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象與騎象人》這本書并不厚,但我第一次讀時用3周才讀完。每個章節讀完之后都要留一些時間消化思考。在本書中作者喬納森·海特形象的把人類心理比喻為一半如桀驁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分,造成人們常陷于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爭戰中。本書從人象對峙開始分析,解密大象的力量,知己知彼找出馭象之道,到最終馭象而奔,由對立到統一展現出一套完整的實現知行合一的行動方案。</p><p class="ql-block"> 《象與騎象人》乍看之下每個章節似乎都是獨立的,只有反復閱讀思考,將不受意識控制的大象和理性的騎象人之間的相愛相殺過程作為線索,才會發現這本書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從書中深刻的領悟到幸福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p>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b>第一部分:人象對峙</b>——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b>第二部分:大象的力量</b>——我們如何相處;<b>第三部分:馭象之道</b>——追求幸福的方法;<b>第四部分:馭象而奔</b>——追尋人生的意義。<div> 每一部分又提出相應的假設,共計10種關于幸福的假設。<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 人象對峙——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b></p><p class="ql-block">1. 分裂的自我,使你產生心理沖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1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4種自我分裂</p><ul class="ql-block"><li>a) 象的層次:身體、右腦、非理性、潛意識、自動化</li><li>b) 騎象人的層次:心靈、左腦、理性、意識、控制化</li></ul><p class="ql-block"> 騎象人無法在違背大象本身意愿的情況下命令大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阻礙幸福的3個障礙</p><ul class="ql-block"><li>a) 無能的意志力:單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統很難打敗自動化系統</li><li>b) 心理干擾:當目標與心理目標不一致時,自動化處理過程跟控制化處理過程會花更大的力氣對抗。</li><li>c) 冠冕堂皇的理由:先有內心的感覺,然后拼湊出可以支持感覺的理由。</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什么令你不幸福<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2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令你感到不幸福的3個原因</p><ul class="ql-block"><li>a) 情感啟動效應</li><li>b) 負面偏好:心理學家一再發現,人類的心理對壞事的反應要比對好事的反應更快、更強烈、更持久。人類的心理就是會主動去搜尋并回應威脅、侵犯及挫敗,所以我們沒辦法強迫自己從好的角度看事情。</li><li>c) 強大的遺傳基因:個人平時的心情愉悅的程度有50%-80%可歸咎于基因,而非生活經驗。</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改變思維方式的3種方法</p><ul class="ql-block"><li>a) 冥想</li><li>b) 認知療法:訓練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指出扭曲之處,之后找到替代方案及更正確的思考方式。</li><li>c) 百憂解(藥物)paxil</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二、 大象的力量——我們如何相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1. 互惠</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3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互惠之道”可以說是處理所有人際關系的一劑大補貼。只要使用得當,便會對我們的人際關系產生強化、延長及活化的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互惠跟愛一樣,是一股讓我們與別人連結在一起的重要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2. 自以為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4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 是什么讓我們虛偽</span></p><u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a) 重視道德表象勝過道德真相</span></li><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先做判斷,在編造說辭</span></li><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c) 無意識的自我膨脹:在模糊的情況下,我們會專挑對自己有利的來做比較,然后再去找可以證明自己的證據。</span></li><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d) 天真實在論: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是最真實的,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并且認為別人也都看得到,所以別人應該跟我有一樣的想法。</span></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 邪惡與殘暴的4個成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①貪婪、②野心、③自尊心太強、④道德理想主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3) 如何尋得完滿之道(對于自以為是怎么辦)</span></p><u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a) 把人生當做一場游戲,不要看得太認真。</span></li><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佛陀要我們完全離開這場人生的游戲。佛教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逃離生老病死的輪回,以及無止境的轉世投胎。</span></li><li><span style="color: inherit;">c) 認知療法:對抗沮喪的辦法:先把自己想法寫下來,找出自己想法的扭曲之處,然后再做合情合理的思考。面對沖突,要從對方的觀點看事情,這樣你才能理解對方并非無理取鬧。</span></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 馭象之道——追求幸福的方法</p><p class="ql-block">1. 幸福來自何處<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5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幸福的兩個原則</p><ul class="ql-block"><li>a) 進展原則: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要幸福</li><li>b) 適應原則:人對現狀的判斷,是以比自己現已適應的更好或者更壞為基準。當人類認識到自己碰到極端狀況時,就會去適應,進行自我校正。</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兩個幸福發現</p><ul class="ql-block"><li>a) 基因對個人的平均幸福程度影響很大。</li><li>b) 大部分環境因素及人口統計因素對幸福影響甚微。</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幸福方程式</p><p class="ql-block"> 幸福持久度(H)=天生遺傳的幸福的范圍(S)+生活條件(C)+可控因素(V)</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值得你改變的外在因素</p><ul class="ql-block"><li>a) 噪聲</li><li>b) 通勤</li><li>c) 自我掌控感</li><li>d) 羞愧</li><li>e) 人際關系</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 如何尋找幸福</p><ul class="ql-block"><li>a) 心流體驗:在心流狀態中,象與騎象人配合的天衣無縫,再難的工作都會變得不費吹灰之力。</li><li>b) 掌握自身優勢:知道自身優點,列出5種活動并持之以恒地進行。</li></ul><p class="ql-block"> 6) 為何會患“奢侈病”</p><ul class="ql-block"><li>a) 炫耀性消費:借由自己的地位的提升來貶低別人</li><li>b) 選擇的悖論:有了選擇反而讓我們更不快樂,但是我們卻很重視選擇。