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過去,袁運甫先生在我們身邊,在人群里。這反而使我們看不清他。現在他走了,進入到他的前輩、師長群體里,作為光華之路的第三代藝術傳人,關鍵人物,反而使我們更看清他。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杰出的藝術家、藝術教育家,隨著他的去世,對他做評價才真正的開始。(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李大均)袁運甫先生是一位幸運的藝術家。1949年16歲便進入杭州國立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兩年后又轉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兩所院校里群星薈萃,大師云集;林風眠、潘天壽、吳大羽、倪貽德、關良、黃賓虹、龐薰琹、雷圭元、張仃、張光宇、吳作人、董希文、李可染等前輩諸師藝術風范的熏陶與影響,使得袁運甫如魚得水。他所接受的藝術資源豐富多彩,從傳統到現代、從西方至東方、從宮廷至民間,可謂精彩紛呈。這是袁運甫先生一生的精神財富,從此奠定了他有容乃大的思想基礎,每每提及當年學習,袁先生總是感慨地說:“此生難忘”。</p><p class="ql-block"><br></p> 1978年袁運甫”色彩寫生“教學</h3></br><h3>1956年新中國成立了第一所現代藝術設計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3歲的袁運甫即此任教。成為當時最為年輕的教師。此時的中央工藝美院陸續迎來了龐薰琹、雷圭元、張仃、張光宇、鄭可、祝大年、梅健鷹、衛天霖、高莊、吳冠中等一大批海內外志同道合、思想前衛的藝術大家。他們的到來,使得中央工藝美院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中國現代藝術最大的集中營。<strong>袁運甫在這樣的環境里與這些諸師們長期共事,親近一生。可以說,因天時、地利、人和俱全,袁運甫先生能夠在中國這三所最頂尖的藝術殿堂進行學習與工作,這種得天獨厚的優越是上天賜予了袁先生的恩澤與機緣。這對于后來袁運甫先生的宏觀視野、學術高度以及藝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strong></h3></br> <h3>袁運甫、錢月華與張仃、理召</h3></br><h3>袁運甫先生是一位天才且又勤奮的藝術家。26歲編著了中國第一本《怎樣畫水粉畫》并出版;28歲時水粉寫生作品《北京廠甸廟會寫生》至今也堪稱經典之作。</h3></br> 《怎樣畫水粉畫》書籍1963年出版<h3> 《北京春節廠甸廟會》1961年<h3>袁運甫涉足水彩、水粉、油畫、國畫、插畫、書籍裝幀、宣傳畫、壁畫、金屬工藝、陶瓷、雕塑、環境藝術、公共藝術、纖維藝術、……從純藝術至設計藝術等等幾乎覆蓋了造型藝術的全部內容,他每及一科且都得心應手,即成佳作,必有建樹。<strong>如果說一個藝術家精專某一畫種,達到爐火純青之境實屬不易;但袁運甫先生以全面的素養,超凡的能力駕馭一切,這在中國美術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strong></h3></br> <h3>? ? ?袁運甫與壁畫繪制人員</h3></br><h3><strong>單霽翔:</strong>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袁運甫先生創作的宏篇巨制《長江萬里圖》,毛主席紀念堂《祖國大地》,首都機場《巴山蜀水》等都成為了那個時代的藝術標志。近年來,又為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等國家形象藝術工程創作,以及眾多城市的公園、廣場、地鐵、大學等文化地標性藝術工程創作,體現了一個藝術家對國家發展的高度責任感和不衰的創作激情。<strong>他在藝術實踐過程中提出了“大美術”的理論,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公共藝術創作上,提倡“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對推動全社會文明和審美進步,發揮了主要作用。</strong></h3></br> 中華世紀壇世紀大廳金柱<strong></strong><br></br><h3><strong>袁運甫先生所倡導的“大美術”觀,是出于一種自覺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良知藝術家的肺腑之聲。在藝術教育層面,他強調通才教育,打破繪畫、設計、公共藝術、藝術理論研究及美術教育之間的壁壘與專業之間的隔離。袁先生說:“大美術不僅是寬容,更是一種學習的精神與態度。只有在藝術之間相互滲透過程中才得以尋獲更理想的選擇以至創造。”在藝術創作層面,他認為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孤芳自賞,自我把玩的形式,應從自娛性轉向社會共享,從“小我”轉向“大我”,藝術應融入社會與環境,以公共藝術影響提升全民“美育”的功能。</strong></h3></br><h3>吳冠中先生曾評價袁運甫“寰宇無限量”,這是對袁運甫先生藝術廣度和思想深度的概括。</h3></br><h3> 宣傳畫 1978年<h3><strong>張曉凌:</strong>如何整體性地描繪袁運甫的形象呢?這確是一個難題。他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家,又是在特定領域一季絕塵的探索者;他是前輩事業的傳承者,又是新領域的開創者;他是中西藝術傳統的學生與守護神,又是藝術教育的一代宗師,名下桃李芬芳。