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2日,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三師十三團二營一連成都知青在成都一品天下文杏酒樓舉行赴滇五十周年紀念活動。</p><p class="ql-block">會議主持人左起:徐開鳳、郭治成致開幕詞。</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通過部分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追憶那崢嶸歲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最難忘的是淚別故鄉。</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一個口號造就了一代知青,五十年后的今天,知青的記憶已成為青春的回憶,而這份回憶幾乎成為所有知青經歷的不能忘懷的靈感源泉。這與人們所說的一些七零后、八零后的年輕人談到上山下鄉運動時,原以為這對他們都是恍如隔世、聞所未聞。但其中很多人都回答,我爸爸、媽媽或哥哥、姐姐是知青,也有的說我的某個親戚當過知青。</p><p class="ql-block">上世紀50-70年代,全國上山下鄉的知青人數達兩千多萬。可以說全國大多數家庭,幾乎都有子女、親屬下鄉或回鄉當過知青。再加上知青的朋友,知青的家屬,真可以覆蓋90%以上的人群。</p><p class="ql-block">人生自古傷別離。每一個插過隊的知青,對離別之苦體味最深。尤其是淚別父母,毅然踏上征程,火車猛然一動的剎那間的震顫,相信終生不會忘記。</p><p class="ql-block">又是什么即使在五十年后的夢中仍讓我們還如此依戀?是那邊疆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雖然時光流逝,世事更迭,但老知青們忘不了他們走過的道路,忘不了樸實淳厚的父老鄉親,忘不了第二故鄉那厚重的紅土地、亞熱帶雨林;還有那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有先其離去、永不還家的弟兄;那里有他們的血和汗,有他們的魄和魂。</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了,老知青們的身上,留下了紅土地,亞熱帶雨林的烙印,老知青們的血脈中,有如澎湃的怒江、瀾滄江的濤聲。即使華發爬上了他們的鬢角,即使地球再轉上五十年,他們曾經擁有的稱呼也不會改變——“知識青年”。讓人們為老知青們不變的戀情而驕傲,讓人們為能理解老知青的后來人而自豪。老知青們可以老去,但他們情懷不老,他們的精神和魂魄永遠長青。</p><p class="ql-block">“……逝者如斯,光陰如梭。我們也到了為人父、為人母的年歲,也逐漸走向人生的黃昏。但想起這件事,想起那些先我們而去的年輕的‘插友’,想起那些衰老的爹娘,心中就像被碰到永不愈合的傷口,這疼痛是那樣真切,每每令人耿耿難眠。……”</p><p class="ql-block">也許,正是因為經歷的更多,才促使知青們對那片土地的情感也更深……知青們戀的是在第二故鄉那割不斷的根,戀的正是那血色的青春……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中,那一段段感人的情景再現,真實、質樸!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我們留戀那山、那水、那里的人們,是因為,我們耳濡目染,身臨其境,一點一滴,在那里我們懂得、學會了生活;更是因為我們寶貴的青春年華留在了那里。所以,我們銘心刻骨!</p><p class="ql-block">我們這一代人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伴隨著祖國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我們一路走來。文革十年,不堪回首。人生悲劇,折射出那個時代扭曲的悲哀。沒有人能挽回逝者的生命,對死者的哀悼就是對生者的祝愿,在緬懷逝者的同時,我希望活著的人好好愛著身邊的親人,好好地珍惜今天的時光,健康、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p><p class="ql-block">他們這些不幸逝去在祖國大地上的知青會化為一道光輝,永遠激勵我們踏上前進的征程!永遠被刻錄在歷史的紀念碑上!會永遠留存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p><p class="ql-block">作者:北京68屆知青馬杰超</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p> <p class="ql-block">艱辛的歷練</p><p class="ql-block">知青們在遠離都市在邊陲荒山野嶺中,磨出了兩手老繭,錘煉了一顆紅心。知青們在“廣闊天地里,勇挑重擔!” </p><p class="ql-block">過著艱苦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部分照片會使喚起你們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它將永遠的留存在中國近代史中!</p> <p class="ql-block">原云建兵團三師十三團二營五連北京知青馬杰超受邀參加,并登臺致詞。