</li></ul><p class="ql-block"> 7) 重新思考幸福的假設:幸福不只來自我們的內心,也來自外在。我們需要古老的智慧及現代科學的引導,以獲得兩者間的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愛與依戀<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6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擁抱和被擁抱的需求是天生的</p><p class="ql-block"> 2) 愛能戰勝恐懼</p><p class="ql-block"> 3) 依戀是種特質:三種依戀類型——安全型、逃避型、沖突型</p><p class="ql-block"> 4) 不是只有兒童才有依戀:兒童時期的依戀模式會持續到成人時期,而且整個依戀系統一直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p><p class="ql-block"> 5) 成人的愛情關系是由兩個古老的連鎖系統建立而成的:將孩子跟母親聯結在一起的依戀系統,以及將母親及孩子聯結在一起的施愛系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心理的成長<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7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創傷后成長</p><ul class="ql-block"><li>a) 一旦你能挺身面對人生的挑戰,便可激發自己原本潛藏的能力,這些能力會改變我們原本對自我秉持的觀念。</li><li>b) 受過創痛后,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不再那么勢利,再也不凡事一味只求自利、處處好強。</li><li>c) 創傷會改變人生的優先順序及當下對他人的看法。</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如何從逆境中收獲</p><ul class="ql-block"><li>第一步,先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li><li>第二步,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朋友);</li><li>第三步,宗教信仰與宗教儀式能幫助我們成長。</li><li>最后一步,寫下或者錄音記下自己的感受,內容雜亂無章也沒關系,重點是:<u>①原原本本把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表達出來</u>,<u>②連續記錄幾天。在做結論之前,一定要好好回答兩個問題:這個事為什么會發生?我能從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訓?</u></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遭遇逆境的最佳時機:十七八歲到二十出頭時碰到逆境的洗禮,最后完全克服逆境的磨難,重新站立起來,從逆境中收獲最大的益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道德的成長<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8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任偉河會迷失在道德迷宮中</p><ul class="ql-block"><li>a) 單一的道德標準</li><li>b) 由人格道德轉向困境道德</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積極心理學對美德的解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六種美德,24種人格優勢【非常重要】</b></p><p class="ql-block">(一)智慧</p><ul class="ql-block"><li>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li><li>判斷力、判斷性思維、思想開放</li><li>社會智慧、個人智慧、情商</li><li>熱愛學習</li><li>創造性、實用智慧、街頭智慧</li><li>洞察力</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勇氣</p><ul class="ql-block"><li>勇敢與勇氣</li><li>正直、真誠、誠實</li><li>毅力、勤勞、勤勉</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仁愛</p><ul class="ql-block"><li>仁慈與慷慨</li><li>愛與被愛</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正義</p><ul class="ql-block"><li>公民精神、責任、團隊精神、忠誠</li><li>公平與公正</li><li>領導力</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節制</p><ul class="ql-block"><li>自我控制</li><li>謙虛</li><li>謹慎、小心</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精神卓越</p><ul class="ql-block"><li>對美和卓越的欣賞</li><li>希望、樂觀、展望未來</li><li>寬恕與慈悲</li><li>熱忱、熱情、熱衷</li><li>感恩</li><li>靈性、目標感、信仰、宗教</li><li>幽默</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宗教對美德的解讀</p><ul class="ql-block"><li>a) 美德本身就是一種回報</li><li>b) 施比受更有福</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第一次讀書時,為老子、佛陀“平反”寫下的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 馭象而奔——追尋人生的意義</p><p class="ql-block">1. 靈性的覺醒<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9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社會空間的三個維度:親密度、社會等級、神性</p><p class="ql-block"> 2) 提升感與人類之愛</p><ul class="ql-block"><li>提升感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引發出來(看到有人行善或知恩圖報,或其他美德);身體產生變化(胸口脹緊);動機(欲見賢思齊);內心的特別感受(覺得自己提升了)</li><li>提升感能讓人心中充滿愛</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敬畏與超越</p><ul class="ql-block"><li>敬畏,一種自我超越的情緒</li><li>感受“巔峰體驗”</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為何自我成了追求精神提升的障礙</p><ul class="ql-block"><li>a) 日常瑣事接續不斷,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li><li>b) 精神層面的改變本質上就是自我的轉變,但自我會全力反對。</li><li>c) 自我不喜歡被否定,自我很會找理由去扭曲或者欺騙。追求精神層面的提升和成長需要否定自我。</li></ul><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人生的意義<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10個假設)</span></p><p class="ql-block"> 1) 什么能令你感受到人生本身的目的</p><ul class="ql-block"><li>a) 愛與工作</li><li>b) 全心投入</li><li>c) 跨層次一致性</li><li>d) 群體選擇</li><li>e) 超越自我的意義感</li></ul><p class="ql-block"> 2) 幸福之道在中庸。</p><p class="ql-block"> 我們是騎象人及大象的組合體,我們心理的健康取決于兩者的協調合作,互取所長。有些條件在自己本身,比如個人性格的不同層次及部分的連貫一致,有些條件則在自己與其他事物間的關系,人需要愛與工作、全心投入,只要能與客體間建立美滿的關系,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就會自然浮現出來。</p> <p class="ql-block"> 這是本值得慢慢讀,反復讀的書。本文意在推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巴青县|
双江|
龙里县|
睢宁县|
文山县|
偏关县|
平定县|
甘洛县|
汕尾市|
伊春市|
天水市|
宜宾县|
武城县|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博罗县|
柘荣县|
成安县|
武宣县|
浠水县|
固阳县|
长顺县|
永登县|
侯马市|
葫芦岛市|
富平县|
新晃|
宁海县|
怀化市|
体育|
九寨沟县|
长白|
孝义市|
藁城市|
牙克石市|
嘉善县|
邹城市|
潜江市|
黄山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