不錯,他是一位哲思者,一位知識分子,更是一位大匠——他那些堂皇之作,既出于哲思,又出于手藝與勞作。</h3></br> 《紐約大橋》1981年<br></br><h3><strong>劉巨德:</strong>袁運甫先生一生在中國美術界,以崇高的藝術理想,倡導“大美術”,為新時代、新中國公共藝術創作出大量頌揚中華文化標志性的杰作,用生命昂奮地書寫了美術史上嶄新的一頁。</h3></br> 《秋色秋香》1994年<h3> 《漁民之家》1990年<h3><strong>范迪安:</strong>袁運甫先生是美的創造者,亦是中華民族完美人格的體現。</h3></br><h3><strong>杜大愷:</strong>接續古今,融通中西,才藝展八方,名遠天下,授傳智道,德行馨澗,生眾聚百業,聲重中華。</h3></br><h3><strong>劉巨德:</strong>他是一位以設計藝術和純藝術兩只翅膀飛行的藝術家,也是一位積極倡導藝術與科學互動與互補的藝術家。</h3></br><h3><strong>王明旨:</strong>袁運甫教授以他一生的智慧、知識和審美觀,不斷為社會提供正能量。作為一個杰出的藝術家、教育家,他在中國現當代美術和美術教育進程中一直是在時代的前沿。</h3></br><h3><strong>王魯湘:</strong>美術界討論新中國美術教育和創作的“中工現象”或“光華學派”,這一學派的靈魂人物是張仃先生,而袁運甫先生則是貫穿學派成長史中的核心人物,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也是一位折沖樽俎的智者。所以他才可能成為當今中國公共藝術當仁不讓的領軍者。</h3></br><h3><strong>田衛平:</strong>張光宇代表著中國現代裝飾藝術的啟蒙時期,張仃代表著中興時期,袁運甫則是中國現代裝飾藝術發展時期的代表人物。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裝飾藝術家、理論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組織者。</h3></br><h3><strong>結語</strong><br></br></h3></br><h3><strong>如果說張光宇、張仃播下了“大美術”思想的種子,那么可以說袁運甫先生則是“大美術”之樹,最為辛勤的耕耘者,精心的培育者,勇敢的拓展者,豐碩的收獲者;如果說張光宇、張仃是“大美術“的旗幟,那么袁運甫先生無疑是這桿大旗當之無愧的偉大旗手。</strong></h3></br><h3><strong>? 藝術作品精選</strong></h3></br><h3>ART PRTFOLIO</h3></br><h3><strong>線描作品</strong>??</h3></br>《巴山蜀水》(壁畫稿局部)<br></br><h3> 《水仙花》(局部)1996年<br></br><h3> 《大漁島畫蝦》<br></br><h3> 《煙臺船隊速寫》1978年<br></br> 《香山松白描之二》 《香山松白描之三》<h3><strong>水粉作品</strong>??</h3></br> <h3>《青島》1978年</h3></br><h3> <h3>《膠東落鳳漁村》1977年</h3></br><h3> <h3>《井》1972年</h3></br><h3> <h3>《紅果》1983年</h3></br> 《豬市》1972年 《喜事》1973年<h3><strong>水墨作品</strong>??</h3></br> <h3>《窗前盆花》2000年</h3></br> <h3>《尼泊爾寫生一》1990年</h3></br><h3> <h3>《漢柏之二——奇》1993年</h3></br><h3> <h3>《漢柏之四——怪》1993年</h3></br><h3> <h3>《老家》1992年</h3></br><h3><strong>彩墨作品</strong>??</h3></br> <h3>《玉蘭花開》1981年</h3></br><h3> <h3>《朱荷》1994年</h3></br> <h3>《夏蔭溢翠》1994年</h3></br> 《淡水桶》1994年<h3> 《石塘人家》1994年</h3></br><h3> 《漁港小巷》1994年</h3></br> 《盆花》1998年<h3> 《遙祭外婆家》2005年</h3></br><h3> 《江南水鄉》1985年</h3></br><h3><strong>纖維藝術</strong>??</h3></br><h3> <h3>《窗》1986年</h3></br><h3> 《旗》1986年</h3></br><h3> <h3>《影波》1986年<br></br></h3></br><h3> <h3>《鄉情》1986年</h3></br><h3> <h3>《東方文明》1986年<br></br></h3></br><h3><strong>設計作品(公共藝術)</strong>??</h3></br><h3> <h3>《巴山蜀水》(局部)1979年</h3></br><h3> <h3>《繼往開來——歷史足跡與走向未來》壁畫設計稿(局部)</h3></br><h3> <h3>《江山勝攬》2009年</h3></br><h3> 《文明的飛越》1987年</h3></br><h3> <h3>《華夏之光》文化廣場石雕壁畫</h3></br><h3> <h3>中華和鐘(局部) 1999年</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神农架林区|
海南省|
铜梁县|
沛县|
乐山市|
隆昌县|
麻江县|
佛山市|
肥乡县|
仁化县|
永定县|
肃宁县|
兖州市|
西丰县|
扎囊县|
山西省|
常熟市|
宁波市|
沐川县|
万宁市|
罗甸县|
普洱|
营山县|
沅江市|
余庆县|
特克斯县|
馆陶县|
邮箱|
康保县|
北川|
依安县|
扎兰屯市|
南开区|
孟村|
英吉沙县|
马公市|
汝城县|
兴城市|
凉山|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