</p> <p class="ql-block">下面用照片記錄</p><p class="ql-block">永遠的知青情·戰友情</p><p class="ql-block">五十年過去了,“知青”與“兵團戰士”這些特殊年代的“名稱”已被人淡忘,曾牽動全國、影響萬家的“知青時代”已漸行漸遠……,但是,我們不會忘記,因為農村或農場都是我們人生遠航的起點,是我們告別家鄉的第一個驛站,因為那時我們正年輕,充滿熱情與純真,我們在農場留下了太多的汗水,傾注了太多的熱情,遭受了太多的磨難,留下了太多的故事……知青歲月使我們刻骨銘心。</p><p class="ql-block">歡迎的鑼鼓使我們想起五十年前歡送知青下鄉的鑼鼓,怎不令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 熱烈的場面使我們想起五十年前告別親人的情景,怎不令人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跨過了五十年的握手,分別了五十年的相見,沉淀了五十年的問候,</p><p class="ql-block"> 穿越了五十年的遙望。戰友久別重逢,誰不激動萬分,</p><p class="ql-block">戰友啊,你雖然兩鬢發白,可還是當年那么率直爽朗,</p><p class="ql-block">戰友啊,你雖然有點發福,仍依稀可見當年英俊的模樣。</p><p class="ql-block">我們有傾吐不完的肺腑,我們有</p><p class="ql-block">親愛的戰友,五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往事依依永難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跨過了五十年的握手,分別了五十年的相見,沉淀了四十多年的問候,</p><p class="ql-block">穿越了五十年的遙望。戰友久別重逢,誰不激動萬分,</p><p class="ql-block">戰友啊,你雖然兩鬢發白,可還是當年那么率直爽朗,</p><p class="ql-block">戰友啊,你雖然有點發福,仍依稀可見當年英俊的模樣。</p><p class="ql-block">我們有傾吐不完的肺腑,我們有訴說不完的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唱吧,紀念兵團戰友的重逢,跳吧,慶賀我們知青的節日。</p><p class="ql-block">唱吧,讓時光倒流,祝青春永駐,跳吧,讓快樂常在,祝身體健康。</p><p class="ql-block">唱一首老歌,重展當年的青春風采,跳一段新舞,再現過去的少年顛狂。</p><p class="ql-block">仿佛看到當年慶豐收晚會上兵團宣傳隊的精彩演出,</p><p class="ql-block">仿佛聽到當年飄蕩在田間地頭的悠揚歌聲。</p><p class="ql-block">雖然已過半百,跳舞依然婀娜多姿,雖然年近花甲,唱歌照樣雄壯嘹亮。</p><p class="ql-block">因為我們是老知青,緊跟時代步伐,永遠時尚,因為我們是兵團戰士,也有軍人本色,永遠陽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用手機拍照下珍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那鮮紅的兵團戰旗上,來吧,兄弟,簽下你的名字,給歲月留下紀念,</p><p class="ql-block">寫吧,姐妹,融入你的祝福,寄托你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她是一塊平臺,展示著相聚的盛裝,她是一幅畫卷,描繪著今日和以往,</p><p class="ql-block">她是一塊土地,種下了友誼的種子,她是一口大鐘,震動了歷史的回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老知青情系紅土地”的旗幟是北京知青馬杰超2016年制作的第四面旗幟,前三面旗幟已捐贈了四川省成都建川博物館成為了百年館藏,此面旗幟簽滿名后將捐獻云南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隆重的盛宴,洋溢著歡樂的喜氣,舉起酒杯散發著醉人的醇香。</p><p class="ql-block">期待這一天,我們望了很久很久,為了這一刻,我們等得太長太長。</p><p class="ql-block">我們終于盼到了感動歷史的這一天,我們終于譜寫了重逢的樂章,</p><p class="ql-block">我們終于描繪了紀錄相聚的畫卷,我們終于制成了播放友誼的音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舉杯相互祝福。</p> <p class="ql-block">三師十三團二營一連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1日,云南建設兵團三師十三團二營五連在成都興熙北家宴館舉行赴滇支邊五十年紀念活動。</p><p class="ql-block">會議主持人左起:馬建新、甘正平致詞。</p> <p class="ql-block">周立致詞。</p> <p class="ql-block">由主持人甘正平戰友用濃重的四川方言,激情高昂地代表北京知青馬杰超戰友發來的祝詞:</p><p class="ql-block">親愛的成都戰友們上午好!