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王文匯、王鴻儒、王文湛、劉福成、王強</p><p class="ql-block">王曉鵬</p> <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大概五、六歲的模樣,在家附近的巷子里玩耍,看到一個身穿補丁衣服、肩上背著大大小小的面口袋、留著山羊胡子的老頭走過來。我心想:“是個‘討吃的’吧。這個“討吃的”直沖著我走過來,還笑瞇瞇地看著我,我有點害怕,忙問到:“你找誰家?”他的山羊胡子一翹,笑道:“就找你家。”我更加窘迫,卻也不敢再說什么,就領(lǐng)著他往家走,心想:“到家了交給爸爸媽媽處理”。</p><p class="ql-block"> 快到家了,我老遠就喊爸爸,爸爸走出來,看到老頭兒卻笑逐顏開,喊到:“大,你怎么來了?”趕上來接過老頭兒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往家里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你爺爺,小鶯,快叫爺爺”。我遲疑著,躲在媽媽身后,不住打量著這個山羊胡子的老頭兒。</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見到爺爺,但他估計見過我,不然怎么一眼就能認出?</p><p class="ql-block"> 爺爺在家住了挺長時間,我慢慢和他慣了,才開始叫“爺爺”。</p><p class="ql-block"> 爺爺來了,家里的規(guī)矩也多起來,比如飯端上來不許孩子先吃,得等大人上桌一起吃;吃飯時不許說話,不許吧咂嘴;吃飯前筷子不許插在飯里,吃飯時左胳膊不許拄在飯桌上,要把碗端起來吃;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許插嘴,大人罵小孩不許頂嘴;要早睡早起作息規(guī)律等等,規(guī)矩一大堆,讓我們簡直吃不消。</p><p class="ql-block"> 但爺爺也有慈祥的一面,他很會講故事,講“一千零一夜”,每天講一個,吊著我們的胃口。爺爺還會背《三字經(jīng)》、《女兒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等,都特別好聽。爸爸說爺爺解放前是私塾的先生,難怪懂得這么多,我有點佩服并漸漸喜歡上爺爺了。</p><p class="ql-block"> 爺爺沒能住太久,家里還有地要種。等爺爺走的時候,我竟有點依依不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隔年暑假,爸爸說要領(lǐng)著我和弟弟回老家看爺爺,我高興得一晚上睡不著覺,第二天早早起來收拾停當便出發(fā)了。</p><p class="ql-block"> 爺爺家在土右旗薩拉齊鎮(zhèn)發(fā)彥生公社金家圪堵大隊,得先坐火車,再坐汽車。下了汽車以為到了,沒想到爸爸領(lǐng)著我們走啊走啊,不知穿過了多少玉米和葵花地,走得我又累又餓,簡直邁不動步了,還是沒到。弟弟年紀小,還能讓爸爸背一會兒,而我只有后悔的份兒,早已沒了一路上的興奮。正當我累得快要哭出來了,大表哥騎著自行車來接我們,我終于得救了。</p><p class="ql-block"> 回了老家的日子卻過得非常愉快。親戚們好多呀,爺爺、大姑、二姑、三姑、四姑、二爹、三爹、堂姊妹、表姊妹數(shù)不過來。大家都把我們當成稀客,搶著往家讓,拿出家里最好的東西給我們吃。第一站是公社的大姑家,大姑給做烙油餅炒雞蛋,雞蛋竟然給我們一人盛了一碗。把我驚訝的,心想“這農(nóng)村人真是富有啊,我們炒雞蛋總是一家人才一盤,吃不上幾口就沒了,他們卻管飽吃。”于是就有了不想回去的念頭。</p><p class="ql-block"> 及至住下來,就更舍不得回去了,親戚一家一家輪著吃、挨著住,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正趕上我們平時很少吃到的玉米(當?shù)厝私邪祝┦炝耍考抑笊弦诲伖茱柍裕莻€香甜呀,恨不得都帶回去給媽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們一起吃。</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時間還是在爺爺家,爺爺家住在村里,三間舊土坯房。奶奶去世得早,爺爺和二爹他們一起住著,生活條件比大姑他們差一點,但也還不錯,玉米呀、窩頭呀、黃米糕呀、葵花籽呀,管飽吃。</p><p class="ql-block"> 爺爺每天繼續(xù)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背《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記得我那時應(yīng)該是二、三年級,還拿著假期作業(yè)回去。我寫作業(yè)時,爺爺總是非常欣慰的、疼愛地看著我,有時還給我輔導(dǎo)作業(yè),教我速算法:比如從1加到100的速算法就是爺爺教我的。</p><p class="ql-block"> 爺爺有一個紅色的木頭盒,總是上著鎖。我們這些孫子輩兒的都叫它百寶盒,爺爺高興時會打開它,變出幾塊牛奶糖或幾粒花生或幾塊點心,給我們分著吃,有時看我學(xué)習(xí)用功還會特別多獎勵我?guī)讐K。</p> <p class="ql-block"> 爺爺信奉天主教,從小受過洗禮,會用阿拉伯語背誦經(jīng)文。但他也不強求我們信教,只是告訴我們要信“善”,經(jīng)常教導(dǎo)我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所以這幾句我從小就會背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8px;">爺爺通今博古,文理皆精,打的一手好算盤,而且都是自學(xué)成才。