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不久,因為腰椎不適,也因為此生從未住過醫院,經好友介紹終于住進了廣慈醫院(現俗稱瑞金醫院)。</p><p class="ql-block">也因此,開始接觸這家上海灘頂頂有名的三甲醫院,走過路過就要拍過,所以留下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醫院有歷史陳列館可惜沒有開放,</span>抽空就在病床上網查閱了這醫院的今世前生,于是留下了下面這些文字。。。</p> <p class="ql-block">廣慈醫院創建于1907年,法文名稱是“圣瑪利亞醫院”(HospitalSainte-Marie),是一所由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醫院。</p><p class="ql-block"> 20世紀初,法國人姚宗李(Paris)任江南傳教區主教時,計劃在上海的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創辦一所有外科的西醫醫院,法國教會同意了這個建議。在法租界當局的支持下,圈買了面積達160畝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1904年,醫院開始籌建,首先建造了4幢兩層樓房,其中兩幢是病房,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有病床100張。另外修女、職工宿舍各一幢。</p><p class="ql-block">1907年10月13日,醫院舉行了落成典禮。<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文名稱是“圣瑪利亞醫院”,</span>中文名稱是“廣慈醫院”,取“廣博慈愛,救死扶傷”之意。慈愛之心,從一開始就嵌入這家醫院的基因。</p><p class="ql-block">醫院由仁愛會修女管理。</p> <p class="ql-block">據1932年《廣慈醫院25周年紀念》記載:</p><p class="ql-block">“廣慈醫院貧富俱收,各視其境遇以付值,猶如現狀,富者出其膳費,從無因乏資而被拒絕者,即最貧者,亦得入附設之病床焉。</p><p class="ql-block">五百病床中三百零二座,供貧人之用,從未間斷,故貧者極樂進廣慈醫院,藥費優廉,看護周到,身心俱泰。”</p><p class="ql-block">到了1936年,全年門診60487人次,其中一半以上為平民,他們享受著免費或半費的服務。</p> <p class="ql-block">“貧富俱收、更求完善”的辦院理念并非所有醫院能承擔的,但是他們怎么做到的呢?</p><p class="ql-block">資料記載,廣慈醫院當時享受了大量來自社會慈善機構的募捐,醫院成為一個容納社會善意的平臺;</p><p class="ql-block">醫院也進一步發揮其應有的社會責任與人道主義精神,這種模式也讓它在我國近代醫療衛生事業上留下值得書寫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除收治普通病人,廣慈醫院早年設有對特殊人群的醫療服務。</p><p class="ql-block">1910年這里添設一個專為囚犯服務的小病房,這使得廣慈醫院成為近代中國歷史上唯一設置了犯人病房的醫院。1930年醫院又在東北角上矗立起了一座新的“罪犯”病房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舊時的上海,各種傳染病此起彼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霍亂、天花、白喉、傷寒、猩紅熱、瘧疾、痢疾相繼流行,麻疹、回歸熱、狂犬病、斑疹傷寒等同時散在發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30年代醫院增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幢宏偉建筑,它鶴立雞群,就是人稱“院中院”的隔離病房,當時對外聲稱為“時疫醫院”,收治各類傳染病患。</span></p> <p class="ql-block">1932年醫院創辦25周年時,廣慈醫院已發展成一所擁有500張床位,分設內、外、產科及電療、眼科和皮膚科的綜合性醫院。</p><p class="ql-block">專職醫師有9個是法國醫學博士,3個震旦大學畢業的中國醫師。仁愛會修女24人,其中14人持有護士合格證書。醫院職工近150人,幾乎都是教徒。</p><p class="ql-block">這一年住院病人總數超過8000人。經過多年努力,廣慈醫院成為當時在上海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大醫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隨著病人的增加,老的“圣味增爵”病房已不堪重負。</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由法租界工部局出資,新的五層高、能容納300張病床的“圣味增爵”樓,在拆除的老病房原址上建造起來了,同時還造了一所附屬的小病房。</p><p class="ql-block">當時醫院當局稱新樓是法租界當局的“珍貴禮物”。</p> <p class="ql-block">廣慈醫院于1914年成為震旦大學醫學院的教學基地,是震旦教學附屬醫院。</p><p class="ql-block">醫科學生可進行臨診實習,選拔出優秀的畢業生到醫院做實習醫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成立了廣慈醫院附設高級護士學校,培養有專業護理水平的醫務技術人員。</p> <p class="ql-block">廣慈醫院從1907年10月13日在上海開業,至1948年,整座醫院的建筑面積達到40000平方米,病床780張,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遠東第一大醫院”。</p><p class="ql-block">上世紀70年代,改用現在的名字。比較"廣慈"院名,"瑞金"二字實在莫名其妙。</p> <p class="ql-block">探尋這座百年老院的歷史,繞不開它初創之際的時代背景:</p><p class="ql-block">彼時的上海,華洋雜處,西學東漸,這所西式醫院讓老百姓接觸到西方醫學的同時,也在醫院內部經歷了不同醫學文明之間的“對話”。</p> <p class="ql-block">這期間,無數才華橫溢的中國醫生從這里走出來,他們不斷完善、豐富著這所醫院對社會責任、人道主義精神、醫學創新、乃至現代醫患關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綿延百年走至今,熏出了獨特的瑞金人文現象。</p> <p class="ql-block">傅培彬雕像座落在醫院南花園,</p><p class="ql-block">傅先生1912生,江西萍鄉人。</p><p class="ql-block">1939年,獲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p><p class="ql-block">1946年回國。建國后,歷任廣慈醫院外科主任、上海第二醫學院教授、瑞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比利時皇家醫學院外籍名譽院士、法國外科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p><p class="ql-block">是中國當代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為中國外科事業的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貢獻,培養了許多杰出的外科大家。</p> <p class="ql-block">傷科病房</p> <p class="ql-block">資料照片:</p><p class="ql-block">1907年上海街景/廣慈醫院會標</p><p class="ql-block">初創時醫院建筑/30年代醫院建筑</p><p class="ql-block">病房/法籍俢女護士</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作市|
德州市|
广丰县|
从化市|
永善县|
奉化市|
宁陕县|
广德县|
岗巴县|
哈巴河县|
霍邱县|
牙克石市|
许昌市|
武隆县|
加查县|
大埔区|
临城县|
遂昌县|
南平市|
绩溪县|
辽阳市|
托克托县|
汪清县|
通辽市|
介休市|
迁安市|
民和|
陇西县|
清水县|
三台县|
华容县|
修水县|
喀喇沁旗|
蒲城县|
惠州市|
梁山县|
穆棱市|
灵寿县|
蒙自县|
汝南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