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于霎那間處讀論語之六零零,繼續讀里仁第四第五章臆補"總600。210422,成都銀杏莊】 </p><p class="ql-block">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讀到六百篇,需用力用心不竭,不忘反求諸己,改善自我之境。 “時有否泰”, 這一章孔夫子更想說的是:做人一定要知道,還有比功名利祿更重要的東西值得去追求,甚至在仁義道德面前,功名利祿其實根本不值一提,不是個什么必要條件。孔子已預計到了權力、富貴的極端腐蝕性,會有很多人為此失去大端,不顧一切。世俗世界與神圣世界兩種世界的處理,的確是人生大課題,即使是圣賢,也要面對。孔子一生,名聲一直盛大,但他到老年不得不離開魯國選擇漂蕩,意味著對官爵和社會地位的徹底放棄,真君子別無選擇。</p><p class="ql-block"> 孟子說過:“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如果追求功名而放棄仁義,蓋“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一刻也不行。現在說特朗普似乎不厚道了,但凡他學過一點東方儒家智慧,也不會這么因仁義盡失而被世界和美國無情地拋棄,下場亦造次,心情亦顛沛。特氏正處于朱熹所感嘆的:“終食者,一飯之頃。”禮義廉恥,還是個做人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仁之所在無貧窮,仁之所亡無富貴。”錢穆亦曰:“常人,富貴則處,貧賤則去;君子,仁則處,不仁則去。”君子無時無刻違離仁,哪怕是人生不得志甚至是困頓危難時都不違離仁,可見君子居仁之堅定。做君子會失去很多,甚至于性命。“蓋名之非實,君子之所恥;沒世不稱,君子之所疾。此所以處仁而不去也。成名則君子之事,無所成名則是小人之事。”黃式三《論語后案》曰:“終食時暫,造次時遽,顛沛時危,君子無違仁,觀其暫而久可知也,觀其變而常可知也,言為仁無間斷之時也。”仁要貫穿于一切差異場境,道要穿越一切不同境遇。是動態的生活,是永遠在別處的移動。</p><p class="ql-block"> 錢穆先生總結道:“《論語》最重言仁。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賦,自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難,擇仁、安仁而不去之為難。慕富貴,厭貧賤;處常境而疏忽,遭變故而搖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難得之,乃由于輕去之。惟君子能處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時而無不安于仁,故謂之君子。此章仍是里仁為美之意。”作為人要看到,有比富與貴更高價值的東西;有比財富和權力更不能舍棄的東西,唯有道義,唯有仁愛,是絕對的,是永恒的。安居于道,心中有仁,一刻不偏離,不能找借口,何其難也。說實在的,富貴往往是,只要你放棄堅守,放棄初心,就可以唾手可得。</p><p class="ql-block"> 錄一則文字,《后漢書·盧植傳》論曰:“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夫蜂蠆(chài)起懷,雷霆駭耳,雖賁育荊諸之倫未有不冘(yóu)豫奪常者也。當植抽白刃嚴合之下,追帝河津之間,排戈刃,赴戕折,豈先計哉?君子之于忠義,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和硕县|
盘锦市|
小金县|
尼木县|
德庆县|
青海省|
霍州市|
宁明县|
云龙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德兴市|
卓尼县|
遵化市|
潞城市|
焦作市|
应城市|
东安县|
平江县|
北海市|
奉节县|
浦北县|
岳阳市|
宁德市|
古田县|
武邑县|
迁西县|
黄陵县|
尼木县|
紫金县|
建平县|
万全县|
武安市|
汶川县|
莱西市|
嘉善县|
长丰县|
定襄县|
滦南县|
潮安县|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