更讓人佩服的是,爺爺用現(xiàn)代電學(xué)電路原理自制糧倉防盜系統(tǒng)和捕鼠機,有人一開糧倉門,家里的收音機就會自動響起,妥妥一個文藝范兒的理工男。(哥哥王文湛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記得我小飛哥上高中的時候,回老家過年,做作業(yè)時碰到一道難題怎么也做不上來。爺爺問哥哥是什么題,說給他聽聽 ;哥哥說這道題同學(xué)們都做不了,爺爺又說“念給我聽聽”!那是三十晚上,爺爺背靠在鋪蓋卷上,頭枕著倆只交叉的手掌心,翹著二郎腿,瞇縫著眼睛。一會起來在一張紙上記一下,然后又回到那個姿勢躺下繼續(xù)思考,這樣反反復(fù)復(fù),好多次,然后照常睡覺了!那天晚上我非常好奇,因為爺爺很少用筆,用筆的時候都是在記難題,或者記一些天文地理。爺爺?shù)闹R全裝在他的腦海里!第二天,爺爺把這道難題的答案告訴了哥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轉(zhuǎn)眼間開學(xué)了,那時我在村里上小學(xué),村里來信都放在學(xué)校里。一天上午,老師交給我一封信,信封上面的收信人是“王瑞亭”。我非常好奇,我們家?guī)缀趺恐芏加幸粋z封大伯四姑的來信,都是寫著父親的名字。這信封上的名字卻是陌生的,我以為是老師弄錯了,去辦公室退信,老師說“這是你爺爺?shù)墓倜!敝形绶艑W(xué)回到家里,爺爺讀信給我們,原來是小飛哥的來信,信里小飛哥告訴爺爺那道難題爺爺做對了,雖然和學(xué)校教材的步驟不一樣,但爺爺?shù)拇鸢甘钦_的,而且步驟還簡單!小飛哥信里說“他的老師稱贊爺爺”!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爺爺?shù)拇竺?,也由衷的佩服爺爺聰明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爺爺對天文地理特感興趣,他知道太陽、月亮、天王星,冥王星的運行速度等等。夏天晚飯后在外面乘涼,村里人們很愛聽他講太陽、月亮、地球等星座咋樣運行的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那時候每天早晨六點爺爺就開始講天文,說地理,小孩子,迷迷糊糊哪能聽進去……如果那時候知道知識能改變?nèi)松蜁煤谜湎ВJ認真真聽爺爺講的每一課!(堂妹王鴻儒的回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我的記憶里,爺爺堪稱“奇人”,他頭腦中龐大的知識儲備讓人驚嘆。爺爺除了對天文地理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外,在珠算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自己研究摸索出的珠算應(yīng)用中計量單位16(16兩等于1斤)的規(guī)律,使他的珠算速度又快又準,并自己命名為“飛歸”,周圍無人能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爺爺懂醫(yī)術(shù),通脈道,會針灸,研究過藥理,磚塊厚的四字文醫(yī)書《脈訣》倒背如流,</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號脈也特別準,有時義務(wù)給村民問診、看病,受到村里人的普遍尊敬。爺爺多才多藝,還會拉胡琴,解放后,還戴著孩子們排新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 爺爺解放前是村里的私塾先生,</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對漢字很有研究,在我的印象中,沒有他不認識的字(包括生僻字),收音機里的春節(jié)猜謎活動,無論猜字、猜地名或其它,猜不中的很少;爺爺口才極佳,還幫人打贏過官司,讓村里人佩服不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爺爺有個學(xué)生去了菲律賓,小名叫“三狗蛋”,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他從菲律賓回來探親,專門來看望的爺爺,還拿來好吃的。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有個歸國華僑的學(xué)生來探望,真是一件榮幸的事!那時我雖然小,也感覺到特別驕傲。(堂妹王鴻儒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爺爺很尊重有才能的人,特別崇拜毛主席,當從收音機里聽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時,竟潸然淚下,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爺爺流淚。也許他也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因為我知道爺爺很關(guān)心國家大事,具有家國情懷,他經(jīng)常給我們講這些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爺爺身上所具有的責任和擔當始終貫穿在他的語言和行動中,當我父親遭遇了和他同樣的命運后,他默默地承受著一切,和父親一起把我們兄妹三人撫養(yǎng)成人。作為孫輩里的第一個男丁,爺爺對我倍加疼愛并寄予厚望,希望我好好讀書,高考時能金榜題名,遺憾的是他沒能等到我考中的好消息,這成為我心里永遠的痛。