能養活自己和父母,兄弟們太多了,要吃飯啊。也許我的一生都習慣了隨遇而安,好在命運待我很好,至今不覺身心勞累,笑對命運的安排,自找安慰。多多保重,享受人生,祝身體健康!沈國坤2010.9.3<br></h1><h1>還是辛棄疾說得好:如今識盡人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往事已過50年,人生跌宕半世紀,幸福過,自豪過,悲傷過,憐惜過,好在沒有大限大災,平安過來了。也曾夢回往年,家鄉、復旦,825部隊,但這都只能引起自憐,所以不愿多想。高考是美好的,特別是進入名牌大學復旦,更覺身負民族興旺責任,一生中,算是干了一點事業,自感對得起養育我的祖國。今年深圳天氣不算熱,比較好過。祝快樂!沈國坤2012.07.22</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蔣偉民:看到發來的50年前遼寧的高考準考證,倍感親切。收藏者真有心,全國恐怕難找出第二張,還真要謝謝這位仁兄把它保存下來。說實話,對當初的那張準考證,已完全想不起來了,但與這一張一樣的簡陋是肯定的。更想不到的是,這張準考證實際上竟是一張船票,憑它,與你所說的一批“暑假競爭中的優勝者”,登上了那永不返航的人生航船。從此,它決定了我的職業工作,決定了我的婚姻、家庭,決定了我的生活,決定了我的一切。這些其實在當初都是不懂的,最多也是朦朦朧朧的。要不然,我們也會象現在的學子一樣的發奮拼搏,考得更好的。在七十年代幫學生高考復習時,我曾用1962年的高考卷如數學、化學卷等給復習者講課的,試題真的不算難。祝全家夏安! 金義 20120727</span></h1><h1>*蔣偉民,你好!回錫后,稍稍處理要處理的事,就在電腦上看你的回憶錄。當然,首選四十年前高考的那篇,因我們都經歷過,只是一直沒多想,很多細節已忘了,如考試日期等。但你在回憶錄里,寫得十分詳細,準確,還真佩服你的好記性。看了之后,四十年前我們從復習、填表、高考、等通知等一幅幅高考的景象,又都呈現在眼前,歷歷在目。我特別想起,當我們準備高考的時候,學校動員大家要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要響應黨的號召,去蘇北農場,我和華尚鐘都報名了,而且是真心實意的準備去蘇北了,所以,基本放棄了復習。也許正是這樣,用現在的話來講,是沒有了心理壓力,所以,考取了南師;但仍是這個緣故,復習得并不很到位,只考取了南師。如果是全力復習,也許會錄取其他更好一些的高校,那我就有可能會走出另一條人生之路。高考是我人生真正的起點!祝夏安! 金義 20100620</h1><p class="ql-block"><br></p> <h1>1962年的高考,作文我寫的是“說不怕鬼”。當年我是上海交大預科的,在高考前的復習中,語文老師給我們做過這類題目,并且講評和指導寫作要領。因此在語文高考時,我毫不猶豫地選了“說不怕鬼”,且從容不迫地構思寫作。真該謝謝那位語文老師。王定華 20120720</h1><p class="ql-block"><br></p> <h1>老同學:一張發黃的準考證似時間遂道把我帶回了半世紀前,往事歷歷在目,思緒萬千,不知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此刻的心情,倍感自己在中學時代不喜歡作文所帶來的遺憾。好在現在也就是與老同學網上聊天,不拘一格。章慈 20120803</h1><h1>老同學:五十年前的今天,是我跨進復旦校門的第一天,往事很清晰,彷佛就在昨天。下了火車,不知道有校車接,在一位考取物理系的高中同學(老家在上海)帶領下坐三路電車到了學校,大概是長的太瘦小,進門時門衛以懷疑的目光看著我問:小同學你是哪里的?我放下補了底的小箱子(里面裝了我全部家當),拿出了錄取通知書,然后將背上的被蓋包的帶子松了松,就這樣我進了復旦。我住在南昌航空大學的住宅區,現在已有學生返校,拖著大小旅行箱,輪子隨著腳步有節奏的發出響聲,和我們那時的條件是天淵之別。好,有空再聊,就此祝全家秋安!章慈 20120829</h1><p class="ql-block"><br></p> <h1>偉民:你好,謝謝你上次發來的準考證和感言以及今天眾同學的回應。50年是半個世紀的歲月,可謂長矣,然而這些年歲總或多或少地聯系著想念著,有時在電腦里點擊到“復旦67屆校友通訊錄”依次打開各班名冊,會依次聯想那位的容顏容貌。所幸絕大部分同學都健在。發來“歲月不饒人”,看看這些名人們的今昔,我們不也能制作一個“歲月雖不饒人,情誼永駐心間”的冊子,留下值得并永不遺憾的紀念嗎!天孫 20120801</h1><p class="ql-block"><br></p> <h1>你的文章寫的太好了,當初我們高考的事仿佛就在眼前,一晃五十年過去了,我們都是七十歲的老人了,好好保重,天天開心吧!華尚鐘 20120721 </h1> <h1>蔣偉民:你好!三篇短文寫得真好!由感而作,讓閱者共鳴,并產生聯想……, 真的寫得很棒!!謝謝你!我文章寫不來,給你發個附件吧。余瑜20120801</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位復旦老同學,讀了同窗蔣偉民“赴高考考場、接入學通知、進復旦深造”幾篇來信,深感其濃濃的復旦情結。我們何況也不是如此,把歷經了50年的同學緣分稱之為“金緣”是再恰當不過了。為了紀念,寫幾句金緣有感吧:“眼皮一眨近七旬,揮手瞬間半百逝,原來世事竟是夢,親誼窗緣嘆如斯!愿我們管他春夏與秋冬,期許健康每一天!” 恩汝 家興 201209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位老同學:看到來信,把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年前,那時十九歲的我,充滿了向往的理想、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走進了神圣的高考考場。真是老天眷顧,我們相遇、相識一起跨進了復旦的校門,成了共讀共處的同窗學友。真的,校園生活是畢生難忘的,同窗情誼也該好好珍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紀念這個美好的日子---參加高考50周年!金恩汝 20120720</span></p> <h1>Re:蔣偉民同志:您好!今天拜讀了您的《1962之戀》使我也年輕了一下,年輕時的生活值得回憶。陸國新2012.9.3 </h1><h1>Re:寫得真好!感嘆這時間飛逝,轉眼這么多年了。回憶就像一杯醇酒,一邊品味一邊沉醉,人生的美妙就在于此:回憶過往,瞻望未來。吳洪波 20140826</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乐至县|
八宿县|
福泉市|
孝义市|
治县。|
渝北区|
余庆县|
江孜县|
巩留县|
菏泽市|
柯坪县|
清河县|
女性|
汾阳市|
班玛县|
玛沁县|
陆河县|
万盛区|
绍兴县|
伊金霍洛旗|
团风县|
淄博市|
新民市|
天津市|
麟游县|
桂阳县|
五河县|
曲周县|
米林县|
宜兴市|
吐鲁番市|
武定县|
娄底市|
司法|
安顺市|
呼玛县|
区。|
花垣县|
伊宁市|
中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