</p><p class="ql-block">在京欣聞你們今天相聚在一起舉行赴滇五十周年紀念盛會;</p><p class="ql-block">在五十年前你們告別父母和親人,滿懷豪情奔赴邊陲,來到了紅土地,和北京、上海、昆明知青共同并肩披星戴月揮舞著鋤頭開墾荒山,為祖國的橡膠事業,將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紅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返城后,又是從零開始,在改革開放中又與時俱進,作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都步入夕陽西下的行列了,今天在這里舉行紀念活動,就是要記住我曾經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消逝的青春年華!</p><p class="ql-block">雖然我們已雙鬢如霜,但我們的知青本色永在!</p><p class="ql-block">我們要發揚老知青吃苦耐勞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貢獻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遙祝紀念活動取得圓滿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成都知青戰友們身體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赴云建兵團三師十三團二營五連北京知青~馬杰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1日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楊丹敏致詞:</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相聚在暮年里。你望著我頭上白發,我看著你眼角的皺紋,共同感慨人生易老天難老啊!”但是,透過白發,皺紋仍記得年輕時彼此的笑容,模樣。</p><p class="ql-block">——云南八年知青歲月里,我們六連與五連挨得最近,中間就只隔一座菠蘿山。</p><p class="ql-block">——你們還記得菠蘿山嗎?還記得菠蘿山山上夜晚升起的一輪圓月嗎?當明亮的圓月升起時,皎潔的月輝灑向大地。特別是灑在菠蘿山時,月與山構成的一幅巨大的而靜美的畫卷……多少年過去了,這幅巨大畫卷在我心里難以忘懷,甚至連山上叢叢菠蘿葉那尖尖的影子都那么清晰!</p><p class="ql-block">——我們常常站在六連這邊的小河溝旁凝望著這美景,總感覺五連的戰友們沐浴在這么美好的月光里好幸福啊!現在想想真還有點“君住山那邊,我住山這頭”。</p><p class="ql-block">——那時的我們望著這圓月,這菠蘿山,完全忘記了上山開墾艱難,忘記已精疲力盡的自己,也忘記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的痛苦。我們將這份美以及對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刻在心底!</p><p class="ql-block">——返城后一切重新開始,我們學習我們奮斗,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苦苦掙扎。我們曾被撞的頭破血流也曾有“生不如死”般的感受。但是我們沒有隨波逐流更沒有‘爾虞我詐’的放縱。懷揣八年磨練的堅韌更懷著相信這世間仍有菠蘿山月夜般美好存在。我們終是生活的強者!</p><p class="ql-block">——我相信,我們彼此永遠都記得彼此,因為我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知青</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甘正平多才多藝,用口琴、笛子登臺獻藝!</p><p class="ql-block">老知青們小合唱。</p> <p class="ql-block">老知青屈慶忠表演。</p><p class="ql-block">老知青們展示精湛舞蹈!</p> <p class="ql-block">三師十三團二營五連合影。</p> <p class="ql-block">參會人員大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青們已步入夕陽西下的行列了,但他們的心如同年輕人一樣火熱!</p><p class="ql-block">正如一首經典經久不衰的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樣,依然唱響知青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動特邀中國西部知青網站王進勇站長為主攝影,特鳴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乌拉特中旗|
高邑县|
台中县|
丁青县|
田东县|
建昌县|
同江市|
肇源县|
柘城县|
张家界市|
重庆市|
凤翔县|
和林格尔县|
张北县|
荔波县|
郎溪县|
泰来县|
蓝山县|
噶尔县|
鸡西市|
类乌齐县|
嵩明县|
林西县|
毕节市|
得荣县|
潮安县|
沈丘县|
胶州市|
逊克县|
扎鲁特旗|
板桥市|
扶余县|
襄汾县|
晋州市|
济宁市|
西城区|
尼木县|
榕江县|
都昌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