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湘西一帶盛產楠竹,今有評為“中國楠竹之鄉”喜訊和土家族獨唱歌曲《楠竹的故鄉》為證,那個迷人的地方也是我難忘的故鄉。孩提時代徜徉在“丹霞之魂——崀山”茫茫的竹海里,領略清朝著名詩書畫“三絕”學者鄭板橋寫竹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十分愜意。</h1> <h1> </h1> <h1> 定居南粵惠州后,常常想起寓惠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蘇東坡千古名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回味無窮。</h1> <h1> 楠竹又名毛竹,別名江南竹,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故鄉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千米,土地肥沃,雨量充足,非常適宜楠竹生長。清明時節雨后春筍,歷經兩月竹子可長到二十米高,直徑達二十厘米粗。楠竹生長的高峰期每天能長高一米,令人驚訝;凌晨之時踏著露水走進竹山,靜心傾聽,的的確確有筍竹“咔嚓”“咔嚓”往上竄的聲響,不斷有裹身的“花衣裳”(筍殼葉)被脹開掉落于地。</h1> <h1> 我十分敬仰楠竹,欽佩其過人之處:他仰天長笑,積極向上,擁有無窮無盡的正能量;他高風亮節,甘為綠葉,決不花枝招展爭名奪利;他虛心廉潔,嚴于律己,長年風餐露宿志在凌云;他以苦為樂,立身亂石,堅持咬定青山發奮圖強;他無私奉獻,不講價錢,甘愿將一切都獻給人類。</h1> <h1>2021年3月26日攝于湖南省新寧縣崀山鎮將軍坳</h1><h1> 雖然離開家鄉快五十年了,仍然惦記著崀山九龍村里“大竹山、水竹山、麻竹山、鳥竹崗……”與竹相關的地名;感謝一座座竹山、成千上萬的竹子保障了鄉親們的正常生活:住楠竹屋、讀楠竹書、發楠竹財。一直在感慨“山中有竹,生活無憂”。</h1><p class="ql-block"><br></p> 2021年3月26日攝于湖南省新寧縣崀山鎮七里水<br><br><h1> 每到寒冬臘月,眾人扛上鋤頭走進竹山,展開挖冬筍活動。有經驗的人通過看竹尖朝向,敲打竹子聽聲響,很快確定竹鞭的走向,挖到心愛的竹筍,既御了寒、又能做菜、還可賣錢。竹筍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等功效,是減肥和防止腸癌的健身食品。冬筍是不會成長為竹子的,只要不挖壞竹鞭即可。</h1> <h1> 冬去春來,天氣升溫,藏在土里的竹鞭開始發芽長苞,清明前后忽然穿破土層,探出頭來四處張望,尋找兄弟姐妹。初生的竹子叫春筍,他長得很快,人們將長在路上、稻田邊、菜地里的春筍挖出來,制作成干筍供食用。</h1> <h1> 剛來到人間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多,也許是天氣越來越熱,也許是裹得太緊不舒服吧,他將身上的衣服逐層脫下,于是竹山里鋪滿了筍殼葉,形成一道特別的風景;只要生長六十來天就會進入成年期,風華正茂、笑傲長空的他開始為鄉親們獻身啦!</h1> <h1> 小時候常見大人們用楠竹修建住房,尤其是將竹子鋸成一米五左右,劈成兩半,做成竹瓦蓋在房上遮風擋雨。人字形的屋頂,金黃色的竹瓦,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這就是山區農家人的宮殿。</h1> <h1> 上學了!開始幫助父母編織畚箕,遇有農閑時機全家動手上山砍竹子扛回家,父親破竹篾,我負責起箕底,母親帶領弟妹們織箕身;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家里成了竹器加工廠??椇玫嫩位枰舻饺锿獾墓╀N合作社去,每一對畚箕能賣到五角錢左右,用來交讀書的學費和貼補全家生活。記得當年小學校園里玩皮的孩子們還常用竹子做弓箭和槍,模擬打仗。</h1> <h1> 爬楠竹取樂是山區少年的必選項目,同齡人常在一起以此比膽量、比耐力、比技巧。一次與堂弟在住房不遠處爬上一根大楠竹,本想利用兩人身體的重量將其彎成弓形,無奈重量不夠,被懸在半空之中晃晃悠悠,上不去下不來十分難受,終究力不從心重重摔倒在地上。</h1> <h1> 生產隊里每年要請師傅來編織竹墊,用于秋收時攤曬稻谷。直至今日一些當地農民依然在使用竹墊曬谷子。</h1> 2020年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后秋收時節故鄉農民用竹墊曬稻谷<br><br><h1> 鄉親們就地取材,能者為師,用楠竹制作:竹碗、筷子、水瓢,竹筒、竹籃,扁擔、籮筐,竹床、竹梯、竹椅,雖不算工藝品但都是實用品。楠竹還用來攔菜園、搭瓜棚等。最有趣的是春節前后,用竹子做的牌九(老家稱它為谷牌)一起玩耍。</h1> 2007年清明攝于湖南省新寧縣崀山鎮九龍村<br><br><h1> 上初中在學校寄宿時,放學后與同學們拿著長竹桿撐渡船在江上抓魚,無憂無慮地游玩。周末回家常常上山尋找遺留在山上的竹尾,來校時挑上二十幾個,走二十多里路順道賣到供銷社,可拿到六角來錢,一周的伙食費就解決了,讀書心無憂其樂融融。</h1> <h1> 文化大革命初期,父親有時候早上拿著長竹桿上山打野兔,收獲頗豐,不僅鮮吃還常作成臘味;想來山區的竹子與兔子真成了一對冤家。每年梅雨季節,濃霧覆蓋著山巒,我們吃過晚飯經??钢L長的竹桿,拿著竹子扎的火把,爬上高山之巔引來飛鳥,將其打暈撿回家作為美食。如遇悶熱天氣,晚上會點著竹火把照泥鰍、抓蛤蟆。</h1> <h1> 嚴冬降臨,寒風凜冽,霧水迷漫,楠竹枝葉結冰了,且不斷增厚加重,景象迷人;而那些當北風又獨處的竹子往往不堪重負,身子破、尖著地成為犧牲品,此時真正看到了健壯的身材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h1> <h1> 楠竹曾是當年縣城造紙廠收購的主要原材料;改革開放后楠竹成了房地產開發商搭建施工腳手架的好材料;而今穿行在秀麗夫夷江上的竹筏,成了崀山5A級景區的旅游名片。</h1> <h1> 生長在楠竹的故鄉,感慨萬千,自編自吟——<br>亂石土里鞭長角<br>伸頭張望穿衣多<br>晝夜成長逐層脫<br>光身漸綠葉婆娑<br>壯年來時黃色多<br>經歷過疾風暴雨<br>遭遇了千擦萬磨<br>休提起<br>提起來淚灑江河<br></h1><h3>(看客猜一猜,描述哪三種物品。個別圖片選自網絡)</h3><div><br></div><div><br></div><div>附錄:《楠竹的故鄉》曲譜與歌詞<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西峡县|
上杭县|
新平|
绵竹市|
阿瓦提县|
仁化县|
米泉市|
嘉荫县|
蕲春县|
黄陵县|
门源|
高安市|
宾阳县|
水富县|
新闻|
耒阳市|
堆龙德庆县|
德江县|
托克逊县|
余江县|
红安县|
柳州市|
新郑市|
玉林市|
璧山县|
玛多县|
拜城县|
敦煌市|
清水县|
泗水县|
罗源县|
新昌县|
漳州市|
上虞市|
阿瓦提县|
咸丰县|
龙口市|
宜兴市|
永吉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