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李可染的山水畫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于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畫畫沒太多大道理,就是大量的練習</p><p class="ql-block"> 文 | 吳緒經</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成就也許來源于千萬種原因,而我以為最重要的便是他自己特立獨行的思維與身體力行的實踐。他有三句話對我影響至深。</p><p class="ql-block"> 1940年代可染先生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我將這句話總結為“來龍去脈”。</p><p class="ql-block"> “打進去”就是從哪里來。李可染先生不斷深入傳統書畫,早年習石濤八大,后師從齊白石學他的用筆方法,又從黃賓虹那里學積墨法,后來更是上追唐宋。“打進去”的道理就如同鉆井一樣,鉆得越深,就越容易發現石油。“</p><p class="ql-block"> 中國畫的傳統向來講究師徒相承,陳陳相因,而齊白石卻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李可染師從齊白石十年,卻幾乎難以見到他臨摹齊白石的作品,他學到的是齊白石的根本,齊白石筆墨里的魂,這便是李可染先生在繪畫上難能可貴的勇氣。</p><p class="ql-block"> “打出來”更體現為打破傳統,打破自己。當傳統掌握到一定程度,怎樣突破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就像齊白石那句“不惜餓死京華”也要衰年變法一樣,李可染先生同樣敢于重新塑造自己。</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中三次長途跋涉戶外寫生,借用西畫的某些元素如逆光、光影等來加強傳統國畫的表現力,在寫生中處理與創作的關系,進而大膽改造,成就自己獨特的風格。有勇氣打出來,是成為大師的先決條件。</p><p class="ql-block">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是可染先生的自勉印章。膽就是要勇于開拓創新,就是為了藝術要有舍身忘死的膽量和勇氣。魂就是精神,就是境界。以我的膽識,勵精圖治,創造時代的精神和自己獨有的藝術精神。這便是這句話的意義。這樣的話,足以撼山岳、揚四海,喚醒過現代中國幾代藝術家的變革意識。李可染先生一向不追求艱深的理論,他自己的繪畫脈絡也非常清晰,但是他說的話全部實用,也全都說在命脈上。</p><p class="ql-block"> 他還有一方印章是“廢畫三千”。據夫人鄒佩珠先生回憶,晚年他們家常常不用買手紙,因為可染先生的廢畫堆積成山。可染先生說自己是苦學派,是白發學童,作畫沒有太多大道理,就是大量的練習,是頓悟,是千慮一得。</p><p class="ql-block"> 他喜歡畫牛也正是因為他崇尚牛的耕耘精神,牛的耐勞堅韌。就像蒲松齡的自勉聯一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樣的道理最淺顯,但也最激勵人心。</p><p class="ql-block"> 這三句話代表了藝術道路上不同的三個方面,同時也是可染先生的藝術成長過程和心路歷程。作為同樣有著西畫背景的我來說,在諸多大師中,與李可染先生最為親近。他如何從西畫切入國畫、切入傳統,對我有著非常大的啟發,而這三句話也早已印入我的骨髓,因為我也崇尚苦學。可染先生的藝術思索和藝術實踐將永遠指引我們去探索中國繪畫藝術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價值最高的一幅作品——1964年作《萬山紅遍》 價值2.9億余元</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林區放筏》2013拍 1058萬港幣</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林區放筏》,屬于七十年代以后的作品,高聳如云的峻嶺相對而立,一條狹長而傾斜的激流穿過,上流與云氣相接,若有三峽之險貌。竹筏與激流博斗著,顯示出人物奮勇向前的動態,也是整幅畫面的點睛之筆。渾厚濃重的墨色與激蕩飛升的水霧相互交織縈繞。筆法明顯讓位于墨法,傳統文人之平遠構圖也讓位于高遠和深遠結構。此時畫家注重意境的營造,借助“外師造化”的寫生經驗,塑造出嶄新的山水意象,這種團塊型的筆墨結構,產生了水墨氤氳,流光徘徊的奇特視效,整體單純中不失層次豐富,一片爛漫中又內含閑澹與靜穆,庶幾臻乎化境。</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山村飛瀑人家》</p><p class="ql-block"> 此畫描繪的是雨后山村飛瀑鳴泉的常見之景。一抹雨水洗滌過的清香撲鼻而來,夾雜著濃濃濕氣,宛如一曲清唱響徹林間……</p><p class="ql-block"> 本幅原藏者為著名歌唱家李雙江,作品直接得自李可染先生本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濃淡之墨層層積染,使得通幅幽深靜謐而又聲色并茂,再施以濃麗之綠色,令整個畫面彌漫著溫潤清新空氣,望之令人豁然暢懷。</p><p class="ql-block"> 磚拱石橋是畫面唯一的暖色,橋下的黑色巖石和明亮的溪流又與遠處的山林瀑布相映,使畫面統一在深邃寧靜的意境中,仿佛能夠在空蒙的深山中聽到泉水的叮咚聲,讓人如臨其境,有可游可居之想。</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先生論畫以為中國畫高層次審美境界“不僅畫所見,而且畫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畫論“造化”與“心源”的深層關系。由此,他的山水畫從“寫景”躍向“造境”,更注重寫心源、寫大意、寫山水精神!極近自然而又超乎自然,這正是此作的迷人之處,也是李家山水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陽朔》</p><p class="ql-block"> 風景秀麗的陽朔位于麗江西岸,是李可染甚為喜愛的地方,他曾經游覽過多次,也為此創作過多次。群山疊嶂下,山腳的房屋與來往的行人給山增添了一份而親和力,就在如此細密的地方,房屋、山門井然有序;小船穿行于山水間,增加了畫面的韻律感,而中左側綿延的水面又使畫面有了無限的延伸空間。</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井岡山》2015年 1.265億元成交</p><p class="ql-block"> 本幅《井岡山》豎幅構圖,陽光左照。近景處作筆直云松,松下畫軍民三組,紅旗三面 ;中景約占畫面五分之四,寫瀑布飛流、蒼翠疊嶂井岡群峰,溝壑紋理排列肅整 ;又于中景處留白以示氤氳云氣,蒼蒼茫茫,并向右生發出遠山。</p><p class="ql-block"> 與畫家稍早的數幅《井岡山》相較,本幅最大的特點是在中景處明顯弱化了主峰與群峰的主次關系,群峰眾星拱衛主峰的態勢被以層疊堆壘的諸峰按遠近關系依次層疊排布的方式取代。