(堂哥王曉鵬的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爺爺自己愛學(xué)習(xí),也一直很注重孩子們的教育,每天一大清早起來就教孩子們背書、考數(shù)學(xué)題,但由于家庭貧寒,沒能供二爹讀書,讓他幫著家里一起種地,供養(yǎng)我爸爸和三爹、三姑、四姑至中專或高中畢業(yè),很不容易。二爹雖然沒有正式上過學(xué),但并不是文盲,爺爺教給他很多文化知識,對一些古代經(jīng)典也是速讀如流,數(shù)學(xué)速算也很不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爺爺吃苦耐勞,勤勞樸實。家里兒女多,負擔重,奶奶在世的時候,爺爺在生產(chǎn)隊當飼養(yǎng)員,四年住在飼養(yǎng)院,每年過大年都回不了家。到了冬天,趕上牛車給農(nóng)業(yè)社往薩拉齊送糖菜,一送一冬天。每天都是走夜路,頭上裹個毛氈氈,把耳朵捂住,黑夜開始走,四十多里路,早晨才到薩拉齊,回來的時候常常整個兒胡子、眉毛、臉上都是霜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奶奶去世時43歲,爺爺45歲。奶奶在世的時候身體就有病,家里家外的營生大都是爺爺承擔,奶奶去世后爺爺更是又當?shù)之攱專鲲埛N地,全是爺爺一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時四姑6歲,三姑13歲,</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爺爺除了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外,從來不離開家門半步。我想,他是怕他沒娘的孩子們進門來找不著爹,他要給孩子們娘和爹的溫暖。雖然日子過得窮,但孩子們進門一喊“大"有人答應(yīng),心里立刻就安定了,“大"就是家,就是堅強的盾。一個四十來歲的漢子每天圍著鍋臺轉(zhuǎn),把所有的愛傾注到兒女身上,一般人很難做得到。(大表哥劉福成的回憶)</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在孩子們面前很剛強,只在背地里偷偷流淚。受的那個苦呀,三天三夜都說不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60年低標準的時候,生活特別艱難,真的是缺吃少穿、沒鋪沒蓋的。三姑負責挖苦菜,每天放學(xué)后挖了苦菜把籮筐頂在頭上頂回去。爺爺挑揀苦菜、把其中不能吃的雜草枯葉挑出去,用水洗了,熬上半鍋苦菜湯,下上一勺米。幾個月就靠這度日,天長日久洗苦菜的水都把院子染綠了。就這樣爺爺也要讓兒女們上學(xué),教導(dǎo)孩子們厚道做人,不愛便宜。他經(jīng)常告誡孩子們不許去偷,那會兒人們說“低標準瓜菜代,誰不偷誰帶害!”,爺爺卻說“我們有上帝看顧的了,餓不死,苦就苦吧,難就難吧,咬咬牙也就過來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爺爺為人正派,品行端正,有信仰。有一次有個平時不守本分的女人去爺爺家串門,爺爺當時沒好意思說她;第二天她又去了,爺爺就對她說,你去女人家串門,不要來我這兒,再不要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記憶中的爺爺是最優(yōu)秀盡職的,既是嚴厲的父親,又是慈愛的母親,十幾年如一日,一個人在那個陰暗低矮的小房房里守護著他的兒女們。(表弟王強記錄三姑的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寒暑假,爸爸總是隔兩年就輪流領(lǐng)著我們姊妹回老家看望爺爺。后來就去的少了,上了高中更是忙得顧不上回去,但心里總是牽著這根線。別人問起我的老家時總會驕傲的告訴他們“薩拉齊”,仿佛那是個什么大城市似的。</p><p class="ql-block"> 高二的時候,我正在外地讀書,爸爸突然來信告訴我爺爺去世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覺無所適從。接下來爸爸說:“你學(xué)習(xí)忙,爺爺?shù)脑岫Y就不用去了,爺爺信奉天主教,喪事很簡單,他一直告誡我們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比死了操辦、祭奠強百倍。”我默默地回憶著爺爺?shù)囊羧菪γ玻挥X得他已逝去。我想爺爺一生善良,現(xiàn)在一定上了天堂,快樂地生活并時時關(guān)注著他的兒孫們吧。</p><p class="ql-block"> 人的肉體去了,精神是不滅的。<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們兒孫每個人一生的思想、行動,都不同程度受到爺爺?shù)挠绊懀刮覀冊谙喈旈L社會風(fēng)氣不良的時期都能保持忠厚善良、忠耿正直、守職盡責,為人所稱道。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勝過萬貫家財。</span>(哥哥王文湛撰寫)</p><p class="ql-block"> 逢年過節(jié)我們也不一定去上墳、燒紙,也不是時時想起爺爺,但我知道爺爺在天上,也始終在我們心底。他給予我們的精神流淌在血脈里,將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大邑县|
榆社县|
牡丹江市|
印江|
合水县|
乡城县|
永兴县|
柳江县|
芦溪县|
上饶县|
县级市|
阿荣旗|
阳山县|
南安市|
广河县|
霸州市|
镇安县|
浠水县|
平陆县|
郧西县|
三门县|
手游|
白朗县|
阳谷县|
达日县|
清水河县|
旅游|
云林县|
探索|
阿勒泰市|
阜宁县|
绥芬河市|
贞丰县|
北票市|
宜黄县|
萍乡市|
黑山县|
临清市|
南召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