同時,近景雖于畫面所占比例較小,卻明顯經過了悉心的拾掇,不僅注意以濃淡筆墨區分松樹的前后關系,甚至松間點景的三組人物也十分精心的對其動態和空間排布作了處理。這樣的處理不僅保持了畫面的厚重感和體積感,景物的層次性和空間節奏也得到了加強。</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林區勘探》</p><p class="ql-block"> 此幅作品作于1972年,在山林的刻畫上運用傳統的寫意手法,遠景山峰暗部墨色深沉厚重,經過高度概括,大膽剪裁,最大限度的發揮筆墨、色彩的語言魅力。畫面中心,光色與水墨交融,尤其是逆光的角度,展現昏黑中有流光徘徊、有色彩融焉的意境。在黑處墨色濃重,往往畫得模糊含蓄,是相對虛的部分,光色在峰巒的邊緣跳動,于深厚中透出空靈。近者明了,作為畫面最精彩所在,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這里的留白和描繪處處精到實在。</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8年作《千巖競秀·萬壑藏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span>成交價32,775,000元</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 西山</p><p class="ql-block">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還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簡淡,是一種線性筆墨結構。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寫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1954年后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72年作《北國風光》</p><p class="ql-block"> 46cm×91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雄關漫道·蒼山如海》</p><p class="ql-block"> 成交價:RMB-40,825,000</p><p class="ql-block"> 北京保利2012秋季拍</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54年作《錢塘江》</p><p class="ql-block"> 42cm×49.5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54年作《頤和園后湖》</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62年作《江南寫生》</p><p class="ql-block"> 37.5cm×44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p><p class="ql-block"> 49cm×69cm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5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72年作《陽朔勝境圖》</p><p class="ql-block"> 211cm×384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73年作《清漓帆影》</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77年作《清漓勝境圖》</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78年作《杏花春雨江南》</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0年作《漓江天下景》</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2年作《百重泉》</p><p class="ql-block"> 109.6cm×60.2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2年作《千巖萬壑》</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7年作《秋色》</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87年作《煙江夕照圖》33.6×103.3厘米</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革命搖籃井崗山》</p><p class="ql-block"> 75cm×94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江南水鄉》</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密林深處》</p><p class="ql-block"> 41cm×36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漁村》</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42年作《觀瀑圖》</p><p class="ql-block"> 127cm×55.5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56年作《魯迅故鄉紹興城》</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59年作《漓江邊上》</p><p class="ql-block"> 水墨設色紙本59.5cm×44cm</p><p class="ql-block"> 北京畫院藏</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61年作《杏花春雨江南》</p><p class="ql-block"> 64cm×45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62年作《春雨江南》</p><p class="ql-block"> 68cm×44cm</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62年作《陡壑夕陽》</p> <p class="ql-block"> 李可染1962年作《納涼圖》</p><p class="ql-block"> 成交價:RMB 3,680,00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河北区|
大埔县|
宣威市|
呼图壁县|
灵璧县|
墨玉县|
通辽市|
陆河县|
会宁县|
清苑县|
娱乐|
深州市|
屯留县|
和平区|
昌平区|
普安县|
神农架林区|
河北区|
宜君县|
江津市|
蒲江县|
耒阳市|
祁门县|
景宁|
信宜市|
蚌埠市|
康保县|
乐业县|
响水县|
曲阳县|
陆丰市|
屯留县|
商水县|
淮北市|
广河县|
远安县|
彭阳县|
博罗县|
高雄县|
富裕县|